雖然今年因疫情原因,NCAA的瘋狂三月並沒有如期舉行。但即便如此,大學籃球在美國的地位依然舉足輕重。
不過,NBA日前開啟的一項搶人計劃,或許會對大學籃球產生深遠的影響。賈馬爾-克勞福德的發言代表許多人心聲,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現在NCAA好像陷入麻煩了嘿?」
昨天,根據美媒記者報導,NBA將在發展聯盟制定詳細的培養項目,以減少高中生球員前往海外。這個項目第一個受益人便是2021年的狀元秀熱門,目前全美五星高中生杰倫-格林。
據了解,杰倫-格林與發展聯盟球隊籤下一份 「球員發展計劃(development program)」合同價,這份合同的年薪在50萬美元左右。
這支發展聯盟球隊不屬於任何NBA球隊,而是在洛杉磯重新組建的選拔隊,由2020屆頂級高中生球員和一些職業球員組成。這支球隊不會打發展聯盟的常規賽,一年只和部分發展聯盟球隊打10到20場商業比賽。
與此同時,五星高中生伊賽亞-託德也已經完成籤約,下賽季徵戰發展聯盟。他被ESPN評為維吉尼亞州最佳高中生,在2020屆中排名全美第13位。
「我們很高興伊賽亞能在NBA發展聯盟開啟職業生涯,」NBA發展聯盟拉希姆表示,「憑藉他的技術和成功的動力,我相信他會在發展聯盟中茁壯成長,並用我們所提供的資源為他職業生涯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從拉希姆的表述中便可知道,這支球隊是專門為明星高中球員組建的,為的是可以讓他們更好準備選秀。
而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除了這兩位球員外,NBA發展聯盟之前接觸過埃文-莫布裡。他被認為是2020屆的全美第二高中生,在ESPN排名上只排在杰倫-格林之後,只不過對方已經承諾加盟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開設「球員發展計劃」的原因主要還是與NBA的選秀制度有關。NBA現行的勞資協議中規定,參選的球員必須要年滿19歲,雖然NBA近年來在與球員工會商量把這個規定給取消,但是目前雙方的談判處於停滯的狀態。
這也就導致在現行規則下,許多天賦異稟的球員讀完高中還未滿選秀年齡。因此大學籃球是很多人的去處,但也有許多人選擇遠赴海外職業聯賽。
對他們來說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人是由於學業太差無法應付文化課,有些則是受不了NCAA的「剝削」,有些人則希望能儘快取得收入。
在NCAA打球,學校最多只能提供全額獎學金,但卻沒有錢拿。根據規定,他們也無法籤約贊助商。甚至有些家境貧寒的球員,連一件自己主隊的球衣都買不起,但卻讓學校賺得盆滿缽滿。
與其這樣,不如早點進入職業賽場。比如去年拉梅羅-鮑爾、RJ-漢普頓等潛力新人便遠赴海外打NBL聯賽,更遠的還可追溯到來CBA打球的穆迪埃。
但這對於NBA來說,無疑是人才的間接流失。發展聯盟總裁拉希姆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球員離開美國去海外打球,也使得球探考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海外。NBA有最好的人才發展系統,那些球員不應該去別的地方,他們需要在這個系統內成長。」
對於NBA來說,保證了人才庫的完整。但對於NCAA來說,則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危機中。在NBA現行規則下,大學籃球是十分脆弱的。
以杜克大學舉例,一支擁有老K教練坐鎮的籃球名校,杜克大學去年擁有錫安-威廉姆森和RJ-巴雷特兩名潛力新星,但他們只是打到精英八強就被密西根州大淘汰。此後兩人一致選擇以大一新生的身份,參加選秀進入NBA。
這樣的選擇在NCAA的賽場上已經見怪不怪了。可以想像,如果不是19歲的年齡限制,這兩位很有可能都不會踏足大學賽場。
畢竟,對於這些初出茅廬的球員來說,涉足職業聯賽意味著金錢、地位和保障。而「球員發展計劃」無疑打破了NCAA的人才庫。
或許很多人會說:不經歷一次大學聯賽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或是大學裡可以接受更正統的籃球訓練,亦或是大學不僅教籃球更是教做人等等。
但在這些美好的背後,更多的是出於NCAA自身的利益考量。
NBA推行的「發展計劃」對於NCAA來說,無疑是一個「搶人計劃」。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跳過大學,進入NBA的發展體系當中,「瘋狂三月」可能也不再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