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改建開放在即

2020-12-14 17173資訊

(目前天城號模型)

自從天城號上線以來,雖然還不至於說是鬥轉星移,但也已經過了幾年時間。因為天城號沒有開放改建,所以這這艘曾經的五炮神艦,也逐漸退出了一線舞臺。

然而!沒錯,從下周起,天城號,開放改建!

同時還會更換更加符合歷史、也更漂亮得多的新模型!

說起來,日本海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慣。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

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

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痴迷了。而日本人從國外訂購的最後一種主力戰艦金剛級,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日本人對高速主力艦的痴迷,讓他們在從國外購買先進戰艦時,選擇了金剛級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更常見的戰列艦

接下來嘛,就是八八艦隊的故事了。1919年,日本人終於下定決心,建立一支擁有8艘新式戰列艦和8艘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艦隊。而此時,日本人手中的新式主力艦呢,包括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兩艘扶桑級戰列艦、兩艘伊勢級戰列艦以及兩艘長門級戰列艦。也就是,6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

實際上,長門級在誕生之時,其26.7節的最高航速,也已經是戰列艦中的最高水平,接近戰列巡洋艦了

為了不足這個缺額,當務之急,就是開工2艘加賀級戰列艦和4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說起來,這六艘主力艦的名字,估計各位都聽說過。戰列艦是加賀、土佐,戰列巡洋艦則是天城、赤城、高雄、愛宕。這六個名字裡,加賀和赤城改造成了航空母艦,天城、土佐咱們遊戲裡已經上線了,高雄和愛宕,後來也被用到了重巡洋艦身上,也在咱們遊戲裡出得差不多了。

那麼,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性能,在當時的世界上,算是個什麼水平呢?

答案非常簡單——超一流

先給各位簡單列一些最重要的性能:

5座雙聯裝410毫米艦炮、最大航速30節、12度內傾254毫米主裝甲帶

對比一下當時英美兩國的戰列巡洋艦就好。英國人的胡德號,4座381毫米艦炮,火力完全不及天城,只是305毫米12度內傾的裝甲帶,要好上一截。美國人的列剋星敦級,4座406毫米艦炮,看上去火力只是略遜一籌,但裝甲卻只有可憐的178毫米,而且還是垂直裝甲,遠遠遠遠不及天城的水平,唯一的有點是快——33節,確實獨佔鰲頭。

列剋星敦級雖然對標天城,但如果讓二者面對面,天城級將會佔很大優勢

這麼對比下來,各位艦長可能已經能夠看出,天城級在開工之時,毫無疑問是當時全世界性能最為平衡,也最為出色的戰列巡洋艦了。

有趣的是,日本人自己也發現了這一點。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所有一線戰列艦的艦齡不應超過8年。因此為了替換掉之前的戰列艦,按照計劃,在天城級四艦之後,立刻就要登場的,是四艘紀伊級戰列艦。而有趣的事就是,紀伊級並沒有延續加賀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而是直接採用了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方案,直接把主裝甲帶厚度從254毫米改成了280毫米,就用上了!說實話,僅憑這一點,咱們也就能看出天城級的設計方案是有多麼成功了。

1920年至1921年,四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相繼開工。如果能夠按照計劃完工,四艘天城級將組成全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分隊。但到了這時,我們經常誰說的那個老故事又來了。1922年,《華盛頓條約》籤訂,一切主力艦全部停工。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就這樣被扼殺在了船臺之上。

不過,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按照條約規定,日本人可以將兩艘停工的主力艦改造為航空母艦。而日本人最初選擇的,也是航速更快的天城號和赤城號。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一計劃,二戰時日本赫赫有名的第一航空戰隊,應是由兩艘天城級航空母艦組成的。而不是一艘加賀級、一艘赤城級。然而,日本人剛剛開始改造這兩艘戰列巡洋艦,關東大地震就來了。天城號直接在船臺上被震了個稀爛,龍骨扭曲,沒有任何修理價值。

照片裡最大的那個船臺,就是天城號艦體的所在位置,只不過,已經震壞,沒法再用了

就這樣,原本應屬於天城號的第一航空戰隊旗艦、太平洋戰爭初期最著名航空母艦的位置,就被它的妹妹赤城號給佔據了。而二號艦的位置,也就變成了加賀號。天城號,只能委委屈屈地走下了歷史舞臺。就連這個名字,也直到二戰末期,才被用在了一艘雲龍級航空母艦上,沒有在戰爭中發揮任何作用。

二戰時的天城號航空母艦,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擊沉了

就像歷史上一樣,咱們《巔峰戰艦》中的天城號戰列巡洋艦,也已經塵封了許久。

那麼下周開放改建之後,天城號能否重新成為遊戲中的頂尖戰巡之一呢?

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 改建開放在即
    自從天城號上線以來,雖然還不至於說是鬥轉星移,但也已經過了幾年時間。因為天城號沒有開放改建,所以這這艘曾經的五炮神艦,也逐漸退出了一線舞臺。 然而!沒錯,從下周起,天城號,開放改建!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 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 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痴迷了。而日本人從國外訂購的最後一種主力戰艦金剛級,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 奠定德國戰艦設計布局的戰艦——「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
    「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與她的姊妹艦「興登堡」號及「呂佐夫」號一道成為了同時代最優秀的主力艦,縱使這一點仍存在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該級艦的布局可謂奠定了日後德國戰艦的設計基礎。「德弗林格」號的艦名來自於17世紀布蘭登堡公國陸軍元帥喬治·馮·德弗林格男爵。
  • 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作為大英帝國實力尊嚴的象徵,排水量達41785噸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當時最大的主力戰艦,她的出現昭示著不列顛統治下的和平未曾消弭,英國依然保有世界霸主的地位。胡德家族的最後一位將軍便是霍勒斯·胡德少將,此人在指揮第3戰列巡洋艦分隊參加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時,因座艦「無敵」號被擊爆沉而不幸遇難,其遺孀則在2年後主持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下水儀式。
  • 由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勇敢」號航空母艦——首艘沉沒的航母
    「勇敢」級戰列巡洋艦是英國海軍上將費舍爾勳爵竭力提倡的波羅的海強襲計劃之產物。後來它們都被改建為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功勳卓著,為盟軍取得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與俾斯麥過招 暴風戰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來襲
    與俾斯麥過招,暴風戰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來襲。這艘戰艦各位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被俾斯麥號6分鐘擊沉的英國戰列巡洋艦——胡德號!這個頭銜說出來確實很尷尬,但是你想啊,俾斯麥號能因此一戰成名,成為許多軍迷朋友所鍾愛的強力戰艦之一,英國海軍更是因此極其忌憚俾斯麥號的同級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可見這個對手是相當夠分量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一艘戰艦呢?馬上來看看吧!
  • 戰艦世界閃擊戰:I系正式開放 馬卡羅夫巡洋艦上線!
    碧海之爭,再迎強者,群艦匯聚,巔峰競逐!《戰艦世界閃擊戰》今日迎來重磅更新,I系正式入列,8艘I系巡洋艦劈波斬浪而來,加入海上爭霸。S系VI系馬卡羅夫號巡洋艦重磅亮相,盡展重炮神威!I系巡洋艦科技線共含有10艘戰艦,目前開放8艘,由低至高分別為I級厄利垂亞、II級尼諾·比克肖、III級塔蘭託、IV級阿爾貝託·迪·朱桑諾、V級蒙德庫克利、VI級特倫託、VII級扎拉和VIII級阿馬爾菲!它們全部配置了獨特的半穿甲彈,介於穿甲彈和高爆彈之間侵徹力可以避免過度擊穿,讓彈藥恰到好處地在艦船內部爆炸,造成最大的殺傷力。
  • 巔峰戰艦昔日的榮光 戰列艦北卡羅來納
    一般意義上,北卡羅來納號指的是美國海軍1937年開工建造的戰列艦。該艦標準排水量35000噸,滿載排水量44800噸, 在美國海軍艦艇史上,第1艘以「北卡羅來納」命名的船舶是1820年建成的一艘裝有94門火炮的帆船,第2艘是南北戰爭期間南部邦聯建造的一艘裝有6門203毫米火炮的裝甲艦,第3艘則是1908年建造的裝有4門254毫米主炮的裝甲巡洋艦。第4艘為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首制艦。
  • 東方行動: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覆滅之旅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主要戰艦性能對比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是「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一號艦,於1939年1月正式入役,二號艦是「格奈森瑙」號。「約克公爵」號戰列艦、1艘 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
  • 「併兼有兩者所長,卻破綻百出」——「獅」號戰列巡洋艦
    「獅」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隨之應運而生,併兼有兩者所長。英國海軍在老式裝甲巡洋艦的基礎之上加長擴大艦體,發展出了戰列巡洋艦的概念,如1908年服役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和「無畏」號戰列艦的面世一樣,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建造工作也是在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海軍上將的倡導和推動之下步入正軌的。費舍爾認為無論是在戰術還是戰略方面,戰列巡洋艦都將會比戰列艦更有所作為。
  • 戰艦世界閃擊戰:戰鬥信仰!巡洋艦史達林格勒國服首發!
    全球知名戰爭遊戲開發商Wargaming與愷英網絡共同研發,網易獨家代理的《戰艦世界閃擊戰》今日迎來重磅戰艦——S系X級巡洋艦「史達林格勒」震撼首發,戰列巡洋艦的最後榮光,邀你親身體驗和見證!作為S系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型戰列巡洋艦,史達林格勒卻從未展現過自己的實力,這真是莫大的遺憾,而隨著史達林格勒正式在《戰艦世界閃擊戰》國服首發,艦長們將得以駕駛這艘巔峰火炮巡洋艦,縱橫四海!
  • 巔峰戰艦史上最無畏的輕型巡洋艦亞特蘭大
    真實的亞特蘭大號的主炮為16門5英寸Mk 12型,口徑與驅逐艦的相同,但是炮塔超多。從照片上可以看出:艦橋前方和艦尾各有三座雙聯裝炮塔,在艦體後部指揮塔兩側還有兩座。防空設置包括三座四聯裝高炮,兩座並列於艦橋左右,第三座在後部指揮塔上方。
  • 講真: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話說軍世】在戰艦的發展過程中,裝甲艦(又譯鐵甲艦)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其實現了由木質船體向鋼鐵船體的轉變,廣義上的鐵甲艦發展出的裝甲巡洋艦,也曾在海戰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一戰中前德國著名海軍將領斯佩中將,曾率領裝甲巡洋艦打敗英國海軍,不過後來遇到了更加強大的新生戰列巡洋艦而覆滅。
  • 重要部位裝甲被一炮擊穿,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這麼弱麼
    【話說軍世】戰列巡洋艦作為曾經大型水面艦艇中的一個特殊分類,專門為獵殺巡洋艦而誕生,同時還具有單獨執行遠洋破交戰的能力,不過二戰德國著名的戰列巡洋艦,最終也沒能逃過被擊沉的命運。防護其實並不弱,被一炮擊穿純屬「點兒背」就裝甲防護數據上來說,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防護其實並不弱,作為採用「全面防護」設計理念製造的全新戰艦,其裝甲重量達到了1萬4000噸,佔到了沙艦標準排水量3萬1053噸的45%。
  • 最後的戰列巡洋艦:381主炮射擊全艦顫抖,狹路相逢一打二取勝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戰列艦和巡洋艦,「混血」的戰列巡洋艦的歷史確實有些短,在無畏艦時代開始時,以戰列艦艦炮和巡洋艦艦體結合的新型戰艦出現了,在二戰後,這型戰艦便結束了自己的歷史,那麼,哪艘戰艦是最後的戰列巡洋艦呢?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共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話說軍世】比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數次大海戰,如珊瑚海、中途島、雷伊泰灣的航母大戰,戰列巡洋艦對戰戰列艦的北角海戰,戰列艦對轟的丹麥海戰和蘇裡高海峽海戰等,而一戰中,規模較大的只有日德蘭海戰,其他時候,雙方的水面艦艇都較少出戰,那英德之間戰艦的數量差距有多大呢。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從口徑上來說,戰列艦上的火炮口徑動不動就是300、400毫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了460毫米。大和號460 毫米炮在2萬米距離上能打穿560 毫米的裝甲鋼,或者8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基於如此強大的火力,戰列艦相當於一支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陸軍部隊。在裝甲上,戰列艦使用了厚重裝甲防護。
  • 英國輕巡洋艦典範,德國海軍永恆的噩夢,強大的城級輕巡洋艦
    一、巡洋艦劃分如果說起巡洋艦的劃分,其實這一點是個非常模糊的存在。巡洋艦的具體概念劃分誕生之前,各國對於巡洋艦的概念只能用混亂來形容,因為當時任何一款有足夠的火力和航速的中型戰艦,都可以被稱之為巡洋艦。
  • 德國戰爭海軍的第一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此舉促成了德國海軍第一級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於是德國在1935年開始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正式崛起之路。一、沙恩霍斯特級的研製《英德海軍協定》籤訂後,德國海軍的主力艦噸位徹底解禁,雖然噸位有限,但也足以和各國對抗。
  • 北角狂鯊,《戰艦世界》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重新上架
    沙恩霍斯特級最終採用3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該級艦的防禦性能較德意志級大幅度增強,排水量也增加到32000噸,一般將這種高速、主炮口徑較小的戰艦稱為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在戰爭中的表現還是很耀眼的,其出彩程度絲毫不亞於俾斯麥級戰列艦,可以說是"破交戰"理論的完美執行者,給英國帶來非常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