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的人物性格特徵非常明顯,大娘子的糊塗短視、明蘭的聰明隱忍、華蘭的端莊賢淑、如蘭的大大咧咧、墨蘭的善妒好鬥等。
今天要說的是林小娘這個人。
林小娘作為盛家的妾室,能在盛家過得體面,在揚州城的時候,甚至讓大娘子成為當地官眷的笑話,不得不說她是有點小手段的。
當年林小娘家境沒落,本可以嫁給正常人家當大娘子,她偏偏要來盛家給盛紘做妾室,一是看中盛家的家境;二是看中盛紘心軟的性格,況且盛紘不是老太太親生的,不會事事都聽老太太的,吹吹枕邊風就能把控,把控了主君,自然也就把持了整個盛家;三是盛紘自己的生母也是盛家妾室,當年閨帷鬥爭,他的生母帶著他吃了很多苦頭,所以嫁給盛紘是上上選。
她嫁給盛紘時身無分文,盛紘心疼她分給她田地、鋪子,甚至連孩子都讓她養在自己身邊,這樣錦衣玉食的好日子,若不是她自己作,安分守己過到老,不是沒有可能,然而她卻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她花樣作死不是僅僅因為設計嫁墨蘭這一件事導致的,而是從一開始就多行不義,最後必自斃。
1、嫉妒心讓她中了明蘭的圈套
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林小娘一心想要為墨蘭的下半生謀劃,她自以為將墨蘭嫁入伯爵府,比大娘子的女兒華蘭嫁得好,她也能高人一等,看似勝了一局,實則是將墨蘭推入火坑,也將自己推上死路,完美的計謀實際上只是中了明蘭的計。
當年大娘子看不慣主君專寵林小娘一人,買來衛小娘想分走主君對林小娘的專寵。大娘子再妒忌林小娘,也從未想過要了林小娘的性命,每一次生氣時也只是說將林小娘賣了。
而林小娘卻對衛小娘痛下毒手,知道衛小娘肚中胎兒過大,還送去各種補品,最後在衛小娘生產時將穩婆、郎中都打發走,讓衛小娘因胎大難產而死。
她以為自己做的天衣無縫,將當年出診的郎中送走,就沒人知道這件事,卻忽略了年僅八歲的明蘭。
長大後的明蘭將整件事查得水落石出,知道林小娘就是殺死自己生母衛小娘的罪魁禍首,恰逢這時伯爵府的吳大娘子看上明蘭,想將明蘭娶進梁家。
明蘭不想嫁,偏偏墨蘭想嫁,明蘭利用母女倆的善妒的心一步步將她倆引入局中來,只要進入局中,最後事情不管發展成什麼樣都不會是好事。
惡人作惡多端,終將會遭報應。
2、兒子長楓的推波助瀾
長楓是林小娘的兒子,自小養在林小娘的身邊,行為品行不如長柏,在劇中的戲份不多,光從他個人單線來看,幾場戲不過是關乎他個人成長的,但放在整部劇裡,卻有別樣的意味,尤其是他科考落榜後酒後亂言那場戲。
長楓落榜後,意志消沉,出去喝酒買醉,大放厥詞,和兗王那邊的人在一起胡言立儲之事,被別有用心之人聽見,傳到官家耳中。
官家為了敲山震虎、殺雞儆猴,把盛紘這個五品官扣留在宮中,一整天冷著不見面,讓他在沒人的偏殿裡待了一天一夜,後來見著陛下,想起明蘭說過的幾句話:大丈夫當忠君愛國,何謂爭執,做個純臣才是正理,這才化險為夷。
這件事也是以長楓被打了板子,林小娘失去管家權結束,並沒有起多大的波瀾。
出了墨蘭的醜事後,盛紘失去主見,不知該怎麼樣處理林小娘,老太太提醒他,林小娘這個人太過自大,養的孩子也和她一樣不成器,如今又出了墨蘭這檔子事,之前長楓的事險些害得盛家全家送命,這才提醒了盛紘,這次不能再縱容姑息。
3、自大讓她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
「人世間最大的諂媚者是一個人的自我,和它相比,其他的諂媚者都顯得很理智。」
林小娘太過自大,以為當年悄悄害死衛小娘都沒事,這次肯定也不會有事,到時候只要自己撒嬌賣乖、裝痴裝傻、又哭又上吊,那盛紘必定心軟,每次都是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
但她不知道之前做的那些在盛紘眼裡都是小事,誰對誰錯,盛紘心裡清楚的很,只要不影響盛家的根基,下面人再怎麼鬧騰,盛紘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是個愛清譽勝過妻兒的人。
人都傾向於高估自己,高估自己的重要性,你把自己看地越重,越容易失重。
這次墨蘭的事,不僅僅是關乎墨蘭個人的臉面問題,而是賭上了盛家所有女眷的名聲,所有男人的前途,這是盛紘所不允許的,畢竟盛家如今的盛況是他寒窗苦讀考取功名一步一步拼下來的,不僅是盛家,還牽連了海家、王家、老太太家,這是盛紘一人所承擔不起的。
要想讓一個人滅亡,就先讓她瘋狂。
墨蘭的事情讓盛紘徹底看清了林小娘的面目,當然這也是明蘭的目的,當初從孔嬤嬤那裡學來的做事法則,要把事情徹底弄到夠大,大到隱藏不住,才能看清每個人的內心想法。
最後,林小娘高估自己在盛紘心裡的地位,本來這次示弱求饒,頂多也是一頓懲罰,也不會致死。
她卻不小心暴露了一個隱瞞了二十多年的秘密,她不是全心全意愛盛紘,她愛的是他的身份、地位、錢財這些身外之物。而盛紘對她是真愛。
兒子在外口出狂言,害的全家差點沒命,妾室為了讓女兒嫁入豪門,主動勾引外男行苟且之事,還主動散播流言蜚語,傳遍整個汴京城,而這個妾室也不是真心愛他的,這才讓盛紘惱羞成怒,忍痛割愛,以絕後患。
其實,林小娘有錯,他盛紘何嘗能脫得了干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盛紘對衛小娘好一點,明蘭也不會設計這個圈套,如果不是盛紘的一味縱容,林小娘也不敢越來越狂妄自大,自然也不會出這麼多么蛾子。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