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鐵建地產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吳仕巖光榮退休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閱讀相關報導,媒體的關注點除了中國鐵建地產央企身份和行業地位外,更多的是對吳仕巖本人的認可和尊敬。
在央企房地產企業充分受到組織信任,從參與創建到掌舵引領,再到光榮退休,十幾年始終賓主相歡,這無疑是一種幸福;帶領企業從弱到強,穿越市場風雨並最終站上千億平臺,待至光榮退休時沒有任何負面評價,這無疑是一種本事。吳仕巖兩者兼得,正如他在離任講話中所說:「山花爛漫,喜悅人間」。
圖為吳仕巖2020年參加中國房地產協會與樂居財經、中國企業家等聯合舉辦評選活動,獲評「2019中國地產年度CEO30強」殊榮。
對一個人的評價或認可總是脫不開他取得的成就,就像吳仕巖身上最耀眼的標籤是一個千億房企的締造者、掌舵人。但是,如果我們去深入探究成就背後的緣由,答案往往都繞不開一個人的品行。
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內外接口密集的行業,大資金進出、各類供應商雲集、資源分配的節點多,被「圍獵」的風險極高。吳仕巖作為中國鐵建地產集團的創業元老,從副總經理快速成長為董事長,從5億註冊資本金到成就千億房企規模,十幾年身居領導高位直至光榮退休,自始至終未遭遇過個人廉潔風險問題,單就這份自覺和定力就足夠讓人心生欽佩,也正是這份清醒和堅守,為他馳而不息的幹事創業鑄造了最堅實的護盾。
吳仕巖始終信奉並踐行一條準則:人的成就大小取決於先天的智慧和後天的時間、精力分配。
從天資來說,吳仕巖無疑是一塊經商的好材料。他出生於浙江舟山,傳承了典型的浙商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評價浙商群體敢為天下先、勇於闖天下、充滿創新創業活力。自17歲入伍鐵道兵,吳仕巖就因為頭腦靈活、心思活泛,被安排在連隊上從事宣傳工作。後來他所在的鐵道兵11師改為鐵道部第16工程局。1996年3月,36歲的吳仕巖臨危受命,在無設備、無資金、無訂單的情況下帶領10名大學生接手瀕臨破產的中鐵建十六局集團北京建築工程公司,並從此開始了在中國鐵建工程系統幹事創業的生涯。從兩間辦公室、六張辦公桌的艱苦環境中創業,發展到年承攬任務5億多元;從一個造價7萬元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起步,發展到承建國門工程首都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改造工程,並在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廣場音樂會看臺搭建中創下世界之最,他硬生生將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扭轉為北京市叫得響的先進單位。2007年,在中國鐵建「推進結構調整,整合資源,優化重組,構建創效板塊」的發展戰略驅動下,中國鐵建地產集團應運而生,主要經營團隊來自於系統內的3家施工單位,承擔著中國鐵建高產值、高增長、高利潤的創效目標。建築施工與房地產開發看似親近,但實際上完全是兩種思維邏輯和管理方式,隔行如隔山。從2007年擔任副總,到2009年擔任總經理,再到2015年升任董事長,吳仕巖帶領初生的地產新軍洗乾淨泥腿上岸,邊幹邊學,在市場中摸爬滾打、披荊斬棘,最終使中國鐵建地產集團在央企地產中脫穎而出,站上千億平臺。這兩段相似的職業生涯經歷中,吳仕巖總是擔任拓荒尖兵的角色,這與他與生俱來的闖勁與韌勁一氣相通。
當然,先天氣質只是預定了個人成長的基本方向,真正決定能飛多高、能走多遠的主體性因素在於後天的努力。眾所周知,吳仕巖在個人興趣愛好與娛樂方面是出了名的木訥,他既不會奢侈優雅的高爾夫運動,也不愛收藏古玩字畫,極少見的幾次撲克「摜蛋」也盡顯技術蹩腳,完全是為了應景湊數。費勁心思打聽之下,也許能夠得到的答案就是:「他是舟山人,應該愛吃魚。」
其實,吳仕巖並不是刻意隱藏他的愛好,並且他的愛好非常明顯,那就是工作和思考,只是似乎有些曲高和寡。以工作為愛好的人,尤其是領導幹部,多數人第一反應會是裝飾門面。只有深得其味的才會由衷的羨慕,一個人能夠在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這對企業、對個人都是莫大的幸運,畢竟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打交道最長的東西還是自己的工作。熟悉吳仕巖的人都會有一個明顯的體會,他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洽談合作、調查研究、戰略謀劃、政商交流、協調統籌、企業黨建等等,你總會在其中某個領域找到他的身影。最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和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進入新常態,央企的領導幹部越來越忙,經營壓力越來越大。吳仕巖經常在大會小會上給大家算時間,「一年除去周末和節假日,工作日也就二百多天,那麼多事,怎麼夠用!」事情多又不願意湊乎,利用周末或者節假日洽談交流、召開會議、組織學習也就成為吳仕巖必然的選擇。主管領導以身作則,其他工作人員只能被「殃及池魚」了,不知私下是否會有牢騷怨言。不過,好在付出的汗水澆灌出累累的果實。中國鐵建地產集團連續9年在中國鐵建全系統內淨利潤貢獻蟬聯第一,2019年更是一鼓作氣站上銷售千億平臺;更為難得是,公司還連續三年在中國鐵建黨建責任制量化考核中獲評「優秀」。
工作之外,他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分配給了思考。思考卻也還是圍繞著工作打轉。吳仕巖有一隻健筆,喜歡用成體系的文章記錄、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工作期間他幾乎是筆耕不輟。在中國鐵建地產集團履職期間,吳仕巖在各類媒體公開發表論文三十餘篇,涵蓋行業發展趨勢診斷、企業管理、國企黨建等多個領域。和一般學院派專家不同,作為局中人,吳仕巖的思考與觀點都十分接地氣,語言質樸,邏輯清晰,善於在紛繁之中抓住主要矛盾。《新政對房地產市場將產生哪些影響》《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房地產經營實踐》《顧客「消費安全」與品牌戰略的關係》《試談建築企業的「兩金」管控》《中國房地產行業走向海外的建議》等一系列飽含真知灼識的文章見證了他思考的足跡,引起媒體廣泛轉載。
在離任宣布大會上,上級領導對吳仕巖有一句中肯的評價:「駕馭複雜局面強,市場經營能力突出」。我想,這背後的支撐,正是吳仕巖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的思考洞察能力,能夠在企業抉擇的十字路口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充當中流砥柱。
「在質量問題上不留情面,不留後路,全體員工要牢記沒有質量就沒有出路。誰斷送企業的前程,我們就堅決砸他的飯碗。」吳仕巖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在公司初立,吳仕巖首先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抓手,打牢企業發展基礎。
2010年,公司發展度過三年孵化期。吳仕巖果斷提出投資拓展工作從「機會拿地」轉向「戰略拿地」,發展重心聚焦於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通過城市的優選從源頭上抵禦市場波動和分化的風險,構建起企業穿越市場周期、平穩發展的護城河。
自2015年伊始,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走向白銀時代逐漸成為行業共識,行業的平均毛利潤持續走低。面對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現狀,中國鐵建地產集團猶如一臺沉重的『老爺車』,正在疲憊地負重前行,顯得動力不足。企業的發展真真切切遇到了瓶頸,內外的壓力呼喚著變革。2015年8月,剛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回歸,重新掌舵中國鐵建地產集團的吳仕巖勇擔此任。吳仕巖提出「4+6+X」組織體系改革模式,並開始探索產業結構的全面調整,構建多輪驅動、多細胞分裂的新型增長格局。
2019年,面對房地產行業新常態和中國鐵建地產集團發展新站位,企業如何開啟二次創業的新徵程,平穩實現轉型升級?吳仕巖提出企業「十四五」期間「堅持一個根本,實現三個轉型」的戰略指導思想,創新謀變,驅動地產集團高質量發展。在光榮退休前發揮最後餘熱,為企業後續發展饋贈寶貴思想遺產。
……
「吳仕巖同志是集團公司重要的締造者之一,富有深厚的專業功底,長遠的戰略眼光,高超的領導藝術,充沛的創業激情,穩健的投資理念,對集團公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離任宣布的幹部大會上,中國鐵建地產集團新任董事長李興龍如此評價並感謝吳仕巖。
2020年11月23日,吳仕巖正式告別中國鐵建地產,自信、安心交出企業發展接力棒,光榮退休。
「我要感恩中國鐵建,感謝中國鐵建 43 年來對我的培養、教育和重用……我要感恩中鐵地產,感謝她給了我實現夢想的平臺。我要感恩中鐵地產的夥伴們,感謝你們包容了我的錯誤、缺點和不足。」
「我相信許多同志都會與我一樣的依依不捨,請允許我勸慰大家,感情到了割捨時,不可留戀,不可強求,我們要欣然地讓過去成為傳說。我們要緊跟新任領導的步伐,把思想統一到股份公司黨委的決策上來,團結一心,共同奮鬥,去創造更加精彩的地產故事。」
「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我活到多久,我永遠是你們可以信賴的朋友,我永遠是一個中國鐵建人。」
吳仕巖飽含深情的傾訴衷腸,勸慰離別。一句句簡短樸實的話語,引發與會者的強烈感情共鳴,昔日的回憶絲絲縷縷湧入腦海,暖了心頭,溼了眼眸。
與吳仕巖接觸,普遍的印象是樂觀開朗、精力充沛、很有水平的一個人,很難把他與退休聯繫起來。以至於面對突如其來的告別,筆者有點手足無措。他是一個非常豐富的人,擁有豐富的事業成就,豐富的職業履歷,豐富的內心情感;同時,他似乎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從始至終都有一條準繩。
吳仕巖曾經在中國鐵建地產集團一次黨委中心組學習上表露心跡:以什麼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工作方法和服務水平?我認為有「三把尺子」——一是是否有悖於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這必然是我們工作和服務的底線;二是是否符合做中國最具價值的美好生活服務商的企業願景,這還只是我們起碼要達到的目標;三是是否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才應該是我們用整個職業生涯去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說要對吳仕巖先生做一個言簡意賅的評價的話,筆者腦海中突然湧入他曾經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上的一次公開宣講題目「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吳仕巖身上具有明顯的老一代共產黨人的氣質——顧大局,講奉獻,知感恩。我想他的職業生涯經歷,就是一名共產黨人從合格走向優秀的奮進徵程吧!(李正強 朱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