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今年這場充滿變數與懸念的美國大選,正在給世界局勢帶去不安與動蕩。
2009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在出席東協會議時,首次提出了"重返亞太"的設想。隨後不久,美國就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表明了歐巴馬政府對亞太地區的重視。
可以說,在歐巴馬政府的"巧實力"概念下,美國的戰略重心已經悄然轉移到了亞太。
即便是後來的川普政府,在中東和阿富汗等地開展戰略收縮計劃後,也在悄然加大對亞太地區的重視程度,包括和印度籤署國防合作協議;組建美印日澳"四國機制";欲重建美國海軍太平洋第一艦隊等等,都是例子。
如今,隨著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結束,拜登入主白宮已是大勢所趨。由於拜登曾在歐巴馬時期擔任副總統一職,再加上拜登此次重組內閣時,召回了大量歐巴馬政府的工作人員,歐巴馬時代的對外戰略,將在極大程度上得到延續。
簡單來說,民主黨執政下的美國,將更加注重亞太地區的戰略計劃。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川普「傷透了心」的英法德日韓等盟友,抱著對拜登政府的期待,再次聚攏到了美國身邊,打算為其「撐場子」。
據《環球時報》15日報導,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表示,為了加強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德國近期準備向亞太地區派遣一艘護衛艦。
要知道,由於受二戰影響和本國國防力量的「限制」,德國對於歐洲以外的軍事行動一直很謹慎,向這種不遠萬裡、派遣護衛艦的行為,更是十分罕見。
在這之前,英國表示將派出最新型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遠赴亞太並長期駐紮在西太平洋地區,同時通過駐日美軍的基地進行補給。對於英國航母的到來,日本方面已經表示了「歡迎」。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海軍如今的情況並不樂觀。
一來,如今這艘準備遠航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並不是最佳狀態,該航母搭載的F-35B艦載機至今都沒有配備完成。
二來,英國的另一艘航母——「威爾斯親王」號,11月剛出現漏水事故,至今還在維修狀態中。
三來,除了航母頻頻出事故外,其他軍艦也是狀況頻出,如今英國海軍的士氣正處在「低谷期」。
四來,英國的航母編隊要想抵達亞太,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遠航,並耗費一大筆真金白銀,這對如今「士氣低落」且「囊中羞澀」的英國海軍來說,很顯然是一個「賠本買賣」。
換句話來說,不論德國還是英國,不遠萬裡向亞太派兵,其實都不「划算」。但從兩國付諸的實際行動來看,背後必然有更大的利益,在驅使他們做出這種「目前看起來很虧本」的舉動。
此外,除了法德之外,法國的"戴樂高"也早早來到了亞太,就連美國自己,也向亞太地區調派了航母和軍艦。並且,日本、韓國以及澳大利亞如今也在加快建造或改造航母的進程,打算為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撐場面"。
還有一點要注意,這些應美國「邀請」前往亞太的國家,都先後與印度籤署了「軍事後勤共享協定」,為他們在該地區長時間存在,解決了「後顧之憂」。
屆時,隨著美英法等國的航母陸續「到位」,亞太將成為世界上航母數量最多的地區。
怎麼看?談3個粗淺看法吧。
第一,美國大選的落幕,正在世界局勢帶去深遠的影響和難以預測的變局。
要注意,這次英法德日韓響應五角大樓的「號召」,並不是因為對現任白宮有所改觀,而是對即將上任的當選總統拜登「抱有希望」——希望美國能在拜登的帶領下,重回世界舞臺,並帶著昔日的小兄弟們一起「縱橫馳騁」,恢復西方陣營往日的「榮光」。
畢竟,在這之前,被川普「傷透了心」的馬克龍曾多次高呼「西方霸權正在經歷衰敗」,對美國失望透頂的默克爾也曾表示,「歐洲是時候靠自己了」。如今,拜登上臺,這些美國盟友自然會心生期待。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大選還沒水落石出,川普還在拍著胸脯說自己「贏得大選」的時候,拜登突然發文宣布自己獲勝,英法德日韓等國領導人幾乎是第一時間發文送祝福。
可見,這些美國盟友,還真是「苦川普久矣」啊。
第二,「親兄弟明算帳」,即便是美英法德這樣「打碎骨頭連著筋」的表兄弟,也難逃利益二字的束縛。
要知道,英法德這次為了給美國「撐場面」,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暫且不提軍艦、航母遠航所需的巨額費用,光是這戰略計劃變動,就會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
到時候,拜登要是沒能讓「哥幾個」得到滿意的報酬,估計年輕氣盛的馬克龍會直接「掀桌子」,日韓等國也會直接「撂挑子」、不幹了,盟友反目的一幕將再次上演。
只能說,在利益與混亂的局勢面前,美英法德心裡各有"小算盤",別看如今能坐下來把酒言歡,事後鬧翻了也很可能"拉清單"制裁。
第三,面對美英法等國的"躍躍欲試",估計這會心裡"最憋屈"的,還是日本和印度。
畢竟,這些遠道而來的航母、軍艦,將在極大程度上依賴於日印兩國提供的軍事援助。而作為"牽頭"的美國,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這樣的"成本問題"。
更何況,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都不景氣,日印要想扮演"西方管家"的角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中,經濟情況比日本差一大截的印度,估計這會最無奈,畢竟協議都籤好了,要是這會兒反悔,你讓莫迪的臉往哪擱?
不得不感慨的是,隨著一連串的變數與考驗如期而至,世界局勢或許正迎來一場新的混亂風暴。
積極發展自身實力、提高警惕,以及多留幾個心眼,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