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許利平】
2月24日,在中國農曆「龍抬頭」日子,94歲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宣布辭職,國家元首阿卜杜拉指定馬哈蒂爾為過渡時期總理,並解除副總理及所有部長職位,直到新總理和新內閣產生為止。
自2018年5月上臺執政的希望聯盟政府,不到2年轟然倒下。
經歷了2018年政治海嘯的馬來西亞,2020年發生再次變天的政治大地震,其背後到底有何玄機?未來政局走向如何?動蕩不安的馬來西亞政局將對未來的中馬關係又將有何影響?
馬來西亞首相辦公室證實馬哈蒂爾辭職
2月21日希望聯盟理事會會議成為導火索
2月21日,希望聯盟理事會召開協調會,就馬哈蒂爾何時將總理職位移交給公正黨領袖安瓦爾展開討論。在會上,民主行動黨和誠信黨力挺安瓦爾接任總理職位。
馬哈蒂爾於2018年5月上臺伊始,曾承諾執政2年後,將總理職位移交給安瓦爾。眼看2年的期限馬上快到了,馬哈蒂爾關於交棒的時間始終存在諸多模糊空間。
在2月21日會議上,公正黨安瓦爾派系希望馬哈蒂爾明確時間表,似乎有點「逼宮」的味道。經過希望聯盟各個政黨的討價還價後,最後聯盟達成共識,交棒時間完全取決於馬哈蒂爾本人的意願,不硬設時間表。
雖然馬哈蒂爾在聯盟理事會上平穩過關,但聯盟理事會內部對於安瓦爾急於繼任總理職位心存不滿,懷疑和不信任由此產生。特別是聯盟理事會會議結束後,安瓦爾擬覲見國家元首,這給聯盟內政黨產生某種遐想,懷疑安瓦爾暗度陳倉、重新組閣。
2月23日,公正黨署理主席兼內閣經濟部長阿茲敏先下手為強,緊急聯繫包括巫統在內的在野黨國會議員以及希望聯盟部分國會議員,在吉隆坡喜來登飯店召開「共識晚宴」,商討成立新的政治聯盟,並組成新的內閣事宜。
2月24日,土著團結黨主席兼內政部長穆尤丁宣布脫離希望聯盟。土著團結黨擁有國會議席26個,而公正黨的阿茲敏派系擁有11個議席。在理論上,希望聯盟擁有不到50%的國會議席,內閣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
同日,安瓦爾會見馬哈蒂爾。馬哈蒂爾表示,他不滿土著團結黨與貪汙纏身的巫統結盟,決定辭去土著團結黨總主席職務,並向國家元首寫信辭去總理職務,何人擔任新總理職位則由國家元首決定。
安瓦爾稱自己被希望聯盟的盟友們背叛了(圖/CNA)
政治魔術師——馬哈蒂爾成為政治大地震的關鍵角色
現年94歲的馬哈蒂爾出生在馬來西亞吉打州,是馬來人和印度人混血。早年馬哈蒂爾在新加坡學醫,後來回到家鄉,開了自己的私人診所——「馬哈診所」,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醫生。
1946年,馬哈蒂爾加入巫統。1964年在其家鄉以39歲年齡當選國會議員。1969年競選連任國會議員失敗。由於馬哈蒂爾在公開場合批評馬來西亞開國總理東古·拉赫曼,同年他被開除出巫統。在馬哈蒂爾政治前途最艱難的時刻,他撰寫了一本剖析馬來人弱點的暢銷書《馬來人的困境》。
1970年,拉扎克總理上臺。他十分欣賞馬哈蒂爾的能力,規勸馬哈蒂爾回歸巫統。1973年,拉扎克總理委任馬哈蒂爾為上議院議員,同年馬哈蒂爾回歸巫統最高理事會。1975年馬哈蒂爾被委任為教育部長,開始走向權力巔峰的快車道。1981年就任馬來西亞第4任總理,開始了22年的執政生涯。
在22年執政中,馬哈蒂爾提出「向東學習」政策,大力發展私營經濟。1991年,提出「2020宏願」計劃,1996年前瞻性提出多媒體經濟走廊計劃。在其任內,馬來西亞工業化穩步推進,無論是電子產業還是汽車產業等,都在當時亞洲成為耀眼的明星,因此馬哈蒂爾被稱為「現代化之父」。
面對馬來西亞政治錯綜複雜的環境,馬哈蒂爾發揮了他「政治魔術師」本領。一方面,通過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手段,削弱國家元首蘇丹的權力,增加世俗總理的權力;另一方面,對保守伊斯蘭勢力採取又打又拉的政策。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馬哈蒂爾與時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瓦爾對救市策略不和,遂將其革職,並開除出巫統。
2003年10月31日,馬哈蒂爾正式把總理職位交給巴達維,開始退而不休的生活。2005年,因普騰汽車公司事件,馬哈蒂爾與巴達維鬧翻。然後馬哈蒂爾通過社交媒體不斷攻擊巴達維。2008年大選,以巫統為核心的執政聯盟——國民陣線首次失去國會三分之二議席,馬哈蒂爾宣布退出巫統。在馬哈蒂爾不斷「逼宮」的背景下,2009年巴達維被迫把總理職位交給納吉布。
2015年,一馬公司醜聞露出水面,馬哈蒂爾公開督促納吉布下臺,並參加「倒納吉布」的群眾集會,給納吉布施加極大的輿論壓力。2016年,馬哈蒂爾與前副總理穆希丁共同創立土著團結黨。2017年該黨加入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和誠信黨組成的希望聯盟。2018年5月大選,希望聯盟出人意料獲勝,終結了巫統61年的執政,納吉布下臺,馬哈蒂爾就任馬來西亞第7任總理。
馬哈蒂爾以92歲高齡二度出任總理,並在其70多年的政治生涯裡,將三位繼任者拉下馬,創造了亞洲政治歷史的奇蹟。在這次馬來西亞政治大地震中,馬哈蒂爾採取了多種手段,牢牢掌控政治局勢。
一是「以退為進」。主動辭去總理職位,表明自己無心留戀權力,實際上向馬來西亞民眾表明其高姿態,與現在各個政黨紛爭劃清界限。
二是「坐山觀虎」。這次政治大地震的兩個主角一個是阿茲敏,另一個則是安瓦爾。兩人同屬人民公正黨,昔日為同一戰壕的戰友,但因「性愛光碟」事件,如今兩人幾乎反目成仇。這次阿茲敏主動攪局,引來安瓦爾直接將其開除黨職和黨籍。而馬哈蒂爾則裝出一副同情的樣子,不斷安撫安瓦爾。
三是「暗度陳倉」。從2018年5月新內閣成立那天起,馬哈蒂爾早日暗中布局今天的變化。他大膽啟用與安瓦爾有間隙的阿茲敏為經濟部長,不斷分散安瓦爾在人民公正黨的影響力。
四是「金蟬脫殼」。這次壓倒希望聯盟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是土著團結黨。土著團結黨24日公開宣布退出希望聯盟,而作為土著團結黨的總主席馬哈蒂爾,則在其後主動辭去總主席職務,試圖撇開其與土著團結黨退盟的關係。同時,馬哈蒂爾對外宣稱羞於與巫統合作,因為巫統充斥著腐敗,與腐敗劃清界限,樹立在民眾中的清廉形象,累積其政治遺產。
馬哈蒂爾突然宣布辭職(資料圖/新華網)
未來馬來西亞政局向何處去?
未來馬來西亞政局走向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國會成立新的聯盟,推舉新的總理,成立新內閣;二是解散國會,重新舉行大選。
24日政治大地震之後,馬來西亞股市、匯市雙雙下跌,股市還創歷史新低。這體現了投資者對馬來西亞未來政治前景的悲觀情緒。特別是在當下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馬來西亞經濟急需政府的刺激政策,但政府的停擺,對疲軟的經濟來說,可謂雪上加霜。這就要求馬來西亞政治馬上恢復平靜和穩定狀態,儘快為經濟輸血。
從經濟穩定的角度來看,重組內閣比較能節約各方成本。土著團結黨以及阿茲敏派系擬與巫統、伊斯蘭黨聯合組成新的聯盟——國民聯盟。目前四大政治力量在國會議席為94個,離組成新內閣議席還差18個議席,如果加上沙撈越執政聯盟和沙巴的民興黨,則可以超過國會半數議席,組成新的聯盟,並成立新內閣。只是現在各派勢力就各方利益分配和政治原則進行討價還價,特別是沙撈越執政聯盟不希望伊斯蘭黨加入新的聯盟,這給成立新的聯盟增添了變數。
另一方面,要求重新大選的聲音不絕於耳。24日,維權團體「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淨選盟)2.0聯同33個民間社會組織發表聯署聲明,向政府提出兩大訴求,促請那些在2018年全國大選中在希盟旗幟下贏得國會議席的議員馬上辭職,因為這些議員已經喪失人民委託的權利;其次,淨選盟促請國家元首同意解散國會,還政於民,重新舉行大選。
由於2018年剛舉行完大選,現在又要舉辦大選,馬來西亞則顯得力不從心。一方面,各個政黨還沒有做好重新大選的充分準備,立即舉行大選未免顯得比較倉促;另一方面,大選委員會沒有為重新大選做任何準備,這不僅受資金的制約,而且受程序上的制約。
25和26日兩天,國家元首會見每一個國會議員,以確定是否能組成新的政治聯盟成立新內閣,或舉行閃電大選,這在馬來西亞歷史上屬於首次。25日下午,巫統和伊斯蘭黨正式宣布撤回與土著團結黨結盟的承諾,這無疑給馬來西亞未來政局變化帶來了更多的變數。
如果建立新的政治聯盟,馬哈蒂爾就任第8任總理則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舉行閃電大選,反對派聯盟——國民陣線很可能重新贏回選舉,馬來西亞將可能迎來歷史上第3次變天。「政治魔術師」馬哈蒂爾能否按照其原先的設計,重組馬來西亞政局,還值得觀察。
未來對中馬關係影響?
無論誰當選新一任馬來西亞總理,中馬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大方向不可逆轉。畢竟中馬關係不僅包括雙邊層面,而且還涵蓋地區和全球層面,具有更加廣泛的利益基礎。
作為馬來西亞鄰居,我們衷心希望馬來西亞政局能夠儘快穩定下來,為中馬關係增添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