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救命,功不唐捐。這個世界有一種循環的規律就是因果,「因果」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不同的因就會產生不同的果,我們在種因的時候,有的眾生是能看到的,有的眾生看不到,然而這種「因」的能量,會像影子一樣跟隨在我們身邊。
《太上感應篇》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沒有一個人不想有善報的,大多數人學佛,也都是為了求世間的福報。至於極樂世界那個地方,其實離我們也不遠,就在一念之間,不過很多人暫時不會去想極樂世界,都在追求在這個世間怎樣過更幸福的生活。
正所謂:佛事門中有求必應。《藥師經》云:「隨所樂願,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的富饒,求官位的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佛門不打妄語,學佛求世間的福報也是可以得到,但光求不管用,求之有法,方才校驗。
佛法是出世間法,更是世間法,兩者不二,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因果,福報的獲取肯定是種福因得來的,民間常講「一福」壓「百禍」,當一個人福報足夠大的時候,自然能夠「趨吉避兇。」現在很多學佛同修對「放生」非常感興趣,因為放生的福報很大。
「福報」是從「布施」中而來,佛教講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對於放生這一件事來講,就把三種布施都包含在內了,購買物命是財布施,對放生的物命做三皈依是法布施,讓眾生回歸自由當屬無畏布施,因此放生的意義,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報,趨吉避兇。
放生除了可以增加福報,更重要的意義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啟發我們對生命的愛惜和憐憫,慈心不殺。如果單純的為了求福報而放生,不解放生的本意,所求之福就達不到究竟的圓滿,布施不在於自己出多少錢,關鍵是自己的一念心,一念真心為眾生著想,哪怕一分錢沒出,也是無量功德。我們就是達不到這一念真心,所以平時需要修善積德慢慢培養。
對於現在這個環境,更加提倡的是護生,因為很多人放生只為了一己私利,求自己的福報,破壞了生態環境,這樣做的後果,有福沒福真的不好講。所以在放生的時候也要考察好,當地的環境是否適合。
明白了放生的道理,在避免留下流弊的情況下,就可以隨緣進行放生了,經常如法放生的人,則會添福添壽,財運亨通,子孫賢良,家庭和睦,家運昌盛。以下詳解放生的好處,勉勵大眾增加行善的信心。
《大智度論》云:「諸功德中,不殺第一。」在所有的行善功德中,能救下將要被殺害的物命,令其重獲自由,是最為殊勝的功德。常常行此善舉,所謂厚德載物,將來就會有好的福報,福報大者,亦可福延子孫。民間有句話:富不過三代,細心觀察現在的社會,一些家庭確實如此,兩代之後就衰弱了,究其原因就是不知修福啊。
修福是大事,人生在世,生死事大,在生死之間的這個過程都在做些什麼,是每個人都應該深思的。一切都是因果,在一息尚存的時候就應竭盡全力累積福德,不然當一口氣不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人生的榮華富貴都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你是想帶著業報走呢,還是想帶著福報走呢。
願大家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永恆的事情,不要給人生留下太多遺憾,多多為自己培植福報,創造福德因緣,我相信你就是那個最有福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