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與文學變遷」
國際中青年學者宋代文學專題研討會
《文學遺產》編輯部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2016年9月10-11日
9 月10 日
開幕式08:30~09:10
主持人:劉成國
致辭1、肖瑞峰(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致辭2、張劍(《文學遺產》編輯部)
致辭3、淺見洋二(大阪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室)
合影留念09:10~09:30
09:30~12:00 第一場
主持人:張興武(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不朽」的焦慮:歐陽修的金石活動及人生思考
發表人:謝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評議人:成瑋(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褒貶即從字面求:由《於役志》看歐陽修《春秋》學特色
發表人:成瑋(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評議人:謝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史筆入文集:再論歐陽修《尹師魯墓誌銘》的「簡而有法」
發表人:李貞慧(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副島一郎(同志社大學グローバル地域文化學部)
王安石生平行實疑難考
發表人:劉成國(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評議人:李建軍(台州學院中文系)
一個北宋退居士大夫的日常化寫作:以蘇轍為中心
發表人:林巖(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朱剛(復旦大學中文系)
作為行為規範的文章——胡瑗《周易口義》中之「人文化成」與君臣關係
發表人:副島一郎(同志社大學グローバル地域文化學部)
評議人:劉成國(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14:00~16:00 第二場
主持人:馬東瑤(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論宋詩對俳諧傳統的吸收與抒情轉化
發表人:姚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評議人:孫承娟(美國懇吟大學Kenyon College東亞系)
南宋中興時期士風新變與使北詩歌題材的開拓
發表人:曾維剛(蘇州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黃奕珍(臺灣大學中文系)
南北嗜好知誰賢
發表人:曹逸梅(常熟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評議人:張蜀蕙(東華大學中文系)
詩與史的互文:論詠史詩事境的生成
發表人:周劍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評議人:彭國忠(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宋金元《秋懷》詩的書寫與轉變
發表人:張蜀蕙(東華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曹逸梅(常熟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16:15-18:15 第三場
主持人:副島一郎(同志社大學グローバル地域文化學部)
宋代應策時文概論
發表人:諸葛憶兵(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評議人:方笑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宋初進士行卷與古文復興
發表人:錢建狀(廈門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張興武(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落第再試制度的沿革與宋元明文學的流動機制
發表人:葉曄(浙江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錢建狀(廈門大學中文系)
宋代殿試策文形式研究
發表人:方笑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評議人:諸葛憶兵(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慶曆新義的分解與北宋古文之興盛
發表人:張興武(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李貞慧(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
9 月11 日
8:30-10:00 第四場
主持人:李貞慧(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
陸遊三山詩的時空表現
發表人:馬東瑤(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評議人:周劍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以俗為雅與文字遊戲:論楊萬裡的戲作詩
發表人:孫承娟(美國懇吟大學Kenyon College東亞系)
評議人:姚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院)
戀戀西湖:南宋遺民蔡正孫在宋元之際的詩學活動
發表人:卞東波(南京大學文學院)
評議人:甲斐雄一(日本學術振興會)
論陸遊出蜀之後的遊仙愛國詩
發表人:黃奕珍(臺灣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曾維剛(蘇州大學中文系)
10:15~12:00 第五場
主持人:錢建狀(廈門大學中文系)
靈壁興亡:宋代文學對基層縣鎮的地方書寫
發表人:李貴(上海財經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白睿偉(美國格林奈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
淮南桂與淮北梨
發表人:白睿偉(格林奈爾學院)
評議人:卞東波(南京大學文學院)
論中國古代的萬言書及其文學價值
發表人:谷曙光(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評議人:葉曄(浙江大學中文系)
金桃、庵摩勒、頻伽與猧子
發表人:彭國忠(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張萬民(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
14:00~16:00 第六場
主持人:彭國忠(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兩宋書目中小說觀的嬗革與初熟
發表人:李建軍(台州學院中文系)
評議人: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
秘密的文本:再論言論統制下的文學
發表人:淺見洋二(大阪大學)
評議人:李貴(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
?
發表人:張萬民(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馬東瑤(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四六類書的知識世界與晚宋駢文程式化
發表人: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
評議人:淺見洋二(大阪大學)
試論南宋「中間層文人」
發表人:甲斐雄一(日本學術振興會)
評議人:林巖(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
論筆記體傳記
發表人:朱剛(復旦大學人中文系)
評議人:谷曙光(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圓桌討論16:15-17:30
主持人:
沈松勤(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諸葛憶兵(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閉幕式17:30-18:15
主持人:劉成國
會議總結一:朱剛(復旦大學中文系)
會議總結二:內山精也(早稻田大學教育・総合科學學術院)
與會學者
白睿偉(美國格林奈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
卞東波(南京大學文學院)
曹逸梅(常熟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成瑋(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方笑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副島一郎(同志社大學グローバル地域文化學部)
谷曙光(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
黃奕珍(臺灣大學中文系)
甲斐雄一(日本學術振興會)
李貴(上海財經大學中文系)
李建軍(台州學院中文系)
李貞慧(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
林巖(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
劉成國(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馬東瑤(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內山精也(早稻田大學教育・総合科學學術院)
彭國忠(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錢建狀(廈門大學中文系)
淺見洋二(大阪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室)
沈松勤(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孫承娟(美國懇吟大學Kenyon College東亞系)
肖瑞峰(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謝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姚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葉曄(浙江大學中文系)
曾維剛(蘇州大學中文系)
張劍(《文學遺產》編輯部)
張蜀蕙(東華大學中文系)
張萬民(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
張興武(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周劍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朱剛(復旦大學中文系)
諸葛憶兵(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附註:轉載自「學術塗鴉」(xueshutuya)公眾號,並重新編輯,謹此致謝!亦可參考「無待有為齋」(wudaiyouweizhai)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