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人生十二法則》

2020-12-16 楚汐思讀繪

一直以來我只知道龍蝦好吃,卻從不曾了解過龍蝦的「生存之道」,看完《人生十二法則》裡的第一章才發現,原來龍蝦竟和我們人類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

首先,龍蝦的生存環境是在海洋底部,那是他們捕獵和拾荒的領地 海洋中持續不斷的混亂殺戮所產生的殘羹冷炙會從上方掉落下來,供龍蝦拾取。對龍蝦來說,家就是一個安全又容易覓食的區域。

這麼讀來確實有種「天上自動掉食物」的幸福感,只不過時間久了,隨著龍蝦人口的增多,自然會出現領土問題。

如果兩隻龍蝦想要佔領同一片領地,該怎麼辦?如果數百隻龍蝦都試圖在一片滿是廢棄物的沙土上安家,又會發生什麼?

數千年來的演化讓群居動物都學會了許多以最小代價建立權勢的策略,而疾走於海底的龍蝦也不例外。他們會對新領地進行探索,牢記周圍環境和每個細節,一旦受到驚嚇或者遇到威脅,立馬就會逃向安全之所。

所以如果領地有限,高質量且安全的庇護所有限,那麼龍蝦之間必然存在爭奪和攻擊行為。

龍蝦會像拳擊手一樣四處揮舞它那張開的鉗子,鏡像模仿對手,前後左右移動。同時它會使用眼睛下方的噴嘴,向對手噴射液體,這種液體裡的化學物質會告訴對手自己的體型大小、性別、健康程度和情緒狀態。

有時候龍蝦可以立刻通過對方鉗子的大小看出自己的劣勢,不戰而退;通過噴射液體交換的信息也能說服更為弱小或者更溫和的一方撤退。這是爭端解決的第一階段

如果兩隻龍蝦勢均力敵,或者通過液體交換的信息不夠充分,它們則會進入爭端解決的第二階段。彼此拼命抽打觸鬚,鉗子向下收起,一隻龍蝦前進,另一隻後退,然後防禦方再前進,進攻方再後退。這樣拉鋸戰幾輪後,更為膽小的那隻如果覺得繼續下去不再有利,就會轉身擺動尾巴迅速離開,去其他地方繼續嘗試。

若雙方還僵持不下,那麼兩隻龍蝦則會進入爭端解決的第三階段,開始真正的打鬥。這一階段,兩隻憤怒的龍蝦會兇猛地攻擊彼此,伸出鉗子,相互扭打,試圖將對方翻個底朝天。被掀翻的龍蝦會承認對手的實力,然後心懷怨恨地退出戰鬥。

如果雙方都無法掀翻對方,或者被掀翻的一方依然不依不饒,龍蝦們就會進入第四階段,這也是風險很高,需要謹慎對待的階段。因為在接下來的衝突中,雙方都有可能受傷甚至喪命。

龍蝦會加快進攻節奏,用鉗子夾住對方的腿、觸鬚、眼柄或者其他暴露的脆弱部位。它們會死死夾住這個部位,然後拼命甩尾後退,將其撕扯下來。衝突升級到這個地步通常勝負已分,敗者往往會喪命,尤其是如果它還繼續留在勝者的領地的話。

戰敗的龍蝦不論之前有多勇猛,接下來都會失去鬥志,甚至不願再和曾經的手下敗將戰鬥。失敗讓它信心全無,這種狀態會持續數日。

如果一隻曾經佔據統治地位的龍蝦遭遇了潰敗,它的大腦甚至會徹底重構,以適應新的卑微地位。如果不這麼做,它將無法承受從「君皇」到「草民」的身份轉換。

任何一個在事業或者情感上遭遇過重大打擊、經歷過痛苦轉變的人,應該都能理解龍蝦的這種變化。

△《人生十二法則》內頁截圖

在龍蝦領地之爭的生存法則裡,我們可以學到這麼幾點:

1,社會地位決定了領土權,而領土好壞往往關乎生死。

2,龍蝦的世界就是贏家通吃。

這是因為勝利會讓龍蝦擁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魚胺。而高血清素、低章魚胺是典型的勝者狀態。當一隻戰敗的龍蝦鼓足勇氣打算再戰時,它失敗的概率會比根據它過往戰績做出的推測要大,而之前勝出的對手則更有可能繼續贏。

這種殘酷的不平等分配原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各行業。比如說,絕大多數科學論文都由一小群科學家發布,幾乎所有的商業化音樂都由一小部分音樂製作人譜寫,大部分書籍都由一小部分作家創作。

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這四位古典音樂作曲家幾乎譜寫了現代交響樂團演奏的所有音樂。其中巴赫尤其高產,他的作品光是手抄,就需要花費數十年時間,而這數量驚人的作品當中僅有一小部分經常被演奏。這群超強作曲家裡的其他三位情況也與巴赫類似。所以,如今被我們所熟知和鍾愛的古典音樂,其實只是一小部分作曲家的一小部分作品而已。

這背後的原則,被稱為普賴斯定律(Price's law),用以紀念1963年發現這條定律的科學應用價值的學者德裡克·德·索拉·普賴斯(Derek J.de Solla Price)。

3,你不一定是個失敗者,也不需要一直停留在失敗者的模式裡。

如果一時的失敗,讓我們從此也像失敗的龍蝦一樣一直垂頭喪氣,反而更會被看低,而我們大腦裡的支配等級「計算器」也會給我們很低的評分,繼而導致血清素分泌不足,更容易感到焦慮和難過,也就越發不敢維護自己,得不到高質量的住所、資源和伴侶。

不難發現,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惡性循環。但好在環境會變,我們也在變,我們可以主觀創造出積極向前的正向循環。

比如肢體語言和情緒之間的互動,我們開心時會笑,悲傷時會哭,這是情緒直接反應在肢體上的表現。但我們也可以反其道而為之,利用肢體語言來調整我們的情緒,比如調整面部表情,做出悲傷的樣子,我們會感到更加悲傷;但如果做出快樂的表情,則會開始感到快樂。

歸根究底,我們人類也和龍蝦一樣,都會根據身體姿態來評估彼此,如果我們顯得失敗,那麼別人也會把我們當失敗者對待;如果我們筆挺站立,昂首挺胸,自然也會換來別人不一樣的態度。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會認為我們是有能力的,或者至少不會立刻否定我們。

有了這些積極反饋壯膽,我們只會更加放鬆,更容易把握人際交往中的微妙細節,和他人的互動也會更加順暢。

有了這份信心之後,我們會更加能夠接納且努力優化自己的存在,會有足夠勇氣去開啟未知的人生旅途,追尋正確的人生方向。

當我們的生命擁有意義時,也就不會再因為生命的有限而感到絕望和害怕,自然也更能接受這個世界的重負,且總能在其中找到別樣的快樂。

這便是本書作者借勝利的龍蝦實踐了3.5億年之久的智慧,想要傳達給我們的第一條人生法則:

精神上的筆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著睜大雙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因此,謹慎對待你的體態,別再低頭徘徊。說你所想,追你所求,這是你和他人同樣擁有的權利。挺胸邁步,直視前方,敢於冒險,這樣你的神經通路才能充滿急需的血清素。

你,get 到了嗎?

相關焦點

  • 《人生十二法則》告訴你成功者的姿態: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
    前段時間讀完了《人生十二法則》,這本書長踞52國暢銷書排行榜,作者是喬丹·彼得森。每一條雖然看似有點雞湯,但是作者都結合論據來論證每條法則。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一條,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在我們最愛吃的小龍蝦身上也有成功者應該有的姿態,那就是筆直站立昂首挺胸。1如果你只是覺得龍蝦這種生物太好吃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樣,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在群居動物中,動物著迷於群體中的身份和地位,遵循著支配等級制度。
  • 《人生十二法則》擺脫人生困境的方法
    在《人生十二法則》中,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的將人類數千年來哲學思考、神話故事中的精神財富與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研究相結合,用12條人生法則,為年輕一代提供了一種擺脫人生困境的方法。核心內容解讀中,我不會逐一給你講這十二個法則,我想跟你分享兩個我覺得更有意思的問題:第一,這本書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流行起來的;第二,我們能從這本書獲得什麼啟發。彼得森教授的人生十二法則法則一 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 《人生十二法則》自助者天助,先從生理上幫助自己
    最重要的法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這麼簡單。抵禦自我的不足與無知人生需要深層次的意義,這種意義的本質反覆出現在偉大的事件中,這些事件往往討論的都是在痛苦中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快樂。筆直站立,昂首挺胸在生物界慣有領地之爭說法,對龍蝦來說也是一樣,它們會爭奪優質安全的區域作為自己的家。跟人類一樣,社會地位決定了領土權,而領土好壞往往關乎生死。
  • 從公司高管涉嫌性侵養女事件,淺談《人生十二法則》
    我由此想到引爆全球的現象級暢銷書《人生十二法則》,該書作者喬丹·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因其對龍蝦與人類社會比較的觀點闡述,被稱為「龍蝦教授」。「龍蝦教授」喬丹·彼得森喬丹·彼得森將人類古老的智慧與相關學科的前沿研究相結合,總結了擺脫人生困境的12條法則:法則1:筆直站立
  • 《人生十二法則》:三個小細節,可以讓自己越變越好,卻常被忽視
    文/葉徐行《人生十二法則》這本書,被稱為「現代人應對混亂生活的一劑良藥」。作者喬丹·彼得森曾任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被稱為「可以改變你人生」的人。這世上從無坦途,哪怕是平淡的生活中,也會不斷地出現問題(比如,馬桶堵了、水管裂了)。
  • 一本鮮為人知的書卻拯救無數人,用痛苦人生鑄就的12人生法則
    這12條人生法則幫助他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智慧的12法則:法則一:獲勝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我們每天都會吃無數龍蝦,可是卻鮮為人知,有些特點我們和龍蝦是一樣的。比如一隻龍蝦,看上去是自信滿滿還是哭哭啼啼,取決於兩種調節神經元通信的化學遞質——血清素和章魚胺(因從章魚唾液中發現而得名)。血清素高的龍蝦會更加趾高氣昂,這樣在戰鬥中會顯得更加強大對對手有更強的震懾力。
  • 如果你對人生絕望,不妨看看這12條人生法則
    今天的文章,來自於喬丹·彼得森的《人生12法則》這十二條法則的主題就是讓你的人生會那麼絕望。用喬丹·彼得森的話來講,這十二條法則是「能解決人生80%不如意,讓你無從可悲的法則」。所以,今天我想和你們聊聊這十二條法則。
  • 人生十二法則: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80%的不如意
    他曾被多倫多大學的學生稱為「能改變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還被譽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彼得森又被評論界稱為「龍蝦教授」,他的「龍蝦概念與獲得良好生活的指南觀點」一度讓他成為輿論的焦點,稱他「胡扯教授」,說他不像個知識分子,更像個網紅。
  • 偶像的坍塌:龍蝦教授彼得森的雞湯法則與人生悲劇
    龍蝦教授彼得森用以給自己的詭辯能力加分的陽剛形象、古典穿著,最終因藥物依賴和身體狀況的崩潰而破碎。作為一名所謂的人生導師,他倒是始終踐行了自己所言:人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無人能逃避。加拿大臨床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是過去幾年來風頭正盛的流行心理學家。
  • 學不會討好,獅子座的剛毅,是昂首挺胸地去戰鬥,而非懦弱地低頭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難處,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有些人能夠活得自在灑脫,除了他們自身性格看得開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背後有人默默替他們承擔著那些苦楚。而現實中,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需要自己歷經磨難去成長的,沒有人能做你一輩子的保護傘,自己強大起來,才是最可靠的保障。
  • 「龍蝦教授」喬丹·彼得森的十二法則,據說能幫你過好一生
    《人生十二法則》內容簡介本書中,心理學家、「龍蝦教授」喬丹·彼得森將人類數千年來的哲學思考、神話故事中的精神財富與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研究相結合,用 12 條最基本的人生法則,試圖為我們找到擺脫人生困境的方法。作者簡介喬丹彼得森(Jordan B.
  • 《人生十二法則》:心理學教授告訴你如何走出混亂和痛苦?
    或者你可以在突發混亂之前先接種一針強心劑,做好應對人生痛苦的心理準備,這就是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人生十二法則》。 很多網友將答案列印出來放在床頭作為每日提醒,有的甚至表達向彼得森發來感謝,因為他們藉助這些法則走出了人生低谷。在粉絲們的要求下,彼得森打算寫一本更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書,於是他整理並精簡了自己在網上的答案,提煉出12條法則,每一條都做了更細緻的講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具體該怎麼做,於是就有了這本《人生十二法則》。
  • 「龍蝦教授」喬丹·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則」
    喬丹·彼得森的《12條人生準則》這本書,就是在講一些這樣的常識,看看這12條準則是否也能讓你有所獲益,在未來的歲月裡指引自己。本文譯自Medium,作者Niklas G?ke,原標題為「Jordan Peterson’s 12 Rules for Life」,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如果你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幸福」,那麼每當你不幸福的時候,你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
  • 人生最重要的法則,3.5億年前就存在,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當然是靠拳頭(準確地說是爪子)說話—最能打的那隻公龍蝦佔據最好的一塊地盤,同時也會佔有與地盤內幾乎所有母龍蝦交配的權利。而打輸的那些公龍蝦只能佔據小一點的地盤,只佔有更少的交配機會。也就是說,(公)龍蝦社會其實是有社會等級的。
  • 遊戲人生-反省與負面情緒
    用心思考,認真生活,《遊戲人生》讓生活輕鬆更精彩!無論你是一位事業上追求上進,還是一位迷戀物質生活的人,每天都會面對很多選擇的焦慮,這種迷失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精彩的人生瞬間。有時我們需要停下腳步,凝視遠方,拿起塵封已久的筆,記錄你的心動時刻,重新求證生活的意義,回顧遊戲人生的精彩片段,讓自己成為一個認真生活的人。講講身邊故事,體會《遊戲人生》。
  • 性格剛硬,從不向任何人低頭的四大星座
    十二星座中,有這麼幾個星座,性格非常的剛強,非常的頑強,自然也是非常的要強,就算自己做錯事,也不會向任何人低頭,下面這幾個星座是否有你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金牛座金牛座是個特別有個性的人,性格很堅定,頑強,而且金牛座有骨子裡其實是有些倔強的,性格很剛硬,從不向任何人低頭,認準的事情一定會堅持到底,而金牛座這種韌性,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是過於固執,但其實金牛座也正是憑藉著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所以金牛座實際上是一個做人做事都特別專注的人,越是認真,越是專注,就越是容易取得成功,所以金牛座能夠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也是理所當然的
  • 《人生十二法則》從心理學角度看待事物本質,探索規則存在的意義
    喬丹·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大五人格研究專家,曾任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並連續5年被提名為加拿大安大略省最佳大學講師之一,被學生們評為「改變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 人老了,千萬別低頭!(非常精闢)
    人生多有福,想開就知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年輕人喜歡挑戰、刺激、冒險,人老了則更願意過平靜、安穩、有規律的生活。但是無論是哪種活法,我們都要記住一點,永遠別低頭,一直昂首挺胸地走下去!1不向疾病低頭人生病很正常,不要因為生病了就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忘記了生活的美好。忘記疾病,不向疾病低頭,不等於不積極治病,而是不要被疾病壓倒,更不能喪失戰勝疾病的意志。即使是癌症也存在自然消失的概率,然而奇蹟只可能發生在那些,精神上沒有被疾病壓垮的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