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只知道龍蝦好吃,卻從不曾了解過龍蝦的「生存之道」,看完《人生十二法則》裡的第一章才發現,原來龍蝦竟和我們人類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
首先,龍蝦的生存環境是在海洋底部,那是他們捕獵和拾荒的領地 海洋中持續不斷的混亂殺戮所產生的殘羹冷炙會從上方掉落下來,供龍蝦拾取。對龍蝦來說,家就是一個安全又容易覓食的區域。
這麼讀來確實有種「天上自動掉食物」的幸福感,只不過時間久了,隨著龍蝦人口的增多,自然會出現領土問題。
如果兩隻龍蝦想要佔領同一片領地,該怎麼辦?如果數百隻龍蝦都試圖在一片滿是廢棄物的沙土上安家,又會發生什麼?
數千年來的演化讓群居動物都學會了許多以最小代價建立權勢的策略,而疾走於海底的龍蝦也不例外。他們會對新領地進行探索,牢記周圍環境和每個細節,一旦受到驚嚇或者遇到威脅,立馬就會逃向安全之所。
所以如果領地有限,高質量且安全的庇護所有限,那麼龍蝦之間必然存在爭奪和攻擊行為。
龍蝦會像拳擊手一樣四處揮舞它那張開的鉗子,鏡像模仿對手,前後左右移動。同時它會使用眼睛下方的噴嘴,向對手噴射液體,這種液體裡的化學物質會告訴對手自己的體型大小、性別、健康程度和情緒狀態。
有時候龍蝦可以立刻通過對方鉗子的大小看出自己的劣勢,不戰而退;通過噴射液體交換的信息也能說服更為弱小或者更溫和的一方撤退。這是爭端解決的第一階段。
如果兩隻龍蝦勢均力敵,或者通過液體交換的信息不夠充分,它們則會進入爭端解決的第二階段。彼此拼命抽打觸鬚,鉗子向下收起,一隻龍蝦前進,另一隻後退,然後防禦方再前進,進攻方再後退。這樣拉鋸戰幾輪後,更為膽小的那隻如果覺得繼續下去不再有利,就會轉身擺動尾巴迅速離開,去其他地方繼續嘗試。
若雙方還僵持不下,那麼兩隻龍蝦則會進入爭端解決的第三階段,開始真正的打鬥。這一階段,兩隻憤怒的龍蝦會兇猛地攻擊彼此,伸出鉗子,相互扭打,試圖將對方翻個底朝天。被掀翻的龍蝦會承認對手的實力,然後心懷怨恨地退出戰鬥。
如果雙方都無法掀翻對方,或者被掀翻的一方依然不依不饒,龍蝦們就會進入第四階段,這也是風險很高,需要謹慎對待的階段。因為在接下來的衝突中,雙方都有可能受傷甚至喪命。
龍蝦會加快進攻節奏,用鉗子夾住對方的腿、觸鬚、眼柄或者其他暴露的脆弱部位。它們會死死夾住這個部位,然後拼命甩尾後退,將其撕扯下來。衝突升級到這個地步通常勝負已分,敗者往往會喪命,尤其是如果它還繼續留在勝者的領地的話。
戰敗的龍蝦不論之前有多勇猛,接下來都會失去鬥志,甚至不願再和曾經的手下敗將戰鬥。失敗讓它信心全無,這種狀態會持續數日。
如果一隻曾經佔據統治地位的龍蝦遭遇了潰敗,它的大腦甚至會徹底重構,以適應新的卑微地位。如果不這麼做,它將無法承受從「君皇」到「草民」的身份轉換。
任何一個在事業或者情感上遭遇過重大打擊、經歷過痛苦轉變的人,應該都能理解龍蝦的這種變化。
在龍蝦領地之爭的生存法則裡,我們可以學到這麼幾點:
1,社會地位決定了領土權,而領土好壞往往關乎生死。
2,龍蝦的世界就是贏家通吃。
這是因為勝利會讓龍蝦擁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魚胺。而高血清素、低章魚胺是典型的勝者狀態。當一隻戰敗的龍蝦鼓足勇氣打算再戰時,它失敗的概率會比根據它過往戰績做出的推測要大,而之前勝出的對手則更有可能繼續贏。
這種殘酷的不平等分配原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各行業。比如說,絕大多數科學論文都由一小群科學家發布,幾乎所有的商業化音樂都由一小部分音樂製作人譜寫,大部分書籍都由一小部分作家創作。
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這四位古典音樂作曲家幾乎譜寫了現代交響樂團演奏的所有音樂。其中巴赫尤其高產,他的作品光是手抄,就需要花費數十年時間,而這數量驚人的作品當中僅有一小部分經常被演奏。這群超強作曲家裡的其他三位情況也與巴赫類似。所以,如今被我們所熟知和鍾愛的古典音樂,其實只是一小部分作曲家的一小部分作品而已。
這背後的原則,被稱為普賴斯定律(Price's law),用以紀念1963年發現這條定律的科學應用價值的學者德裡克·德·索拉·普賴斯(Derek J.de Solla Price)。
3,你不一定是個失敗者,也不需要一直停留在失敗者的模式裡。
如果一時的失敗,讓我們從此也像失敗的龍蝦一樣一直垂頭喪氣,反而更會被看低,而我們大腦裡的支配等級「計算器」也會給我們很低的評分,繼而導致血清素分泌不足,更容易感到焦慮和難過,也就越發不敢維護自己,得不到高質量的住所、資源和伴侶。
不難發現,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惡性循環。但好在環境會變,我們也在變,我們可以主觀創造出積極向前的正向循環。
比如肢體語言和情緒之間的互動,我們開心時會笑,悲傷時會哭,這是情緒直接反應在肢體上的表現。但我們也可以反其道而為之,利用肢體語言來調整我們的情緒,比如調整面部表情,做出悲傷的樣子,我們會感到更加悲傷;但如果做出快樂的表情,則會開始感到快樂。
歸根究底,我們人類也和龍蝦一樣,都會根據身體姿態來評估彼此,如果我們顯得失敗,那麼別人也會把我們當失敗者對待;如果我們筆挺站立,昂首挺胸,自然也會換來別人不一樣的態度。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會認為我們是有能力的,或者至少不會立刻否定我們。
有了這些積極反饋壯膽,我們只會更加放鬆,更容易把握人際交往中的微妙細節,和他人的互動也會更加順暢。
有了這份信心之後,我們會更加能夠接納且努力優化自己的存在,會有足夠勇氣去開啟未知的人生旅途,追尋正確的人生方向。
當我們的生命擁有意義時,也就不會再因為生命的有限而感到絕望和害怕,自然也更能接受這個世界的重負,且總能在其中找到別樣的快樂。
這便是本書作者借勝利的龍蝦實踐了3.5億年之久的智慧,想要傳達給我們的第一條人生法則:
精神上的筆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著睜大雙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因此,謹慎對待你的體態,別再低頭徘徊。說你所想,追你所求,這是你和他人同樣擁有的權利。挺胸邁步,直視前方,敢於冒險,這樣你的神經通路才能充滿急需的血清素。
你,get 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