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帝俊的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都不敢冒犯的,雖然黃帝、炎帝也在《山海經》裡面出現過,他們之間好像沒用明確的隸屬關係,可是帝俊的位置非常明朗,他是天帝,有個三妻子,羲和、常羲、娥皇,羲和為帝俊生下十個太陽,常羲為帝俊生下了十二個月亮,娥皇為帝俊生下了三首,娥皇后來是三首國的始祖。
帝俊只在《山海經》出現過,別的書籍沒有記載,帝俊的身份,充滿了神秘色彩,讓許多學者都參與了爭議,有的認為是伏羲,因為帝俊的位置太高,有的人認為是帝嚳,因為《山海經》有一段說:帝俊生后稷,后稷正好是帝嚳的兒子。
帝俊的輩分,應該比黃帝高,是不是伏羲?《山海經》對伏羲的介紹,只有兩段:一是」有九丘,以水絡之……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木屬,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另一段是"西南有巴國。大皞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這裡的大皓,後來許多學者認為就是伏羲。《山海經》既然有大皓的名字,就應該不會在稱作帝俊,沒有傳說伏羲是太陽、月亮的父親。沒用明確的資料說明伏羲是東夷部落的。
認為帝俊就是帝嚳,是有清晰的脈絡的,原因如下:
(一)、《帝王世紀》云:帝嚳剛出生時,自道其名為「俊」、「俊」與「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當同為一人。
(二)、后稷是帝嚳元妃姜嫄所生,而《山海經大荒西經》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證嚳與俊同為一人。
(三)、商代始祖契為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商人之祖為帝嚳,而王國維認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顯赫者,何新以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證明「俊」便是帝嚳。
(四)、《史記》記載帝嚳娶女取訾氏之女。訾氏之女叫常羲。帝嚳之妻與帝俊妻同名,所以認為這兩位大神是一個人。
不過《大荒西經》中,」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 鳥:虎、豹、熊、羆。「對於帝鴻,這個人的來頭非同一般,有兩個說法,不是蚩尤、就是黃帝。
在《山海經》中「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這個叔均,就是田祖,後來在黃帝大戰蚩尤中出現過。「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帝俊的侄子叔均,和黃帝是同一段時間生活的,所以帝俊不可能是帝嚳。(帝嚳是黃帝的重孫子輩,叔均比帝嚳還小一輩。)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生下了晏龍,晏龍發明了琴瑟,「東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顓頊和少皓都是帝嚳的長輩,應該是先有琴瑟,後有顓頊棄其琴瑟於大壑,所以晏龍應在前,顓頊和少皓在後,而帝俊更應該在顓頊少昊前了。
還有帝俊在《山海經》中,明顯是東夷部落的人,把鳥作為圖騰的。帝嚳的祖上是黃帝,是把熊作為圖騰的,在圖騰的信仰上,明顯說明他們不是一個人。
在《山海經》中,對於帝俊、黃帝、炎帝三個人來說,都是介紹他們的後輩,沒有介紹他們的先祖,不過帝俊非常特殊,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容易出來兩條線索,一條是順路查到了帝嚳的身上,他的子嗣名字,和帝嚳非常相似,另一種通過帝鴻、叔均等人,又覺得帝俊應該是黃帝的平輩,甚至是長輩。
帝俊的故事在《山海經》中佔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對於帝俊究竟何許人也卻沒有詳細的記載,《山海經》中也只是記載了帝俊的譜系,卻並未告訴讀者帝俊為何人,《史記》中的《五帝本紀》也沒有與帝俊有關的記載,這就更加增添了帝俊的神秘性。
帝俊生了禺號,禺號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這位番禺最初發明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這位吉光最初用木頭製做出車子。少皞生了般,這位般最初發明了弓和箭。
帝俊賞賜給后羿紅色弓和白色矰箭,用他的射箭技藝去扶助下界各國,后羿便開始去救濟世間人們的各種艱苦。帝俊生了晏龍,這位晏龍最初發明了琴和瑟兩種樂器。
帝俊有八個兒子,他們開始創作出歌曲和舞蹈。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義均,這位義均便是所謂的巧倕,從此開始發明了世間的各種工藝技巧。后稷開始播種各種農作物。后稷的孫子叫叔均,這位叔均最初發明了使用牛耕田。
帝俊的子孫後代,在各行各業都展露頭角,成為許多開拓者,帝俊這個東夷部落首領,信奉玄鳥為圖騰的人文始祖,卻一直被埋沒了,後市沒有記載,要不是讀了《山海經》,我們都不知道有這個大人物。帝俊身上的許多功績,分別嫁接到黃帝、顓頊、堯、舜等身上,現在我們看到的神話故事,也沒有帝俊的影子了。
帝俊之妻羲和與帝羲分別生十日或十二月,此為帝俊神話之精髓,人們便將這則神話重新改造之後移植到黃帝頭上,變成了「黃帝使羲和作佔日,常羲作佔月」。於是帝俊的二妻變成了黃帝手下掌管曆法的二大臣了。
大羿射日是受帝俊派遣的,這個故事也被改動了。《淮南子》那裡,則變成了「堯之時,十日並出」,堯命羿去除害射日,將愛民之德轉給了堯,同時也將后羿神話從帝俊神話體系中切割出來。
本來是帝俊的妻子娥皇,在後來的傳說中,成了舜的妻子,帝俊自己也成了比自己小好幾輩的帝嚳。現在除了《山海經》我們都不知道有帝俊這個人了,這些事都是誰幹的?為什麼要這麼幹?當然是一些儒生,為了他們的春秋大一統,所有的神話故事,都要統一在黃帝的神話系統中,他們看不得兩個神話系統。
太史公司馬遷當年也看出破綻了,不過他受到老師董仲舒的影響,也只好曲筆了,最後嘆道:「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矣」
其實太史公的曲筆,也不光是這裡,」舜囚禁堯,最後把堯殺死,奪取帝位;禹據夏地抗舜,最終擊敗舜,將其流放到蒼梧,舜遂死在蒼梧;禹死,啟即位,益密謀奪位,結果被啟殺掉;「哪有什麼禪讓呀!都是血淋漓的強取豪奪,幾千年的皇位爭奪,每次都是血肉橫飛,國內國外都一樣,古人是在茹毛飲血中走過來的,他的心性,只能比現代人更加殘忍,所以太史公太嚮往理想了,受到了刑罰還是那麼淳樸。
帝俊也是商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甲骨文稱為高祖夋(與莒國犁比公祭祖碑文一致)。他本是殷民族的祖宗神。他的形狀甲骨文作俊或夋,畫的是鳥的頭,獼猴的身子,一隻足,手裡似乎還拄著一根拐杖。(完)
參考資料:《竹書紀年》,《炎帝千年史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