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669,閱讀約2分鐘
陳天華是湖南人,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雖然家裡很窮,但父親把他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他能多出人才。
因為他才華出眾,有個富家小姐想嫁給他,但他拒絕了,認為國家不太平,沒時間想私事。1903年,他來到日本留學,聽說沙俄要佔領東北,他寫了很多學術寄回學校。湖南巡撫被他的壯舉所感動,親自在學校閱讀了這些學術,並在報紙上發表,使全省抗俄熱情高漲。
陳天華也直言,清廷已經是一個被外國人控制的政權,鼓勵人民站出來對抗列強。1904年,他準備來江西策划起義,但由於漢奸洩密,他只能去日本躲避。1905年,同盟會成立,他在其中擔任書記。
然而,為了壓制那些具有進步思想的留學生,清廷和日本共同策劃出臺了《大清留學生禁入規則》,對這些留日學生進行約束,他們每做一件事都要登記,甚至讀書、說話都會受到監督。
面對日本人的欺凌,學生們分成了兩派,秋瑾等人認為應該罷兵回國,而胡漢民等人則認為應該留在日本,結果雙方發生矛盾,扭打在一起。日本媒體聽說後,立即幸災樂禍地說,中國人內訌太厲害了,何談報國?
聽說此事後,陳天華十分悲憤。他立即揮筆寫下《終結者》回擊,稱中國人不是烏合之眾,願以死來喚醒更多沉睡的人們,為國家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1905年12月8日,他來到海邊,一步一步走進深水區,隨後他的去世震驚了中日兩國,許多有志青年也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感動。
秋瑾視他為人生導師,而魯迅聽後決定棄醫從文,可以說他的死牽動了一大批人的愛國鬥志,1906年他的靈柩運回長沙,萬人為他送葬!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