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難,從報考數據剛出來時就已經預料到了,341萬人報考,比2019年時增加了51萬,比五年前翻了一番還多(2016年時報考人數為177萬)。因為特殊情況的影響,874萬畢業生就業面臨巨大壓力,為此相關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便是研究生擴招18.9萬,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考研同學的壓力。
但是隨著就業門檻越來越高,大學生對學歷的追求也越來越執著。一個典型的特徵便是多次考研的學生越來越多。根據往年的統計數據,2017年共201萬人報考,其中,應屆考生113萬人,往屆考生88萬人;2018年共238萬人報考,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往屆生比例都將近45%。對照前一年錄取人數的情況可以發現,201年考研失利的人數約為128.8萬人,也就是說2017年考研失利的考生中,約83%的人都選擇了再次考研,當然這中間不排除有少量多次考研的考生。
所以即便大幅擴招了,但是考研的競爭仍然很激烈,近期不少高校都公布了複試方案,隨著公布的還有進入複試的考生名單和成績。其中中山大學數學院應用統計碩士(025200)複試分數線395分,單科線分別為60和90,從學校的複試通知中可以看到,該專業一共招收85人,其中已招收推免生34人,公開招考計劃51人。
根據學校的公示名單,該專業一共88人進入複試(包含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該計劃單列,但複試名單一起公布的),讓人驚訝的是,進入複試名單的88人中,有74人初試成績在400分以上,最高分數達到441分,420分以上達到了24人。
總分高,單科成績自然也不低,從複試名單中可以看到,政治低於70分的只有13人,最低分65,英語低於70分的更是只有6人,最高分達到了89分。這兩門公共課的考試有多難,相信考過的研的同學都了解,不管是英語一還是英語二,近年來考生的平均分都很難超過55分;政治近幾年沒有公布平均分,但是再往前的幾年也基本維持在55-60分之間。
不過按照複試的方案,中山大學該專業將採用網絡遠程複試,複試總分佔入學總成績的50%,這對於進入複試的同學來說,都有很大的機會。複試以面試為主,複試考核內容由綜合評價、外語應用能力測試、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考核三部分構成,其中前兩項各佔複試成績的20%,專業成績佔比為60%,需要注意的是複試不合格(複試成績低於複試滿分值的60%為不合格)者一票否決,不予錄取。
有類似情況的不僅僅是中山大學,華中科大學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學院的土地資源管理複試線都在400分以上,蘇州大學更是有超過5個專業的複試線超過400分以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樣有部分專業的複試線都劃在了400分以上。
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說明考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也說明考生對於考試準備越來越充分,「逃避式」考研取得成功的機率越來越小。當然也可以看出來,激烈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名校和部分熱門專業,對於高分考生來說,一方面要積極準備複試,畢竟大部分高校的複試成績還佔30%-50%的成績比例,低分逆襲上岸的機會還很大,另一方面能夠考出高分,即便複試結果不理想,申請調劑上岸的機率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