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因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於唐光啟三年(887年)的壽山村"壽山廣應院"被焚於火。火後在"廣應院"的故址留有許多壽山石,以後被稱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遊壽山寺》詩寫:"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斷珉"指被"廣應院"僧人收藏過的"壽山石"。但其時收藏"壽山石"原石可能不是為藝術欣賞,而是為了雕琢之後製造器具。
明末,曹學銓發現並開始收藏田黃石,至清代,"壽山石熱"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於是在收藏壽山石雕品的同時,也掀起收藏壽山石原石的熱潮。壽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壽山石工藝品外,其本身的質地、紋理、顏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極具收藏的價值。比如說壽山石中的田黃石,因為有"易金十倍"的價值,收藏一塊田黃石,便是一個資產的"保險箱",也可以說是財產數量的象徵。
壽山田黃凍石田黃凍石是壽山田黃石中的珍品,田黃凍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桃花凍石 桃花凍石形狀如同片片桃花瓣浮沉在清澈溪水之中,故名桃花凍石,桃花凍石又叫"桃花水",或者"浪滾桃花。它質微透明,色多白、黃,中帶細密的紅點,深淺大小不一,疏密有致,聚散有情,濃淡掩映,點點分明,光彩奪目,嬌豔欲流,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視之,似動非動,如花飄靜水。所以桃花凍石是非常美麗的壽山石之一
芙蓉凍石芙蓉凍石凝結脂潤、細膩純淨,按照凍石質地主要有:白芙蓉石、黃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紅芙蓉石、青芙蓉石、綠芙蓉石、竹頭窩芙蓉石、瓷白芙蓉等,產地主要是將軍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
荔枝凍石荔枝凍石的石性凝結,透明度強,晶瑩透澈,紅、黃、白、黑等各色俱有,豔麗無比,肌裡有粗蘿蔔絲紋,有些原石還有黃色皮。荔枝凍石分為老性荔枝、新性荔枝凍石、紅荔枝、黃荔枝、紅黃荔枝、純白荔枝。
牛角凍石也是壽山石的一種,因色澤似牛角而得名。牛角凍石質地通靈,肌理隱存水流紋,紋色濃淡交錯,黑中帶赭,色如黑牛角,肌理隱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紋,其中以羊脂凍最好。
魚腦凍石 魚腦凍石也是壽山石的一種,魚腦凍石 石質溫潤瑩潔,半透明,肌理隱含棉花紋,產量稀少,十分難得,是水坑中的珍品。《後觀石錄》稱其為"半脂",因狀如煮熟的魚腦而得名魚腦凍石。
天藍凍石 天藍凍石,顏色蔚藍帶白或黃,肌理有黑點和棉花紋,如雲霞朵朵。
環凍石是因為壽山石上有單環、雙環乃至多環相連,布滿石面。以環紋清晰、圓圈色灰白或深灰,經油浸漬後或變淡或反增濃是好的環凍石。
水晶凍石是因為這種壽山石透明度好,沒有渾濁感,如水晶一樣晶瑩剔透,所以因此得名。
大紅袍雞血凍石大紅袍雞血凍石的紅色有鮮紅、大紅、淡紅、暗紅、深紅等,一般以鮮豔的紅色為上品,凍石質地細膩、油潤、微透明至半透明為佳品。大紅袍雞血石紅色越多,凍石價格越高,但是凍石的地子也非常關鍵,是決定凍石整體效果的因素之一。
雞血大紅袍凍石
鱔草凍石產於坑頭洞,質地清靈,色蟹青中略帶微黃,肌理含細點,類似鱔魚之背脊。或色灰白,呈半透明體,內現條條粗紋,狀如水底飄蕩的草葉,或寥寥數片,或滿石密布。鱔草凍石石質凝膩,淨潔如玉,色光而通靈,是壽山石凍石精品品種。
鱔草凍石
豹皮凍豹皮凍是因為壽山石肌理裡有隱隱約約的豹紋而得名,豹皮凍很少見。
山坑石,是壽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檔壽山石印章和石雕藝術品的主要原料來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總代表。
山坑石
壽山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不同的石種從外形、色澤至肌理,都有其獨特之處。雖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間有天壤之別,人們憑肉眼也能斷其優劣,但是,假如把100多個壽山石品種全部集中陳列在一起,就是行家裡手恐怕也得眼花繚亂,三思而慎言。
壽山石鑑定就是無外乎幾個技巧:
外形;包括形狀、稜角、皮相。如:田坑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呈自然塊狀,無明顯稜角,有明顯色皮。山坑石分布於壽山、月洋兩個山村,石質因脈系及產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別豐富。凡坑頭各洞出產的礦石,統稱"水坑石",由於礦體地下水豐富,礦石受其浸蝕,多呈透明狀,壽山石中各種"晶"、"凍"多出於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況,色彩結聚狀態的表裡情況。壽山石色彩多樣,各種顏色均有,每個石種顏色都有規律可循。
質感
眼睛看的感覺(觀察石質表面和內部的紋理),上手摸的感覺(體會表面的質感),上手掂的感覺(體會重墜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發重),刀刻的感覺(吃刀難易,流暢與否,澀阻度等;壽山石吃刀流暢)。
肌理
包括紋理、裂格(裂是有明顯或不明顯的縫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線或紋線)。壽山石大部分都存在著格,有些石種有漂亮的紋理,如荔枝洞石的蘿蔔絲紋,大山石的波濤形紋理,山秀園的斑斕色塊等等。具備了基本的鑑別方法後,可對壽山石雕進行鑑別。
綜合
壽山石雕鑑別方法除了以上幾點,還要看作品的創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後做綜合評價,判斷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資性收藏,要對當下、遠期收益做出判斷。
綜合評價具有八品之一的就可以收藏了,如能兼具多品,更是世間寶物。這八品是:美品(美不勝收);奇品(奇妙無比);妙品(妙不可言);絕品(不可多得);神品(出神入化);稀品(難以見到);怪品(怪異多味);極品(完美無瑕)。
綜合評價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做舊判斷
石雕是真實的,為了提高收藏價值,賣家故意對石雕表面做老化處理,弄得老氣些。作偽判斷。仿刻古人和現代名家的篆刻和雕刻作品,有的賣家明說是仿的,有的則說不知道,讓你自己去判斷,有的就說是真跡,還拿出某某評獎證書,欺騙性極大,是藏家必須注意的。
作色判斷
市場上現存大量經過物理和化學處理過的石雕作品。物理法是用植物或礦物的天然色彩,對原石進行煮泡處理著色,這樣處理過的作品往往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甚至有些鑑定機構也被蒙蔽。化學處理的色彩比較容易判斷,色彩鮮豔,感覺發愣。相關地域石與壽山石的區別,這也是讓收藏者最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