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下熱銷的「網紅」產品是什麼,非口罩墊片莫屬!
疫情之下,出門必須戴口罩,由於種種原因又不容易買到口罩,而且口罩還是消耗品,超過佩戴時限必須更換。口罩墊片應運而生。
問題來了!口罩墊片能擋住病毒嗎?圍繞口罩墊片相關問題,3月2日,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採訪了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王寶軍。
從電商平臺上店家發布的口罩墊片使用視頻看,很多都會向消費者示範,把口罩墊片粘貼在一次性使用口罩或棉布口罩內側使用。對此,王主任很嚴謹地說道,電商平臺上銷售的各種品牌、不同廠家生產的口罩墊片,其原材料是什麼、生產環境是否達到直接接觸口鼻的無菌要求,難以作出判斷。
「但能夠確定的是,我國目前尚未出臺針對口罩墊片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而對於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具有病毒防護效果的口罩,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非常完備,這些標準均經過了大量實踐和科學檢測的論證。而且,無論是生產資質審批,還是產品的檢驗檢測,都有嚴格統一的流程和要求。換言之,這些口罩之所以能起到防護作用,就是因為其生產廠商依法取得相應資質,產品經檢驗符合標準。」王主任強調。
口罩墊片作為口罩的組成部件,必須配合口罩使用。而口罩墊片與口罩的匹配度,尚無統一的規格參數。即使商家售賣口罩墊片的同時附帶與之匹配的口罩,該口罩配合口罩墊片使用就能達到病毒防護效果嗎?
王主任肯定地說:「完全不能確定!原因很簡單,這些口罩墊片是否採用了與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關鍵層同樣的熔噴無紡布,除了商家自己宣稱外,如無其他任何可採信的第三方檢測證明,可信度存疑;更重要的是,與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具有病毒防護效果的重要測試項目BFE測試(細菌過濾效率)、PFE測試(微粒過濾效率)等相類似的檢測,口罩墊片生產廠商是否有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更無從知曉。」
王主任繼續說道,即使口罩墊片的確由與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關鍵層材質相同的熔噴無紡布製成,將其與超過連續使用時限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配套使用,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值得注意。具體而言,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連續佩戴時間超過4個小時,其病毒防護效果就大打折扣,口罩表層及內層可能已經聚積了不少細菌及病毒。即使粘貼上全新的口罩墊片,在手動粘貼過程中以及佩戴過程中都可能出現細菌交叉傳導的問題。將口罩墊片與棉布口罩或其他一次性口罩配套使用,也存在類似問題。
當前,為保障疫情防護產品供應,全國各地不少企業轉產口罩,擴大產能。由此,也帶來了口罩產業鏈各環節供應不足的問題,而熔噴無紡布生產是口罩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有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熔噴無紡布的價格已上漲了十幾倍,即使這樣也是供不應求,缺口很大。那麼這些墊片真的是熔噴無紡布製作的嗎?與其將大量熔噴無紡布用於生產無任何標準可遵循、質量控制體系尚不成熟、病毒防護效果存疑的口罩墊片,為什麼不直接用於口罩的生產呢?拋開其中的商業利益考量,政府層面應對口罩全產業鏈的供應採取適當的調控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疫情防控必須物資的供給。
對於已經購買了口罩墊片的消費者,王主任建議,可採取幾種簡單可行的方法鑑別其是否具有較好的防水性和過濾性(詳見中國市場監管報2月25日發布《不看後悔!一次性口罩中間層燒不著是真貨,靠譜嗎?》一文)。同時建議,最好不要將口罩墊片與超過連續使用時限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直接粘貼使用,與口罩墊片配合使用的口罩最起碼應是可清洗、可作殺菌處理、可重複使用的。
王主任同時強調,從安全性、可靠性角度說,消費者還是應儘可能從正規渠道選購符合自身需要和相關標準要求的口罩。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龐仙 黃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