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的官方數據統計,2018賽季整個賽季給出的紅牌數字是59張,2019年略升,達到62張,平均每輪兩張紅牌。
紅牌宣告該球員本場比賽職業生涯暫時停止,是非常嚴厲的處罰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本賽季到目前為止,才進行了10場比賽,已經有四張紅牌誕生。
第一輪,河北華夏丁海峰和北京國安的楊帆,都是在上半場25分鐘左右領到紅牌;第二輪首個比賽日得紅牌的這次輪到外援:山東隊達卡爾67分鐘替換蒿俊閔上陣,三分鐘過後被裁定有侵犯傷人動作,紅牌離場。大連人中後衛丹尼爾森紅牌離場後差點造成隊伍失球輸掉比賽。
除非第二輪的比賽再不出現紅牌的情況,否則這個賽季的紅牌就如同洪水一樣泛濫了。那麼問題來了:現場沒有觀眾的情況下,是球員的動作更大了,還是裁判員出牌的底氣更足了?
還是來看既有的數據,以本賽季各有一張紅牌的大連人隊和山東隊為例。
2019賽季,大連人隊犯規406次,平均每場比賽犯規13.5次,獲得紅牌8張;2020賽季兩場比賽大連人犯規29次,平均每場犯規14.5次;
2019賽季,山東隊犯規360次,平均每場犯規12次,獲得紅牌4張;2020賽季兩場比賽,犯規30次,平均每場15次;
以上數據樣本量不大,很難有說服性的結果,但客觀的說,兩隊球員的犯規次數並沒有明顯的提升。大連賽區的八支球隊幾乎天天見面,違反體育道德惡意犯規和傷害性較大的動作,出現的機率都大為下降。
裁判員方面,由於沒有第三方的數據用來觀察,但就出牌的過程而言,相對操作還是較為謹慎的,只不過,囿於自身業務能力,不是每張紅牌都可以令相關方面信服。
賽後給裁判點讚比較理智
var不是只求心安的工具
紅牌不是足球場的必須,但又確實無法避免,只能希望球員是認真比賽,尊重體育道德,而裁判員則要用好手中的工具,秉正自己的心態。從邏輯上說,在球員犯規次數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紅牌增加了,那當然要說是裁判缺少了現場觀眾的威懾力之後,膽子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