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冠傑和羅文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到末70年代初的華語樂壇紛紛走紅時,香港又多了一支殿堂級樂隊,那就是「溫拿樂隊」。
1973年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葉智強、陳友五名成員組成的溫拿樂隊剛開始和當時大多數的香港地下樂隊一樣,無一不是唱一些英文歌為主。
但他們樂隊唯一和大多數地下樂隊不同的就是,在1974年溫拿樂隊與當時剛剛進駐香港的寶麗金唱片公司前身「寶麗多唱片公司」籤約。這是一家全球頂尖的唱片公司,它的唱片質量和造星能力在華語樂壇都是屈指可數的,所以這也算是他們的一個好開端吧。
由73年至75年這兩年期間,溫拿樂隊成立不久就憑藉自己的實力很快便成為年青人的偶像。無線電視臺亦開始對溫拿樂隊留意起來,而且還派人遊說他的經紀人,希望可以從麗的挖角,加盟到無線。
在麗的電視臺時期,他們當時策劃製作了一個名為「溫拿周記」的節目,逢周一晚在麗的電視臺播出。那時溫拿的節目策劃和組織歌迷會,並安排歌迷製造現場氣氛等,這些都由當時他們經紀人親力親為。所以在他們的團隊與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的配合下,使「溫拿周記」節目很成功,收視率也很高。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經紀人的敬業精神。
在70年代中期,香港樂壇隨著顧嘉輝和黃霑確定了香港自己的流行音樂風格後,溫拿樂隊開始慢慢地改變了以往翻唱英文歌的風格,開始嘗試唱一些中文粵語歌。直到1975年溫拿樂隊主演的電影《大家樂》上映,電影歌曲的唱片也於同期推出,在專輯中溫拿樂隊首次演唱了粵語歌。在這一次英文歌轉向粵語歌的變革的溫拿樂隊頗有收穫,也由此確定了自己樂隊的風格。
其實在溫拿樂隊的前身losers(失敗者)樂隊中,譚詠麟也是第二主唱,陳百祥是第一主唱,陳百祥主要是負責較狂野的歌曲的演繹,而譚詠麟則負責慢歌演繹。所以當時的譚詠麟要是不單飛發展,可能永遠都是溫拿的第二主唱。
溫拿樂隊在音樂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在電影發展點更是如魚得水。他們在當時的音樂成就雖然說得上是一帆風順,但沒有同時期的許冠傑和羅文他們在樂壇發展得好。
可惜在樂隊發展正是如日中天之時,由於樂隊成員之間的矛盾與不合,使溫拿幾度面臨解體危機,最後也不得分道揚鑣,但樂隊並沒有對外界正式宣布解散。
溫拿樂隊是華語樂壇轉型時期流行樂隊的代表之一。其成功在於歌,影,視三個方向同時發展,令溫拿樂隊成為當時名聲大噪的偶像樂隊。
1988年溫拿樂隊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了金針獎,從此淡出樂壇。後來的溫拿樂隊被華語樂壇的歌迷稱為「殿堂級的樂隊」,而此時的「老二」譚詠麟已經成為譚校長,鍾鎮濤也已經成為B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