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基個展「拓展的時間」,近三年來首批新作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光圈×陳海舒 Aperturist光圈 收錄於話題#藝術19#光圈19

「我的『決定性時刻』有時會綿延數日或數月,似乎在任何一個特定時刻都可以重現,似乎可以讓時間停止,或者可以說,將時間延伸到無限。」

——安德烈斯·古斯基

補充閱讀:攝影的現狀和媒介的發展 | 傑夫·沃爾對話古斯基

德國攝影藝術家安德烈斯·古斯基的最新個展正在國際著名藝術畫廊Sprüth Magers柏林展出。本次展覽作品展出了古斯基近三年來的首批新作,包括2020年創作的10張大幅作品。

儘管古斯基紀念碑式的作品讓人覺得他的作品超脫於時間之外,但他的作品向來敏銳地捕捉資本社會的時代特徵。例如在回訪萊茵河和香港時所創作的新作,與舊作呼應也更具有了「時效」特徵,延續了古斯基對於人造環境與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等題材的關注。

作為杜塞道夫學派的代表性人物,古斯基的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尺寸、海量畫面細節和破紀錄的成交價格而聞名。在今年的巴塞爾線上藝術展中,古斯基的Bahrain I售價高達175萬美金。

古斯基個展現場 © 陳海舒

古斯基個展現場 © 陳海舒

古斯基個展現場 © 陳海舒

「郵 輪」

新作《遊輪》呈現了一副21世紀的壯觀景象。一艘正在建造中的遊輪的客艙部分,數百個客艙形成整齊的陣列佔據了畫面中大部分的空間,且每個客艙內都有不同的陳設。

這與古斯基在1993年所創作的《巴黎,蒙巴納斯》(Mouchotte,1993)中大樓的窗戶陣列非常相似,但與蒙巴納斯大廈中顯示出人間百態的情況不同,郵輪由於正在建造,客艙中空無一人,仿佛一座空城。

尚在建造中的遊輪,巨大得難以想像,自成一個世界。然而,世界中還包含著更多的世界,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敘事性建築」。《遊輪》則讓我們體會到建築空間作為一種在時間中移動的空間形式,就像一首樂曲。在細節中流連,畫中有畫,小節中包含音符、和弦、旋律與親密時刻。圖像空間以重複的、多聲部的、有節奏的方式在時間中展開,正如一首極簡主義的交響樂。

《遊輪》(Cruise,2020)

《遊輪》(Cruise,2020) 局部

《遊輪》(Cruise,2020) 現場 © 陳海舒

在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當下,這一場景不難讓人聯想到年初爆發群體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遊輪。遊輪在這裡究竟代表什麼?是資本時代獨有的消費主義冒險?是自給自足的世界孤島?還是疫情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生理和心理的隔離?

《遊輪》(Cruise,2020) 細節 © 陳海舒

《遊輪》(Cruise,2020) 細節 © 陳海舒

《遊輪》(Cruise ,2020) 細節 © 陳海舒

《遊輪》(Cruise,2020) 細節 © 陳海舒

「評審」&「政治2號」

古斯基拍攝的這張《政治2號》(Politik II,2020),其實是《評審》(Rückblick, 2015)的一個延續。二者在展覽空間隔空相對,形成了關注政治結構的一個新系列。

古斯基在2015年創作的《評審》,畫面中四位德國政治人物背對觀眾而坐,他們所面對著的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Barnett Newman畫作《人,英勇而崇高》(Vir Heroicus Sublimis,1951)。通過富有特點的背影和動作,人們仍然能夠辨認出他們是誰。

《評審》(Rückblick,2015)

《評審》(Rückblick,2015) 現場 © 陳海舒

在2020年這個極為動蕩的年份,人們頻繁接收著「不穩定」、「政治極化」、「全球經濟衰退」等信號的提醒。在此背景下,古斯基創作了新作《政治2號》。畫面中共有13人,顯然是《最後的晚餐》裡的人數。這似乎是在暗示,德國乃至歐洲需要一位救世主,他/她會是這13人中的哪位呢?

《政治2號》(Politik II, 2020)

《政治2號》(Politik II, 2020) 現場 © 陳海舒

「香港上海銀行」

1994年,古斯基在香港創作了滙豐銀行總部,取名為《香港上海銀行》(Hong Kong Shanghai Bank, 1994)。這座大樓是由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爵士設計,至今仍是香港天際線的主要標誌。畫面中我們能夠清晰看到不同樓層中的員工在夜晚工作的場景。之後古斯基前往香港,再一次拍攝了這幢大樓,以及外立面上的投影。

《香港上海銀行, 1994》

《香港上海銀行1號, 2020》

《香港上海銀行2號,2020》和《香港上海銀行1號,2020》 現場

「蘋 果」

2019年,英國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委託古斯基為蘋果前設計總監喬納森·伊夫在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拍攝了一幅肖像。這是古斯基為數不多的幾幅肖像作品之一,也是他接受公共博物館的唯一一次肖像委託拍攝。

古斯基認為伊夫為蘋果公司開創的技術革命找到的新形式,伊夫所堅持的設計美學以及巨大的想像力給整整一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古斯基試圖拍攝中表達這種能量。

後來,古斯基在Apple Park拍攝了第二張照片《蘋果》(Apple, 2020)。畫面中,蘋果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iPhone手機和各代蘋果電腦,出現在了喬納森·艾夫此前站立的位置。

《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2019)

《蘋果》(Apple, 2020)

《蘋果》細節 © 陳海舒

「包浩斯」

在《包浩斯》(Bauhaus, 2020)中,古斯基所關注的是城市生活空間以及現代生活中效率與質量不斷平衡的現象。

畫面中這幢德國的帶有DIY商店標誌的功能性建築,傳遞著冷淡而精確的美學,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位於魏瑪的那所極負盛名的藝術學院。

《包浩斯》(Bauhaus, 2020)

《包浩斯》細節 © 陳海舒

「豬」

另一個新系列《豬》則傳達了完全不同的情緒。古斯基為豬拍攝下不同尋常的特寫,金黃色的乾草床顯得溫暖而舒適。這是現代生活所獨有的功能性極簡主義設計。

《豬, 2020》

《豬2號, 2020》雙聯畫

《豬1號, 2020》細節 © 陳海舒

《豬1號, 2020》細節 © 陳海舒

「無題 XXII」

《無題 XXII,2020》

另一幅雙聯畫《無題 XXII》(Untitled XXII, 2020),畫面中有一個女人在家中搭積木,她的頭被一個紙盒所套住。

第一眼看去,它們與社交媒體平臺上所發布的快照並無太大區別。然而,細細觀察之後,我們會發現古爾斯基創作中的一些關鍵主題:建築、過程、熵、結構,呈現出了圖像空間和敘事潛力之間的張力。不同於其他作品,這幅作品中多了一份嬉戲甚至是荒誕感。

展覽現場 © 陳海舒

除了近期新作,本次展覽還展出了古斯基較為早期的作品,以方便觀者觀察藝術家創作的一系列延續性與新變化。

在《東京》(Tokyo,2017)和《猶他》(Utah,2017)這兩張巨幅作品面前,觀者可以很明顯看出畫面中的動態模糊,因為它們是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拍攝的。

古斯基表示,自己與妻子在猶他州開車時,在車上先用iphone拍下車窗外的風景,發現非常喜歡,於是第二天決定讓妻子開車,他則使用高解析度的專業相機進行拍攝。於是,《猶他》便這樣誕生了。《東京》則是古斯基在日本的一列高速列車上拍攝的。

《猶他》(Utah,2017)

《猶他》(Utah,2017)現場

快門速度太慢以致無法清晰地捕捉圖像,這是我們通常認為業餘攝影的一個缺點。而在《猶他》這件作品中,它被轉化成一種新的視覺經驗概念。

這些畫面達到4米多寬多巨幅照片將畫面上原本應被視為拍攝失誤的模糊抖動變成了某種繪畫般的效果,這令人想起火車發明之初對人類觀看體驗所帶來的衝擊。

《猶他》(Utah,2017)細節 © 陳海舒

火車將人的視覺範圍急劇地擴大了,坐火車時窗外的風景持續不斷地進入乘客眼中,從前人們習慣於以步行的速度看風景,火車上這種體驗則完全不同,風景以一種連續的,全景式的,無止境的形態湧入窗內。這種在當時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讓眼睛和大腦持續處理太多信息,引起了認知疲勞,或者說是「過載」。

古斯基的攝影作品一向將海量的,超出人的視覺可以處理能力的細節一次性展現在畫面中,讓習慣快餐式讀圖的觀眾「過載」。而這一系列動態模糊的作品,也是對人類觀看經驗歷史的一次回溯和探討。Ralf Rugoff在他對古斯基的回顧展論文中指出,「《猶他》不僅是某種如繪畫般的、史詩般的風景……而且是對媒介與形式世界和世界形式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的深刻反映。」

《東京》(Tokyo,2017)

《東京》(Tokyo,2017)細節 © 陳海舒

現場的這幅《萊茵河3號》(Rhine III,2018)讓人很自然地想到了他創下拍賣價格記錄的《萊茵河2號》(Rhine II,1999),二者的尺寸、環境與構圖幾乎相同,而這其實是古斯基對舊作的一次回訪。

2018年夏季的乾旱讓河水水位降至創紀錄的低點,《萊茵河3號》正是對這一事件的直接反應。若將兩幅作品並置,可以看到二者有著幾乎相同的構圖和尺寸,只有原本蔥鬱的綠草變成新作中枯黃的顏色,水位有明顯變化,水面也變得靜止,顯示出毫無生機的景象。僅僅20年後,畫面中的情緒便發生了劇烈的轉變。

《萊茵河2號,1999》

《萊茵河3號,2018》

《萊茵河3號》細節 © 陳海舒

我們以往所熟悉的古斯基作品是要求觀眾類似文本的閱讀行為,包括觀看的時間序列、目光的動線等。而在本次實體展覽中,「時間性」也成為整個展覽中最突出的特點。

不論是畫面抖動所帶來的動態感和對快門時間的提示、拍攝主題對時事的關注和影射,還是相似主題在新時代的重新討論,甚至某些抓拍的瞬間,都顯示出古斯基作品中新的時間意識和幾種與這一意識相關的新嘗試。這種時間感不再只存在於觀眾觀看的過程中,而是蔓延到創作本身從微觀到宏觀的所有時間尺度。不知道這些新嘗試是否會在將來發展成古斯基新的創作脈絡,讓我們拭目以待。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11月14日。SprüthMagers還同步推出線上展覽,可點擊閱讀原文跳轉。

圖文作者/陳海舒:旅德藝術創作者, 現生活於德國柏林。作品曾於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萊比錫攝影節等展出,入圍卡塞爾樣書獎、三影堂攝影獎、新銳攝影獎等獎項。

Sprüth Magers畫廊:致力於展示開創性的現代和當代藝術作品,自1983年起在德國科隆市開設首家畫廊,後來擴展至柏林、倫敦和洛杉磯,並在科隆和香港兩地設有辦事處。創始人 MONIKA SPRÜTH 與 PHILOMENE MAGERS 曾獲藝術雜誌 「ART REVIEW」評為藝術界 「最具影響力的 100 人」,並於 2014 年獲英國 「衛報」選為 「推動者與創造者:藝術世界最具權力人物」之一。

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Aperturist光圈

原標題:《古斯基個展「拓展的時間」,近三年來首批新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攝影的現狀和媒介的發展 | 傑夫·沃爾對話古斯基
    數十年來,這些相機的外觀和功能幾乎沒有改變,這令我十分驚訝。我用父親的一臺笨重的老林哈夫拍了許多早期作品。當我將相機帶到慕尼黑進行檢查時,非常震驚的是對方從未見過像這樣的相機,我不得不說服他們進行維修。在杜塞道夫學院,直到2000年代,貝歇爾流派上課一直都是用的Plaubel相機,本質上它們非常簡單且堅固耐用。
  • 《惡意》系列動作新作!《惡意墮落》首批遊戲截圖公布
    導 讀 《惡意墮落(Malicious Fallen)》是ALVION旗下《惡意》系列動作遊戲新作,遊戲將於明年春季登陸PS4平臺,今天官方公布了該款新做的首批截圖
  • 《惡意墮落》首批遊戲截圖放出 惡意系列ACT新作
    《惡意墮落》首批遊戲截圖放出 惡意系列ACT新作 時間:2016-12-15 14:27:44 來源:墨西哥餅 作者
  • 走向人性深處——李帆新作展《性相近,習相遠》
    時隔五年,畫廊再度展出李帆近三年創作的水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版畫專業出身的藝術家,李帆從未被展出過的67件木刻版畫的原木板也一併在展覽中亮相,現場還原了藝術家原初的刀法和手跡。通過一系列新作,李帆繼續探討和追問人類共有的深邃本性以及他對於當代文化精神性指向的表達與思考。
  • 昆特·約克 & 任戎雙個展
    Dieter Ronte展覽時間 / 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1月11日Duration / 02th Nov. 2019 –11th Jan. 2020開幕酒會 / 2019年11月2日下午17時Opening reception / 17:00 02th Nov. 2019 展覽地點  /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 王豪個展蜂巢開幕:畫中「借景」處 另有一山川
    6月9日,藝術家王豪個展「借景」於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舉辦。此次展覽是繼2017年於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四疊半」後,王豪在蜂巢的第二次個展。「借景」將呈現王豪近兩年內的最新作品。「遠」並行展開:「寂」和「樸」強調水泥作品的靜態特徵,不論是單件作品還是多件組合作品,在水泥材料的細微變化與色塊搭配上,力求傳達出一種寧靜、樸拙的整體氣息;「樸」系列在形式上更為豐富,不僅嘗試使用斜線、三角形乃至圓形,還探索富於中國古典韻味的形式表達(例如對中國古代手卷的模擬);「遠」系列的名稱則來源於中國傳統山水繪畫所特有的透視技法「三遠」概念,這系列作品意圖通過畫面的動態表現打破二維空間限定,拓展平面繪畫的深度與廣度
  • 法國最重要在世藝術家蘇拉吉個展「黑出晦冥」將在香港展出
    皮耶·蘇拉吉 繪畫102 x 165釐米,2015年2月27日 2015年作 壓克力畫布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法國最重要的在世藝術家皮耶·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的個展
  • 宮崎駿「三年又三年」的新作已完成36分鐘,網友:我可以慢慢等
    「抱著做人生最後一部退圈動畫的態度,來做每一部動畫」隱退了7次的宮崎駿老爺爺於2017年開啟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製作。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報導說:我們要做一部動畫,大概需要3、4年時間完成。目前宮崎駿老爺爺的團隊裡有60位動畫師,但因為作畫工作量巨大,一個月的時間僅能完成1分鐘的動畫。從2017年開始製作到如今,已完成36分鐘的動畫。
  • 重建觀看的結構:國美校友楊福東個展「無限的山峰」於上海香格納...
    重建觀看的結構:國美校友楊福東個展「無限的山峰」於上海香格納畫廊舉辦 2020-11-23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人物 | 仇曉飛:他用近20年的時間追尋繪畫的意義
    這批新作,畫面不再有具體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筆觸、線條等組成的抽象畫面。仿佛藝術家的鏡頭忽然從一個宏觀的角度聚焦到了某個物體的局部。一種新的,混亂的,呈螺旋狀的畫面躍然而出。此時藝術家的創作,進入到更加如夢似幻的狀態,他所表達的內容也開始介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重疊的部分上。這是藝術家從「美學」的角度,主動地對他所感知的現實進行的個人探索。
  • 「祝符——賈鴻君的思考與行動」個展將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
    祝符——賈鴻君的思考與行動展覽時間:2020.07.04-2020.07.08藝術家:賈鴻君學術主持:羅世平策展人:谷贇青帝東方春之符 賈鴻君 紙本綜合材料 84*47cm 2019年2020年7月4日,藝術家賈鴻君將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迎來其首次個展「祝符——賈鴻君的思考與行動」。
  • 中山大學2018-2020年近三年各專業複試分數線
    最近有不少同學想了解中山大學考研專業的複試情況,那麼我們來看看關於中山大學的基本情況。001 中山大學中山大學,簡稱「中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
  • 「洇•氤•霪•瀅」——沈勤個展
    沈勤沈勤蘇州博物館個展將於2015年7月18日在蘇州博物館當代藝術廳舉辦。藝術家「田」和「園」系列的作品將在未來兩個月的時間裡展示在蘇州拙政園旁由貝聿銘先生設計建造的偉大建築中,這是藝術家留居北方多年後,用情感之初的真切,穿透地理上及文化上的濾網,輕輕觸摸到兒時的、故鄉的、想像中的「美好」。那是一個用三十年命運輪迴的堅守,在逃避中用「水墨」過濾出的精神世界。
  • 不思凡時隔三年推出新作 動畫《大雨》曝首款海報
    不思凡時隔三年推出新作 動畫《大雨》曝首款海報 時間:2020.12.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一周文藝: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在即;薩莉·魯尼新作引進;英文小說...
    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新作《第一人稱單數》正式發售。《第一人稱單數》距離村上春樹上一部短篇集已有6年之久,新作收納了8篇短篇,其中7篇陸續發表在《文學界》雜誌,1篇為單行本。
  • | 皮耶·蘇拉吉個展 & 香港
    「蘇拉吉 1953」將與皮耶·蘇拉吉授權香港首場傑作個展「皮耶·蘇拉吉:黑出冥晦」同期展出。《繪畫 195 x 130 釐米,1953年7月28日》尺幅宏偉,創作於皮耶·蘇拉吉邁向風格成熟的關鍵時刻——1953年,同年藝術家作品在國際藝壇廣受認可。本作在強大的結構性構圖的支撐下引入蓬勃動勢,滲透著強烈的內在光感。
  • 山本昌南最新個展:通過盆景藝術顛倒微觀和宏觀
    山本昌南最新個展:通過盆景藝術顛倒微觀和宏觀 2020-01-02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長沙首批中百羅森便利店今日正式營業
    長沙首批中百羅森便利店今日正式營業來源:聯商網2019-06-06 18:05聯商網消息:6月6日上午,中百便利公司在長沙布局的五家中百羅森便利店正式開業。首批開業的五家門店分別為錢隆樽品店、山水熙園店、西中心店、德思勤店和萬家麗店。據了解,中百羅森德思勤店開業當日中午12點日銷已經突破10萬。
  • 宮崎駿新動畫花費三年時間製作36分鐘內容,有望三年後完成製作
    今天的內容是一周推特精選~宮崎駿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最近出了消息,道出了「三年又三年」的故事2017年,鈴木敏夫:我們要做一部動畫,大概需要3、4年時間完成。2018年,鈴木敏夫:這部動畫大概還有3、4年時間上映。2019年,鈴木敏夫:說不太好,大概3年後?2020年,鈴木敏夫:目前做完了36分鐘,希望接下來的3年內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