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鑑賞⑧|看宋畫裡的春風十裡: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2020-12-12 澎湃新聞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說起對春景的吟詠,從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寫。而對於春景的描繪,隋有咫尺千裡的《遊春圖》,唐有態濃意遠的《虢國夫人遊春圖》,而在宋人的筆下,春景少了一份馬背上的「踏青遊冶」,更多的是對春花爛漫、春溪水族、湖山春曉等日常春景的細緻觀察與真切描繪。

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陸續推出「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故宮所藏的宋畫裡的春景。在這個閉門鎖戶的春日裡,帶大家在咫尺方寸間覽盡「樹繞村莊,水滿陂塘」,於花葉偃仰中感受「春風十裡柔情」。
《海棠蛺蝶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採蘩祁祁。」這首出自《詩經》的詩句記載著關於春景最早的描寫。而對於現存最早的描繪春景的絹本繪畫,則要到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遊春圖》,圖繪江南早春二月,樹葉吐綠,桃杏爭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間,水面寬闊,微波皺起,有遊艇輕泛。兩岸遊人三兩成群,沿途觀賞春景,或步行佇立,或主騎馬而僕隨後。小橋連岸,坡後有農舍,而山谷中則寺廟隱現。

畫家運用細而有力的線條勾畫出物象的輪廓,人物雖然小如豆粒,但一絲不苟,形態畢現。山石樹木只用線條畫出,可以看到行筆的輕重、粗細、頓挫、轉折的變化,但尚未見到唐代以後繪畫中出現的皴擦技法。作品的色彩濃麗厚重,山石樹木均以礦物製成的石青、石綠顏料賦色,以青綠的色彩為主調,建築物和人物、馬匹間以紅、白諸色,既統一和諧,又富有變化。亮麗的色彩亦更好地襯託出大好河山盎然勃發的春天氣息。

唐代最著名的關於春景「踏青遊冶」的傳世畫作要數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此畫構圖疏密有致,錯落自然。人與馬的動勢舒緩從容,正應遊春主題。畫家不著背景,只以溼筆點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瀠清新。圖中用線纖細,圓潤秀勁,在勁力中透著嫵媚。設色典雅富麗,具裝飾意味,格調活潑明快。畫面洋溢著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

及至宋代,與春景有關的詩詞和繪畫層見迭出。如宋代詩人秦觀的《行香子·樹繞村莊》: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詩詞不慌不忙又意趣自出,可以說寫盡了春景所有的美好。而對於春景的描繪,宋人的畫筆同樣嚴謹細緻而又真實自然。如在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中,描繪「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梅石溪鳧圖》;暈染工細而又形象生動的《晴春蝶戲圖》;成功渲染出無形醉人春風的《海棠蛺蝶圖頁》;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動勢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的《春溪水族圖頁》,體現宋代冊頁畫小中見大風貌的《碧桃圖頁》等。

今年是故宮誕辰600年。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之際,澎湃新聞特此整理、解讀故宮博物院藏描繪春景的宋畫作品,帶大家在咫尺方寸間覽盡「樹繞村莊,水滿陂塘」,於花葉偃仰中感受「春風十裡柔情」。

《梅石溪鳧圖頁》《梅石溪鳧圖》頁,南宋,馬遠作,絹本,設色,縱26.7釐米,橫28.6釐米。

本幅款署「馬遠」。鈐藏印:「 潞王之寶」、「茅林心賞」、「阿蒙」、「於騰私印」。

圖中畫山崖側立,臘梅倒垂,薄霧蒙蒙的澗水中,一群野鴨正在遊戲。山石以斧劈皴法畫之,方硬峭拔,與用筆輕快、毛羽松蓬的野鴨形成鮮明的對比。倒垂曲折的枝條是馬遠特有的畫法,故有「拖枝馬遠」之稱。畫面呈典型的對角線式構圖,巖石、梅樹都偏居畫面的左上部分,梅樹枝條的走勢更強調了此種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鴨既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又是全圖的點睛之筆,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無限生趣,躍然絹素。

《晴春蝶戲圖頁》《晴春蝶戲圖》頁,宋,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3.7釐米,橫25.3釐米。

本幅無款識。鈐半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原載《四朝選藻圖》冊,舊籤題「李安忠作」。裱邊鈐「太上皇帝之寶」、「八徵耄念之寶」。

圖中繪體態雍容華麗的鳳蝶、嬌小素淨的粉蝶等蛺蝶15隻和胡蜂1隻,或平展雙翼,或振翅飛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麗的花團漫天綻放,形象生動地體現出「蝶戲」的創作主題。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與渲染渾然一體,先以極細而淡的線條勾勒輪廓,然後再「隨類賦彩」,或以粉白、土黃多層積色,或在墨線中填重彩,暈染工細而色澤豐富,展現出蛺蝶翅翼的絢爛之美。

《晴春蝶戲圖》頁,宋,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3.7釐米,橫25.3釐米。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七言詩一首:

「蝡肖翹高復低,春園風物已昌兮。宣和畫院曾經試,何未明拈逐馬蹄」

。鈐「八徵耄念之寶」、「自強不息」 等印。

《春溪水族圖頁》《春溪水族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4.3釐米,橫25.5釐米。

本幅無款。鈐清內府收藏印「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乾隆鑑賞」、「無逸齋精鑑璽」、「宣統鑑賞」等5方。裱邊鈐有乾隆朱文璽印「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寶」、「八徵耄念之寶」3方。

此圖是現存宋畫中遊魚類題材畫的一幅佳作。春暖花開,群魚戲藻。鰱魚擺尾漫遊,鯰魚回身在後,鱖魚則迎頭向上,隱喻了「連年有貴」的吉祥含義。畫家通過魚兒歡快遊動時自由彎轉的體態和藻類植物在遊魚衝擊下漂浮不定的形狀,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動勢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3尾大魚均施以工筆重彩,用筆沉穩工致,片片魚鱗描繪得一絲不苟;而襯景的小魚、小蝦和水藻則純用沒骨法漬染,將魚蝦的靈動和水藻的輕盈表現得恰到好處。

《春溪水族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4.3釐米,橫25.5釐米。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七言詩一首:

「莊惠曾論知弗知,傳為奇語卻無奇。試如駁曰我非子,便是答雲彼豈斯。春水初生具春意,文鱗群泳愛文漪。漫訾意淺色鮮耳,頗類濠梁博辯時。戊申仲秋御題。」

「戊申」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鈐「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印。

《海棠蛺蝶圖頁》《海棠蛺蝶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5釐米,橫24.5釐米。

本幅無作者款印。鈐鑑藏印「於騰私印」、「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丁伯川鑑賞章」、「□堂」等4方。

圖繪陽春三月,蛺蝶翩翩起舞於海棠花枝間。畫家著重表現海棠在乍起的春風中花枝招展的動感瞬間,花朵偃仰向背,葉片翻卷輾轉,枝幹呈「S」形的曲張之態,通過描繪有形的花葉,成功地渲染出了無形的醉人春風和雋永的春意。圖中花瓣先以墨筆雙勾輪廓線,中鋒行筆,線條圓潤流暢。然後在花瓣外側上部略點胭脂紅,旋即以清水將色彩暈染開,最後罩上一層白粉,為海棠花亮麗的色調增添了幾多嫵媚的意韻。葉片用工整的雙勾填色筆法表現,作者根據葉片受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填染以石綠、墨赭等顏色,從而充分表露出葉片「清如水碧,潔如霜露」的美感,顯示出畫家細緻的觀察力和深厚的寫實功底。

《白薔薇圖頁》《白薔薇圖》頁,南宋,馬遠繪,絹本,設色,縱26.2釐米,橫25.8釐米。

本幅款識:「馬遠」。鈐鑑藏印「勤孝堂」、「芳林鑑賞」、「毅崛珍藏」、「於騰私印」、「丁伯川鑑賞章」、「懋和真賞」、「項子京家珍藏」、「退密」、「神品」等。

畫中的白薔薇花朵碩大,枝葉繁茂,光彩奪目。畫家以細筆勾出花形,用白粉暈染花瓣,以深淺汁綠塗染枝葉,筆法嚴謹,一絲不苟,畫風清麗活潑,頗具生氣,代表了南宋畫院花鳥畫的典型風貌。

《碧桃圖頁》《碧桃圖》頁,宋,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27釐米。

本幅無款。鈐鑑藏印「於」、「騰」、「阿蒙精賞」3方。

圖中盛開的碧桃紅白相映,枝葉扶疏,嬌柔嫵媚。雖然畫面上僅繪桃花兩枝,但它的繁花簇簇、苞蕾盈枝則透露出濃鬱的春意。花瓣用多變的細線條勾描後再以白粉或粉紅色多層暈染,嫩葉用細紅線勾輪廓和葉筋,然後填以花青和汁綠。整幅畫面賦色淡雅,自然生動,體現了宋代冊頁畫小中見大的風貌。

《水仙圖頁》《水仙圖》頁,宋,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4.6釐米,橫26釐米。

本幅無款印。裱邊舊題籤:「趙子固寫生水仙」。

圖中水仙花開,清新可人,葉片四展而不零亂,飄逸瀟灑,並將畫面分割成五部分,花蕊處於中心偏上位置,引人注目。花瓣以尖細之筆勾勒輪廓,再染白粉,花蕊以橘黃點染,設色淡雅清逸。此圖著筆簡潔而韻味無窮。

《湖山春曉圖頁》《湖山春曉圖》頁,南宋,陳清波繪,絹本,設色,縱25釐米,橫26.7釐米。

本幅款署:「乙未陳清波。」鈐收藏印「龐萊臣珍藏宋元真跡」一方。龐元濟《虛齋名畫錄》著錄。

此頁以平遠之法繪春山平湖。湖堤一邊是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深院崇樓,湖對岸小路上一人騎馬遠行,執鞭回望崇樓,二僕負傘荷擔相隨,湖闊天高,遠山一帶。畫中人物是踏青,是出行,是省親,是遠宦,耐人尋味。樓閣雖以粗筆畫出,但飛簷戶牖洗鍊而不失準確。簡括明了的線條、大片空白的院體格式與清新淡雅的色調使畫面在含蓄蘊藉之中充滿了春天的明媚。

《層樓春眺圖頁》《層樓春眺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3.7釐米,橫26.4釐米。

本幅無款印。對幅清朝乾隆皇帝題五律一首。鈐乾隆內府諸收藏印。

此圖崇樓純以細筆勾勒,玲瓏空透,遠山春意爛漫,卻在明麗中帶有淡淡的清寂。層樓上一婦人攜侍女憑欄遠眺碧波中的歸帆,雖然描繪的主體是沒有生命的建築物,但整幅畫面卻分明透露出一絲「春怨」的氣息,表現出南宋樓閣畫家在借物言情方面的高超技藝。

(本文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故宮博物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春風十裡、豆蔻年華,明白這些詞最初的含義,你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就是說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不能只看某幾個字的字面意思,這樣就很容易搞錯。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春風十裡,還有流傳了很多年的豆蔻年華。這些詞本來的意思是很那啥的,如果你知道的話,估計都不好意思說出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詞。春風十裡和豆蔻年華的出處相同,都是源自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詩——贈別。全文共八句,我們就貼上和這兩詞有關的四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春風十裡,不如燒烤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正值春季,我卻想說春風十裡,不如燒烤
  • 春風十裡曲阿茶香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茶葉飄香。
  •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都不如你~
    那時候,我腦子裡湧上來了一個想法,我決定,我要娶她,她是我最珍貴最珍貴的寶物。可是我不帥,戀愛經歷也不多,於是有了一些自卑心理,我的整個世界都是為她而轉,害怕她有一天會離開我,我不想面對,又是異地,我很不安。於是我開始為了她瘋狂賺錢,加班,但是這對於她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吧。。。我給了她太多包袱,她只是個學生。
  • 千萬朵玫瑰花在這等你來——趁著春色正好,相約玫瑰花海,來場春的...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玫瑰花海。 在這初春時節,一切都又活泛起來了。大雁南歸,枝頭雀躍,蜂蝶相擁,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這時節,內江的花兒丟掉了「她在叢中笑」的低調含蓄,競相向陽開放。
  • 十裡春風不如你!小泡芙陌陌直播間舉辦生日會感恩相遇
    粉絲團發布了生日會的宣傳視頻,並配文字寫到: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十裡春風不如你,感恩相遇,小泡芙生日會邀您參加!讓我們陪伴她一起,簡單而充實,心動的是曾經遇見你,感恩現在你也還在身邊。像原始森林般自然純淨,也像藍色雛菊般天真安靜。青澀懵懂的小泡芙,自帶活潑可愛的青春活力,記憶中的她一直是校園少女的模樣。
  • 春風十裡不如你:宋畫中的無限春光
    華夏文明造極於宋。而宋畫,是一朵奇葩,讓人美不勝收,如痴如醉,嘆為觀止。目前雖處於全球疫情中,但走進宋畫的世界,能讓人暫時忘卻災難的困擾,得以解脫。的惆悵……宋朝的美,領先世界千年,一路從古走到今,走到春風十裡。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宋畫千年的美學傳奇。宋代《海棠蛺蝶圖》
  • 故宮六百年鑑賞|名跡裡的皚皚白雪與眾生百態
    下雪之際,「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的「故宮六百年鑑賞」系列本期整理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曆代名家筆下的雪景百態,有雪中一無所獲的漁翁,也有雪地艱難緩行的旅人;有小雪初霽的漁村山林,還有雄偉挺拔的積雪峰巒;有低頭齧雪的雙峰駱駝,更有相互依偎的鶒、寒波嬉戲的鴛鴦……瘦西湖雪意雪中漁翁1074年,蘇軾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⑤|宋畫裡的醫者與藥鋪,從灸艾圖到清明上河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是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包括宋代李唐《灸艾圖》、李嵩《貨郎圖》以及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無名氏《雜劇眼藥酸圖》,都可以見出古代中國的醫患關係及藥鋪狀況等。有意味的是,《貨郎圖》中的醫者身份該如何解讀?古代看病兼營賣藥的藥鋪又是怎樣的建築樣式?
  • 陝西合陽:春到洽川 雎鳩先知(組圖)
    春水繞河洲,莘國水城裡的柳首先添了鵝黃的生機,由淡而濃,萌動著煙絮的前奏。幾隻爭春的鳥兒在枝條間穿梭,不消幾日,便絲絛青青,垂柳依依,婀娜身影擾亂一池春水,輕點碧波卻是你儂我儂無限柔情。綠樹繞城含煙雨,煙雨朦朧中,青石板上蓮步生香,有嫋嫋婷婷的女子撐著油紙傘走來,猶如那枝頭玉蘭,純潔無瑕,是誰在伊人橋的柳下等待一簾幽夢?
  • 宋畫裡的春天,美了千年!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 南宋 佚名《楊柳乳雀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醉桃源•春景南宋 嚴仁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弄花喈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倚闌看處背斜陽。風流暗斷腸。 ▲ 南宋 李安忠《晴春蝶戲圖》魚遊春水·秦樓東風裡宋 佚名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塞猶峭,紅日薄侵羅綺。
  • 那些小眾卻很驚豔的短詩——《煩憂》《春》,值得收藏
    這,就是一個尋覓著,求索著的詩人《斷章》——卞之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春》——馮唐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
  • 故宮六百年鑑賞|不僅是文同倪瓚,看宋元名家寫竹與逸格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即關注的是兩岸故宮所藏的宋元名家墨竹,除了文同、高克恭、趙孟、吳鎮等墨竹畫作外,還有如顧安、倪瓚等合作的《古木竹石圖》及管道昇見出閨閣趣味的墨竹,都十分罕見。
  • 「中林淨苑,香雪世界」詩聯文徵集評選結果公布(楹聯)優秀獎(上)
    粵東大地的冬日梅林,繁花如雪,香風陣陣,普寧香雪世界,中林淨苑千畝古梅園,也因此久負盛名,前來尋芳覓雪的遊人紛至沓來。如今又重現「十裡花香」「千畝梅園花似海,百裡芬芳繞中林」的壯觀景象,普寧香雪世界再飄香。近年來,普寧香雪世界--中林淨苑千畝古梅園已成為南方重要的梅花文化品牌。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⑰|歷代名跡裡的大暑清涼:槐蔭、高臥與山居
    值此庚子消夏之季,「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故宮六百年鑑賞」系列本期特別呈現兩岸故宮所藏曆代名家筆下的「消夏」圖。他們中大多是尋幽獨行的高士,或放浪形骸之外,醺醺然不勝杯勺;或隱於重山之中,凝視潺湲,若有所思。在宋人《柳蔭高士圖》中,乾隆題詩有:「柳蔭高士若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設問伊人何姓氏,於唐為李晉為陶。」
  • 三生三世情相許,十裡桃花不如君
    桃花,是春天裡最美的風景。一個人能與自己喜歡的人,漫步在桃花叢中,訴說著三生情緣,那又是何等美好之事。馮唐說:「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想那是一份清純的牽掛,撐起了如夢的年華。贈別唐·杜牧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