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死50萬日本人的李梅,戰後為何被天皇頒發至高榮譽勳章?

2020-12-14 騰訊網

柯蒂斯·李梅,美國航空兵少將,二戰英雄。二戰時,主持了對日本多個城市的轟炸,其中最大規模的,就是對東京的兩次大轟炸,人稱「李梅火攻」。

李梅

1944年,美國就已經開始對日本城市實行大規模戰略轟炸,意圖破壞日本的軍工廠,但由於日本的軍工生產是由大量小作坊加工零部件後,再由工廠組裝,美軍的轟炸看似熱鬧,對散布城市中的小作坊破壞力有限,日本的飛機、武器還是源源不斷的被生產出來。

B-29轟炸機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美軍開始嘗試燃燒彈戰術。美軍轟炸機部隊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攻勢,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毀。這更堅定了李梅實施大規模夜間火攻的決心。

李梅決定在下次的任務中,拆除轟炸機上所有的槍炮炮塔以及彈藥,以減輕B-29的重量,以攜帶更多的燃燒彈,並在五千到六千尺(1500-2000米)的低高度間展開夜間轟炸。引發大火來震撼日本國民,破壞散布在居民區的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的小作坊,達到徹底癱瘓日本軍事工業的目的。1945年3月9日夜間,334架B一29從關島直撲東京,實行輪番地毯式轟炸,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市中心41平方公裡被夷為平地,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燒死83793人(實際死亡可能超過9萬人),超過1923年9月1日東京大地震的死亡數(7.3萬人);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生產飛機零件的作坊一掃而空。

被轟炸後的東京

1945年5月9日夜間,300多架B一29轟炸機再次光臨東京,每架攜帶6噸燃燒彈,低空沿東京東隅田河飛行,輪番轟擊兩個半小時,將炸彈全部扔在居民密集區,56平方公裡面積地面上的一切被徹底燒光。飛機在250公裡外太平洋上仍可看到沖天火光。有幾處大火燃燒4天才慢慢熄滅。幾萬死難者都是因為燃燒耗盡氧氣而窒息死亡,尤以低洼區最為悲慘,著火、缺氧者爭相跳入河中求生,河裡漂滿如木炭一樣黑的屍體。人們爭相躲入堅固的明治座劇院,院內窒息而死的屍體互疊有2米之高。

遭到轟炸後的城市

美國轟炸機群又先後用燃燒彈轟炸日本各大城市,如大阪、名古屋、神戶,日本的軍事工業基本陷入癱瘓,在後續轟炸中,美軍會提前在要被轟炸的城市投放傳單,城市大量人口逃到農村,城市成為「死城」。

大規模的轟炸一直持續到8月,日本死於轟炸者約有50萬人,傷者數量更多,經濟陷入癱瘓。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大轟炸的主持者李梅,在二戰以後,因為對「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而被日本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這是日本的最高榮譽,本是由天皇親自頒發,但是這一次,天皇也覺得太沒面子,託人把勳章帶了過去,李梅拿到勳章也從不佩戴,寧可佩戴蘇聯政府頒發的勳章。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有人說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犯賤的民族,誰揍它厲害,它就對誰越是服氣,歷史上的唐朝、明朝無不是如此,從這件事上也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李梅燒烤是人間煉獄?燒死的人比核爆的都多,然而日本卻為其頒勳章?
    在李梅調任到太平洋戰區後,他研究了日本建築的相關資料,發現日本當時還在普遍建築木製結構的房屋,就連東京也是如此,混凝土製的房屋少之又少。為了消滅掉日本的有生力量,以及摧毀掉日本殘存的工業實力(至少盟軍這麼說的),李梅決定用燃燒彈對東京市區,以及其他城市進行轟炸,這便是「李梅燒烤」。
  • 比原子彈都恐怖的李梅燒烤,燒死50萬日本人,800萬人無家可回
    美國為了報復這屈辱的一戰,竟然在後來的戰爭中活活燒死了50萬日本人,而且美國還宣稱:堅決不道歉。說到二戰之中的美國和日本,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長崎廣島上空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這確實是美軍最大的戰績,但卻不是日本平民遭受的唯一一次苦難。在此之前美國著名將領柯蒂斯李梅曾經在日本東京製造過一次震驚世界的東京大轟炸,而此次轟炸行動也被成為「李梅燒烤」。
  • 二戰「李梅燒烤」:燒死50萬日本人,800萬人流落街頭
    上個世紀由德國、義大利、日本為核心組成的軸心國向世界多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隨著德國進攻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世界由此陷入到了數年的大規模戰爭當中,在這場戰爭中世界各國死亡的總人數達到了上億人。為了報復日本,美國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京大轟炸」其結果比原子彈還殘忍還恐怖,因為其指定人為柯蒂斯.李梅,所以也被稱為「李梅燒烤」,這場轟炸一共燒死50萬日本人,讓800萬人無家可歸。
  • 二戰一美國人把東京夷為平地50萬人死亡,事後被天皇授予最高勳章
    二戰中在許多「同盟國」都投降後,日本還是不願投降。1945年7月美國研究出了世界第一顆原子彈,同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廣島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三天後另一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落在了長崎,原子彈的爆炸加快了日本的投降速度,至此二戰結束。
  • 1945年「李梅燒烤」慘狀:100萬日本人流離失所,近10萬直接燒死
    1945年8月6日美軍於日本廣島投下了代號「小男孩」的一顆原子彈,原子彈爆炸的當日,日本本土居民就死傷8.8萬餘人。8月9日,美國又將一顆代號「胖子」的原子彈投到長崎,當日傷亡8.6萬餘人。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原子彈爆炸的前幾個月,日本還發生堪比原子彈爆炸的傷亡事件,這件事同樣也是美國發動的,就是1945年的東京大爆炸。因為執行這項任務的長官名叫柯蒂斯·李梅,所以這次轟炸行動,也被叫做「李梅火攻」「李梅燒烤」。那麼,1945年的「李梅燒烤」到底是怎樣的慘狀呢?100萬日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還有近10萬人直接被燒死。
  • 日本天皇頒發文化勳章 諾獎獲得者等獲頒—新聞—科學網
    日本天皇為獲獎者頒發文化勳章 中新網11月3日電 綜合日本媒體報導,11月3日是日本的「文化日」,每年的這個時候日本天皇都會在皇宮舉行儀式,頒發國家「文化勳章」,表彰那些為日本的文學藝術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們。
  • 他是二戰時「火燒東京」第一人,戰後日本還頒發勳章「獎勵」他
    在那個年代,由於飛機剛剛普及,能當上飛行員的也一定是人之翹楚,李梅首先駕駛的是驅逐機,曾在數次戰鬥行動中執行過多種任務,稱得上是一名王牌飛行員。後來,由於轟炸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李梅又被調往第二轟炸機大隊,開始轉飛轟炸機。
  • 二戰美軍深夜火燒東京,活活燒死10萬人,日本天皇卻毫髮無損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首都東京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轟炸行動,史稱「李梅火攻」,也叫「李梅燒烤」。 在這場大轟炸中,有近10萬人一夜之間當場喪命,另有10萬人不同程度的受傷,上百萬人無家可歸失去了家園。
  • 「李梅燒烤」到底是什麼?10萬日本人被殺死,比核彈更加殘忍
    提到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每個國人都恨得牙痒痒,因為日本的這場侵略戰爭給我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不計其數的中國人民被日本迫害,而且很多土地都被日本炸毀。在戰爭的硝煙當中,有太多人犧牲,然而日本卻並沒有關注到這些,在肆意侵略的過程中,不斷給我國造成傷害。
  • 二戰中讓日本人膽戰心驚的「李梅火攻」——東京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
  • 士兵的最高榮譽!各國最高級別勳章一覽
    ▲從左至右分別是:陸海空三軍榮譽勳章 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簡稱MOH)是美國政府頒發的最高軍事勳章,授予那些「在戰鬥中冒著生命危險,在義務之外表現出英勇無畏可以說是第三帝國級別最高的軍事勳章。該勳章完全人工製造,上面鑲嵌有50顆鑽石。
  • 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將天皇拉下神壇,為何臨走被百萬人追捧
    就像美國政府授予的麥克阿瑟的勳章上寫的那樣: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徵服者,朝鮮的捍衛者。他的一生可謂被榮光所籠罩,其中在日本的徵服和統治,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閃光的時刻。麥克阿瑟在日本這六年,不但將高高在上的天皇拉下神壇,還剝脫了他的特權和地位,更是通過一張照片,讓天皇顏面掃地。
  • 輕科普 | 為何戰後德國沒有再設立鐵十字勳章?
    因此如果德國老兵在公開場合佩戴鐵十字勳章就是違法。但是第三帝國時期頒發了大量勳賞,為了在重建德國過程中凝聚人心,也為了客觀承認第三帝國勳賞獲得者個人對國家做出的貢獻,1957年7月26日,聯邦德國通過法令準許在聯邦國防軍中服役的二戰老兵重新佩戴以前獲得的去掉或更換納粹標記的各種勳獎章。這就是為人熟知的1957版勳獎章。
  •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什麼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談及二戰期間,給日本以毀滅性打擊的國家自然非美國莫屬。歷時近四年的太平戰爭,有200多萬日本平民與軍人死於美軍之手。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合計死亡155萬士兵,其中陸軍死亡114萬人,海軍死亡41萬人。平民方面,死亡總人數約60萬人,主要是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的死亡。
  • 為報復那最羞恥的一戰,活活燒死50萬日本人,美國:不會道歉
    而之所以將這起事件稱為「李梅燒烤」就是因為當時執行這次轟炸任務的指揮官是柯蒂斯·李梅。李梅為了儘可能擴大對日本的傷害,直接使用了燃燒彈,對東京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 至高榮譽,李安獲頒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恭喜安叔,剛剛獲得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 二戰中造成日本人最大傷亡的攻擊行動,不是原子彈襲擊而是這個行動
    當時美國已經成功發展了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該機時速達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裡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噸的炸彈。美軍希望能夠為這種轟炸機找到合適的機場以轟炸日本本土。
  • 裕仁天皇和阿拉伯馬「白雪」
    日本新聞中對「白雪」鼓吹有加,稱其為世界名馬因為這匹白馬出鏡率太高,以至於成為日本天皇的象徵。同時,也成為美國人的眼中釘。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民眾極度仇恨背信棄義的日本,更恨騎在馬上的天皇。美國人普遍認為這匹馬是出生在加利福利亞州的美國馬,是當年是美國政府送給天皇的。於是,美國媒體宣揚:一定要打敗日本,把天皇拉下馬,把這匹美國馬奪回來!
  • 日本經歷200年的民族孤立,巴黎博覽會亮瞎了眼,天皇引入軍功章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研究日本軍事獎勵系統的歷史。1868年,隨著幕府和武士時代的結束,日本的統治權回歸天皇,進入到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認為只有全力以赴地推進國家現代化,才能生存下來,加入西方列強的行列。在經歷了長達200年的民族孤立之後,日本在工業現代化方面還是初出茅廬的小字輩,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讓日本亮瞎了眼,也為日本設計勳章和獎章提供了靈感。在世博會這樣的場合,日本人在會見佩戴一身勳章的歐洲政要時發現,日本缺乏一套西方式的軍事榮譽認可和授予制度,並在軍服上體現這種榮譽。
  • 二戰日本投降後,美軍司令問天皇為何不剖腹,天皇無恥回答讓人憤怒!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巨大的災難,有太多的人因此受傷和死亡,也有太多的財富為之湮滅,作為地球上一員的中國,自然也沒有逃過過這次令人痛苦的災難。而在當時對中國施加災難的則主要是日本人,他們侵入中國的領土,燒殺搶掠,無惡不為,使中國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不過所幸的是在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擊下,終於戰勝了日本,使國家重獲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