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贄曾經寫了一本書叫做《焚書》,意思是他這本書最後會被焚燒掉,原因就在於他跳出了儒家思想的框子,不符合當時的儒生價值觀。他評論被儒生罵做「獨夫民賊」的秦始皇為「千古一帝」,這也是「千古一帝」一詞的出處。當年統治天下的儒生早已化為歷史塵埃,但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名號卻震古爍今。
實際上,中國自從秦始皇稱「始皇帝」之後,一共有494位皇帝,但是能夠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卻寥寥無幾,所謂千古一帝,一定要在文治上產生劃時代的作用,在武功上產生劃時代的作用,二者都結合起來,歷史上真的微乎其微,仔細算來,大概有3位皇帝稱得上「千古一帝」,下面一一道來:
1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由於後世儒生當權,秦始皇被黑得體無完膚,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始皇帝,秦始皇硬是被儒生們罵得狗血淋頭,淡水泵秦始皇一不好色,二不殺功臣,三不是亡國之君,憑啥給他這個待遇呢?所以實際上是儒生們給他背了一個大大的黑鍋,接下來,我們就從「文治」與「武功」兩方面來說說千古一帝秦始皇。
從文治方面來說,可能許多人都覺得秦始皇不夠格,他「焚書坑儒」,他任用法家打壓民間私學,怎麼會在文治上取得豐功偉績呢?首先要說明,文治並不是說皇帝得會寫華麗的文章,然後讓全天下人都寫華麗的文章,那是李煜才會幹的事情。儒生文章,十個裡面有七個是廢話連篇,不名一文,所以有詩曰「儒學高名實糟糠。」
而皇帝真正的文治,應該是他能對中國的文化產生影響深遠的正面意義,毫無疑問,秦始皇具備這樣的條件,最起碼他的三條功績後人無人可比:一是廢除分封制,開創郡縣制,這是後世2000年中國國家制度的根本,現在我們還是基本按他的模板在治理國家;二是廢除六國私學,打擊了六國的復國主義,為中國人思想上的再一次統一打下基礎;三是書同文、車同軌,成功地實現了中國制度上的統一。這3條,足以證明秦始皇在文治方面的赫赫功績。
至於秦始皇的武功,那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滅六國,結束了中國四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據時代,這一條就足以讓秦始皇為千古傳唱了。而且對於秦始皇的大秦帝國來說,他仿佛並沒有什麼對手,因為每一個對手都被他打趴在地上,漢朝那麼厲害的匈奴,被他趕到北方,頭都不敢回,更不用提什麼百越了,有人說,如果給秦始皇一張世界地圖,他可以統一全球,我看確實如此。
2 漢武帝
如果說哪一個皇帝可以在文治上面與秦始皇媲美的話,那麼只有漢武帝可以與他比一比了,這大約也讓人十分的奇怪,漢武帝後世稱他「武」,為何文治也那麼高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秦始皇沒有完成的中國人思想統一的大業,被漢武帝完成了,漢武帝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可以跟秦始皇平起平坐。
漢武帝出生於公元前156年,距離秦始皇的時代並不遠,雖然後世儒生把秦始皇罵得一文不值,但是漢武帝時期秦始皇的形象還是有正義的一面的,而漢武帝,就是秦始皇的忠誠粉絲,他從小就立下志願,要做一個像秦始皇那樣偉大的皇帝,可見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不追星的漢武帝,只追秦始皇,最終也實現了像秦始皇一樣偉大的功績。
漢武帝的文治功績有哪幾條呢?第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項措施把春秋以來的思想上的紛爭徹底解決了,他將百家的學問都吸收到儒家上面來,重新恢復哲學上「道一以貫之」的統一狀態。第二,漢武帝時期形成了系統的「大一統」理論,這是中國2000年來分久必合的主要原因,因為大家思想上早已合在一起了。第三,漢武帝在桑弘羊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整套經濟制度,成了後世改革變法的主要模板,比如均輸法,這一套制度是在法家的基礎理論上建立起來的。
漢武帝的武功,最著名的一條當然是北伐匈奴,打出了漢民族的尊嚴。但其實遠不止於此,漢武帝的軍事擴張運動奠定了中國的版圖基礎,他幾乎佔領了當時世界上所有適宜農耕的土地,後世的人,都只能在他的基礎上增減,但再也無法比他獲得更多的耕地了。還有一條,就是他塑造了中國戰無不勝的歷史形象和世界形象,從此,中國「漢子」的名聲傳遍了亞歐大陸。
3 明太祖
如果不是神州陸沉,也許在中國2000年的歷史當中,就沒有第三個人可以媲美秦皇漢武2個人了,因為他們把文治和武功都發揮到了極致,想要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神州陸沉,亡天下的經歷給了一個人媲美秦皇漢武的機會,這個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元朝建立之後,把中原地區變成了馬廠,把農田變成了草原,把衣冠制度全部變成了往事如煙,甚至於連老百姓的名字也從曾經的文質彬彬變得粗鄙可憐,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在元朝的名字叫「朱重八」,他的親戚還有叫「朱六二」什麼的,總而言之,曾經的華夏文明仿佛突然掉進了深淵,一切沒有了衣冠飄飄的神州國度的風範。
朱元璋出生於農民,起事於乞丐,最終打敗南方割據勢力,推翻元朝腐朽統治,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在文化上面,他全面推行「復古」政策,即完全恢復唐朝甚至是漢朝的衣冠制度,把前面那段時間的鄙陋面貌完全改變;在武功方面,他再一次徵服了周圍的藩屬國,使得以中國天子為核心的朝貢貿易再一次展開,並且取得了周邊國家對他的心悅誠服,即使是明朝滅亡以後,還有許多國家偷偷地使用明朝年號,以懷念曾經那個美好的「大明」,康熙評價他「遠邁漢唐」。因此我覺得,明太祖也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他相當於把秦皇漢武的工作重新再做了一遍。
至於其他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武功很強大,可以媲美漢武帝,但是在文化制度上並沒有做出什麼足以影響千年的戰略性貢獻,而且他作為皇帝帶頭違背禮制,殺兄逼父,導致唐朝從他開始一直處在動蕩不安當中,妻篡夫,子篡父,關係混亂一直交織在唐朝的歷史當中。
而宋太祖趙匡胤開啟了天子與文官共治天下的政治模式,從制度上阻斷了潘鎮割據的源頭,可以說文治上也是出類拔萃。不過他不能夠統一中國,武功就要稍微欠缺了。隋文帝武功赫赫,讓突厥不戰而降,文治稍欠;隋煬帝文治開科舉,武功卻不能平定高句麗,最後兵敗身死,毀於一旦。
不知道讀者認同這個觀點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