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凍技術推廣 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模式

2021-01-19 財富頭條網

1月8日,記者從福建省漳州市科技局獲悉,在冷空氣來臨前,為防範低溫災害,減少災害損失,該局及時啟動應對工作,發動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趕赴田間地頭,指導掛鈎企業、合作社及農戶做好防寒防凍工作。截至發稿,漳州市科技特派員下鄉開展防寒減災工作1110多人次,幫扶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210多家,受益農民5800多戶,在3000多畝農田推廣防寒抗凍技術,預計可減少經濟損失上億元。

據介紹,受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12月30日起,漳州市氣溫明顯下降,降溫幅度達8℃—11℃,大部分縣(市、區)出現寒潮天氣。為此,漳州市科技特派員積極響應,踴躍深入農田、苗棚、果園等生產一線,走訪福建省福果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福建裕健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漳州市綠港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農業生產基地,進村入戶實地查看農作物長勢和加溫保溫情況,指導技術人員採取增施磷鉀熱性肥、及時燻煙增溫、加固溫室大棚等技術手段,落實各項防凍避災措施,幫助掛鈎幫扶對象抵禦低溫災害,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確保農業生產穩定有序。

同時,科技特派員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利用「科技大講堂」、漳州頭條、微信等多種渠道,通過在線實時交流、開設視頻直播、製作技術指導微視頻等方式,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物資採購、信息諮詢、技術指導等便民服務,確保寒潮低溫天氣技術支持不斷檔。

相關焦點

  • 農化服務要接地氣,線上線下相結合
    嘉賓:安徽省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文繼兵  嘉賓簡介:文繼兵 提出綠色生態就是要通過農化服務做到生產生態、產品生態、施肥生態,農化服務要接地氣,線上線下相結合。  第三個,施肥生態:我國農民施肥水平還不是很高,需要通過農化服務幫助農民學習農業知識,掌握科學施肥、精準施肥方法,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農化服務要線上線下相結合  第一個,走出去:企業要通過自身已有的產品推廣會、促產會、遊學會等走到終端消費者和老百姓中去,為他們科普農化知識。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為了保障線上學習的效果,我們開發出語音問答、語音彈幕、拍照上牆、小組PK答題、作業互相批改等項目,增強課堂參與感,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將AI等技術應用其中,在課堂體驗和教學效果方面結合語音識別、智能批改、隨堂測驗等功能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周貴:目前,卓越教育已線下複課,但春季班課程還是繼續在線上開展。
  • 教育行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模式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授課教育模式深受打擊,逐漸興起線上教育。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線下教育復甦,則開始流行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發展模式。但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該如何融合呢?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轉型?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資源共享商業運營模式
    在消費升級和新興技術推動下,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萬億市場規模加速形成。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於場景的選擇也更加不確定,作為主力消費人群的80、90後既鍾情於線上消費的商品豐富、價格實惠、送貨上門,也享受線下消費的即到即買、現場體驗、質量可靠以及完善的服務。
  • 盈趣科技:但是整個產品和服務的營銷推廣還是會採用線下和線上相...
    公司回答表示,(1)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全宅智能家居系統,主要通過線上+線下、2B+2C、直營+代理相結合的方式推廣產品和服務,目前已在廈門開設了第一家線下體驗店,未來還將在其他城市開設直營體驗店,加大與高端裝修設計師、代理商等的合作,拓展銷售代理渠道,致力於為高端住宅客戶提供定製化的全宅智能家居系統。
  • 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為了保障線上學習的效果,我們開發出語音問答、語音彈幕、拍照上牆、小組PK答題、作業互相批改等項目,增強課堂參與感,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將AI等技術應用其中,在課堂體驗和教學效果方面結合語音識別、智能批改、隨堂測驗等功能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周貴:目前,卓越教育已線下複課,但春季班課程還是繼續在線上開展。
  • 開好寵物店的銷售模式 線上線下如何結合
    所以線上的互動尤為關鍵。單純的寵物店銷售模式,要慢慢淘汰了,現在開寵物店的新生力量已經崛起,想上一輩的前輩們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微信、朋友圈、空間、微博等社交軟體,沒有及時作出回應的老店,在這次疫情中已經倒閉很大一部分。外來人口多的地區最嚴重,例如:4月份左右在佛山禪城區走訪市場,有一半已經倒閉。
  • 財稅專題課線上線下相結合誠信服務_恒生仁財稅集團
    財稅專題課線上線下相結合誠信服務,恒生仁財稅集團,恒生仁財稅集團由陳雪平女士創立於2007年,歷經13年發展,下設5家子公司、12家分公司,全國擁有100餘家分校,覆蓋19個省。
  • 2021年數博會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會模式舉行
    2021年的數博會即將啟動,我們將聚焦國家戰略,響應企業需求、把握新興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會模式,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行業盛會。
  • 線上線下相結合,玩轉自習室營銷!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線下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一方面是人流減少,獲客成本越高,獲客不精準,而線上的推廣渠道越來越多,所以想要讓自習室生意越來越好,觸達更多人群,一定要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茗X匠自習室系統可以通過線上線下通過營銷手段,將用戶轉化為會員到門店的私域流量(公眾號、朋友圈),增加用戶粘性,利用營銷工具提高用戶的消費轉化,發展更多忠實會員,帶動自習室客流。小程序引流:公眾號搭建線上訂座小程序,實現在線自助預訂座位、註冊會員、兌換美團券、購買月卡、次卡、包座卡等套餐。可以讓顧客留存在公眾號,方便日後線上活動第一時間推送文章。
  • 於浩:線上線下相結合過程中,商業模式轉變是首要面臨的問題
    理光軟體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於浩在「智能+」時代—新工業與新工作圓桌論壇上發表講話。於浩指出,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都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今天北京小學的「神獸」也開始回歸。商業模式的轉變可能是首要面臨的問題,傳統的技術或者服務的角度出發,還是需要考慮商業模式的變化,可能這是目前疫情帶來的一個很大問題。
  • 貴州百靈與大醫生醫療達成合作 探索「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原標題:貴州百靈與大醫生醫療達成合作 探索「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12月16日,
  • 木門電商線上線下相結合 銷售和售後分開抓
    近兩年來,木門行業在房地產調控、內外夾擊的背景下,經歷了洗牌期的陣痛,門業市場已進入競爭白熱化、成本明朗化、營銷方式花樣化階段。眾多木門企業負責人紛紛著手利用更多渠道開拓市場,開始注重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及品牌價值。 木門銷售和售後分開抓 「就當前門業現狀來說,產品和服務的比例是3∶7,服務含安裝或項目管理。
  • 科技部: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動「雙創」升級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包獻華介紹,3月25日,科技部首次採取在線視頻互動、網上全程直播的方式,舉辦了「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專業賽」,全國共有1157家企業、200多家的創業投資機構參加了活動
  • 線上線下培訓結合創新服務模式
    本報榮成4月21日訊(通訊員 李紅巖 鞠佳) 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持續發展的特殊時期,管理區經濟發展局通過為企業提供定製化服務,多次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培訓活動,滿足疫情期間企業科技諮詢、政策解讀、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 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交新零售模式,究竟有哪些競爭優勢?
    但是有一個共同的點就是:普遍認為新零售的發展趨勢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為什麼新零售要線上線下相融合呢?滴答優選從三個方面告訴你。一、運營效率高部分產品比如生鮮品類,雖然消費頻率非常高,但是它的單次客單價很低,因此完全以線上方式是很難同時獲取大客戶量和高利益。
  •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直播商城系統能引發什麼爆點?
    而作為線下實體店的經營,銷量遠不如線上直播,但也有其優點所在。那麼,可不可以讓線上的直播與線下相結合創造出更可觀的結果呢?答案是可以的,讓我們來看下如何規劃好線下與線上各自優點來進行結合呢?2、服務說起服務,線下能充分感受到店員的服務質量,優質的服務能促進消費者的買單。3、時間對於線上來說,時間方面最大的硬傷就是物流時長,消費者買到合適自己的商品還需要物流的等待,而線下買完就可以直接使用到商品。
  • 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打造線上線下新服務模式
    隨著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數位化的進步催生了「網際網路+醫療」模式。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打破了傳統醫療時空限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診療延伸到院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 茅友公社增添老酒行業市場空白,新零售+重新定義線上線下結合模式
    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在網際網路的依託上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重構人、貨、場的結構,從而滿足用戶的需求,徹底改變了傳統零售的模式。在很多看似非常傳統的行業領域,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很多企業都在2020年加速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嘗試,賦能品牌轉化價值,其中就包括白酒行業中的細分領域——老酒。
  • 當線上線下相結合教育模式成為新趨勢:擁抱變化,直面挑戰
    而在9月已經開始的秋季新學期,90%以上的學生返回校園,西浦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教學階段——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 當技術在教育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線教育也不僅是疫情背景下的權宜之計,如何更好地把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創造優於以往教育模式的新常態,這是學校、老師和學生需要一同努力應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