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常晉 葛瑩)筆者從畢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今年以來畢節市多方發力,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豐富產品供給。畢節加快實施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項目,謀劃43個項目納入長徵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規劃,按照「點—園—帶」逐步推進建設,第一期建設項目基本完工3個、啟動實施項目8個。雞鳴三省景區、大關鹽號景區、槍桿巖景區成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畢節段亮麗名片,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初步彰顯。全市新增納雍總溪河、金海湖旅遊區、九洞天、大方油杉河、百裡杜鵑跳花坡共5家4A級旅遊景區,成為今年省內新創建4A級旅遊景區最多的市州,全市4A級以上旅遊景區達到13家。百裡杜鵑管理區通過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公示。
壯大市場主體。依託「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公共品牌,培育畢節市恆泰旅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方縣高光彝風漆器工藝製品廠、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等文旅商品龍頭企業。全市研發、生產、設計、銷售旅遊商品企業達152家,年產值均達100萬元以上;在景區、酒店、客運中心等設置旅遊商品銷售專區和專賣店124個,拓寬旅遊商品銷售渠道。截至目前,全市有鄉村旅遊經營戶近10000戶,農家樂5000餘家,餐位數近5萬個。直接從事鄉村旅遊人數達1.62萬人,間接從業人數超過5.8萬人。
激活文旅消費市場。開展促消費專項行動,組織旅遊景區、酒店、精品民宿、文化娛樂場所、網際網路服務場所和文化旅遊商品經營場所等共163家文旅企業申請使用惠民券,入駐「多彩貴州」文旅消費券電商平臺;引導全市44個旅遊景區、6條精品路線、216家涉旅商戶企業進駐「一碼遊貴州」智慧旅遊平臺,提供旅遊消費信息5000餘條,涵蓋「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刺激文旅消費。
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實施文化旅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8個,完成投資35億元,建成織金洞至下紅巖碼頭、黔西新仁鄉至化屋村、大方至油杉河等旅遊公路和阿西裡西、九洞天景區慢行道,建成景區連接外部交通主幹公路50公裡,景區主幹道2條21公裡,生態旅遊步道8條21.4公裡;在畢節高鐵站、大方高鐵站設立市級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新建成旅遊廁所61座,全市旅遊廁所達到570座,百度地圖標註率達到100%。百裡杜鵑、織金古城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完善,旅遊度假區創建有序推進,百裡杜鵑被認定為省級文化旅遊服務產業集聚區。
創新宣傳營銷模式。跨省團隊遊恢復後,畢節市及時重啟「百萬老廣遊貴州·畢節旅遊包列」活動,通過高鐵列車冠名「百裡杜鵑」「織金洞」「韭菜坪」景區,持續提升「洞天福地·花海畢節」旅遊品牌在川渝市場、廣東市場的影響力。烏蒙演藝集團打造的《神奇烏蒙·花海畢節》專場節目赴青島參加「第30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駐場演出22天,為文化旅遊宣傳造勢。
根據畢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預計,全市今年將實現旅遊接待近8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600億元,同比恢復均達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