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雪和霧凇景觀都是在山區,大多數人欣賞的都是朋友圈的雪。當然,市區同樣很冷,昨天早晨最低氣溫僅6.5℃,再次刷新下半年以來的低溫紀錄,最高氣溫也僅有9.9℃。今天也差不多,早上最低氣溫,平原地區4-6℃,山區1-4℃,有霜或霜凍,最高氣溫13℃左右,出門注意保暖。
雖然還沒正式入冬,但冬天的感覺已經有了。在快抱App的杭友圈,這兩天有很多人曬起了「冬天感」的帖子,比如清晨的露珠和霜、玻璃上厚厚的哈氣,還有冬醃菜、胡蘿蔔、烤橘子、烘番薯……
霧凇非冰非雪 氣溫低、水汽充分才能形成
昨天早晨,杭州市氣象臺發來視頻:海拔1400多米的臨安大明山雷達站,由於氣溫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樹枝上,大片霧凇,猶如仙境。
作為寒冷催化的美景,昨天臨安大明山上的霧凇驚豔了不少人。霧凇,也被大家稱為「冰掛」「樹掛」,在文人雅客的口中筆下,又被稱作「瓊花」「雪柳」。霧凇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凝華的水蒸氣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
霧凇有兩種。一種叫粒狀霧凇,往往在氣溫為-2℃至-7℃、風速大時出現,是過冷卻霧滴碰到冷的物體後迅速凍結成粒狀的小冰塊,結構較為緊密。另一種是晶狀霧凇,往往在有霧、微風或靜穩、溫度低於-15℃時出現,由過冷卻霧滴凝華而形成的晶狀霧凇,結構較鬆散,稍有震動就會脫落。
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據杭州市氣象臺,在海拔1400多米的臨安大明山雷達站昨天最低氣溫達到-2.4℃,再加上近期杭州一直陰雨連綿,水汽充足,才得以形成了這一難得一見的自然景觀。
本周能否入冬 就看這次降溫力度如何了
據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官方微博,昨天早晨除浙南個別地區外,我省大部地區最低氣溫個位數亮相,其中杭嘉湖地區僅4-7℃,又紛紛創下入秋新低。
好在連續失蹤很久的太陽,總算是出來露臉了。預計12月3日以前,杭州將以多雲到陰天氣為主,其中12月1日-2日會有些小雨,4日-5日轉為多雲到晴,「溼冷魔法」暫停攻擊,能見到太陽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
山區下雪,市區氣溫創新低,杭州啥時候入冬?杭州市氣象臺解釋說,氣象學上的入冬,需要達到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於10℃的標準,雖然這兩天山區的氣溫很低,甚至跌破0℃,還飄起了雪,但市區的氣溫距離入冬標準還是差那麼一點。
過去五天杭州氣溫略顯「溫柔」,達不到入冬標準。杭州常年平均入冬時間是11月28日。最近十年,杭州的入冬時間分別為:2010年12月6日入冬;2011年12月3日入冬;2012年11月23日入冬;2013年11月26日入冬;2014年12月1日入冬;2015年11月25日入冬;2016年11月23日入冬;2017年12月4日入冬;2018年12月6日入冬;2019年11月29日入冬。
目前看來,12月1日-2日還會有一些升溫,3日開始氣溫又會下跌,本周能否入冬,就看這次降溫的力度夠不夠持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