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307字,閱讀約3分鐘
縱觀我國五千年風雨歷程,著名歷史人物浩若星河。其中,地位最高的被中國人普遍尊為聖人。與一般的歷史名人,偉人不同,聖人不僅影響了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也影響了後世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歷史上偉人無數,聖人卻屈指可數。當然,這還不包括兵聖,武聖,書聖,詩聖,茶聖等單獨領域的聖人。我要提到的這位聖人,一定影響了我們國家各個領域的每一個人。而這樣的聖人,千古公認的只有五個半。
第一個聖人是大禹。他對中國的影響是沒有想到的。當年的大禹治水,在我國聞名遐邇。如果不是大禹治水13年,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我們不知道我們中國的土地現在是什麼樣子。因此,大禹對我國疆域的早期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被後世譽為「魏禹之功,九州有通」。
第二聖人自然是我們熟悉的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對中國人的影響主要是在思想上。經過兩千多年封建儒家思想的浸淫,孔子的思想已經深深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基因裡。
即使在高度現代化和百餘年封建王朝覆滅的當代,儒家思想也時時體現在我國社會各階層。比如重男輕女,中庸之道,都是當年儒家思想留下的產物。
第三個聖人是道家的老子,它是古代唯一可以與儒家平分秋色的思想流派。其在我國歷史上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其「無為」世界觀和《道德經》,也被後世眾多國學大師奉為圭臬。而且孔子還向老子求教,受益匪淺。魯迅先生也評價說,「不讀老子,就是不懂中國文化」。
第四位聖人是王陽明,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一批學者。他的「心學」成果不僅影響了國人,而且在海外廣為流傳。從某種意義上說,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次啟蒙運動。
但由於王陽明的「心學」仍依附於強大的封建皇權框架,最終沒有發展成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但不可否認的是,王陽明教會了中國人如何理解自己內心與外界的關係。
第五位聖人是周公,他是中國封建禮制的奠基人。後來孔子的儒家思想總想恢復禮制的興盛,這就是周公的社會狀況。周公雖然沒有創造思想,但他為中國人定下了禮儀和秩序。這些禮儀和秩序後來催生了儒家的封建思想和社會制度。如果把孔子奉為聖人,周公當然是聖人中的至聖。
誰是最後一半?他就是一生飽受爭議的曾國藩。作為清末湘軍的開創者「中興第一臣」,曾國藩在識人用人方面頗有造詣,為後人留下了數不清的識人之道。同時,曾國藩在規範自身和家庭美德,培育家風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還不遺餘力地評點方法,寫出了《曾國藩家書》,激勵後人百年。
為什麼他是半個聖人?這也與他本人的爭議有關。在國學大師章太炎看來,曾國藩是「聖人有譽,罪人有讖」。聖人之前已經說過他還是罪魁禍首,主要是批評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濫殺無辜。因拒絕使用手段,不留餘地,他也被稱為「曾經剃光頭」。
正因如此,褒貶不一的曾國藩才成了半個聖人。時至今日,圍繞他的爭議仍未平息。其實這才是聖人真正的樣子。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歷史上的偉人大多有爭議,畢竟人是一種複雜的生物。
所謂聖人,不過是後人在情感偏好下想像出來的完美形象。
這裡是《素衣夜梟葬花吟》,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