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桌球選手來說,最難的並非世界大賽,而是隊內之間的席位競爭,從過去乃至現今,仍有部分天賦型選手落選國乒隊伍,而他們的其中一條出路就是遠徵海外。除此之外,國乒內部之前所存在「讓球」策略也傷害了不少球員,像何智麗,焦志敏等人,就是被這一策略嚴重打擊,焦志敏甚至直言永遠不會再碰桌球球。
而這幾個人中,當屬何智麗最為硬氣不顧「讓球」策略自己奪冠,可正因為這種性格讓何智麗的生涯之路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深受國內球迷的謾罵,成為體育界的叛徒。何智麗在20歲時就把亞洲冠軍頭銜收入囊中,之後世乒賽團體冠軍,單打冠軍都一一成為何智麗的生涯成就,當時很多媒體都相信何智麗會是下一個女乒「大魔王」。
可就在1987年世乒賽上,23歲的何智麗依舊勇猛一路闖進了女單半決賽,她的目標正是女單冠軍。不過此時上級卻要求她要在半決賽輸給隊友管建華,他們認為管建華比何智麗的奪冠機會要大一些。面對近在眼前的女單冠軍,何智麗這次沒有聽取上級的命令,在半決賽上擊退管建華,最終在總決賽上也一舉擊敗對手奪冠。
然而何智麗並沒有得到相應獎勵而是惹怒了上級,懲罰就是剝奪次年到來的奧運資格,何智麗一氣之下退出乒壇,跟隨日本男友定居日本。後來何智麗決定在日本復出,在更改國籍的同時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小山智麗,1994年的亞運會,小山智麗先是擊敗陳靜和喬紅,在決定上面對鄧亞萍,小山智麗更是打一下就喊一聲「呦西」鼓舞自己,最終拿下冠軍。
從這次亞運會之後,小山智麗成為了國內球迷最痛恨的桌球選手,國內大部分報導關於她的內容都是以責罵為主的。可在日本方面,小山智麗卻成為了英雄般的人物,就連新一代的日本女乒隊員伊藤美誠、石川佳純和平野美宇更是影響巨大,她們愛上桌球的原因跟小山智麗有很大的關係,幾乎是成了啟蒙教練。雖說小山智麗讓人嗤之以鼻,可她對桌球的貢獻還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