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對於女生來說,就像一個魔咒,無人例外。這是一條時間線,直接將你關在青蔥歲月的門外,推向初老開端。也許是某個清晨對鏡貼花黃時,突然發現幾顆微小雀斑爬向眼角,或者某個深夜加班回家卸妝瞬間,法令紋漸顯。
看吧,歲月已經磨刀霍霍,熱瑪吉又怎樣,還能消除掉日漸增厚的側影?告別少女感是所有這些點點滴滴組合而成,仿佛是一夜之間,我扔掉了家裡近八成衣服,不僅僅是斷離舍,也算是踏入另一個年齡段的標誌。
我的二零代在一段亂七八糟的穿衣風格中度過,跟風亂買是主線。翻開大學相冊,頭頂蓬鬆爆炸頭,厚重的劉海下面可能藏著六七個痘痘,上身著深色碎花雪紡裙,腿上綁著一條老掉牙的七分黑絲打底褲,一雙漫威風格的匡威,哪兒哪兒都看不順眼,真不知道當時有什麼勇氣向暗戀的男生表白;有一陣子喜歡嘻哈風,因為太胖,買不到合適的松垮牛仔褲,那就買XXL號,可惜沒料到自己大腿太粗,褲管就硬生生在大腿根部卡出一條條肥肉線條,久而久之,襠部一點點撕裂。
韓風一度流行的那幾年,狂迷basic house 和jucy judy,它們不嫌棄大碼女生,oversize掛在身上倒也妥帖,那會經常在豆瓣的幾個穿衣風格小組遊蕩,豆油裡時不時收到大碼女裝的廣告投放,至今回憶起來,只想說,七八年前的豆瓣很不錯。
工作後決心和肥碩身軀告別,穿衣風衣日趨穩定,整日追韓劇,衣服柜子裡成堆韓劇同款。也有過那麼一年,喜歡上了黴黴,覺得她穿的布洛克英倫風鞋子很有範,不管春夏秋冬,進商場眼睛裡只有布洛克鞋,某次去武廣的優衣庫,途經一家「LOTTUSSE」布洛克鞋專櫃,一眼瞟到兩隻腳便再也走不動,看看動輒四五千的價格標籤只好作罷,最後在網上尋尋覓覓一家西班牙代購花了一千多購入同款,歡喜的不得了。
過完三十歲生日後沒幾天,鵝子降臨。一下子多了媽媽的身份,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應該成熟起來,不知不覺想要換穿衣風格。躺在床上坐月子期間,一大堆公眾號像商量好了似的,大推法式風格,簡伯金,伊娜,Jeanne Damas……頭髮蓬鬆凌亂,大紅唇,綁帶鞋,優雅起來毫不費力,這些連串風格鮮明的標誌一下子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忽而堅定地轉向的巴黎美人的小迷妹隊伍中。
海魂條紋衫、芭蕾舞鞋、碎花茶歇群、草編包、高腰九分牛仔褲、V領襯衫……我的購物車裡開始裝滿法式風格的衣物包袋鞋子,一點點購入。可能是年紀稍大的緣故,對自己了解更深,這次不像以前那麼瘋狂,適合自己的才留下。
最初更換風格時,覺得自己帶著些許「東施效顰」的土味。想想覺得自己對法式風格了解不夠深入,買了大量與法國尤其是巴黎相關的書籍,從前我眼裡的巴黎,只存在於《巴黎聖母院》《包法利夫人》《茶花女》這些遙遠的意象中。花了差不多一個多月時間,讀完書單裡的法式風格相關,才知道,風格並沒有那麼容易建立。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將其中一章命名為《巴黎鳥瞰》,他在文中描寫到:「由于格調、式樣和氣勢相類似,各有一定數量的民房與上述每座獨具特色的歷史古蹟緊密相連。這些民房分散在不同的街區,但行家的目光還是一眼便可把他們區分開來,並確定其年代,只要善於識別,哪怕是一把敲門錘,也能從中發現某個時代的精神和某個國王的面貌。」
近兩百年前的雨果如此描述巴黎,而距今已經快200年,巴黎依舊如此。這個將古代和中世紀遺蹟與現代最前衛的建築完美集合在一起的城市,極大地滋養著這座城市的一花一木,當然包括由它延伸出來的時尚,以及流行全球的所謂法式風格。
巴黎聖母院、新橋、羅浮宮、皇家廣場、聖路易島以及後來的香榭麗舍大街,巴黎集聚著數不清的經典。
正當明朝時期的北京城霸屏世界C位之際,亨利四世開始暗自發力,重建一片廢墟中的法國。自亨利四世至路易十四,連續四位國王致力於本國的市政建設,在這數百年中,新橋、凡爾賽宮等多個與城市融為一體的景點建築誕生,先前巴黎護城牆被改造成由樹木和綠草環繞的公共散步通道,凡爾賽宮前的廣場成為萬眾聚集的時尚場所,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他們充分享受著公共散步所帶來的的身份模糊。
在隨後的17世紀的巴黎,城市規劃和奢侈品貿易齊頭並進,人流量帶動著手工業者的繁榮,巴黎由此走向世界。藝術家、皇室建築師、音樂家、作家,一幅幅盛景在他們手中綻放到巴黎的每個角落,至今不停歇。
那麼,如若說近年法風流行,毋寧說是法式風格的復興。
很多關於巴黎美人的生活方式中有這樣一點描述,巴黎女人從不刻意運動,他們寧願挎著菜籃子從塞納河畔一直走下去。因為在這裡,處處是景點,從十六世紀開始,巴黎的貴族王公貴族們就走下馬車,著最靚的衣在新橋上散步。是巴黎的先賢們用幾百年的時間為她們打造了一個絕佳的歷史沉澱。
「在巴黎,街上見到的每十個人中,總有七八個穿得講究,似乎出身良好。」我倒認為,這是一種與周遭環境匹配所形成的人文風景。
ins上的巴黎博主們,時不時拿一本書出來PO圖,你也可以說他們裝,但這確實是與城市更相符的技巧。
巴黎美人,美在風情,更美在底子。從小她們耳濡目染,所見街景均是文化,在這種薰陶下自然能成長出一種毫不費力的慵懶感。
無法複製的法式穿衣風格,因為我們本沒有那樣的文化。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一個悖論,那些諸如黎貝卡之類的博主們成天推出一些時尚icon供我們這些凡人摩拜,實則是毫無用處的。
一件衣服穿在100個人身上,有100種風格。這種風格便是你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
找自己。
◆◆◆
高興時,跑一場,
痛苦時,跑一場;
在大風中跑過,在細雨中跑過,
從天微亮到朝陽初升,
從迷茫到坦蕩,
這是一段未完的旅程。
△
金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