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決賽之夜沒有奇蹟!首次闖入歐冠決賽的巴黎聖日耳曼還是沒能降服老辣的拜仁慕尼黑,0比1敗下陣來,與大耳朵杯擦肩而過。
這一場比賽的巴黎聖日耳曼,得分成兩支球隊來看,一支是丟球之前的巴黎聖日耳曼,另一支是丟球之後的巴黎聖日耳曼,同一支球隊,在短短90分鐘之內,給我們呈現了不同的風貌。
比賽第59分鐘之前的巴黎聖日耳曼,更準確地說,是上半時的巴黎聖日耳曼,打出了一支志在冠軍球隊應有的氣勢,法甲霸主和拜仁慕尼黑互亮刺刀,有好幾刀甚至直捅拜仁的命門,只可惜與巴黎聖日耳曼的法甲同胞裡昂一樣,巴黎聖日耳曼的射門空有威懾力,卻並沒有轉換成最終的進球。
下半時,巴黎聖日耳曼,有意識地收縮了防線,卻也失去了銳氣。略顯脫節的整體陣型並沒有給法甲冠軍帶來好運,從容壓上的拜仁慕尼黑迅速找到了大巴黎防線的缺口,幾次斜傳打大巴黎右路防區身後,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第59分鐘,科曼的進球應運而生。
這粒失球,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大巴黎防線的問題所在,一是禁區內人員過於擁擠,沒能對外圍的二點球做出保護;二是右路防區確實薄弱,右後衛科雷爾的防區竟然有三名拜仁球員分別用卡身位、遠點埋伏、後排插上幾種不同的攻擊方式同時發起攻擊,而大巴黎禁區那麼多的防守球員,竟然幾乎全部被吊在禁區內偏左的位置。
先失一球的大巴黎顯得有些慌亂,而拜仁卻展現了老辣的一面,領先的拜仁並沒有放棄中前場的高壓逼搶,用意就在於限制大巴黎的推進,頻頻回撤的內馬爾,屢屢受到侵犯,就是這種策略的最好體現,當然,這種策略的回報率相當不錯,大巴黎的推進節奏被徹底打亂。
需要特殊說明一下,大巴黎三工兵中場的劣勢此時顯露無疑,整體陣型推不上去,只能靠越來越多的直傳球和長傳球來盲目碰運氣,這種想進攻又打不起來的無奈在迪馬利亞下場之後尤其明顯,換上舒波·莫廷的用意本是好的,但問題是沒有迪馬利亞,誰來送出那精準制導的傳中?誰又能為內馬爾分擔進攻組織的壓力?
都知道大巴黎前場三個火槍手很強,但是大巴黎的球星戰術,有好處也有弊端,畢竟迪馬利亞已經不再年輕,畢竟姆巴佩和內馬爾能力再強,也不能總是單槍匹馬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足球說到底,還是11個人的團隊運動。
當然,我不是說大巴黎踢得不是團隊足球,事實上,圖赫爾為大巴黎設計的這套4-3-2-1戰術已經完美發揮了每一名球員的特點,內馬爾出任組織型前腰能突能傳能射,迪馬利亞既可以當前腰來用又可以依靠精準的腳法偶爾客串邊鋒傳中,姆巴佩可以用速度來衝擊敵方身後,三工兵中場協助後場穩固防線。
不過,問題在於,這套陣容過於依賴於前場三個火槍手的發揮而缺少變招,替補席上坐著伊卡爾迪,但是大巴黎除了迪馬利亞並沒有其他邊路傳中的好手,換上舒波·莫廷的效果差不多,雖然後者至少還可以當一個支點,但是當前場三個火槍手少了一個,舒波·莫廷看上去更像是個傻大個,而不是重炮手。
可是,圖赫爾真的敢撤下一名中後場球員,豪賭一把麼?當球隊的攻守一旦失衡,可能後果更不堪設想,所以圖赫爾慫了,他寧肯0比1窩囊地死,也沒敢做出最後的放手一搏,當然,可能大巴黎的球員真的不支持這樣的豪賭,可不試試,誰又知道結果如何呢?
大巴黎本賽季一路走到現在,並不容易。從淘汰賽首輪客場1比2負於多特蒙德開始,就一路不被看好,然而次回合回到主場2比0還多特蒙德以顏色;四分之一決賽又在比賽末尾階段連下兩城2比1逆轉淘汰亞特蘭大;半決賽3比0乾脆利落淘汰萊比錫,頂住壓力的大巴黎越踢越好。
本以為大巴黎會借著這股勢頭為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畢竟能夠連續兩次逆轉的球隊,憑藉的絕不會是上天的眷顧,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韌性和堅強,可惜,這韌性和堅強,在決賽時刻失靈了,過度渴望與恐懼,最後佔據了上風。大巴黎還是沒能衝破那道坎兒,沒能為我們帶來奇蹟,沒為我們帶來一個嶄新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