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體育訊 自1992、1993年多倫多藍鳥衛冕MLB世界大賽冠軍、蒙特婁加拿大人捧起1992-93賽季的NHL斯坦利杯後,加拿大球隊在各大聯盟經歷了足足26年的冠軍荒。有那麼幾次,加拿大球隊都與冠軍非常之近,但更多時候,加拿大球隊更像是籠罩於冠軍遠在天邊的無力感之中。
多倫多猛龍下克上擊敗金州勇士終結了這番等待,但比起籃球,加拿大人對於棒球的喜愛要多一些,作為國球的冰球就更不消說了。與之說是全體加拿大人渴望奧布萊恩杯,倒不如說是他們都迫切想要告別無冠的晦氣——或者說其他什麼阻止他們問鼎冠軍的障礙。北境之地仿佛被詛咒了般,他們就算做了一切能做的,也只能吞咽失敗的苦澀。
【籃球:灰熊不受待見 猛龍苦盡甘來】
除了猛龍外,1995年NBA在加拿大還有另一支擴張球隊,那就是如今已經搬遷的溫哥華灰熊。對於職業體育來說,想要運營成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球迷基礎,尤其是初創球隊實力勢必不濟,更仰仗球迷的寬容和耐心。
有很多球隊成功度過了這段難關,但灰熊沒有,他們一直陷入成績不佳→無法吸引球迷→缺乏收入→難以提升陣容→成績不佳的循環,無法脫身。因為與姚明在火箭同隊而為中國球迷熟悉的史蒂夫-弗朗西斯是灰熊在溫哥華失敗的最好縮影,他被灰熊以榜眼籤拿下後堅決要求交易,球隊無奈之下不得不將其放棄。
1998年的NBA勞資糾紛讓灰熊主場上座率大跌,財政狀況愈發艱難,2001年球隊被2億價格賤賣,遠走孟菲斯,自此NBA在加拿大僅剩猛龍一支獨苗。相比灰熊的遭遇,多倫多都市圈的人口在北美位居第七,優越的市場環境讓猛龍無需為生存而發愁。但成績又是另一回事,建隊初期雖有卡特、波什和麥迪等球星領銜,猛龍長期不具備爭冠能力。
近年有了洛瑞和德羅贊,猛龍終於成為季後賽常客,無奈詹姆斯過於強大,雙核又習慣性在大賽中隱身,猛龍摸個東決地板都費勁。上賽季馬刺內訌,讓球隊意外得到了核心領袖倫納德,與此同時勒布朗西渡洛杉磯,而宇宙隊勇士又遭遇傷病潮。天時地利人和,所有因素都湊齊讓猛龍終於幫助加拿大拿到了首座NBA冠軍。也許你會說今年猛龍撞了大運,但回看球隊過往歷史,你會覺得他們很受到眷顧嗎?
【棒球:博覽會功敗垂成 藍鳥夾縫求生】
如果說灰熊的遷移可以歸咎於籃球在加拿大不受歡迎、溫哥華市場不夠大,那麼蒙特婁博覽會的離開就是壞運氣和無恥老闆共同造成的。這支1969年憑藉世博會東風建立的球隊雖然長期戰績不佳,但一直受到當地球迷的熱烈擁戴。1994年,蟄伏許久的博覽會開花結果,依靠強投豪打,球隊勝率高達0.649,傲視全聯盟。然而就在這巔峰時刻,MLB發生勞資糾紛,賽季戛然而止,博覽會連挑戰季後賽的機會都沒能得到。
20世紀末球隊經營陷入困難,來自美國的代理商洛瑞亞接手球隊,他唯利是圖,並不關心球隊和社區。急於求成的他意識到博覽會無法短期內恢復競爭力,於是他決定將球隊遷移到美國,以獲取最大的利潤。2004年,經歷了一個95敗的賽季後,博覽會告別蒙特婁,成為了現在的華盛頓國民。
得益於成功的運營,1977年建隊的多倫多藍鳥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挑戰季後賽,1989年至1993年,藍鳥打造了一支強大的陣容,五年四奪分區第一,前兩次季後賽都輸給了當年最後的冠軍,之後兩次順利奪冠。
在此之後,MLB分區由四個變為六個,藍鳥所在的美聯東區有紐約揚基和波士頓紅襪兩支豪強。眾所周知,「基襪世仇」就是美國的國家德比,藍鳥別說拿分區頭名了,就是爭奪外卡都極其困難。從1996年開始揚基建立了一個五年四冠王朝,紅襪則是新世紀以來奪冠最多的球隊,另外兩支分區對手坦帕灣光芒和巴爾的摩金鶯也時而具備強勁實力。
因此,如今的藍鳥絕不是自己太無能,無奈敵人「太狡猾」。想要進入季後賽,他們除了建設自己的陣容,還要碰上對手陷入周期性低谷。這26年,球隊的爭冠窗口稍縱即逝,2015、16年藍鳥磨刀霍霍,可惜連續折戟美聯決賽。現在,藍鳥又進入重建期,他們下一次的機會不知道得等待多久。
【經濟形勢惡劣 魁北克痛失冠軍隊】
或許你會覺得棒球隊、籃球隊搬離加拿大可以理解,但這樣的情況似乎不會發生在冰球隊上,畢竟加拿大就是冰球之國。可是,加拿大人熱愛冰球沒錯,體育運動與職業體育則是兩個不能混淆的概念,冰球對加拿大是友善的,市場規律則未必。
1972年,WHA球隊北方人在魁北克省第二大城市魁北克城建立,1979年北方人併入NHL。1994-95賽季,北方人奪得隊史第二個分區冠軍,這也是他們一波九連莊的開始——不過,這九座分區冠軍有八座不是在魁北克城獲得的。1995年NHL勞資糾紛之後,北方人南下丹佛,成為了現在的科羅拉多雪崩。
隨著球員薪資的高漲,加拿大球隊越來越難以匹配美國球隊的運營成本。加拿大地廣人稀,固然球迷忠誠度極高,但是人口不足也造成了當地球隊難以有巨額收入,除了多倫多楓葉、蒙特婁加拿大人不差錢外,大概只有溫哥華加人算是半個大市場球隊。恰逢外匯市場上加元走低,而聯盟統一按照美元結算球員工資,這無疑對加拿大球隊來說雪上加霜。不僅僅是北方人、埃德蒙頓油人和卡爾加裡火焰一度都傳出要搬移的消息,新擴編的渥太華參議員甚至在正式參賽前就更換了老闆。
四大聯盟球隊當中,魁北克城是當時北美第二小的主隊城市,僅僅比NFL綠灣包裝工強。但包裝工有整個威斯康星州的支持,北方人卻要和加拿大人爭奪魁北克省的球迷資源。NHL也不看好北方人,強力推行「陽光帶擴張」計劃,前溫尼伯噴氣機就變成了現在的亞利桑那郊狼。在聯盟管理層看來,就算美國南方是冰球沙漠,但是當地發達的媒體也足以彌補球迷熱情的匱乏。
北方人轉而向當地政府求援,希望能獲得資金援助留在魁北克城。可是,政府的錢也是從民眾手中籌集的,如果北方人沒法從球迷手中賺得足夠的票房,政府又怎能收到足夠的稅金呢?加拿大人對冰球的愛敵不過冷冰冰的市場經濟。北方人搬遷到了丹佛,以科羅拉多雪崩的名義兩次奪得斯坦利杯——如果魁北克城能留下球隊的話,這兩座獎盃就會屬於他們,屬於加拿大。
【四隊五進決賽 四度搶七失利】
加拿大人最後一次捧杯隔年,溫哥華加人也殺入了總決賽。彼時球隊迎來了隊史上舉足輕重的巨星帕維爾-布瑞,這位蘇聯出身的前鋒射術精湛,幫助球隊接連戰勝勁敵。但總決賽對手是該賽季最強大的紐約遊騎兵,兩隊常規賽積分足足相差27分之多。加人力戰對手,一度扳平了1-3落後的劣勢,將總決賽拖入搶七,最後仍以1球之差飲恨。
此後由於紅翼、魔鬼、雪崩等王朝、準王朝球隊並起,加拿大球隊多年都沒能進入總決賽。直到2004年,火焰、油人、參議員輪番拿下分會冠軍。對手分別是坦帕灣閃電、卡羅萊納颶風和安納海姆小鴨,這三隊的共同特點是:1)不在當時最可怕的球隊之列;2)剛剛起勢不久,季後賽經驗不算豐富;3)此前都沒有冠軍。
結果又如何呢?火焰拿下天王山,卻連續以1球之差輸掉最後兩戰,包括一次加時負。油人一度1-3被逼入絕境,連扳兩場,倒在搶七。參議員在系列賽輸掉的前三場球都是1球小負,小鴨取得聽牌後,壓力過大下第五戰脆敗。
誠然,這四次挑戰加拿大的球隊都沒有絕對實力,雖然一個都沒能贏有些遺憾,也符合情理。可是2010-11賽季的總統杯得主,再度挑戰總決賽的加人就不一樣了。當時球隊有連續包攬得分王的塞丁兄弟和加拿大國門盧翁戈,即便對手是原始六隊的波士頓棕熊,加人也握有優勢。
可是等待加人的並不是一個順利的系列賽,棕熊限制住了加人的進攻,塞丁兄弟等主力射手前六戰加起來一共進了6個球,球隊全靠防守支撐。2-0開局,被追平,拿下天王山,被追平。第七戰,加人在溫哥華球迷的眼皮底下開局便對棕熊狂轟濫炸,卻就是沒有射進1球,反被棕熊突襲得分。60分鐘耗盡,大屏幕是刺眼的4-0,溫哥華輸了,加拿大輸了。
【全部都不能打 斯坦利杯還要等多久】
審視現在的七支加拿大球隊,參議員各方面都堪稱聯盟最糟糕,油人被前總經理彼得-基亞雷利的一番愚蠢操作揮霍太多球員和籤位,加人重建數年還找不到軌道,這三隊屬於積重難返。加拿大人過去幾年錯失良機,本季雖有反彈但拼圖缺失較多,短期前景未卜。
近年的楓葉實力不俗,但是目前被同分區的閃電、棕熊壓制,季後賽第二輪都見不著。跨不過這兩座大山,楓葉就別奢談冠軍。火焰新近崛起,但球隊缺乏硬仗經驗,缺點也過於明顯,這也導致他們被雪崩黑八。溫尼伯噴氣機前個賽季殺入西決,本季一度統治中部賽區,卻因為傷病等原因末節崩盤,季後賽第一輪又是關鍵時刻頂不住,輸給最後的冠軍聖路易斯藍調。
這麼說可能有些武斷,不過從客觀因素來分析,七支NHL的加拿大球隊基本上明年奪冠的機會都不大。猛龍的這座奧布萊恩杯或許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得扮演著「加拿大最後一個冠軍」的角色——但願這次別是26年。(兩好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