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全面分析總共四篇,本文為基礎篇,包含雷達相關知識,雷射雷達的介紹,工作原理,核心部件,技術指標。第二篇為技術篇,之後兩篇是市場篇以及產業篇,歡迎關注。
1. 原理簡單,毫米波/雷射/超聲波
介紹雷射雷達之前,先了解雷達。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英文全稱為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無線電探測和測距。
雷達向目標發射無線電波,通過發送信號與目標反射信號進行對比,來獲得目標至發射點距離、距離變化率、方位、高度以及角度等信息。
按照發射電波的頻率或波長,雷達主要有以下應用:
雷達發明於19世紀,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才開始流行,在二戰時期聲名鵲起。
1938年,盟軍在英國泰晤士河口布置了200公裡長的雷達網,給希特勒造成極大的威脅。隨後,英國海軍又將雷達安裝在軍艦上,在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雷達不僅運用在軍事上,還可用於探測天氣,海洋測繪,民用飛機航空管制,查找地下20米深處的古墓等。
雖然各種雷達的用途和結構不盡相同,但基本構造是一樣的,簡單來說都包括:發射器、接收器機和處理器。
雷達發射無線電波,事實上,不論無線電波,還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可見光,在本質上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都是光速。
下圖為電磁波圖譜:
根據公式:光速= 波長 * 頻率,頻率越高,波長越短。波長越短,意味著解析度越高;而解析度越高,意味著在距離、速度、角度上的測量精度更高。
目前應用於汽車無人駕駛的雷達主要有三種:
1. 介於微波和紅外線之間,頻率範圍10GHz—200GHz,波長為毫米級,毫米波雷達;
2. 介於紅外線和可見光之間,頻率大致為10^14Hz(100000GHz),波長為納米級,本文的主角——雷射雷達;
3. 頻率高於20000Hz的超聲波雷達;
需要指出的是,毫米波和雷射屬於電磁波一種,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而超聲波屬於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的傳播,超聲波振動頻率大於20000Hz,一般人耳聽不到。
無論是普通雷達,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或者超聲波雷達,其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發出信號,測量從物體反射回來的時間,由於光速恆定,因此可以通過測量時間來計算距離。這一物理學基礎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並沒有改變。
2. 最大優勢:三維點雲建模
了解了雷達之後,開始介紹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英文Lidar),英文全稱為Laser Detecting and Ranging,即雷射探測和測距。
與雷達工作原理類似,雷射雷達通過發射和接收雷射束。
通過測量雷射信號的時間差和相位差來確定距離,通過水平旋轉掃描來測角度,並根據這兩個參數建立二維的極坐標系,再通過獲取不同俯仰角度信號獲得三維中的高度信息。
高頻雷射可在一秒內獲取大量(約150萬個)的位置點信息(稱為點雲),並根據這些信息進行三維建模。
除了獲得位置信息外,雷射信號的反射率可以區分目標物質的不同材質。雷射雷達的維度(線束)越多,測量精度越高。
由於雷射頻率高,波長短,所以可以獲得極高的角度、距離和速度解析度。
距離和速度解析度高,意味著可以利用多譜勒成像技術,創建出目標清晰的3D圖像,這就是雷射雷達最大的優勢。
在雷射問世的第二年(1961年),就有人提出了雷射雷達的設想,在1971年阿波羅15號任務中,美國太空人使用雷射高度計來繪製月球表面,讓人們認識到雷射雷達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世界第一款汽車用雷射雷達是美國Velodyne公司生產的64線雷射雷達,首次亮相於2005年無人駕駛挑戰賽。
3. 工作原理和組成:四大系統,八個指標
雷射雷達 = 雷射發射+雷射接收+信息處理+掃描系統
下圖所示為雷射雷達系統組成:
雷射發射系統:激勵源周期性地驅動雷射器,發射雷射脈衝,雷射調製器通過光束控制器控制發射雷射的方向和線數,最後通過發射光學系統,將雷射發射至目標物體;
雷射接收系統:經接收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接受目標物體反射回來的雷射,產生接收信號;
信息處理系統:接收信號經過放大處理和數模轉換,經由信息處理模塊計算,獲取目標表面形態、物理屬性等特性,最終建立物體模型。
掃描系統,以穩定的轉速旋轉起來,實現對所在平面的掃描,並產生實時的平面圖信息。
下面放一張動圖,更加形象生動:
下圖為雷射雷達的核心器件,除了光學鏡片之外,大部分都為電子元器件。
4. 雷射雷達實物具體長什麼樣?
下圖為Velodyne公司的64線雷射雷達HDL_64E。
該雷達前端上下分布有四組雷射發射器(每組16個發射機,共64個)和兩組雷射接受器(每組32個雷射接收機,對應64個)。
在電路的控制下,發射機和接收機按照時間順序輪流工作,在水平和俯仰方向形成光學掃描。
一般用以下八個技術指標來評價雷射雷達:
最大輻射功率:決定是否需要防護水平視場:是否360度全視角旋轉垂直視場:俯仰角角度(30度/15度)光源波長:光學參數(納米級別)測量距離:是否滿足長距離探測(200米)測量時間和幀頻率:雷射返回一圈的時間縱向和水平解析度:對算法影響大,精度越高越貴測距精度:釐米級
(下一篇技術篇,包括雷射雷達的分類,關鍵技術以及主要挑戰,敬請期待)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