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乾貨全面分析(一):最大優勢,四大系統,八個指標

2020-12-23 汽車人參考

雷射雷達全面分析總共四篇,本文為基礎篇,包含雷達相關知識,雷射雷達的介紹,工作原理,核心部件,技術指標。第二篇為技術篇,之後兩篇是市場篇以及產業篇,歡迎關注。

1. 原理簡單,毫米波/雷射/超聲波

介紹雷射雷達之前,先了解雷達。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英文全稱為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無線電探測和測距。

雷達向目標發射無線電波,通過發送信號與目標反射信號進行對比,來獲得目標至發射點距離、距離變化率、方位、高度以及角度等信息。

按照發射電波的頻率或波長,雷達主要有以下應用:

雷達發明於19世紀,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才開始流行,在二戰時期聲名鵲起。

1938年,盟軍在英國泰晤士河口布置了200公裡長的雷達網,給希特勒造成極大的威脅。隨後,英國海軍又將雷達安裝在軍艦上,在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雷達不僅運用在軍事上,還可用於探測天氣,海洋測繪,民用飛機航空管制,查找地下20米深處的古墓等。

雖然各種雷達的用途和結構不盡相同,但基本構造是一樣的,簡單來說都包括:發射器、接收器機和處理器。

雷達發射無線電波,事實上,不論無線電波,還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可見光,在本質上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都是光速。

下圖為電磁波圖譜:

根據公式:光速= 波長 * 頻率,頻率越高,波長越短。波長越短,意味著解析度越高;而解析度越高,意味著在距離、速度、角度上的測量精度更高。

目前應用於汽車無人駕駛的雷達主要有三種:

1. 介於微波和紅外線之間,頻率範圍10GHz—200GHz,波長為毫米級,毫米波雷達;

2. 介於紅外線和可見光之間,頻率大致為10^14Hz(100000GHz),波長為納米級,本文的主角——雷射雷達;

3. 頻率高於20000Hz的超聲波雷達;

需要指出的是,毫米波和雷射屬於電磁波一種,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而超聲波屬於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的傳播,超聲波振動頻率大於20000Hz,一般人耳聽不到。

無論是普通雷達,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或者超聲波雷達,其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發出信號,測量從物體反射回來的時間,由於光速恆定,因此可以通過測量時間來計算距離。這一物理學基礎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並沒有改變。

2. 最大優勢:三維點雲建模

了解了雷達之後,開始介紹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英文Lidar),英文全稱為Laser Detecting and Ranging,即雷射探測和測距。

與雷達工作原理類似,雷射雷達通過發射和接收雷射束。

通過測量雷射信號的時間差和相位差來確定距離,通過水平旋轉掃描來測角度,並根據這兩個參數建立二維的極坐標系,再通過獲取不同俯仰角度信號獲得三維中的高度信息。

高頻雷射可在一秒內獲取大量(約150萬個)的位置點信息(稱為點雲),並根據這些信息進行三維建模。

除了獲得位置信息外,雷射信號的反射率可以區分目標物質的不同材質。雷射雷達的維度(線束)越多,測量精度越高。

由於雷射頻率高,波長短,所以可以獲得極高的角度、距離和速度解析度。

距離和速度解析度高,意味著可以利用多譜勒成像技術,創建出目標清晰的3D圖像,這就是雷射雷達最大的優勢。

在雷射問世的第二年(1961年),就有人提出了雷射雷達的設想,在1971年阿波羅15號任務中,美國太空人使用雷射高度計來繪製月球表面,讓人們認識到雷射雷達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世界第一款汽車用雷射雷達是美國Velodyne公司生產的64線雷射雷達,首次亮相於2005年無人駕駛挑戰賽。

3. 工作原理和組成:四大系統,八個指標

雷射雷達 = 雷射發射+雷射接收+信息處理+掃描系統

下圖所示為雷射雷達系統組成:

雷射發射系統:激勵源周期性地驅動雷射器,發射雷射脈衝,雷射調製器通過光束控制器控制發射雷射的方向和線數,最後通過發射光學系統,將雷射發射至目標物體;

雷射接收系統:經接收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接受目標物體反射回來的雷射,產生接收信號;

信息處理系統:接收信號經過放大處理和數模轉換,經由信息處理模塊計算,獲取目標表面形態、物理屬性等特性,最終建立物體模型。

掃描系統,以穩定的轉速旋轉起來,實現對所在平面的掃描,並產生實時的平面圖信息。

下面放一張動圖,更加形象生動:

下圖為雷射雷達的核心器件,除了光學鏡片之外,大部分都為電子元器件。

4. 雷射雷達實物具體長什麼樣?

下圖為Velodyne公司的64線雷射雷達HDL_64E。

該雷達前端上下分布有四組雷射發射器(每組16個發射機,共64個)和兩組雷射接受器(每組32個雷射接收機,對應64個)。

在電路的控制下,發射機和接收機按照時間順序輪流工作,在水平和俯仰方向形成光學掃描。

一般用以下八個技術指標來評價雷射雷達:

最大輻射功率:決定是否需要防護水平視場:是否360度全視角旋轉垂直視場:俯仰角角度(30度/15度)光源波長:光學參數(納米級別)測量距離:是否滿足長距離探測(200米)測量時間和幀頻率:雷射返回一圈的時間縱向和水平解析度:對算法影響大,精度越高越貴測距精度:釐米級

(下一篇技術篇,包括雷射雷達的分類,關鍵技術以及主要挑戰,敬請期待)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全面分析(二):五大關鍵技術,發射掃描,光束控制,分類
    這是「汽車人參考」的第184篇原創文章隨著無人駕駛熱度逐漸上升,雷射雷達相關新聞撲面而來,這項技術雖然已應用多年,但在無人駕駛領域並不成熟,目前公開的技術資料不多,也很零碎。汽車人參考計劃在春節期間,用萬字長文,共四個篇章全面系統分析雷射雷達,本文為技術篇,主要包含雷射雷達的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分類以及一個視頻。
  • 雷射雷達 看這一篇就夠了
    ,但其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利用多譜勒成像技術,創建出目標清晰的 3D 圖像。 Velodyne HDL-64 雷射雷達系統掃描點雲圖   雷射雷達主要包括雷射發射、掃描系統、雷射接收和信息處理四大系統,這四個系統相輔相成,形成傳感閉環。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 一種低成本、高精度的雷射雷達輔助視覺SLAM系統
    (如Livox雷射雷達)的出現與應用,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預算和更高的性能去嘗試和開發這種SLAM系統。 近年來,自主移動機器人得到飛速發展,在基於相機的同步定位和建圖(SLAM)基礎上結合雷射雷達是提高整體定位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大規模室外場景下。低成本雷射雷達(如Livox雷射雷達)的出現與應用,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預算和更高的性能去嘗試和開發這種SLAM系統。
  • 2020年汽車用雷射雷達行業研究報告
    與雷達工作原理類似,雷射雷達通過測量雷射信號的時間差和相位差來確定距離,但 其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利用多譜勒成像技術,創建出目標清晰的 3D 圖像。 雷射雷達主要包括雷射發射、掃描系統、雷射接收和信息處理四大系統,這四個系統 相輔相成,形成傳感閉環。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LAZR.US)
    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 MEMS雷射雷達突出的缺點是什麼?
    幸好,現在的汽車都配有雨刮器,高端車型還配有大燈清洗系統。當雨雪、灰塵、昆蟲屍體或其它顆粒物遮蔽雷射雷達窗口時,這些環境遮蔽物勢必也會阻擋或偏轉雷射束,從而降低傳感器的「能見度」。那麼,這些影響有多大呢? 多光束Flash雷射雷達創新廠商Ouster分析了雷射雷達光學孔徑,並通過現場試驗,分享了如何利用更大的光學孔徑,最小化遮蔽物的影響。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近期禾賽、Ouster、Innoviz 紛紛推出高性能雷達。   本文介紹了最新的汽車雷射雷達技術和與這些技術一起使用的感知算法。首先分析了雷射雷達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從雷射發射機到光束掃描機構。比較了各種解決方案的優缺點和現狀。對於雷射雷達的數據處理,回顧了模型驅動方法和新興的深度學習解決方案。最後,對汽車雷射雷達和感知系統的局限性、挑戰和發展趨勢做了分析。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這三種技術的結合,可以高度準確地定位雷射束打在物體上的光斑,測距精度可達釐米級,雷射雷達最大的優勢就是「精準」和「快速、高效作業」。它是一種用於精確獲得三維位置信息的傳感器,其在機器中的作用相當於人類的眼睛,能夠確定物體的位置、大小、外部形貌甚至材質。
  • 無人機之眼:X-Chimera雙頭龍無人機搭載雷射雷達「洞察一切」!
    近年來,無人機搭載雷射雷達由於其數據精度高、受天氣條件影響小、自動化程度高等優勢,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雷射雷達的三維繪圖和地理空間數據採集功能使航空測繪、林業防護、電力巡檢等耗時耗力的艱巨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快、更有效。
  • 首發| 即時監測雷射雷達數據,Cepton發布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
    *圖源:cepton.com北京時間3月20日,美國加州雷射雷達初創公司Cepton科技正式發布雷射雷達數據處理系統——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套件。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套件屬於邊緣計算系統,其在同一模塊中結合Cepton雷射雷達傳感器產品Vista和英偉達嵌入式人工智慧超級計算平臺Jetson TX2,可實現即時的點雲數據3D可視化功能。
  • 雷射雷達:自動駕駛的另一仗
    『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傳感器,能夠彌補攝像頭在精度、穩定性和視野方面的局限性。目前車載雷射雷達已經到了比拼量產能力的階段,誰更具成本優勢,誰將佔領市場』近期,雷射雷達最近又火「出圈」了。
  • Ouster 的獨特思路:數字雷射雷達如何打破傳統雷射雷達的桎梏?
    上圖為 Ouster 雷射雷達產品對於自動駕駛來說,車載雷射雷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領域也吸引了大批玩家蜂擁而入。相比之下,固態雷射雷達在體積、重量、性能、成本等多方面佔據優勢,但若要將現有的感知算法和傳感器方案從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遷移過來,技術層面的難度巨大。如何才能在結合這兩種雷射雷達優勢的同時,又不進行大規模的技術遷移?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編者按:蔚來周六發布了旗下首款轎車ET7,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配備了雷射雷達。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發布會上強調,對於高級別自動輔助駕駛來說,雷射雷達「不可或缺!」相比之下,特斯拉則一直鄙棄雷射雷達,堅持以視覺識別為主。目前電動車市場對於雷射雷達的態度已經形成明顯對立的兩派,那麼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對於自動輔助駕駛有多大意義?華泰證券在一篇報告中做了詳細說明。
  • 一文讀懂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及優勢
    打開APP 一文讀懂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及優勢 發表於 2018-04-24 14:38:59   汽車毫米波雷達基本原理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汽車要實現自動駕駛,需要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傳感器在汽車上代替人眼,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通過對這些感知信息分析、處理,能讓汽車自主決策如何轉向、變道、剎車等等。近日,小鵬汽車對外宣稱將從2021年生產的車型開始升級其自動駕駛軟體和硬體系統,採用雷射雷達技術提高性能。目前,小鵬 P7全車搭載 31 個自動駕駛傳感器,蔚來將在此基礎上增加雷射雷達作為安全冗餘,「打造史上最強的硬體冗餘設計」。量產雷射雷達上車已經成為自動駕駛的新戰局。
  • 華為雷射雷達 上車!
    畢竟,目前全球只有一款4線的機械式雷射雷達在奧迪A8車型上實現量產。實現雷射雷達的高性能、兼具車規級特性,華為能做到嗎?從前裝量產切入,搶佔時間窗口場景下探,是2020年以來雷射雷達行業的一大風向轉變。以往,雷射雷達產品都是追求極致性能,服務於L4自動駕駛的需要。
  • 華為、小鵬爭相入局,雷達概念美股大漲, 雷射雷達成汽車行業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引起汽車行業高度關注的蘋果,在雷射雷達領域亦有相當積累,因此業界亦有分析意見指出蘋果造車計劃對雷達概念股有刺激作用。綜觀自動駕駛技術現狀,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大致可分兩類,在雷射雷達之外,還有特斯拉在堅持使用的攝像頭視覺識別路線。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11月20日,在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一款「鵬翼版」全新P7,其CEO何小鵬透露明年將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當晚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嘲諷小鵬汽車軟體模仿特斯拉,隨後何小鵬則在微博強硬回懟,聲稱要將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