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社區網格服務再沉底,把「最後一公裡」壓縮成「零距離」

2020-12-26 武漢發布

今年,漢陽強力推進「區域化、網格化、信息化」基層治理黨建工程,繼4月向116個社區下派「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主任助理」後,11月初再推「網格沉底」新舉措:每個社區服務大廳只保留黨務服務、政務服務2個窗口,其他社區「兩委」成員和網格員全部全天候、專職化進網格、進樓棟、進家庭服務,加強「民呼我應」,快速解決居民問題。

漢陽區龍湖東岸社區,網格員柳青在轄區內商戶走訪。記者史偉 攝

把網格化這張基層治理之網,通過網格員的工作方式改變,下得更深,沉得更實,能有哪些突破,是否切實有效?該舉措實施一個多月後,記者探訪了漢陽區多個社區。

「敲門」「刷臉」精準掌握居民需求

17日,開完工作早會,龍陽街龍湖東岸社區網格員柳青例行下到「網格」入戶、巡樓、為居民辦事。她每天都要「敲門」巡查,「每一戶居民情況基本了解,每家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員能叫出名字,讓居民都知道我們的名字和電話」。

柳青分管的002網格有1192戶、3000餘人,按要求每天敲門入戶10-15戶,一個多月來,她和600多戶建立了更緊密聯繫。「敲門」並不止一遍,柳青告訴記者,她是在第5次敲門後,70歲的空巢老人王德清才請自己走進家門,反映窗外垃圾和噪音問題,「要想各種辦法,打開居民心門」。

四新街梅林都匯社區網格員李倩倩熟悉居民情況靠「刷臉」。她要入戶前,先跟居民打電話,有時根據情況帶去口罩、消毒液等小禮品。

「認識居民多少和居民滿意度評價,是社區網格員評優晉升的依據。」漢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按要求,全區每位網格員都要成為流動「窗口」,「坐等群眾上門」徹底轉為「進門主動服務」。

「耳聰」「目明」讓問題隱患不出網格

「成天在網格轉,問題隱患馬上知曉,比事後整改更及時有效。」16日,永豐街龍磨社區網格員李皓楠、徐暢這樣評價專職化以來的變化。

兩人共同管理的003網格有2個村灣、1個漁場和2個老小區,地廣人稀,租戶佔比高達90%。「有個垃圾堆總有人亂丟菸頭,就是抓不到現行。」直到有一天,李浩楠和徐暢在村灣巡查時,居民反映「剛剛有人在垃圾池燒火,旁邊有車烤糊了」,兩人開著社區消防車趕過去,及時撲滅火情,還找到了丟菸頭的居民教育處置。

漢陽區龍磨社區,網格員李皓楠(左)、徐暢在做巡察前的準備。 記者史偉 攝

服務「最後一公裡」壓縮成「零距離」,網格員得到居民更多信任,工作起來也更「耳聰」「目明」。

十裡景秀小區網格員韓希介紹,有一天晚上,居民在網格群裡曝料,稱小區一期門口積水嚴重,她核實情況後立即上報,琴斷口街道辦事處馬上聯繫水務部門現場調度,連夜解決了隱患。

「自己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處理的上報協調。」十裡景秀社區書記易仁念說,社區正在探索形成問題收集-整理-上報-處理-反饋的工作閉環,整合各方職能部門力量為前方網格員提供支撐。

「紅色工作隊」做治理「壓艙石」

「沉得越深,幫手會越多。」在四新街上太子溪社區網格員吳戀的積極組織下,網格中的下沉黨員、志願者為13歲的困境少年小宇(化名)送去物資慰問和學習輔導。吳戀說,現在自己正學著調動各方力量組建「網格紅色工作隊」,協作解決居民難題。

「網格裡蘊含各種寶貴資源,需要網格員沉下心發掘,形成治理合力。」龍湖東岸社區書記陳念說,現在無需網格員們再做填表、上報等機關事務性工作,實際上對大家工作主動性和綜合能力要求更高了。

他們社區,網格員們依託網格資源,發動自管黨員、下沉黨員、志願者、樓棟長、物業小管家以及文體骨幹、民警、律師等力量,組建了社區理論宣講、衛生健康、應急救援等十支「紅色工作隊」,把基層治理能力在網格壓實。

如今,「找到幫手、組建隊伍」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社區培養網格員的共識和行動。「我給網格員們半年時間,要求每人必須拉一支隊伍出來,這是今後網格員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基礎。」建橋街鍾家村社區書記李瑞芬說。(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肖娟 史強 通訊員王仕林)

相關焦點

  • 銅沛街道建立網格居民聯絡群,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後一公裡」
    銅沛街道建立網格居民聯絡群,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後一公裡」 2020-03-27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桂花社區:黨課「雲直播」,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目前,桂花社區登記在冊的黨員有232名,黨員平均年齡超過65周歲。受年齡結構的限制,一直以來社區上黨課的模式均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直播開始前,桂花社區就將活動時間和內容通過微信公眾號、網格微信群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讓大家提前進行直播預約並安排好時間觀看。通知一發出,黨員群眾們紛紛對本次社區直播活動新模式點讚。直播過程中,社區直播員在講完黨課之餘,也不忘與大家開展互動環節。
  • 「黨建 網格」打通「最後一公裡」
    為此,社區與居民之前召開8次協調會、32小時面對面溝通協調以及完成了數十份調查問卷。近年來,崑山通過「黨建 網格」建設,不斷完善黨群服務體系。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331」專班組建7支隊伍,與居民溝通。賓唏苑8號樓2單元僅用57天實現加裝電梯升級。
  • 新蒲新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小網格」提供「大...
    今年以來,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以黨群共治為抓手,整合組織優勢、社會資源,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形成網格治理、黨員服務、群眾獲利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紅色網格催化完美社區
    張浩是武陵區一名機關黨員幹部,作為啟明街道紅衛社區的居民,在社區網格黨支部報到已半年多了,如今他已經習慣了自己所認領的社情民意聯絡員崗位,習慣了八小時之外參與各項服務群眾的活動,同居民群眾打成一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大家。他說"支部建在網格上,是一大創舉。通過網格化,對我們設崗定責和考核,讓我們為社區群眾做事情有了落腳點,讓我們為完美社區建設做貢獻有了體系和平臺。"
  • 網格員堅守鄉鎮防疫「最後一公裡」
    記者在宿城區蔡集鎮採訪了解到,該鎮網格員們迎難而上,24小時義務在崗在線,堅守在鄉鎮防疫「最後一公裡」。大年三十這天,是蔡集社區網格員王帥最難忘的24歲生日。當家人張羅著訂蛋糕為他慶祝生日時,王帥接到社區緊急支援的電話。「蔡書記,我年輕,身體好,一線的事情讓我來。」「媽,蛋糕別訂了,我去單位了,您也別出門!」
  • 蓬萊區南王街道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管理 讓居民感受社區服務「零...
    蓬萊區南王街道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管理 讓居民感受社區服務「零距離」 2020-12-22 16:19:49
  • 「小網格」服務大民生
    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五裡堆社區治理「尖刀班」以黨建為引領,健全組織體系,全力推進網格工作室建設,以「有呼必應、有諾必果」為目標,縮短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最大限度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
  • 濟寧市打通服務社區居民最後「一百米」
    濟陽街道黨工委書記韓波說:「黨支部有5名熱心的老黨員,張鳳元70多歲了,支部委員鄭廣倫80多歲了,他們無私奉獻,義務為鄰裡服務,用熱心、愛心溫暖了居民,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引領了小區群眾自治。」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小區越建越多,居民也越來越多,新老小區治理、民生服務等面臨全新課題。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小區是服務居民的最後「一百米」。
  • 興國:「網格說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興國:「網格說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客家新聞網 謝齊亮 特約記者陳鵬小區出口路面破損需修整、居民搭建違章建築需拆除、小區某處路燈壞了需更換……這是社區治理中常見的小問題。為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方便社區居民就近、快速地反映訴求,該縣11個社區黨組織在各居民小區共設置「網格說事點」36個,通過設置說事意見箱,公布說事熱線電話、郵箱等,暢通群眾說事渠道,隨時聽取群眾意見。
  • 莆田荔城區構築「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 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義診服務東南網莆田12月24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 文/圖)24日上午,《莆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社區暨荔城區便民「十五分鐘」志願服務活動在拱辰街道中海天下小區舉行。活動現場,各支志願服務隊為社區群眾提供免費理髮、義診、義務維修、法律諮詢、防詐騙宣傳等多樣化的志願服務活動,給社區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方便,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 青島市市北區寧夏路街道攜手「紅色合伙人」推進為民服務「零距離」
    人民網青島11月28日電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底板,構建多方參與的生動局面,激活網格治理和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青島市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社區黨委積極探索網格治理新路徑,拓寬活動形式,為轄區居民提供特色「零距離」服務。
  • 網格黨群服務站帶動城市社區治理「快步走」
    近日,為有效解決小區亂停車問題,東升花園網格黨支部召集小區黨員、業主代表及物業召開共建議事會,共同商討出解決方案。網格黨群服務站、物業、業委會並駕齊驅,充分發揮「三駕馬車」中黨員模範和引領作用,形成「網格先議、黨員帶頭、居民參與」的氛圍,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
  • 塔城地區|烏蘇網格化管理 打通精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大叔,以後家裡有什麼困難,您可以隨時聯繫網格長。」塔布勒合特村幹部為「冬窩子」牧民送去一氧化碳報警器2020年12月27日,在距離塔城地區烏蘇市區103公裡的塔布勒合特鄉「冬窩子」裡,牧民巴音山與塔布勒合特村幹部巴圖鐵木爾圍著火爐,一邊喝著熱乎乎的奶茶,一邊交談著。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情在網格結。
  • 祥和婁底微信群:打通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感謝黨,感謝羅主任為我們做了好事,現在下水道化糞池全部流通,但希望各位住戶請不要把垃圾往下水道丟,請各位用垃圾袋裝好帶下去,並祝各位家庭幸福美滿,謝謝羅主任,謝謝師傅們……」近日,在長青街道小花社區4網格群內,鬥笠山的居民在微信群內對長青街道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之情
  • 靜安區寶山路街道:美麗「三寶」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上海基層黨建網)為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區委關於街鎮社區黨群服務陣地建設總體要求,靜安區寶山路街道以「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為踐行方向,以「試點+推廣」為工作路徑,首批選取儒林、三寶、通源3個居民區作為示範點,探索開展「靜·鄰一家」黨群服務站建設工程,逐步實現19個居民區及多個陣地雙站點全覆蓋
  • 湖南祁陽:「一站式」便民服務 溫暖「最後一公裡」
    5月19日,在湖南省祁陽縣七裡橋鎮丁廟灣村「一站式」服務中心,58歲的村民鄧滿雲在村網格長廖英娟的幫助下幾分鐘時間就繳納好了社保費用,連連讚嘆「一站式」服務真的是便民利民的好舉措。過去,村委會門口的「牌子」掛得還真不少,但老百姓過來辦事總是辦不了,還是得往鎮裡跑,鎮裡辦不了的又得往縣城各職能部門跑。
  • 大數據建設的宜昌模式――企業微信如何打通公共服務「最後一公裡」
    在涉及基層的社區網格化治理中,企業微信和微信互通的外部連接和溝通能力也能發揮作用,一方面,社區網格員可進行實名管理和扁平化協同;對外,網格員可以通過企業微信添加居民微信,居民通過手機實現與基層社區、服務單位和政府部門的高效聯動。
  • 講好網格「小故事」 傳遞疫情防控「正能量」
    在當天第一期宣講會上,來自市南區的張玉雯、李曉曉、魏鑑鋒、隋秀卿四位網格員,分別以《青春熱血戰一線,智慧抗「疫」勇擔當》、《使命牢記,初心如磐,全力抗疫保天山》、《百鍊成鋼,責無旁貸,做好居民健康安全的「守門人」》、《弘揚時代新風志願發揮餘熱》為題,講述了近一年時間裡他們奮戰在疫情防控阻擊一線、奔波在服務群眾最前沿的事跡和做法。
  • 從最後「一公裡」推進到「最後一米」,寶雞公安有大招!
    踐行群眾路線,不僅要有服務群眾的態度和意識,還要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12月3日上午,在寶雞市社區警務工作推進會上,鳳翔縣城鄉社區警務模式得到了省、市公安機關的高度肯定。在鄉親眼中,他是村裡的話事人、和事佬,進得了門、談得上話、交得了心、辦得成事!在鳳翔縣,像陳虎強這樣熟知農村鄉俗民約、風土人情的警務助理共有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