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於2020年3月31日發布於中國金幣網,為防止其他公眾號搶註原創標識,轉發於本人公眾號。
世界硬幣大獎,又稱「年度硬幣獎」(Coin of the Year Award),由美國克勞斯出版社主辦,是當今同類硬幣評選賽事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筆者以系列連載的形式,對世界硬幣大獎賽獲獎幣進行詳細介紹。本文為系列之五。
1988年度獲獎幣關聯八個獎項,分別是:
年度最佳硬幣
Coin of the Year
最佳金幣
Best Gold Coin
最佳銀幣
Best Silver Coin
最佳克朗幣
Best Crown Coin
最佳貿易幣
Best Trade Coin
最受歡迎幣
Most Popular Coin
最具歷史意義幣
Most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Coin
最具藝術幣
Most Artistic Coin
六個國家或地區的硬幣在評選中最終獲獎,分別是:美國、日本、加拿大、希臘、奧地利、西薩摩亞,其中日本和希臘並列獲得「最佳貿易幣」獎,美國、日本、加拿大各自獲得兩個獎項。該年獲獎幣題材主要涉及文化遺產、當代時事、航海地理等等。
以下將介紹具體獲獎幣,本文中目錄編號「KM」對應《世界硬幣標準目錄1901-2000》。獲獎幣紀年均為1986。
年度最佳硬幣
最受歡迎幣
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年
美國5美元紀念金幣
目錄編號:KM# 215;成色:0.900;重量:8.359克;直徑:21.6毫米;西點造幣廠生產,普制幣95,248枚,精製幣404,013枚;正反面方向關係為幣型(↑↓);雕刻:Elizabeth Jones
圖源:ngccoin.com
自由女神像是一座巨型古典主義塑像,位於紐約港自由島。這座塑像由弗裡德利·奧古斯特·巴特勒迪設計,居斯塔夫·艾菲爾建造,於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國共濟會送給美國分部的禮物。如今它已成為美國的象徵,也融入到流行文化中。1986年,為紀念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年,美國鑄幣局發行了一套紀念幣,其中金幣奪得1988年度世界硬幣大獎賽「年度最佳硬幣」獎。
1878年,自由女神像的頭部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圖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金幣正面,設計師以透視手法描繪了自由女神像的面部,仰視角度的自由女神給人一種威嚴、偉岸的印象。反面圖案描繪了一隻展翅的白頭海雕。
這枚硬幣是美國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首枚5美元金幣,也是伊莉莎白·瓊斯(Elizabeth Jones)設計的第三枚年度最佳硬幣(前兩枚是1982喬治·華盛頓誕辰250周年半美元銀幣和1983洛杉磯奧運會·擲鐵餅者1美元銀幣)。
伊莉莎白·瓊斯(1935年出生)在1981年成為美國鑄幣局第11位首席雕刻師,也是唯一在美國擔任此職務的女性,她的成就對美國紀念幣發行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瓊斯女士在1991年退休後,首席雕刻師一職出現空缺,後來被國會廢除了15年。直到2006年,約翰·梅爾坎蒂(John M. Mercanti)才再次出任此職,成為美國鑄幣局第12任首席雕刻師。
伊莉莎白·瓊斯
圖源:usacoinbook.com
目錄編號:Y# 92;成色:0.9999;重量:20克;直徑:30毫米;大藏省造幣局(獨立行政法人造幣局前身)生產,1986年鑄1000萬枚,1987年鑄100萬枚(普制幣875,487枚,精製幣124,513枚);正反面方向關係為章型(↑↑);雕刻:平山鬱夫
圖源:numisbids.com
金幣正面為鴿子、水紋圖案。反面為日本皇室專用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由於日本法律並未確立正式國徽,因此皇室家徽通常起到國徽的作用。
「昭和」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的年號,源自《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裕仁是日本有信史以來壽命最長的天皇,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62年13天)。在二戰時期,他為日本軍國主義推波助瀾,理應承擔發動戰爭的後果,卻因政治庇護,免受懲罰。
為紀念天皇在位60周年,大藏省造幣局發行了一套紀念幣,其中10萬日元金幣是日本發行的首枚紀念金幣及首枚面額超過10萬日元的金幣,發行總額為1萬億日元。儘管每枚金幣含有約20克黃金,但當時黃金材料價僅為1900日元/克,加上製造成本在內,總成本不到面額的一半,因此銷售利潤十分可觀。有人猜測日本發行這枚金幣,除了為天皇慶祝和為財政創收外,還有緩解日美貿易摩擦的目的——因為日本為了發行金幣,在美國採購了大量黃金,據說有223 噸。金幣最終出售910萬枚,剩下90萬枚被熔毀。1987年,大藏省造幣局又生產100萬枚金幣,金幣紀年改為「昭和六十二年」。
值得注意的是,據1990年《紐約時報》披露,這種金幣曾被大量仿製,總數超過10萬枚。
《紐約時報》1990年2月8日報導
圖源:《紐約時報》
最佳銀幣
最佳克朗幣
溫哥華建城暨鐵路通車百年
加拿大1元紀念銀幣
目錄編號:KM# 149;重量:23.3克;成色:0.500;直徑:36.07毫米;皇家加拿大造幣廠生產,普制幣125,949枚,精製幣680,004枚;正反面方向關係為章型(↑↑);正面雕刻:Arnold Machin,反面雕刻:Elliot John Morrison
圖源:pcgs.com
紀念幣主圖是蒸汽機車驅動的列車,列車後方是沐浴在太陽光芒下的城鎮。圖案放大,可見機車編號是「371」。
1884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計劃開通一條橫貫加拿大的鐵路,西部終點最初選擇在穆迪港(Port Moody)設立,後經測量,改為格蘭維爾鎮(Granville),並將車站命名為「溫哥華火車站」。1886年4月6日,溫哥華正式設市。
1886年6月28日晚,由4-0-0「美國」式371號蒸汽機車驅動的「太平洋特快」(Pacific Express)列車從蒙特婁達爾豪西站(Dalhousie Station)出發,於7月4日中午抵達卑詩省穆迪港站,這是加拿大歷史上的第一列特快列車,它的開通對加拿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結束了卑詩省與東部大陸的隔絕狀態。1887年5月23日,374號蒸汽機車驅動列車從穆迪港出發,將150名乘客送到溫哥華,實現了加拿大東西鐵路的貫通。在鐵路的帶動下,溫哥華迅速崛起,從不起眼的西海岸邊境城市發展為加拿大最大的商業和貿易中心之一。371號機車最終於1915年10月被廢棄,而374號機車作為歷史文物被保存下來。
371號蒸汽機車
圖源:progress-is-fine.blogspot.com
最佳貿易幣(之一)
天皇在位60周年
日本500日元銅鎳合金流通紀念幣
目錄編號:Y# 90;重量:13克;直徑:30毫米;大藏省造幣局生產,普制幣5000萬枚;正反面方向關係為章型(↑↑);雕刻:平山鬱夫
圖源:pcgs.com
紀念幣正面主圖為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反面為日本皇室專用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該幣是大藏省造幣局為慶祝天皇在位60周年而發行的紀念幣系列之一。
京都御所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區的宮殿建築,也曾是日本天皇的居所。紫宸殿是它的正殿,是歷代天皇舉行即位式、節會、朝賀等重大典禮的主要場所。
京都御所·紫宸殿
圖源:zh.wikipedia.org
最佳貿易幣(之一)
希臘50德拉克馬(荷馬)
鋁青銅流通幣
克勞斯在2013年公布的獲獎幣清單中沒有這枚幣,但Herbert、李鐵生教授、Donald Scarinci等專家都提到了。
目錄編號:KM# 147;重量:9克;直徑:27.6毫米;希臘國家造幣廠生產,普制幣12,078,000枚;正方面方向關係為章型(↑↑);雕刻:K. Kazakos
圖源:coin-brothers.com
該幣正面為「阿爾戈」號,反面為古希臘詩人荷馬肖像。這是流通硬幣,希臘國家造幣廠曾在1986年至2000年大量生產。
荷馬相傳為古希臘遊吟詩人,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者統稱《荷馬史詩》。
「阿爾戈」號是希臘神話中的一條船,由伊阿宋等英雄在雅典娜幫助下建成。眾英雄乘此船取得金羊毛。此後該船作為進獻雅典娜的祭品被焚毀。有趣的是,「阿爾戈」號雖然是一條假想的船,但它卻有沿襲下來的模樣。
1958年的希臘郵票
這是希臘在1958年發行的一組古船郵票之一,圖案中的船和流通硬幣上的船相似。
「阿爾戈」號也出現在電影《伊阿宋和金羊毛》(Jason And The Argonauts, 2000)中。
《伊阿宋和金羊毛》劇照
圖源:beyazperde.com
2006年,在希臘東部港口小城沃洛斯,造船專家使用具有千年歷史的手制工具和工藝建造了一艘全新的「阿爾戈」號,但船的樣子與上幾張圖大不相同。
當代「阿爾戈」號
圖源:greekexperience.gr
最具歷史意義幣
霍爾造幣廠
生產首枚塔勒型硬幣500周年
奧地利500先令紀念銀幣
目錄編號:KM# 2977;成色:0.925;重量:24克;直徑:37毫米;奧地利造幣廠生產,普制幣359,800枚,普制包裝幣41,200枚,精製幣99,000枚;正反面方向關係為章型(↑↑);正面雕刻:Edwin Grienauer,反面雕刻:Kurt Bodlak
圖源:pcgs.com
該幣主圖為霍爾造幣廠生產的古爾蒂納(Guldiner)銀幣,古爾蒂納是金格羅申(Guldengroschen)的別稱,也是塔勒(Thaler)硬幣的前身,實際重量接近1盎司。塔勒又譯為「泰勒」,是銀幣類型「約阿希姆斯塔勒爾」(Joachimsthaler)的簡稱。在當時,1⾦格羅申銀幣=24格羅申銀幣=60克羅採(Kreuzer)=240芬尼(Pfennig)。
1486年古爾蒂納銀幣
圖源:moneymuseum.com
古爾蒂納銀幣中的人物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這位統治者熱衷於騎士比賽,銀幣反面體現了他的喜好。
目錄編號:KM# 62;成色:0.999;重量:5盎司;直徑:65毫米;新加坡造幣廠生產,精製幣25,000枚
圖源:pcgs.com
該幣反面主圖為「康提基」號(Kon-Tiki),這是挪威人類學家及海洋生物學家、探險家託爾·海爾達爾製作的一艘木筏式帆船。1947年4月28日,他與五名同伴乘船從秘魯海岸的卡亞俄港出發,最終到達南太平洋的圖阿莫圖群島,航程4300海裡(約8千公裡),證明玻里尼西亞群島的第一批居民是5世紀從南美洲的秘魯漂洋向西而來的。但也有科學家認為,從語言學或人種學的角度來衡量,玻里尼西亞人來自東南半島的可能性更大。
「康提基」號橫跨太平洋,1947年
圖源:commons.wikimedia.org
下期,筆者將介紹1989年度世界硬幣大獎獲獎幣。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numismaster.com, Coin of the Year Awards (Coins minted in 1982-2011),2013.
[2]wikipedia.org, Coin of the Year Award(1984-).
[3]Alan Herbert, World Coin News past Coins of the Year(1982-2004), 2007.
[4]Donald Scarinci, Coin of the Year - Celebrating Three Decades of the Best in Coin Design and Craftsmanship, 2015.
[5]Krause Publications, 30 Years of The Coin of The Year, 2013.
[6]Krause Publications, 2019 Standard Catalog of 1901-2000(46nd Edition), 2018.
[7]李鐵生,《世界硬幣大獎賽獲獎硬幣1982-2001》(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