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財經》記者 信娜 凌馨 辛穎 特約撰稿 杜建青 實習記者 林孟筠
編輯 | 王小
從1月7日下午起,北京南部地區的京港澳、大廣、京滬等高速公路,開始檢查進京人員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有過河北石家莊、邢臺行程軌跡的人員,則要被勸返。
為應對河北疫情,當日河北省新出臺的規定:河北環京通勤人員,需要三樣證明——環京地區居住證明、在京工作證明,以及14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此外,如果是近期首次通勤,或者是非通勤人員需要進京,必須準備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一位疾控系統專家對《財經》記者分析,每個人都要為防止病毒傳播做一點貢獻,只有整個社會是安全的,個體才是安全的。
對於疫情中的河北,或者來自河北的車輛來說,通行已成奢望。1月6日起,河北省已有多條公路封路。順豐、「三通一達」快遞公司暫停河北石家莊攬派業務。此外,已有山西、陝西等多地交警和防疫部門發布通知,對河北籍車輛進行交通管制,部分高速路段對河北籍車輛進行勸返或者移交轄區疾控部門。
「現在是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們也希望疫苗能起作用。等這個季節過去,下個季節就會好。所以我們還是得繃緊這根弦。」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對《財經》記者說。
在北京上班的河北人路明,寄希望於疫情早點被控制住,不要像像武漢疫情持續那麼久,自己的生活能儘快恢復如常。
截至1月8日10時,河北省有127例本地確診病例。7天時間,新增了310例新冠肺炎感染者。
「石家莊不可能像武漢那樣。」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餘昌平判斷。
石家莊疫情傳播範圍和途徑有限,且已採取全員核酸檢測、快速隔離等措施,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醫生和普通人,都已經有了明確的應對方法,而「武漢當時是一種不知所措的狀態」。餘昌平分析。
石家莊藁城區全域已成為高風險區,但與當初的武漢三鎮相比,疫情傳播範圍還不算大。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1月5日已到石家莊,隨著1月8日江蘇、浙江等地檢測醫療隊陸續前往,當地醫療和檢測體系壓力也將有所緩解。
目前,石家莊市全民檢測仍在進行中,「只要發現得早、治得早,大部分沒問題的」。餘昌平向《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儘管抗疫經驗已經很豐富,但依然不時出現隱患。
一位石家莊市民於1月7日反映,核酸檢測流程存在隱患。雖然選擇一處戶外場地作為檢測點,在臨近採樣臺時,也要求人員保持距離,卻導致人員在場地門前聚集。此外,部分小區將核酸檢測點設在地下車庫,也有人擔憂通風不暢,可能導致交叉感染。
對於當地出現的個別檢測點秩序欠佳等問題,餘昌平認為,各地治理能力不同,像石家莊這樣規模的疫情,如果出現在其他城市,也可能會經歷反應不及,或組織欠佳的階段。畢竟,社區傳播已較為嚴重。
目前,北京、陝西、海南等省市正緊急排查曾有石家莊旅居史人員,要求居家隔離、接受核酸檢測。
對於追溯時限,餘昌平的建議是,自第一位病人發病往前推一至二周,「一般從感染到發病,短則3天—4天,長則5天—6天,有的可以達到兩周」行動軌跡顯示,最早的一位患者,2020年12月20日起即感不適。
與武漢「封城」時相比,雖然社區封閉,石家莊也出現了居民生活不便利的情況,但小區閉環管理總體有序。1月8日,因燃氣用盡,一位當地居民向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後,獲準持核酸陰性報告出門繳費。
在1月7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宋國宏通報了3起價格違法案例,分別是超市、食品經營部和藥店。三家商戶均因未明碼標價受到行政處罰。
「現在我們的防控壓力真的很大」,姜慶五分析,還是要提高警惕,減少活動,能不活動就不活動,儘量在工作的地方過年。
此番河北疫情中,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行動軌跡被公布,其中,患者在確診前頻頻去往衛生院、村衛生室、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機構,「自行服藥」「村診所」成了高頻詞。
1月8日公布的確診患者行動軌跡中,一名病例曾在1月2日到4日,連續3天,先後5次到衛生院及診所就診。1月4日,還曾在本村診所內輸液,其當天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遇到問題要怎麼處理,都接受過培訓。石家莊的村醫肯定也是按照要求做的,遇到從疫區回來的病例,肯定要向上級報告,但這次疫情的具體情況不清楚。」一位河北省邯鄲市村醫對《財經》記者說。
一位鄉鎮衛生院院長則認為,疫情會在基層快速擴散,和一直以來的診療習慣有關係:大多憑經驗治療,很少做檢查。在新冠病毒和冬季的感冒混在一起的時候,難以區分。很多衛生院也沒有檢測條件,連基本的血常規都不能開展。
另外,他也坦言大家確實已經放鬆了,「這麼久都沒有本土病例,又都是村裡熟悉的人,每個病人的名字、工作、住址,我都清楚,他也沒有出省,只是今天去市裡轉了一圈,感染上了也意識不到」。
「以前如果遇到發熱患者,會讓他自己去縣醫院做核酸檢測,拿了報告才能回來治療,這樣路上就增加了擴散的風險,或者有些人嫌麻煩乾脆就不去了,自己去小診所買點藥就回家了。」上述鄉鎮醫院院長告訴《財經》記者,到縣裡最少要半小時,遠的要三四個小時,錯過班車村民就更不願意去了。
河北的疫情打破了這種「隨意」。上述鄉鎮衛生院院長介紹,「現在遇到高危患者,我們都是由縣醫院專車來接人,我們必須看著他上了車才可以,也逐步開始由鄉鎮衛生院採樣,送到縣醫院或者疾控中心去檢測。」
無論如何,在石家莊、邢臺拉響警報後,多地鄉鎮一級的防控措施都立刻升級了。
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院構成了中國農村地區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也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網絡。
上述村醫介紹,各個村口都有值班人員,特別是從外面回來的務工者、學生,必須居家隔離、登記,從疫區來的一定要隔離、檢測核酸、向上級報告。
發熱患者,和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群體,一直是基層防護網中最明確的「高危」人員,多地村衛生室不能接診這些患者,如果要在鄉鎮衛生院就醫,也必須持有核酸檢測報告。
湖南省湘潭市的程序更嚴格,從中、高風險回來的務工人員必須要持有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到當地後還要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才能就醫。
湘潭市姜畲鎮衛生院院長湯冰冰告訴《財經》記者,「我們是沒有本土病例的,主要就是嚴防外部輸入。發揮好哨點的作用,重點人群採集好核酸樣本後送到上級醫院。」
據《財經》記者了解,目前核酸檢測項目的收費,都是具有檢測能力的二三級醫院按標準收費,基層醫院只是配合,不收取任何費用。
「從基層採集樣本向上送,確實方便了老百姓,可對衛生院、村衛生室只是增加了一項任務。關鍵時刻作為醫生當然可以憑熱情、良心、盡職盡責的做好這項工作,但不可能一直奉獻,這也影響基層做核酸檢測的動力。」上述鄉鎮衛生院院長說。
如何引導基層的村醫做好工作也是防控網中的一項難點,「村醫有時候可能更多關注的是怎麼能多看點患者、多掙點錢。」湯冰冰坦言,如何做好防控,平時一個月給村醫做一次培訓,像出現河北疫情這類的緊急情況,就增加培訓。
一個明顯的數字是,截至1月8日10時,河北省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83例。
無症狀感染者,或者沒有發熱的輕症患者,對村醫是一個大難題。
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江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郭發剛正在考慮,是否還讓村衛生室為咳嗽、上呼吸道疾病的村民診治,「農村有很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如果只是普通的發燒、咳嗽,公共運輸不便的時候,沒有村衛生室,他們看病真的很難」。
郭發剛介紹,這次疫情防控升級之後,衛生院所有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統一到一個區域集中治療,這個診療區域配備的空氣消毒機24小時開機。此外,所有輸液病人必須要有核酸檢測報告,否則的話,要麼去縣醫院,要麼回家口服藥,因為在醫院輸液時間長,風險更高。普通低風險疾病,現在也必須要檢查血常規。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必須要改變農村醫生和患者就醫習慣。」郭發剛說。
(文中路明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財經》所有,獨家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財經》授權,不得轉載。
▲ 點擊查看「《財經》百篇重磅報導」
責編 | 劉思言 siyanliu@caijing.com.cn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