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天線最強科普,看完你就是半個天線專家了!

2022-01-07 今日光電

有趣、有料、有深度光電技術及科技資訊

分享讓整個世界變得溫暖,他人因你的分享而變好!歡迎分享有價值的東西!今日光電因你而變,歡迎留言、分享...我們一起用科技光耀世界、溫暖人間……

      

揭開天線的面紗

眾所周知,天線是基站和手機發射信號用的。

天線這個詞的英文是Antenna,原意為觸鬚的意思。觸鬚就是昆蟲頭頂上的兩根長長的細絲,可別小瞧這樣不起眼的玩意兒,昆蟲正是由這些觸角發送的各種化學信號來傳遞各種社交信息的。

與此類似,在人類世界裡,無線通信也是通過天線來傳遞信息的,只不過傳遞的是承載著有用信息的電磁波。下圖就是手機和基站之間相互通信的一個示例。

那麼實際中的天線都長什麼樣呢?由於用途的不同,天線的形態實在是太多了,大到接收電視信號的鍋(拋物面天線),小到隱藏在手機中的天線,因功能不同而形態各異。

說到天線,大多數人最常看到的就是家裡無線路由器的天線了。

就是這一根根棍子一樣的天線,讓我們能享受到飛一樣的網速。

在很久以前,聽廣播是件很時髦的事情,收音機上面都有一根能一節一節拉伸的長長的天線,這種天線和路由器天線如出一轍,叫做鞭狀天線,也叫伸縮天線或者拉杆天線。

在史前時代,每個城市的最高建築必然是電視塔,電視也都是通過天線來接收從電視塔發來的信號的,其頂上的兩根觸角一樣的鞭狀天線形成了很多人對天線的最初印象。不論是形狀還是作用都和昆蟲的觸鬚完全類似。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型的天線,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都可以給出不同的類型。

1、按工作性質可分為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

2、按用途可分為通信天線、廣播天線、電視天線、雷達天線等。

3、按方向性可分為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等。

4、按工作波長可分為超長波天線、長波天線、中波天線、短波天線、超短波天線、微波天線等。

5、按結構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為線天線和面天線等。

6、按維數來分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維天線和二維天線。

7、天線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可以分為:手持臺天線、車載天線、基地天線三大類。

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每種分類方式都只能描述天線的一個側面或者一類特徵,把這些分類法所針對的特徵全部糅合起來才能看清天線的全貌。

為了減少複雜度,蜉蝣君就先以最直觀的分類方法為切入點,百聞不如一見,讓大家看看不同用途的真實天線是什麼樣的。

下圖中的這種天線很多人應該見過,在以前主要架在屋頂上,用於電視信號的接收(電視自帶的鞭狀天線實在是能力有限)。這種魚骨狀的天線就叫八木天線。

不用數到底天線上是不是有8根杆了。之所以叫八木天線這個名稱是因為它的發明者是個叫八木秀次的日本人。八木天線主要用於電視信號的接收,用於無線通信的場景不多。

下面這張圖是用於雷達的拋物面天線,就像一個個巨大的鍋一樣,蔚為壯觀。雷達在發射時須把能量集中輻射到需要照射的方向,這個形狀是非常適合的。

下面的這些「鍋」就要小一些了,這就是用於收發微波信號來傳遞信息的微波天線。微波這類電磁波的波長很短,主要以直線傳播,收發天線要相互對準才能工作,在無線通信中主要用作傳輸。

如果你仔細看上面這些圖,會發現在鐵塔的最上端,有一些板狀的東西,這就是本文的主角:通信天線(細分類型為定向天線:信號的收發在一定的方向上),最經常和手機直接眉目傳情的就是這貨。

既然有定向天線,必然也會存在全向天線。顧名思義,全向天線可以360°無死角收發信號,室外全向天線,以及用於室內覆蓋的吸頂天線。

回到本文的主角:定向天線。要揭開這貨神秘的面紗,就要拆開來看看內部到底裝了些什麼東西。

內部空蕩蕩的,結構並不複雜嘛,就是由振子,反射板,饋電網絡和天線罩組成。這些內部結構都是做什麼的,怎樣就實現了定向發射接收信號的功能呢?

這一切就要從電磁波來說起了。

剝開天線的外衣


天線之所以能高速地傳遞信息,就是因為它能把載有信息的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以光速進行傳播,最終抵達接收天線。

這就好像用高速列車運送乘客一樣,如果把信息比作乘客,那麼運送乘客的工具:高速列車就是電磁波,而天線就相當於車站,負責管理調度電磁波的發送。

那麼,什麼是電磁波呢?

科學家對電和磁這兩種神秘力量研究了上百年,最終英國的麥克斯韋提出:電流能在其周邊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又產生電場。最終這個理論被赫茲的實驗所證實。

電磁場在這樣的周期性變換中,電磁波就輻射出來,向空間傳播。

如上圖所示,紅色的線表示電場,藍色的線表示磁場,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同時垂直於電場和磁場的方向。

那麼,天線是怎樣把這些電磁波發送出去的呢?看完下圖就明白了。

上面這種產生電磁波的這兩根導線就叫做「振子」。一般情況下,振子的大小在半個波長的時候效果最好,所以也經常被稱作「半波振子」。

有了振子,電磁波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往外發射了。如下圖所示。

真實的振子長下圖這樣。

半波振子把電磁波源源不斷地向空間傳播,但信號強度在空間上的分布卻並不均勻,像是輪胎一樣的環形。 

但實際上,我們基站的覆蓋需要在水平方向上更遠一些,畢竟需要打電話的人都在地上;垂直方向就到高空了,高空中也沒啥需要邊飛邊刷抖音的人(航線覆蓋是另外一個話題,下次再講),因此,在電磁波能量的發射上,需要增強水平方向,削弱垂直方向。

根據能量守恆原理,能量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如果要提高水平方向的發射能量,就要削弱垂直方向的能量。因此就只有把標準半波陣子的能量輻射方向圖拍扁了,如下圖所示。

那麼怎樣拍扁呢?答案就是增加半波振子的數量。多個振子的發射在中心匯聚起來,邊緣的能量的到了削弱,就實現了拍扁輻射方向,集中水平方向能量的目的。

在一般的宏基站系統中,定向天線的使用最為普遍。一般情況下,一個基站被劃分為3個扇區,用3個天線來覆蓋,每個天線覆蓋120度的範圍。

上圖是一個片區域的基站覆蓋規劃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個基站都由三個扇區組成,每個扇區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也就需要三副定向天線來實現。

那麼,天線是怎樣實現電磁波的定向發射呢?

這當然難不倒聰明的設計師。給振子增加反射板,把本該向另外一邊的輻射的信號反射回來不就行了麼?

就這樣增加振子讓電磁波在水平方向傳得更遠,再增加反射板控制方向,經過這麼兩下折騰,定向天線的雛形誕生,電磁波的發射方向變成了下圖這樣。

水平方的主瓣向發射地遠遠地,但垂直方向產生了上旁瓣和下旁瓣,同時由於反射不完全,後面還有個尾巴,稱為後瓣。

到了這裡,對天線的最重要的指標:「增益」的解釋就水到渠成了。

顧名思義,增益就是指天線能把信號增強。按理說天線時不需要電源的,只是把傳給它的電磁波發射出去,怎麼又會有「增益呢」?

其實,有沒有「增益」,關鍵看跟誰比,怎麼比。

如下圖所示,相對於理想的點輻射源和半波振子,天線在可以把能量聚集在主瓣方向,能把電磁波發送地更遠,相當於在主瓣方向上增強了。也就是說,所謂增益是在某個方向上相對於點輻射源或者半波振子來說的。

那麼,到底怎麼衡量天線主波瓣的覆蓋範圍和增益呢?這就需要再引入一個「波束寬度」的概念。我們把主瓣上中心線兩側電磁波強度衰減到一半時的範圍稱為波束寬度。

因為強度衰減一半,也就是3dB,所以波束寬度也叫「半功率角」,或者「3dB功率角」。

常見的天線半功率角以60°居多,也有窄一些的33°天線。半功率角越窄,主瓣方向信號傳播地越遠,增益就越高。

下來我們把天線的水平方向圖和垂直方向圖結合起來,就得到了立體圖輻射圖,看起來直觀多了。

顯然,後瓣的存在破壞了定向天線的方向性,是要極力縮小的。前後波瓣之間的能量比值叫做「前後比」,這個值越大越好,是天線的重要指標。

上旁瓣的寶貴的功率白白地發射向了天空,也是不小的浪費,所以在設計定向天線時要儘量把上旁瓣抑制到最小。

另外,主瓣和下旁瓣之間有一些空洞,也稱為下部零陷,導致離天線較近的地方信號不好,在設計天線的時候要儘量減少這些空洞,稱作「零點填充」。

與天線坦誠相見

下面再說天線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極化。

前面已經提到過,電磁波的傳播本質上是電磁場的傳播,而電場是有方向的。

如果電場方向垂直於地面,我們稱它為垂直極化波。同理,平行於地面,就是水平極化波。

如果電場的方向和地面成45°夾角,我們就其稱為±45°極化。

由於電磁波的特性,決定了水平極化傳播的信號在貼近地面時會在大地表面產生極化電流,從而使電場信號迅速衰減,而垂直極化方式則不易產生極化電流,從而避免了能量的大幅衰減,保證了信號的有效傳播。

作為折中優化方案,現在主流的天線都是採用的±45°兩種極化方式疊加起來,由兩個振子在一個單元內形成兩個正交的極化波,被稱為雙極化。這種實現方式在保證性能的同時,也使得天線的集成度大大提高。

 

這就是天線示意圖裡面喜歡畫上若干個叉叉的原因,這些叉叉既形象地表示了極化方向,也表示了振子的數量。

有了高增益的定向天線,直接掛在塔上就可以了嗎?

顯然,掛地低了建築物遮擋太多,不行;掛高了,空中又沒人,白白浪費信號,而且讓信號傳得太遠的話,基站還可以勉強接受,但手機的發射功率太小,發了基站也收不到。

因此,這天線得對著有人的地面上發射信號,覆蓋的範圍還得控制住。這就需要把天線下傾一個角度,像路燈一樣,每根天線各自負責各自區域的覆蓋。

這就引入了天線下傾角的概念。

所有天線都在其安裝支架上設有帶角度刻度的旋鈕,通過扭動旋鈕來控制支架的機械運動,就可以調節下傾角了。所以,通過這種方式調整下傾角又叫機械下傾。

但這種方式有兩個明顯的弊端。

第一就是麻煩。為了做網絡優化調整個角度,就需要工程師上站爬塔,實際效果咋樣還不好說,實在是不方便,成本高。

第二就是機械下傾這種調整方式太過簡單粗暴,而天線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是不變,因此會導致覆蓋方向圖產生畸變。

費了這麼大勁,調整前後的覆蓋完全變了,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由於後瓣的上翹導致對其他基站的幹擾也增加了,因此機械下傾角只能小幅調整。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辦法還真有,就是使用電子下傾。電子下傾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共線陣天線振子的相位,改變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大小,改變合成分量場強強度,從而使天線的垂直方向圖下傾。

也就是說,電子下傾無需真地讓天線傾斜,只需要工程師在電腦前,點點滑鼠,用軟體調整就可以了。而且,電子下傾也不會引起輻射方向圖的畸變。

電子下傾的簡單,方便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經過了業界的共同努力才實現的。

2001年,幾個天線廠家湊在一起,成立了一個叫做AISG ( 天線接口標準組Antenna Interface Standards Group )的組織,想要把電調天線的接口標準化。

截止目前,已經有了兩個版本的協議:AISG 1.0和AISG 2.0。

有了這兩個協議,即使天線和基站是由不同廠家的生產的,只要它們都遵從相同的AISG協議,它們之間就能互相傳遞天線下傾角的控制信息,實現下傾角的遠程調整。

隨著AISG協議的向後演進,不但垂直方向的下傾角可以遠程調整,連水平方向的方位角,還有主波瓣的寬度和增益都可以遠程調整了。

並且,由於各運營商的無線頻段越來越多,加之4G的MIMO等技術對天線埠數量的要求劇增,天線也逐漸由單頻雙埠向多頻多埠演進。

天線的原理看似簡單,但對性能精益求精的追求卻沒有止境。本文到此,也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基站的基本知識,至於裡面更深的奧妙,如何更好地支持向5G的演進,一波波的通信人還在上下而求索。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看完你就是半個天線專家了
    與此類似,在人類世界裡,無線通信也是通過天線來傳遞信息的,只不過傳遞的是承載著有用信息的電磁波。下圖就是手機和基站之間相互通信的一個示例。之所以叫八木天線這個名稱是因為它的發明者是個叫八木秀次的日本人。八木天線主要用於電視信號的接收,用於無線通信的場景不多。  下面這張圖是用於雷達的拋物面天線,就像一個個巨大的鍋一樣,蔚為壯觀。雷達在發射時須把能量集中輻射到需要照射的方向,這個形狀是非常適合的。
  • 關於天線,有史以來最強的科普文
    就是這樣——就是這麼個金屬片。。。半波對稱振子(非折合)好吧,其實上面這個只是振子的一個傳統形態,它還有N種變(身)態:我們通信汪最關心的,當然是——通信基站天線!基站天線,是基站天饋系統的組成部分,也是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站天線一般分為室內天線和室外天線。室內天線通常包括全向吸頂天線和定向壁掛天線等。我們重點說說室外的。室外基站天線也分為全向的和定向的。
  • GEO通信衛星的秘密 | 看天線,識衛星——漫談衛星天線
    不過這樣一來天線也會跟著轉,由此設計了簡單可靠的全向輻射天線,也就是衛星頂部槍管一樣的物體,叫做同軸縫隙陣列通信天線(Co-axial slotted array antenna),也有文獻稱之為「裙邊圓環縫隙偶極子」(skirted collinear slot dipoles)。其實它和本系列《看天線,識衛星——漫談衛星天線(一)》一文中講到的半波陣子天線非常類似。
  • 八木天線
    」,是一種定向天線。這種天線是1928年由日本天線專家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兩人設計的。       用於接收電視信號的所謂「魚骨天線」其實也是八木天線的一種,因為這種天線往往使用了較多的引向器,所以看起來像是魚骨而得名。       因為八木天線具有增益高、方向性強、結構簡單的優點,它被廣泛應用在無線電測向和長距離無線電通信。
  • 天線隨筆
    1864年麥克斯韋集有關電與磁的知識與一體,從數學的角度出發,以一定的理論基礎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並預言光也是一種電磁能,這就是現在著名的Maxwell方程組。1876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研究了電磁波沿天線和傳輸線傳播的物理現象。從此世界進入了無線電通信的新時代。
  • 帶你了解天線的特性
    天線是有一定帶寬的,這意味著雖然諧振頻率是一個頻率點,但是在這個頻率點附近一定範圍內,這付天線的性能都是差不多好的。這個範圍就是帶寬。 我們當然希望一付天線的帶寬能覆蓋一定的範圍,最好是我們所收聽的整個FM廣播波段。要不然換個臺還要換天線或者調天線也太麻煩了。天線的帶寬和天線的型式、結構、材料都有關係。一般來說,振子所用管、線越粗,帶寬越寬;天線增益越高,帶寬越窄。
  • 【科普】無線路由器1/2/3根天線有啥區別?
    這樣的話,802.11n顯然成了一條分水嶺,也是從那時開始天線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根(1T1R的150M是個例外)。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告訴你,300根也沒用,檢查一下你用的接受終端支不支持802.11ac協議吧。比如你用的iPhone 3,這手機可只支持11a/b/g連802.11n都談不上,那麼即便是你給這貨拆了加幾根天線也沒用。怎麼解決?加裝AC網卡或者換終端,總之別再跟天線上較勁。為什麼這樣說?
  • 世界最大望遠鏡首臺天線(SKA-P)在石家莊啟動!到底有多牛?看完震驚了……
    在工程現場,來自10餘個國家的天文和工程技術專家、SKA天線工作包聯盟參與國大使及科技參贊,SKA組織、中國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SKA中國辦、中國電科、河北省科技廳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共同見證了這一國際盛事。
  • 天線是什麼?簡單了解天線的工作原理-兆億微波商城
    你一定記得小時候家裡的收音機、電視機,都帶著可以靈活轉動拉伸的杆子,或許也好奇的發現這個杆子的長度與方向和收音機、電視的接收效果有某種神秘的聯繫。
  • WiFi/5G雙頻段列車車內通信天線設計
    ,本文聚焦於高速列車車廂內部的無線通信天線設計。因此,2.4 GHz的WiFi頻段和3.4 GHz的5G室內通信頻段將會成為室內及車內高速無線通信技術的首選頻段,具有高傳輸速率、傳輸距離遠、布置靈活等特點。實現WiFi/5G雙頻段組網就需要設計相應的天線,微帶貼片天線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於集成,便於獲得線極化和圓極化[1]。
  • 關於龍勃透鏡天線,看這一篇就夠了!
    龍勃透鏡模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球體從外到內材料的介電常數是梯度變化的。看不懂?別慌!簡單理解,它就像一個洋蔥結構,從外到內,是一層一層的。每層材料的折射率不一樣,從而導致了電磁波(光線)的拐彎。洋蔥結構(層數越多,效果越理想)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天然材料。在1944年,以當時的材料和工藝水平,也造不出完美的透鏡實物。
  • 【天線篇】八木天線基本原理
    1天線的重要性天線作為一種電磁換能器元件,其在整個無線電通信系統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發射和接收的距離和效果。換句話說,沒有天線就沒有無線電通信。
  • 無線天線技術基礎
    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在主單元(其諧振頻率為f1)的附近加一個諧振頻率為f2(一般有f2>f1)的天線單元作為寄生單元,這樣就形成了2個諧振迴路,具有2個諧振頻率。當這2個頻率適當接近時,就形成了頻帶或多頻段天線。文獻中通過單個輻射單元來實現微帶天線的寬頻帶,其結構尺寸如圖2所示。微帶單元使用同軸探針饋電的空氣微帶天線單元,地板做成U形槽的形式。
  • 偶極子RFID標籤天線的優化設計與研究
    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RFID技術需要採用不同的天線通信技術來實現數據交換,現今有很多種RFID天線類型,如偶極子天線、分形天線、環形槽天線和微帶貼片天線等。筆者主要研究偶極子天線在RFID系統中的設計與應用。
  • 天線布局:波音737NG飛機天線布局詳解 --- 智能汽車天線複雜度正...
    不管是軍用飛機,還是民用飛機,都會有好幾套通信設備。有的是和衛星聯繫,有的是和地面聯繫。不管是怎樣的聯繫,都需要天線。 VHF通信系統 VHF 通信系統為機組提供聲音與數據的視距通信
  • 用於「C/KU波段雙饋源衛星通信 天線副反射面」的FSS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337.htm1引言卡塞格倫天線設計靈活,並且能在一套反射面天線中使用兩個或多個不同波段的饋源,大大節省了建站開支。因此多饋源卡塞格倫天線在微波通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多饋源卡塞格倫天線的設計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用作天線副反射面的FSS設計。
  • 技術關聯與5G應用:相控陣,自適應天線,智能天線和MIMO
    5個 在移動通信中,智能天線部署在基站,它的主要目的是:使高增益波束指向期望用戶,同時避免對其它用戶方向的幹擾。可見,智能天線其實與自適應天線本質上並無多大差別。與自適應天線類似,智能天線的波束形成也是通過各陣元通道的加權實現。只是除了「自適應」方式外,還有一種智能天線是「波束切換」天線,它通過切換窄波束來選擇移動用戶。
  • 盛路通信:毫米波天線已批量向海外市場供貨
    集微網消息,近日,盛路通信發布投資者調研相關信息,該公司表示,其核心競爭力主要是 5G 毫米波天線技術、5G 智慧室分技術以及軍工電子板塊;公司緊緊抓住 5G 商用的機會,在毫米波天線、智慧室分、有源相控陣天線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已取得國內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優勢。
  • 揭秘我周邊美軍象欄天線 可竊聽一切電子通信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蕭蕭】高大的天線如同「鐵製圍欄」般能「一網打盡」空中密布的無線電信號,這就是美軍部署在日本的巨形雷達天線陣———「象欄」,它們屬於神秘的「梯隊」監聽系統。據日本共同社7日報導,駐日美軍三澤基地的第35戰鬥機聯隊宣稱,他們從1965年起用來監聽蘇聯/俄羅斯、朝鮮、中國等國的「象欄」雷達陣地將於年內棄用。
  • 新型超薄噴塗MXene天線性能可與銅質天線相媲美
    MXene天線在德雷克賽爾大學研發了兩年多,其性能已經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行動裝置中的銅質天線差不多,但好處是厚度和重量都非常小。"這種通信性能與極度輕薄、靈活性和耐用性的結合,為天線技術樹立了新的標準,"德雷克塞爾工程學院Yury Gogotsi博士說,他是最近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關於MXene天線論文的主要作者。"雖然銅天線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是性能最好的,但其物理限制阻礙了互聯和移動技術實現的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