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人眼中,武漢是一個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黃鶴樓、東湖、櫻花是他們對武漢的印象,說話嗓門大、愛吃熱乾麵是他們對武漢人的印象。
然而,「武漢這個鬼地方,讓人愛的熱淚盈眶」。對於武漢人而言,武漢不僅是一座美食之都、歷史名城,更是走在哪都念念不忘的家鄉。
好吃的街頭巷尾、漢陽門的花園、南湖大道的五三八......這些武漢的煙火氣、溫情、文藝都藏在一首首動聽的民謠裡。
我們熟悉的《漢陽門花園》《六渡橋》,我們不熟悉的《漢口老街》《下一站茶山劉》《大橋大橋》,每一首都飽含著對武漢的真情實感,就讓我們一起跟著民謠的歌詞去看看詩情畫意的武漢吧。
小時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
外地人為了看大橋才來到漢陽門
漢陽門的輪渡可以坐船去漢口
漢陽門的花園
屬於我們這些住家的人
......
2016年,馮翔憑藉一首《漢陽門花園》,讓許多人記住了他。這首歌將武漢的市井生活寫進了歌裡。
黃鶴樓下,武昌橋頭,漢陽門前,那一片綠樹蔥蘢,就是民謠裡的漢陽門花園。「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是許多住在漢陽門花園的人難忘的記憶。
長長的民主路,熱鬧的戶部巷,喧囂的漢陽門是武漢伢們熟悉的地標。還有銚子煨的藕湯,是武漢人忘不掉的鄉愁。
沒有華麗的音符,沒有矯揉造作的詞藻,這首歌卻吟唱出了老武漢的煙火氣息和歲月變遷,將過去平凡、瑣碎的武漢市井生活帶回大家的視野。
我記憶中的武漢
總是車水馬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住在江南的人買重要的東西都要「過漢口」
多半是要過六渡橋
六渡橋附近有很多美味的老字號
老通城的豆皮
蔡林記的熱乾麵 (屋裡住倒王家巷)
是老武漢們過早的首選 (在一中上的中學)
......
聽過《漢陽門花園》的也一定聽過《六渡橋》,這首歌用溫柔委婉的聲音唱出了老武漢的味道,也唱出了時代的變遷和回憶的傷感。
以前的人去到漢口要過六渡橋,這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如果說解放路是人多的讓車走不了,那麼六渡橋到江漢路,就是人多的讓人走不了。」總之,六渡橋給人的印象就是熱鬧和繁華。
六渡橋附近還有許多好吃的老字號,比如老通城豆皮,蔡林記的熱乾麵,老武漢人都喜歡來這裡過早。
「民眾樂園正滿不唱京漢楚,為了賺點錢一個個的把攤子都擺出來,六渡橋 不見了......」如今,六渡橋雖沒了以往的繁華,但那些美味的老字號卻一直沒變,成為武漢人回憶過去的紐帶。
漢陽有個南岸嘴
武昌有個月亮灣
漢口有個龍王廟
漢陽門下水
濱江公園上岸
走到街上腿直篩
搞碗藕湯熱乾麵
新鮮的豆絲炒臘肉
......
一首《武漢伢》將武漢這座城市的一切,重新帶回武漢人的記憶裡。
長江和漢江交匯處的南岸嘴、山清水秀的月亮灣、長江三大廟之一的龍王廟是每一個武漢伢忘不掉的地方。
而渡江,是許多老武漢人共同的青春回憶。從漢陽門下水,到濱江公園上岸,遊一趟下來,身心愉快。再去喝一碗熱乎乎的藕湯,吃一碗熱乾麵或新鮮的豆絲炒臘肉,再愜意不過。
聽了這首歌,許多人感慨萬千。有人說「熟悉的回憶又湧上心頭」、「武漢,是武漢人的根」、也有人說「武漢,是我忘不掉的鄉愁。」
記不到莫時候
掛到福子爬黃鶴樓
指到江水問家家
它往哪裡走
爬上克汗直流
拉到家家往樓下走
吹到江風靠到橋頭
江水滔滔 大橋大橋
春天風箏吹 夏天竹床睡
秋天夕陽美 冬天賞臘梅
......
長江大橋,是萬裡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武漢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武漢人總說自己不去長江大橋,但提到它,還是會覺得非常自豪驕傲。
去長江大橋上走一走,吹著迎面的風,看江水滔滔,煩躁的情緒都會隨風而去。
大汗淋漓地爬到黃鶴樓,眺望一下遠方的江水,看美麗的夕陽日漸沉沒,也是許多武漢人再熟悉不過的記憶。
南湖大道的五三八
總會被奔馳的汽車代替呀
但那擁堵的一小時
是最美麗的虛度年華
繞不完的舊操場
也會有別人走過你我的印記呀
......
南湖大道的538公交相信許多武漢大學生都知道,它連接著武昌火車站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其終點站茶山劉站承載著許多財大學子甚至其他武漢人的美好回憶。
從茶山劉站下車,就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走進校園,可以感受到濃厚的人文氣息,文瀾樓、文泰樓、文泉樓、文濟樓、文波樓……風格各異的校園主體建築大多以「文」字開頭。
一東一西的曉南湖和雲水湖,碧水浮雲,風光秀美。湖邊一棧長長的紅橋,陪伴許多中南大學子度過大學歲月,令人難以忘卻。
這首清新文藝的歌,描述了記憶中的南湖大道,擁擠的538公交,唱出了一段不可複製的校園時光、一段不可重來的青春歲月。
一個個熟悉的地標,潛藏著時光的印記;一段段生活的場景,訴說著難忘的情懷;一首首動聽的民謠,吟唱著武漢的故事。
這些有溫度的民謠把最真實的武漢生活寫進歌裡娓娓道來,全面地展現出了武漢的人際關係、生活、文化,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武漢的溫情與浪漫。
這樣的武漢、武漢人與武漢民謠,你可能沒有聽過,但希望你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