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雪峰山地區的鳳圖騰

2021-02-07 雪峰文化研究會

試論雪峰山地區的鳳圖騰

 

楊漢立

 

[摘 要]龍與鳳中華各民族的共同圖騰和精神力量,雪峰山地區的鳳圖騰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研究雪峰山地區鳳圖騰對於弘揚鳳文化,促進中華民族團結、華夏復興和還原大湘西歷史真面目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鳳 圖騰 雪峰山地區 大湘西

 

龍與鳳,是中華各族人民所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圖騰,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是凝聚華夏各族兒女的精神力量。中華始祖伏羲及其伏羲部落和炎帝及其神農部落將鳳圖騰弘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深刻地影響了炎黃子孫,至今不衰。在炎帝故裡會同,鳳文化、鳳圖騰相當濃鬱。

一、雪峰山地區鳳崇拜狀況概述

雪峰山因山頂長年積雪而得名。雪峰山脈主體位於湖南中部和西部,是湖南境內重要的山脈。雪峰山位於中國湖南省西部沅江與資水間,為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南起湖南省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邊境,與八十裡大南山相接,北止洞庭湖濱;西側是湘西丘陵,東側為湘中丘陵。據民間學者陽國勝先生考證,雪峰山自宋代至近代叫「梅山」,「梅山」之前叫「楚山」,「楚山」之前叫「會稽山」,「會稽山」之前與武陵山合稱「崑崙山」。

本文所稱雪峰山地區,指雲貴高原與長江中下遊平原分界線的雪峰山脈腹地及其四周地域,包括當今湖南西部的懷化市全境和邵陽市、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之大部,以及益陽、常德、嶽陽之少部。這裡繁衍生息的苗、侗、瑤、土家等少數民族,古為百越、九黎、三苗、百濮、南蠻。

近年有學者提出,地處湘西南的會同為「炎帝故裡」,洪江高廟文化為伏羲文化。高廟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印證了雪峰山地區的鳳圖騰相當古老。其中釜、罐、盤、缽、簋形器、碗、杯和支腳等精美白陶製品,距今約7800-5300年。最早階段的白陶圖像都很簡化,但仍常見由雙線或單線刻劃紋構成如網格、帶狀大方格填叉、鳥頭、鳥翅,以及獸面和八角星等不同的圖案;從中期開始及其往後,開始盛行用戳印篦點紋組成各種圖案,最具代表性者為形態各異的鳥紋、獠牙獸面紋太陽紋和八角星紋,另見有平行帶狀紋、連線波折紋、 連續梯形紋和垂幛紋和圈點紋等。同時,還出現了朱紅色或黑色的礦物顏料的彩繪和填彩藝術和彩繪圖像。特別是那些裝飾鳥紋、獠牙獸面紋、太陽紋和八角星紋等圖案的陶器,質地都比較好,製作相當的精細,器類與器型都相對固定。這些陶器很可能是當時用於陳設用的祭器而非實用器。可見,遠在上古時期,會同就已經盛行鳳的崇拜。

從考古學角度來看,彩陶、玉器、青銅牌飾等中國史前藝術品以及後來的銅器裝飾紋樣中,以眼睛旁帶有旋線為特徵的神面圖像引起普遍注意,幾位學者分別稱這種圖像為「繞有多層圓圈紋的大眼」的面紋和戴「介」字形頂之冠帽,常與具象或抽象的鷹鳥紋伴出的神祖面紋(鄧淑蘋),「旋渦形眼」神面(孫機)或「旋目」神面圖像(王仁湘)。這些可能與雞(鳳)圖騰有著淵源,直接的證明就是原屬會同的洪江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白陶上,繪有「鳳鳥載日」圖案。在中國,人們認為雞有「五德」:雞頭戴冠,曰文德;雞足搏距,曰武德;敢鬥敵人,曰勇德;見食相呼,曰義德;守夜不失時,曰信德。雞在中國傳統民俗中,是吉祥的象徵,其原因之一是雞能避邪,甚至把「雞」與「吉」聯繫起來,如「吉(雞)祥(象)如意」。年畫大多畫一隻雄雞,以起到避邪的作用。

現在,會同的雞、鳳崇拜之俗仍然濃厚。會同農村,家家至少養一隻紅公雞,也是驅邪之用。會同民間還有許多雞俗,婦女懷孕或生產後,要送雞和雞蛋為催喜或給產婦、新生兒道喜;來了貴客或過年過節要殺雞吃,雞頭、雞屁股要給長輩和客人吃;道人、老司化災和巫儺活動,都要使用「紅花」(公雞),用法用功時要掐雞冠使之出血,然後用雞血塗抹器物或場地,以成功做法。會同連山盆地中的巖頭鄉瑤豐村有皇上斬金雞(鳳凰)頸,連山高湧村的人形界(王宗界)的墓葬並沒有按「左青龍,右白虎」的布局,而是左右為雞(左為雞公衝,右為巖雞衝,均系鳳之象徵)。

另外,在會同連山盆地,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火神坡上三十六籠雞,籠籠三十六隻,楊家大祖葬得一隻瘸(會同讀如lià)腳雞」的說法。作為《連山易》的創始地,連山很遵從易學。

從本質上來說,連山的地理狀況產生了易學。從風水學上說,火神坡上有36×36=1296隻雞,這裡的地下隱藏著1296個「鳳穴」。而墓主為「威遠侯」楊再思父母的「楊家大祖」僅葬在一隻瘸了的雞腳上,其楊氏家族卻仍然人丁興旺,後裔遍及湘、黔、滇、渝、川,人數無法統計,楊姓至今為湘西南的會同、靖州、通道三縣第一大姓氏。那麼,火神坡上的「三十六籠雞」又從何而來?考察火神坡的地理狀況得知,火神坡地勢平坦,三面環水,相對開闊,四周稍遠處有群山合圍,山水靈氣均聚集於此,是風水學和現代環境科學上意義上的「風水寶地」,與古代許多依山傍水的文明聚落有著類似性。當地民間傳說,如此風水佳境引得群雞(鳳)紛紛雲集並涅磐、託身於此。從物種考察看,現在會同境內到處都能碰到野生長尾雉雞從草叢或灌木叢中騰空而起,此情此景尤以連山盆地的火神坡為著。「三十六籠雞」的說法,是會同雞(鳳)圖騰的重要體現。


  

其實,華夏各族源自燧人氏與弇茲氏結合的「風」族,自風族以降,都以鳥為圖騰。其實,在未有文字的時代,「風」與「鳳」音近而通用,及至到了甲骨文出現時,「風」與「鳳」二字也通用,寫為等,我們以為應是描摹了風吹樹枝與鳳(雉)飛尾擺的共同形態。苗族作為風族後裔炎帝的一支,一直以楓(風)、鳳為圖騰。苗族的鳳凰和楓樹圖騰影響了雪峰山地區各個民族,因此各個村寨都有這類崇拜的濃鬱文化蹤跡和習俗。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載,「蚩尤所棄桎梏,是謂楓木」。《雲籍七卷》之《軒轅本紀》:「黃帝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後化為楓木之林。」《南方草木狀》記載:「五嶺之間多楓木,歲久則生癭瘤,一夕遇爆雷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取之不以法,則能化去。」

現今的苗族,還普遍認為蚩尤是自己的「先祖」。湘黔邊的苗族祭祀時,須殺豬供奉蚩尤。黔東南首府凱裡市郊區有一山名曰「香爐山」,此地建有「蚩尤祠園」。2009年黔東南州雷山縣投入6140萬元加快圍繞打造蚩尤文化園為核心的旅遊景點和設施建設。鼓藏節,是雷山縣苗族人民最隆重的祭祀苗族祖先蚩尤的節日,舉辦時異常熱鬧。

因為楓樹是蚩尤的化身,苗族也普遍崇拜楓樹。《苗族古歌》記載,人類的始祖是從楓木樹心裡生長出來的。黔東南苗族古歌中的《楓木歌》曰:「楓木生妹榜,楓樹生妹留……榜留和水泡,遊方十二天,成雙十二夜,懷十二個蛋,生十二個寶。」其中以黃色的蛋裡孵出了苗族的祖先——姜央,故他們把楓木作為自己的祖先看待。「或許是因為楓木為苗族先祖蚩尤的精氣所化生,亦或許楓木有通靈之特異,時至今日,苗族對楓木格外崇拜,舉行鼓社祭祀時所敲的木鼓,要用可以喚起祖宗靈魂的楓木製成。部分苗族地區在蓋房子時,習慣用楓木作中柱,認為他能生人,用作中柱,子孫才興旺。在黔東南,大部分苗族村寨的水井邊或村頭寨都有蒼勁挺拔的楓樹,神之祭之,認為它能保佑平安,繁衍後代。」湘西南會同、靖州、綏寧、城步現仍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習俗。雪峰山地區,小孩取名必須告知楓樹神,用紅紙寫上「長命富貴、易養成人,取名小××」之類,貼在古楓樹上,祈求楓樹樹神的護佑。小兒夜哭,也用紅紙寫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之語,貼在古楓樹上。草藥也經常用到楓科植物,如五角楓、八角楓、巴巖楓等等。甚至認為,連家禽家畜也要靠楓樹來護佑,我小時候家裡養鵝,當母鵝孵蛋時,爺爺就要叫我去寨門口楓樹撿幾個楓果球放到鵝圈裡去,以保每個鵝卵成功孵化和小鵝順利成活。

楓木是祖先的化身,也因此成為雪峰山地區村村寨寨的護寨樹。會同縣粟裕故居旁的古楓樹就很有名。古楓樹是不能砍伐的,甚至折枝、剝皮、挖根都不允許,否則會受到樹神的嚴厲懲罰。比如,傳說某人砍了古楓就很快無緣無故而亡;傳說某人砍斷了古楓,而古楓不倒,他嚇得半死,趕緊跑回家,身上倒披了棕蓑衣,頭上倒戴了火塘煮飯的鐵三角架,臉上打了鍋底灰,扮作蚩尤模樣,再到那古楓前時,那古楓才倒下;傳說用楓樹做柴,懸掛在屋內的苞谷、紅薯種播種後不會發芽,燒酒出酒率會不高。所以,大家都自覺對楓樹給予愛護,因而以前湘黔邊地區古楓成群,雖經大躍進「大煉鋼鐵」和「文革」「破四舊」等運動的毀滅性破壞,現存古楓樹仍然不少,據《會同縣林業志》載,會同現存古楓有的已有上千年的樹齡。據《湖南省會同縣地名錄》載,會同境內以「楓」命名的地名幾乎村村都有,如楓木村、楓木壪村、楓樹坪、楓樹腳、楓樹坳、楓樹衝等。如此廣泛地以某種樹木來作地名,獨楓樹有此待遇,亦獨苗族地區有此特例。可見,雪峰山地區的楓(鳳)圖騰已經達到了極致。

二、鳳圖騰的淵源

眾所周知,「鳳」的形象歷經從單一走向雜糅,趨於多元,並蘊涵豐富的倫理美德的流變過程,最終上升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據有一些專家根據古史記載推測,約2─1.5萬年前,燧人氏與弇茲氏結合,建立互為婚姻的血緣聯盟,史稱燧人弇茲氏,自立姓氏為「風」,這是中國人最早之姓。燧人弇茲氏有三大分支:一為大鵹,二為少鵹,三為青鳥。三大族系合稱三青鳥氏,以鳥為圖騰。這應當是中華民族鳳圖騰的源頭。

其實,「整個環太平洋沿岸的眾多地域,都有崇尚鳥類,並將鳥羽作為附著有鳥類神力的符咒,以它為衣、為飾,穿戴在自己身上、頭上,以期許獲得與鳥一樣的神奇力量。」《隋書》卷八一《高麗傳》:「人皆皮冠,使人加插鳥羽,貴者冠,用紫羅,飾以金銀。」又,民國時陸次雲《跳月記》載苗族節日時「錦帶束焉,植雞羽於髻顛,飄飄然當風而顫。」

為何這樣?張光直在《中國青銅時代》中指出:鳥也可視為通天階梯的延伸,鳥為天帝與王之間的使者,或為法器及通天工具,「以鳥為天地之間來往的媒介,在殷墟卜辭中『帝史鳳』這種說法上已有明證,而且在中國東海岸的古代神話中,鳥佔有特別顯著的地位。」鳥是一種能達到超越實在、具有形上學意義的象徵。這種鳥崇拜多出現於草原開闊地帶及東部沿海,如良渚文化最重要、最顯著的就是各式鳥紋。

伴隨這種鳥崇拜而來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卵生始祖」神話,事例極多,無煩枚舉,如商朝始祖、滿洲始祖、苗族始祖等均是。中國一些鄉土俗語中「鳥」、「卵」、「雞巴」的性意象,可能也與此有關。

在中國南方,雞崇拜是頗為普遍的。作為一種祭祀動物,《禮記》載:「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雞。」雞卜、雞人在古時皆與祭祀有關,而先秦時楚國還有法典名為「雞次」。上溯至先秦,雞已為定居民族所崇拜,《山海經》:「祠鬼神皆以雄雞。」西漢呂后之名呂雉,也取意其吉祥(雉與鳳也有密切聯繫)。又按:「雞」本作雞,籀文作鷄;鳥本為一切長尾禽通稱,而隹為一切短尾禽通稱,從造字法看,古人乃視雞、雉為同類。其後家雞逐漸取代雉,成為民俗中人所共知的避鬼驅邪的神物。徐整《正律》稱,「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孝子傳》記,「舜父夜臥,夢見一鳳凰,自名為雞」。「雞犬升天」等詞中「雞」的貶義當是後世演變出來的。

據黃交軍先生研究,鳳在《山海經》出現多達12 處。古時鳳與凰、鸞與鳳常並稱。《山海經•南山經》雲:「又東五百裡,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鳳」,為一種以紅色為主的五彩鳥,俗稱丹鳳。《韻會》雲:「雄曰鳳,雌曰凰。」《山海經•大荒西經》曰:「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採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寧。」

自古以來,中國人認為鳳鳥屬陽屬火。許多學者分析,作為鳳鳥原型的雞,經馴化後,三鳴而日出,先民認為是雞喚來了太陽,因此雞與鳳都屬陽屬火。大量的典籍表述了這一觀點,如《山海經•南山經》:「鳳凰,火之精,生丹穴。」《春秋元命苞》:「火離即鳳皇。」太陽和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生機,給在險惡環境裡生存的上古先民予以莫大的恩賜。古人對太陽和火充滿著感恩之情,加上司晨的雞讓人們日出而作、有規律地進行生產、生活,對雞與鳳也無限感激和崇拜,既有大量的文學作品歌頌雞和鳳凰,又將之作為一種重要圖騰。

到了秦漢大一統時期,鳳鳥的形象逐漸多元匯合。「從根本上說,『大一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積澱深厚、傳承久遠的歷史文化『情結』。」大一統不僅是版圖上、政治、經濟上的整合,同時也是民族高度融合、思想文化交流的深入發展。《說文•鳥部》:「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於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鳳穴,見則天下大安寧。』」鳳在《說文》已成為一種眾體雜糅、兼具各種動物特徵的神鳥,無疑是後人對鳳的形象不斷組合加工的結果。這可以從其它古籍資料得到進一步驗證,如《爾雅》郭璞注:「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古人對鳳神形象的主旨也作了闡釋,如《爾雅翼》:「鴻前者,軒也;麟後者,豐也;蛇頸者,宛也;魚尾者,歧也;鸛顙者,椎也;鴛思者,張也;龍文者,緻也;龜背者,隆也;燕頷者,方也。」從上可知有關鳳的描述大同小異,概括而言鳳具有鴻雁(水禽) 、麒麟、蛇、魚、龍(揚子鱷) 、龜(黽、黿) 、燕、雞等蟲鳥獸之類圖騰的複合特徵。

從對鳳凰的形象來看,是融合了古時各個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徵,結果出現了「鳳凰」這一美的圖騰。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各種自然的外在力量都在威脅和束縛著人們,因此人們崇拜自然,並產生某一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存在著血緣聯繫的幻想,從而把它作為自己氏族的圖騰,也就是這個氏族的祖先、保護神的表記。鳳的這種兼容並包、具備各個氏族圖騰特徵的藝術形象生動表明伴隨歷史推移、國家統一,各民族的圖騰文化聚合疊加,一起來對共同圖騰進行集體創造,如鳳頭為鴻、雞等,取自其知天時、迎日而鳴的特點;蛇頸、龍文顯然是取自其力量強健特點;龜背無疑是取龜之長壽特點;麟後即取自其靈異祥瑞的特徵等,這些不同民族的動物圖騰隨著文化交融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形成群體公認共尊的新圖騰載體。

由上可知,鳳成為我國的象徵是華夏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藝術結晶和寶貴財富;鳳的演變和逐漸成型過程凸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大一統,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崇善尚德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通過鳳來體現,並以此感召華夏各族人們同心同德。許多典籍通過對「鳳」謳歌來倡導華夏各族人民形成高尚的品德,例如,《周書•王會》:「鳳鳥戴仁抱義。」《鶡冠子》:「(鳳)德能致之,其精畢至。」焦貢《易林》:「鳳生五鶵,長於南郭。君子康寧,身悅榮樂。」顧愷之《鳳賦》:「音中鐘律,步則規矩。」鳳的形象增添了許多倫理、道德的色彩,反映先民已從單純信仰膜拜步入了倫理審美層次,使鳳更具有親和力和人文特質。鳳因具美德神性,被稱為靈物,如《禮記》:「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鳳以為畜,故人情不失。」《毛傳》:「鳳,靈鳥,仁瑞也。翽翽,眾多也。」鄭《箋》:「翽翽,羽聲也。亦,與眾鳥也,眾鳥慕鳳凰而來,傳鳳凰至眾多,是鳳凰與群飛。」鳳的眾多優點使它被先民尊為百鳥之王,見《大戴禮》:「羽蟲三百六十,而鳳皇為之長。」在卜筮盛行的上古時期,鳳自然作為佔卜內容被人們祈禱祝告,《左傳》:「陳大夫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鳳皇於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因鳳是傳說中能給人帶來和平、幸福的祥鳥,後人也常用「有鳳來儀」來象徵貴人來臨和吉祥喜慶。中國先民很早就將美和善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在他們的思想裡,美善往往是同義的。鳳在先民心目中已成為至真、至善、至美的完美化身,並認為鳳的出現往往為興治有道的祥瑞之兆,孔子更是視鳳凰不來為天下失道的徵候,如《論語》:「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鳳作為能給蒼生帶來「天下安寧」的祥瑞鳥和保護神,先民自然也給它賦予了無盡的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宋玉《楚辭•對問》:「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裡,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這與莊子描述的「鯤鵬」形象近似,《莊子•逍遙遊》:「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古代學者認為鵬與鳳同是一種鳥,這可《說文》得到驗證,如《說文》:「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朋」是「鵬」的本字。鳳從祥瑞仁鳥到擁有席捲蒼穹的無窮神力,充分表達了上古人們對安定寧和的生活的極度嚮往,而鳳作為和平的使者,聚集巨大能量和保持生命永恆,無疑寄寓了時人希圖鳳神永駐的熱切渴望。從《莊子》亦可看出「鯤(魚)鵬(鳥) 」相互變幻,這完全和「鴻前(雞頭) 」、「魚尾」等涉及鳳貌的複合特徵相吻合。上古先民在民族交融時自覺地將自身圖騰加以截取,對鳳進行組合加工,達到精神和藝術合二為一的「求同存異」。有趣的是,華夏各族民族融合的形式首先體現為這種藝術重構的廣泛認同,顯示了中華民族傑出的藝術感染力和高度的文化認同感。這種有著鮮明民族特色「異體同構」的鳳神形象反映了先民文化的深入互動,使得「鳳」成為中華美學史及民族交流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從《山海經》到《說文》中鳳的形象流變來看,這一方面是先民傳統文化的客觀反映,另一方面也是《說文》作者主體意識參與和選擇的結果。它的獨特作用被歷代統治者加以弘揚,期間曾一度出現過鳳的位置高於龍的局面,該情形曾在清朝慈禧年間達到頂峰。郭沫若的「鳳凰涅槃」卻是近代中國的新生形象,無疑是對中國先民的鳳神形象和精神內涵的再創造。鳳成為力量、美德、祥瑞、眾體重構的高度結合體,突出顯示了先民對這一蘊涵民族精神的圖騰的想像力、創造力、凝聚力,形成了中國自身特有的鳳文化。

中國先民文化中的鳳從雞的原型演變為一個五德具全、兼容走獸飛鳥特徵的複合形象,是伴隨華夏各族融合、文化交流加深歷史進程的藝術產物,最終上升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象徵,成為真善美的完美化身,是中國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歷史見證。

從所列舉的描述看,鳳並非是古人虛擬的東西,其取材於自然界中活生生的鳥類,其原型為雉雞。只是因後人對它的不斷改造,才使得逐漸失真、神化。在炎帝故裡會同,到現在雉雞仍然遍布全縣。自古到今,會同的雉雞與人們繪製的鳳凰圖像相差無幾,幾近古代文人所描述的「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爾雅》郭璞注)形象。

 

三、研究雪峰山鳳圖騰帶來的思考

  1.中華文明綿延了數千年上萬年的歷史。1997年8月,「海峽兩岸史學家合撰中華民族史第四次學術研討會」提出了「中華文明史可追溯到萬年前」的論點。會後,有關學者起草了《重寫中華古史建議書》,該建議書已得到了海內外百餘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民俗學家的籤名並公開發表,同時向全世界華人發出了呼籲:希望大家來了解這一工作,支持這一工作,都知道中華文明一萬年。高廟等文化遺址的出土的白陶及其鳳圖案等有力地支持了「中華文明上萬年」的觀點。高廟文化遺址位於湖南懷化洪江,歷史上曾屬會同,這裡出土的陶器上的鳳凰圖案相當精美,雕刻技藝非常成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鳳圖案。這說明中華古人類早於此時期就已經繪製鳳的圖案,這足以證明鳳圖騰這一文化現象至少綿延了7000年以上的歷史。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頭有一些文字符號(見左圖),證明漢字起源早於7000年以前[24]。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綿延了數千年上萬年,中華文明有著七千年以上的歷史。

2.弘揚鳳文化對於中華民族團結、華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既然鳳是中華各族人民所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圖騰,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是凝聚華夏各族兒女的精神力量。那麼,弘揚鳳文化就是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高舉民族團結大旗,對於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團結一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深遠意義。

3.雪峰山地區在上古時期決不是荒蠻之地,鳳文化和伏羲文化、神農炎帝文化具有相當高的水準。過來,傳統的一些偏見,認為上古的湖南是一個蠻荒之地,特別是懷化到新中國成立前還被被稱作「五溪蠻」。以前的學術理論認為長江文明比黃河文明晚,是黃河文明傳播到南方的結果。這些偏見到今天還在很多方面有一定影響力。單從雪峰山鳳圖騰的歷史來看,雪峰山地區在上古時期具有較高文化水準。其時,對應的文化正是伏羲文化、神農炎帝文化。

                                                                                                                       

參考文獻:

[1]《會同縣誌》;

[2]《湖南省會同縣地名錄》;

[3]《會同林業志》;

[4]曾昭柱《會同史稿》;

[5]吳浩主編《中國侗族村寨文化》,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6]邢啟順《貴州苗族生態文化簡析》,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7 年第2期;

[7]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

[8]蔡夢麒《<說文解字>字音注釋研究》(上、下冊),齊魯書社;

[9]袁 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0]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年;

[11]黃交軍《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先民的倫理審美意識》,浙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7. 100.105;

[12]黃交軍.《從<山海經>到<說文解字>——論「鳳」在中國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變》;

[13]《中國鳥信仰:關於鳥化宇宙觀的思考》;

[14]《神判》;

[15]《中國邊緣穆斯林族群的人類學考察》;

[16]《荊楚歲時記》;

[17]《水經注》;

[18]維舟《雞林考》;

[19]《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苗族部分),北京,學苑出版社,1990年10月;

[20]《貴州省志·民族志》,貴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

[21]楊盛科《城步苗族的崇楓古俗淺談》,載揚鬃、王良範主編《苗侗文譚》,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22]何積全主編《苗族文化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4月;

[23]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大字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11月;

[24]賀剛《高廟文化:新石器時代的「同位素」》,《人民日報》,2006年5月25日。

[25]陽國勝《湖南「雪峰山」地名索源》,五溪山人新浪博客。 

 

註:作者為神農炎帝文化、伏羲文化、民俗文化研究者,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懷化市雪峰文化研究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試論藏族鳥圖騰的文化內涵
    試論藏族鳥圖騰的文化內涵南措姐 程忠紅【內容摘要】文章通過歷史文獻歸納法,應用其中關於藏族鳥文化方面的史料
  • 漢族的民族圖騰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諸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的傳統文化濃鬱,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而漢族本身的圖騰文化也別具風採。
  • 《雪峰山的黎明》:雪峰山生長出的一棵文學之樹
    真實再現雪峰山區脫貧攻堅故事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炳銀 《雪峰山的黎明》,作品內容真實質樸,再現了雪峰山地區人們走出貧困的現實生活故事,有地方特點,有個性經歷,也有精神與情感的溫度。
  • 圖騰傳說 鳳凰圖騰的起源
    鳳凰和龍一樣,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是古人幻想的神鳥,與龍同為漢族民族的圖騰,類似的傳說也見於其他東亞國家的歷史中。自秦漢以來,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 一批專家學者聚首雪峰山 探尋自然造化與生命力原初之美
    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 諶孫存 通訊員 夏喜衡 諶許業)8月3日,一批專家學者登上雪峰山,圍繞「守護自然造化」「守護生命力原初之美」「尊重生命的不同體驗」等論題進行了一次深入探討。8月3日至6日,由湖南師範大學、懷化學院、雪峰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生命力之美——「雪峰山文化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與考察採風活動舉行,26名教授專家參加研討會並深入雪峰山高山臺地實地探尋。火紅8月,雪峰山天高雲淡,青山如黛,流水潺潺,涼風習習。雪峰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南雪峰山旅遊公司實控人陳黎明一邊行走一邊向採風團介紹。
  • 蚩尤文化中的七大圖騰文化——鳥圖騰
    如今散見於苗族民間的錦雞文化、百鳥衣文化、蠟染文化、鳥籠文化、織錦(布)文化、蘆笙文化、背帶文化等就是鳥圖騰文化的歷史傳承,也是苗族歷史上以鳥為圖騰崇拜的文化例證。如丹寨自稱為「嘎鬧」的苗族同胞,歷史上曾以鳥為圖騰,是鳥圖騰部落的後裔。
  • 雪峰山: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分隔雲貴高原和東南丘陵
    太行山、巫山山脈和雪峰山。雪峰山位置圖雪峰山位於我國南方地區,長江以南地區,地處湖南省的中西部地區,廣義的雪峰山為大型山脈,屬於次級山脈,是指起於綏寧縣巫水之北,往南達益陽縣的巨型高地,山脈總體呈東北西南走向,總長度約為350千米,寬度約為
  • 雪峰山虎斑犬
    雪峰山虎斑犬○廖開順在崇山峻岭的雪峰山區,有一種毛色如虎斑的本地獵犬,出產在老黔陽縣與洞口縣、綏寧縣相鄰的高山瑤寨。20世紀中期我在瑤寨插隊時,寨子裡的獵犬多是虎斑犬。不過當地人不說「犬」字,一律叫狗,又把「狗」字讀成「狡」音,虎斑犬就叫做「虎斑jiao」。當地「跑」字也讀「狡」,是雪峰山西麓瑤寨的老黔陽方言的讀音。
  • 雪峰山,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分隔東南丘陵和雲貴高原
    我國三級樓梯之間以及許多地形單元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分界線,該分界線通常由「山脈」形成,如我國第二級樓梯和第三級樓梯之間存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山脈和雪峰山的一系列邊界山脈, 其中大興安嶺東西兩側的地形單元分別是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地形單元分別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巫山東西兩側的地形單元分別是長江中下遊平原和四川盆地,今天介紹第四列邊界山脈「雪峰山
  • 雪峰山高山臺地一一尋找人類最原始的山地滑雪運動
    雪峰山大花瑤景區,是平均海拔1350米高山臺地,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7攝氏度。到了冬季,從每年的12月份開始,時常可見白雪紛飛的景色。雪為大地變了顏色。山坡上、草地裡、道路間,皚皚白雪填滿了每一個角落。松林都開滿了白色的「花朵」,遠看雪裡霧淞,近看樹掛冰花,山嶺、樹幹處處銀裝素裹、雪景妖嬈,景色格外迷人。
  • 東莞作家王一丁原創駢文《雪峰山賦》廣受讚譽
    「縱橫四海,夢歸雪峰;荷衣蕙帶沐花雨,山背雲舍見彩虹……」近日,東莞作家王一丁的原創駢文《雪峰山賦》引起廣泛關注,收穫如潮好評,並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有業內人士表示,王一丁的駢文創作已漸入佳境,日趨成熟,並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作為一位在文學園地耕耘了數十年的資深寫作者,王一丁目前正步入生命的豐收季節。
  • 最後的鳥圖騰部落
    四        在中國這塊板圖上早期人類的活動中,最重要的圖騰莫大於龍蛇的圖騰和鳳鳥的圖騰。不過這已是圖騰的後期,在此之前存在著無數的圖騰小部落,圖騰之間經過了長期的殘酷的戰爭、掠奪和屠殺、兼併。逐漸融合統一,這才形成了以「龍」為主要圖騰標誌的西(炎黃)集團部落聯盟和以「鳳」為主要圖騰標記的東(夷人)集團部落聯盟。
  • 如愛所願 雪峰山出發了
    雪峰山文化  記得住鄉愁【雪峰山愛心防
  • 雪峰山,錦繡瀟湘山地度假旅遊高地
    ——湖南省國際山地度假旅遊研討會在長沙舉行,各路文旅大咖力舉把雪峰山高山臺地打造成國際化的山地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春日暖陽之下,雪峰山上漸漸褪去寒意,4月17日,工人們正在山間穿梭,修建索道。探索——「神秘的雪峰山裡,有巨大的想像空間」素有江南「青藏高原」之稱的雪峰山,因其巍峨雄放的高山臺地、幽深險峻的峽谷飛瀑、神秘迷人的花瑤古寨等自然和人文資源,加上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其成為我省發展山地度假旅遊的重點區域。
  • 最後的鳥圖騰部落(轉載)
    四        在中國這塊板圖上早期人類的活動中,最重要的圖騰莫大於龍蛇的圖騰和鳳鳥的圖騰。不過這已是圖騰的後期,在此之前存在著無數的圖騰小部落,圖騰之間經過了長期的殘酷的戰爭、掠奪和屠殺、兼併。逐漸融合統一,這才形成了以「龍」為主要圖騰標誌的西(炎黃)集團部落聯盟和以「鳳」為主要圖騰標記的東(夷人)集團部落聯盟。
  • 東夷文化的鳳鳥圖騰崇拜
    (圖4)鳳鳥形飾件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即大汶口文化後期至龍山文化時期,青州這一廣大的區域內,生活著一群以鳳鳥為圖騰的原始居民。少昊統治時期,其所轄部族以鳥為名,以鳥為族徽,以鳥為官員的標識。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有玄鳥氏、青鳥氏等二十四個氏族,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鳥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社會。「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是說只有鳳鳥來臨,洛河才驚現神圖,天下才是太平盛世。可見,當時鳳鳥在人們心目中就是一種神靈的代表體。
  • 《文明論 · 下部 · 卅一》圖騰&徽紋
    圖騰 totem 是一個外來詞,西方學者給圖騰下的定義是:先民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這是站在神學者的立場給圖騰 totem 所下的定義,也可以說是以今人之心猜度古人者。
  • 龍鳳呈祥:一個因皇權而被誤解千年的詞,鳳沒落成龍的從屬
    龍和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國人對於龍鳳的偏愛表現為多方面,例如結婚用的龍鳳手鐲,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等等,在古代龍和鳳更是皇權的代表,普通人不可隨意使用。龍和鳳象徵著吉祥、如意和美好的象徵,關於龍和鳳在成語中也不乏廣泛地應用。
  • 奮戰雪峰山——湖南省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雅江特高壓工程建設紀實
    俗話說:「雪峰山,山連山,離天只有三尺三。」作為湖南省內的最高山,地處湘中西部的雪峰山素以「天險」聞名於世。在這千仞絕壁的主峰腹地之間,一支電網建設隊伍正披荊斬棘,奮發向上。雅中至江西±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工程,是黨的十九大之後建設的首條西南水電外送特高壓直流工程,也是解決西南地區水電棄水難題的典範工程。
  • 你的守護神是什麼:姓氏圖騰,氏族希望,關於你的姓氏圖騰
    華夏傳承泱泱五千年,傳統文化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骨子裡,氏族圖騰是每個家族的信仰,百家姓姓氏大都有各自的圖騰淵源。今天讓我們繼續找一找,各自姓氏的圖騰都是什麼吧!趙氏圖騰由巨人、玄鳥組成。「肖」在甲骨文中表現形式是鳳凰玄鳥(一說是燕子)的象形,而現在的「趙」是後來的簡體字。據說因為秦(贏)姓的祖先受封於伯趙氏的舊地,他曾為周幽王駕車有功,賜地在趙。造父祖為皋陶,皋陶以玄鳥「伯趙」為圖騰,故趙父從「肖」圖騰,即鳳凰玄鳥圖騰。吳吳姓一說是以國名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