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為何打不起來?在21世紀,又為何很少發生戰爭?

2020-12-26 騰訊網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戰爭最多的世紀是20世紀。在20世紀,直接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億多,相當於每1000人就有40多人死於戰爭。那麼,在20世紀之前的戰爭傷亡的總數是多少呢?根據歷史學家的粗略估計,19世紀約有1900多萬人死於戰爭;18世紀約為700多萬;17世紀約為600多萬;16世紀是160萬。從16世紀到20世紀的四百年裡,戰爭的次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士兵

到了21世紀,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急劇下降,在21世紀每年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比自殺身亡的人數還要少,例如在2012年,全球大約有12萬人死於戰爭,但是,當年全球自殺人數則高達80萬。人類戰爭的戛然而止,其實並不是從2000年開始的,而是從1945年以後開始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人類社會再也沒有爆發過世界大戰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年份,也是人類發明原子彈的年份,是核武器終結了世界大戰。

人類發明的武器能夠導致戰爭,同時也能制止戰爭,但是,在核武器被發明之前,人類總是經不住誘惑,發明一種新武器必然要使用。人類發明了弓箭,弓會發射出去,發明了槍,子彈也會發射出去。但是,發明核武器之後,核武器是不能發射出去的。

人類在1953年進行的一次核試驗

在20世紀的80年代,全球總共大約有7000多枚核彈,爆炸威力約為180億噸TNT,白堊紀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的爆炸當量為100萬億噸TNT。180億與100萬億相比,似乎這個數字還有點小。但是,核戰爭最可怕並不在於爆炸威力本身,而在於其產生的環境影響。核戰爭會導致可怕的核冬天,大量的塵埃會進入大氣層,遮住太陽光,引起全球氣溫下降事件,綠色植物會大規模死亡,綠色植物一旦大規模死亡,地球上的動物將會大規模滅絕。因此,大規模的核戰爭不僅會傷到別人,也會傷到自己。

小行星撞擊地球想像圖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歷史面臨著一些新的變化,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戰爭正在消失。戰爭正在消失,並不表明現在的地球上已經沒有戰爭了。現在的戰爭都是小範圍的戰爭,衝突的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是規模在逐漸縮小。

大規模戰爭的消失,與核武器的出現有關。而戰爭的範圍逐漸在縮小,也與現在的經濟形式有關。古代和近代早期的戰爭之所以會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掠奪資源。

戰爭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原始社會就有戰爭了,黑猩猩與黑猩猩之間也有戰爭,戰爭發生的最初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爭奪生存資源。但是,現在的全球經濟,已經是知識經濟了,生產力的提高,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於科技。現在的財富,是知識和科技,而不再是土地、石油、鐵礦、煤礦和黃金了。

美國人生產的純電動汽車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當今世界,侵略戰爭所造成的損失要遠遠大於其所帶來的利益。現在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產業是高科技產業,佔領一個工廠,如果得不到科技,這個工廠就是一個廢棄的工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全球經濟,從整體上來看,科技含量並不是很高,當時佔領一座鋼鐵廠,只要有設備,馬上就能投入生產,佔領富含煤礦和鐵礦的礦山,馬上也可以在附近選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一座鋼鐵廠,生產出鋼鐵來。在1945年之前,德國和法國,之所以經常發生戰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煤礦和鐵礦,德國的魯爾區盛產煤礦,是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但是缺少鐵礦,而法國的洛林地區則盛產鐵礦,洛林地區位於魯爾區的西南部,中間正好有萊茵河作為運輸的樞紐。法、德之間的戰爭,常常就是為了爭奪阿爾薩斯和洛林,這裡面是有經濟利益的,1951年,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組建了歐洲煤鋼聯營,才最終解決了法德之間的百年爭端,歐洲煤鋼聯營成為了歐共體和歐盟的前身。人類的經濟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以後,科技創新越來越重要,而有形的物質資源的地位日益下降,雖然煤礦、鐵礦、石油在當今社會也是重要的財富,但是,這些資源的附加值非常低,科技發達的國家都傾向於通過貿易獲得這些資源,幾乎不考慮用戰爭的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轟炸珍珠港

現在全球的戰爭主要發生在中東和非洲,為什麼集中在這兩個地方呢?因為中東和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是以生產礦產資源為主。海灣石油富國,只是經濟富裕而已,並不是發達國家,有的國家的人均GDP已經遠遠超過發達國家了,但是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科技非常落後。海灣地區主要是盛產石油,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是盛產黃金、鑽石、鐵礦、銅礦、錳礦等各種自然資源。如果這些國家的經濟,不再依靠礦產資源,而是依靠科技創新來驅動,那麼,戰爭發生的頻率將會大為降低。因為人類的知識和科技是掠奪不走的,只有有形的物質資源,才會成為人類社會爭奪的對象。

核武器的出現,使得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在擁有幾千枚核彈的地球上,發生世界大戰,這無異於是人類的自殺和自我滅絕的行動。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又使得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和平帶來的經濟利益遠遠高於戰爭帶來的利益,而在依靠物質資源發展經濟的年代,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在短時間內確實能一方帶來一些利潤。21世紀的戰爭,都是小規模的衝突,衝突的範圍很小,但是,衝突的數量在一定時期以內會出現持續上升的現象,這是現代戰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從整體上來看,21世紀的人類已經擺脫了戰爭的痛苦了,但是,人類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最大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深刻改變了自身與地球生物圈的關係,人類本身就是地球生物圈的一員,但是,現在卻凌駕於生物圈之上,這方面的表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物多樣性的降低,另外一個就是全球氣候變暖。

地球有史以來,總共出現了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現在正在發生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在每次生物大滅絕以後,地球的生態圈最終還會恢復過來,但是,這一次的生物大滅絕,其速度是最快的;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影響地球現存物種的生存,包括我們人類自己,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出現過多次寒冷期和溫暖期,全球氣候變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是,這一次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可能是最快的,超過了地球自身的自然變化。

戰爭正在消失和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問題:人類操控的力量,其影響範圍是全球性的,甚至是超出了人類社會的範圍,波及到地球的整個生物圈。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人類的一舉一動,都不僅僅是要考慮自己的感受,還要考慮我們的這個地球能否承受住。

相關焦點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新中國的加入,使韓戰再度升級,進而成為二戰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熱戰。但,即便是19個國家在朝鮮半島慘烈廝殺,這場戰爭最終也沒有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為何第三次世界大戰未能在朝鮮引爆呢?應該說,核武器的存在,是韓戰未能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因素。事實上大國之間恐怖的核平衡,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至今沒有爆發的根本原因。而除了核武器的忌憚,美國更忌憚的是蘇聯的「袖手旁觀」,美國沒有想到,在蘇聯尚未全面介入韓戰的情況下,志願軍就憑一己之力將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並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對峙,這讓美國上下大為驚駭。
  • 為什麼世界大疫比第三次世界大戰更可怕?
    李光鬥未來學家一直把第三次世界大戰想像成世界末日,有核國家擁有的核武器足以毀滅人類幾十次。但第三次世界大戰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生,是因為各個國家都知道靠利用戰爭手段搶土地,搶資源,搶金銀財寶,「馬前懸男頭,車後載婦女」已經強大不起來了。
  •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在60年內爆發嗎?
    人類的歷史其實是一部戰爭史規模或大或小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爆發他們又會怎麼打幾十年來 人們一直都在討論20世紀60年代是最有可能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那是美蘇冷戰不過最後結局是好的並沒有打起來世界大戰最有可能的導火索就是政治領導人被殺資源的貧瘠還有地下情報的錯誤判斷這看起來似乎很容易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可實際上這概率很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
  • 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但中東長久和平需要很長時間
    地區關係驟然緊張,很多人因為暗殺想起一戰的起因,更有人悲觀地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降臨。 正是如此,美國暗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後,很多人擔心引發的這一系列蝴蝶效應般的慘劇,這也就是世界大戰的看法來源,不過今天的局面和當年不一樣,當年一戰的前,存在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這樣的歐洲很容應結盟,而後對立,在矛盾激化就容易在某一點爆發,而這些國家的實力都很強,彼此都覺得能消滅對手,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激發矛盾,出現世界大戰。
  • 普奧和普法兩場戰爭為何沒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已經埋下伏筆
    關於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為何沒有引發反普聯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普法戰爭已經為一戰埋下伏筆),這個更多的要得益於俾斯麥高超的外交能力和奧地利與法國自身的外交。 對於普奧戰爭、普法戰爭,這都是普魯士在統一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衝突,更早一點的普丹戰爭也不例外。
  • 若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戰場中心會在哪裡?其實美俄早就心知肚明
    若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戰場中心會在哪裡?其實美俄早就心知肚明在21世紀,國際社會的主流是和平,雖然戰爭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戰爭留下的傷痕還在。人們總是在預測和關注第三次世界大戰何時發生,其實美國和俄羅斯早就知道了。答案就是:歐洲。我們會發現,一戰和二戰的戰場基本固定在歐洲地區,歐洲的工業革命起步較早,整體經濟科技水平很高,但歐洲國家的本土面積相對較小,所以一些統治者會有侵略其他國家擴大領土的想法。另一方面,作為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主要集中地,一旦開戰,這些國家勢必不能做到獨善其身,不可避免的捲入戰場。
  • 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開始?與常規戰爭形勢不同,但比戰場更要殘酷
    據外媒報導,目前全球形勢因為新冠肺炎的爆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當中,很多人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中或許早已開始了?不過,此次世界大戰卻與常規的戰爭形勢不大相同,沒有實質性的硝煙,卻遠遠比真實的戰場更要殘酷。
  •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美俄會有多少盟友跟隨?
    導語: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美俄會有多少盟友跟隨?眾所周知,自二戰結束以後全球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世界性的戰爭,然而這不代表世界就是和平的,因為現如今的世界依舊局部戰爭不斷,比如現如今的敘利亞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等等。
  • 「第三次世界大戰」已開始?16世紀預言家竟早已神預言「IS」!!!
    16世紀時諾斯特拉達姆士是知名法國先知,曾經成功預測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長崎廣島核爆事件、911事件等等事件!16世紀預言家早已警告IS崛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他來了,惡毒,討厭,惡名昭彰的傢伙,控制著美索不達米亞的暴君。所有的朋友都生自於大淫婦,恐怖的大地,黑暗的前景。」美索不達米亞就是現今的伊拉克,也是ISIS以暴君之姿打著伊斯蘭教法的名號控制之處。
  • 假如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會是什麼樣子?愛因斯坦曾預言未來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必定是各個國家之間高新武器的對決。自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之後,美軍就向人們宣告了現代信息化戰爭的來臨。 此前,有人問過愛因斯坦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問題,愛因斯坦也對未來進行過預測道,大概意思就是未來人類會走到用石頭打仗的地步。
  • 安倍晉三稱:疫情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比喻還是另有所指?
    日本首相安倍為何稱全球疫情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很清楚在全球疫情暴發後,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也推遲到2021年,這讓日本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日本會因奧運會推遲損失真金白銀,而日本在全球疫情來看,數量並不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世紀大審判
    二十八、大審判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61個國家參戰,20億人捲入戰火,軍隊和平民傷亡超過1億,軍費消耗和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元。戰爭結束後,挑起這場戰爭的法西斯戰犯被正義送上了歷史的審判臺。
  •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會是什麼樣子?愛因斯坦早就預言未來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理念,最早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冷戰思維。從古巴飛彈危機,到1981年蘇軍進行的最大規模演習,再到蘇萊曼尼遇刺事件,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據報導,在1980年代,英國還保留著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國防預案,甚至連女王的戰時演講稿都提前準備好了。
  • 是什麼讓一戰、二戰間隔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是塞拉耶佛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奧匈帝國皇儲大公與其妻子在閱兵結束後被塞爾維亞青年殺死的事件,主要是二十年代初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
  •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進攻埃及,為何英國和法國也參與戰爭呢?
    中東戰爭是指中東各國與以色列矛盾,為何英法介入第二次中東戰爭?猶太人復國建立以色列後,中東地區就開始無休止的衝突,從1948年到1982年,中東地區先後發生5次戰爭,給無數無辜平民造成了傷害。此次戰爭也讓美國與蘇聯騎虎難下,因為當時蘇聯正全面應對匈牙利問題,沒精力顧及埃及。但蘇聯解決匈牙利問題後,開始了一系列行動。主要寫了三封信。一封給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認為以色列的行為「使以色列繼續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發生了問題」,這句話意思,就是警告以色列,如果再打下去,國家可能不存在了。
  •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幸爆發,主戰場在哪國?美專家作出預測
    我們都知道,戰爭是無情的,不管戰爭爆發的規模是大還是小,都會對國家和人類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和一戰相比,二戰傷亡率就比較高了,對於那些不幸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來說,簡直是人間煉獄。
  • 愛因斯坦: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定用石頭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是石頭!」科學如同巨人一樣,偉大的學者們站在他的肩膀上推進時間齒輪的轉動,上面一句話則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之一。當時有人問愛因斯坦下一次的世界大戰會變成什麼樣的呢?
  • 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地球會變啥樣?愛因斯坦:回到原始社會
    眾所周知,地球上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有人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管這樣的預測準不準,從而看得出來全球正在向戰爭的形態發展,而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也容易成為戰爭的導火索。
  • 享受200年和平的南美,為何就是發展不起來呢?
    但是,有時候,這個也不絕對,最典型的就是南美,那是享受200多年的和平,基本上沒有遭受到破壞。但是為何就是發展不起來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點。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陸地大洲,整個南美洲國家,在近代很早就脫離了殖民地而獨立,甚至很多比美國還要早。
  • 蘇聯解密,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他才沒能發生,是他改變了人類命運
    如果不是因為他當年做出的決定,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開始回顧歷史,人類似乎從未和平。因為在這場戰爭中,誰要是晚一分鐘,甚至是一秒,等待這個國家的就將是永不寧息的戰爭,甚至是毀滅。但彼得羅夫給蘇軍總部的值班軍官打電話,卻報告說系統出現失誤。「50%的概率」要是他的決定是錯誤的話,幾分鐘後,第一顆核彈即將爆炸。為什麼他敢有這樣的結論和勇氣想上級匯報是系統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