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來到河邊,為的不是玩耍,而是巡河「挑刺兒」,他們是朝陽群眾小河長。上周末,朝陽區發布小河長巡河成績單,今年以來,1927位小河長巡河共計兩萬公裡,發現的658件問題均得到解決。
2017年,本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河流流經哪個地方,就由屬地「一把手」擔任河長,統籌抓河流治理。同年,朝陽區水務局、朝陽團區委聯合啟動了「朝陽群眾小河長」志願項目,邀請孩子們擔任小河長。目前,小河長超過1900名,最小的4歲、最大的15歲,孩子們每周至少要巡視一次家門口的河湖水域,一旦發現問題,可通過手機小程序實時上報。「接單」的朝陽區水務局會立即啟動核查程序,在兩天內完成處置,同時給小河長反饋信息。
今年的巡河成績單上,13歲的齊彥博排名第一,巡河時間達到了112個小時。
「我家住六裡屯,離二道溝不遠,那是通惠河的一條支流。」齊彥博說,這幾年二道溝越來越清澈,激發了他保護河湖的願望。今年初,他報名成為一名小河長,上下學從騎自行車改為沿著巡河路步行。一年間,他總共上報河流漂浮物、河邊堆垃圾等8個問題。
郭禹彤雖然只有10歲,卻已擔任了4年小河長,而且越幹越帶勁兒。在她的帶動下,去年,比她小三歲的妹妹鑫鑫也加入了志願隊伍。「我們能幫助大河長發現問題,特有成就感!」郭禹彤說。巡河4年,郭禹彤發現,河流的垃圾、汙水等問題越來越少。「有時她挑不到刺兒,還有點兒失落呢。我就跟她解釋,這正說明河流越來越清澈,大河長、小河長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禹彤媽媽說。
四年來,朝陽群眾小河長的志願站點從10家增長到40家,小志願者也從百名增長至1927名。僅在今年,小河長的巡河裡程就達兩萬公裡,發現問題658件。
除了巡河,區水務局、團區委還定期為小河長們開設實驗課程。朝師附小的楊媛斐是一名小河長,實驗課她幾乎一次不落地參加。今年,她還受邀擔任講師,為其他小河長講解水知識。「河水的pH值應該在6.0到9.0之間,如果高於或者低於這個範圍,就意味著河流有可能遭受了汙染,應該立即上報……」小姑娘講得認真,小河長們也聽得入神。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總共為小河長們開設了水環境保護講座、地表水體化驗、淨水器製作、微型水環境生態圈等9大類、283場線上線下活動。(記者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