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創新轉型加速製造業新老動能轉換

2020-12-11 澎湃新聞

2020年1至10月,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實現應稅銷售51.65億元,同比增長161.08%;江蘇希諾實業有限公司實現應稅銷售4.83億元,同比增長129.2%……前10個月,全區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136.67億元,同比增長15.1%,連續4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南通市海門區工業經濟保持了強大的韌勁。海門工業基礎較為雄厚,是江蘇製造業轉型升級先進地區。2016年新一屆區委將全力推進「工業經濟爬坡過坎」作為區域經濟高質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增量與存量雙向發力,創新轉型加速製造業新老動能轉換,推動製造業高端化發展,厚實了製造業發展基礎。

▲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極地探險郵輪3號船「海洋勝利號」

大項目快產出,增添製造業發展新動能

先進裝備製造業是海門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前10個月,全區規上先進裝備製造業實現應稅銷售同比增長42.7%。「是大項目拉動了先進裝備製造業快速增長。」海門區發改委主任俞軍說。

「沒有大項目就沒有海門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近年來,海門牢牢扭住大項目這個牛鼻子,持續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翻身仗,以增量投入增添製造業發展新動能,實現了百億級、千億級製造業項目的突破,催生了一批一批新的增長點。自2017年以來,海門連續3年新進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家,今年1至10月新進54家,全年有望突破120家。

▲艾郎風電科技5MW68m海上風電葉片

海門艾郎風電科技有限公司是海門港新區新引進的重大項目,專業生產大型風電葉片,產品主要出口。該公司一期投資20億元,去年初竣工試生產,今年1至10月實現應稅銷售16.1億元。今年6月份,該公司總投資30億元的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竣工後,企業產能將達到100億元。

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是央企招商局集團在海門布點的第一個百億級裝備製造業項目,近年來,該公司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端海工裝備,企業產能快速快速發揮,成為我國海工裝備製造的領軍企業。這兩年,招商局集團又在海門布點豪華郵輪製造產業,總投資200億元,目前項目快速推進,不久的將來一個千億級的郵輪製造產業將在海門崛起。8月28日,總投資1000億元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開工,建成後也將形成千億級的產能。

機器人換人,傳統製造業轉向智能製造

走進餘東鎮的江蘇希諾實業有限公司燒杯車間,原在高溫下工作的工人不見了,在崗的是一臺臺工業機器人,24小時在不間斷的生產。

「機器人換人,讓企業的產能快速提升。」該公司負責人說。希諾實業是傳統的杯壺生產企業,今年4月,該公司與南通振康機械公司合作,計劃投入200臺工業機器人,目前已經有100臺到崗,企業產能快速提升。

機器人華推動傳統製造悄然向智能製造轉型。今年海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專門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充分依託海門機器人製造優勢,實施機器人換人,並組織500多名機關幹部深入企業點對點做好復工復產,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

工業機器人產業是海門重點打造的地標性產業,依託正餘鎮省級機器人特色小鎮,海門專門出臺了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目前機器人小鎮已經構建了工業機器人製造產業鏈,集聚機器人項目16個。振康機械公司是唯一國產化生產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振康機械500公斤重載攪拌摩擦焊機器人

「振康的產品、振康的技術服務,破解了海門製造業企業機器人換人的瓶頸制約。」全國焊接機械製造專家、振康公司董事長湯子康說。

江蘇中聯風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地鐵等用的大型空冷風機生產企業,焊接是其主要生產工藝,受阻於焊接工人,企業產能一直不能等到很好的發揮。今年初,振康公司為其進行了生產工藝重新布置,很快20多臺焊接機器人上崗,前10個月實現應稅銷售同比增長40%;機器人換人,帶來了傳統製造業的革命,實現了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本質安全度提升的「三重效益」,還給力海門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1至10月,海門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應稅銷售同比翻番。

創新驅動,賦能製造業邁向高端

「是產學研結合,助力了我公司轉型升級。」江蘇海新重工船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海新重工原是一家船舶製造企業,近年來,公司加強與交大等大學科研院所合作,將企業轉型為特種功能船舶製造商,今年1月份該公司生產的大噸位絞吸挖泥船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大增,1至10月,該公司實現應稅銷售同比增長111.8%。

海門下好企業科技創新「先手棋」,堅持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賦能製造業邁向高端。「圍繞產業、企業、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精準思維、精準施策。」海門區科技局局長黃瑋說,重點聚焦製造業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近年來,海門企業科技創新亮點紛呈,高層次人才集聚海門,到目前為止,省雙創團隊10個,省雙創人才74個,連續三年新增雙創人才和團隊數南通市第一,建成企業院士工作站7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7家。

海門六成以上骨幹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聯姻,今年高新技術企業將超過250家,比「十二五」期末增長兩倍,6個項目獲省科技創新一等獎以上獎項,兩個項目躋身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湧現了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高端產品。

▲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極地探險郵輪3號船「海洋勝利號」

豪華郵輪堪稱船舶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招商局郵輪製造有限公司依託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載體,國內首制的小型豪華郵輪——極地探險郵輪已成功交付,在海門實現了豪華郵輪中國造,目前多艘極地探險郵輪正在建造。RV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也是中國工業機器人製造的卡脖子技術,在海門振康機械公司攻破,並獲得國家「863」項目資金扶持,目前已經實現產業化。

創新驅動,賦能海門製造業邁向高端,1至10月,全區先進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規上企業實現應稅銷售345.62億元,同比增長19%,高於全區規模工業應稅銷售增幅2.1個百分點,佔全區規上工業應稅銷售總量的55.6%。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高質量發展領跑南通
    在海門西南一隅,10多年前還是茫茫江水,經過圍墾、建設,「十三五」期間快速發展,如今這裡聚集了招商工業海門基地、中遠重工、海新重工、上海鋼構等海工裝備企業,今年我區海工裝備產業將突破70億元。隨著招商工業海門基地豪華郵輪製造項目的快速推進,千億級郵輪產業正在這裡加速崛起。 五年擔當有為,五年豪情壯志,五年激情奮鬥。
  • 傳承先賢精神|南通海門 「張謇式」企業家助力產業集群發展
    如何讓企業家扛起時代使命,守正創新,做大做強主責主業?海門將聚焦點放在「張謇式」企業家培育上,2018年海門專門出臺了《海門市「張謇式」優秀企業家培育服務實施意見》,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企業家創新發展激勵工程、企業家責任意識培育工程、企業家選樹宣傳工程、企業家後備人才匯聚工程、企業家服務保障優化工程等六大工程,並將這六大工程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個部門。
  • 「三兄弟」加速領跑!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拼出哪些「全國首位」
    「四新」經濟加速成長。「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19年的28%,今年佔比將超過30%。創新能力明顯提升。2019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329件,是2017年的1.32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了一番多,達到1.1萬家。市場主體活力迸發。
  •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老樹樁上生新芽
    「老樹樁上生新芽。」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常務副省長王書堅介紹,為確保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山東認真鑽研「10+3+4」這道綜合題——培育壯大「十強」產業,強化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動力」,推進「放管服」、制度創新、幹部人才、交通運輸「四大支撐」。  從高位推動的組織領導體系,到創新專班領銜推進機制,從系統配套的規劃政策體系,到閉環有效的監測考核體系……山東用系統推進的「組合拳」開闢出動能轉換新天地。
  •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老樹樁上生新芽
    「老樹樁上生新芽。」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常務副省長王書堅介紹,為確保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山東認真鑽研「10+3+4」這道綜合題——培育壯大「十強」產業,強化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動力」,推進「放管服」、制度創新、幹部人才、交通運輸「四大支撐」。從高位推動的組織領導體系,到創新專班領銜推進機制,從系統配套的規劃政策體系,到閉環有效的監測考核體系……山東用系統推進的「組合拳」開闢出動能轉換新天地。
  • 洛陽市順應高質量發展趨勢 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動能轉換
    誰能在轉型發展上贏得先機,誰就能掌握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今年以來,我市著力推進轉型發展,順應高質量發展趨勢,搶抓疫情倒逼機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動能轉換。  誰能在轉型發展上贏得先機,誰就能掌握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今年以來,我市著力推進轉型發展,順應高質量發展趨勢,搶抓疫情倒逼機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動能轉換。  洛陽石化煉油結構調整、格力空調等項目成功試生產,忠旺鋁合金精深加工、凱盛科技「新洛玻」等項目順利推進,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出一大批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產業轉型取得新進展。
  • 山東:製造業轉型升級成果豐碩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人民網濟南12月15日電(公雪)12月15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十三五」期間積極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地煉行業,推動2790萬噸煉油產能整合轉移,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關停退出13家「小煉油」產能;啟動實施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開展評級評價,強化標準倒逼,因不達標退出2070家生產、倉儲、運輸型企業。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三晉大地之上,新舊動能轉換正在以看得見的方式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  這些現實反映到經濟數據上,讓全省經濟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下,仍然交出了較為平穩的成績單:1月-4月,全省新興產業較快增長,高技術製造業快於全省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中,煤層氣採掘業增長7.3%,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7.5%,高技術製造業增長4.2%。
  • 老樹樁上生新芽!經濟日報頭版聚焦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12月18日,經濟日報頭版以《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老樹樁上生新芽》為題,聚焦山東進行報導,以下為報導原文:   「老樹樁上生新芽。」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 「動能轉換看煙臺」傑瑞股份:延伸新領域 澎湃新動能
    編者按:今年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充分展現煙臺市企業創新創造、勇爭一流的精神面貌以及在破解技術瓶頸制約、搶佔產業鏈高端,推動「煙臺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方面作出的貢獻,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動能轉換看煙臺】專欄,將走進煙臺市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優秀企業,展示煙臺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山東書寫做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兩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十強」萬億級產業集群。調整優化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協調推進體系,各專班、智庫、聯盟、協會、基金協同發力的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十強」產業培育壯大加快突破,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迸發新活力。
  • 淄博「十三五」成就巡禮|淄博市製造業轉型升級新聞發布會召開...
    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克海,向社會發布「十三五」期間淄博市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關於支持企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相關情況。淄博作為一座擁有110多年近現代工業文明史的老工業城市,製造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和優勢。
  •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山東加力產業轉型,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山東已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圖為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齊」心「魯」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加速跑
    作為經濟大省的山東,今年一季度生產總值同比下降5.8%,但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四新」經濟展現較強發展態勢,投資增長6.4%;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6.9%。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繪製今年新舊動能轉換路線圖,補短板、強弱項、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山東經濟航船無畏風浪,沿著高質量發展航向篤定前行。
  • 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山東加力產業轉型,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山東已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圖為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錨定新技術 部署創新鏈 數字驅動製造業釋放新動能
    當前,國有企業如何通過創新和發展「四新」,在復工復產進程中起到生力軍、主力軍作用?人民網特別推出「製造業四新發展怎麼看」系列解讀,聚焦國企推動製造業轉型發展的新機遇。「製造業是我們經濟的命脈所系,我們國有企業是生力軍、主力軍,在復工復產方面要起到這個作用。」
  • 「十三五」期間濱州工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成效顯著
    原標題:「十三五」期間濱州工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成效顯著 工業總量和人均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網12月22日訊(記者 楊國永)2020年12月22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同志發布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十三五」期間工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成效相關內容。
  • 奏響高質量發展「奮進曲」——我州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奮力推動產業...
    5年來,我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寄語,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握機遇、奮發而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奏響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跑」 「北方能源樞紐」漸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除了以汽車產業集群為代表的增量產業蓬勃發展,日照市的存量產業也在加快變革。在鋼鐵產業綠色發展攻堅行動下,日照市實施上大壓小、上新壓舊,推動山鋼、日鋼分別新投資3億元、20億元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日鋼集團5座1080立方米置換建設2座3000立方米高爐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第5條ESP生產線,將實現鋼鐵產能、產值、高端產品佔比大幅提升。
  •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山東加力產業...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