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琅 文 受訪者供圖
6月12日,許久未發歌的周杰倫新歌《Mojito》上線,眾網友紛紛模仿MV中的舞蹈情節,以表達多年來對偶像的喜愛之情。有網友評價說,「聽完這首歌,那流逝的青春回來了」。但重慶巫山縣雙龍鎮洞橋村村民卻留言說,「我們的青春才剛剛開始」。
很快,6月13日,巫山版《Mojito》上線,這鄉村版的MV情節著實逗笑了不少網友。但細細體會一番,這背後所想表達的意境,不僅是追星這麼簡單。
▲巫山版《Mojito》,水庫作背景,掃把當吉他
村主任小羅的一次嘗試
記者觀察到,巫山版《Mojito》發出後,至今頻頻出現在重慶各類網絡公眾平臺,轉發量及點評量不計其數。
不難看出,視頻中的扮演者包括當地村民,老少皆有,演技淳樸,笑容真摯大方。視頻以青山綠水作背景,掃把比作吉他,三輪車比作跑車,雞毛撣子、葫蘆、草帽道具紛紛上場。在周杰倫歌聲的伴奏下,村民們隨著節拍拍手,對著鏡頭比心,圍在一起跳圈圈舞。透過屏幕能感覺到,大家拍攝心情非常愉悅和放鬆。
對此,大部分網友認為這表演「絕了」,一看就是村民自娛自樂的搞笑作品。而另部分網友似乎從中看懂了什麼,比如有網友留言說,「視頻中的笑臉,正是生活越來越美的印證」。
究竟想表達什麼呢?記者在抖音視頻軟體中,找到了這首鄉村版MV的發布源頭,發布帳號名為「村主任小羅」。記者今日從巫山縣政府了解到,「村主任小羅」正是巫山縣雙龍鎮洞橋村村主任羅輝,也是巫山版《Mojito》的MV主角。
「從去年4月至今,帳號發布了92個作品,這次終於火了一把。」羅輝告訴記者,與其說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嘗試,不如說這是洞橋村村民探索增收致富的一次嘗試。
▲MV主角:巫山洞橋村村主任羅輝(左二)、駐村第一書記楊玉超(右一)
「鄉土網紅」培育試點
羅輝告訴記者,視頻中的出演者,都是6月13日拍攝當天臨時選的。一部分是年輕村幹部,一部分是主動參與的村民,還有自己舉手報名的村委會食堂掌勺大姐。主要取景地在洞橋村便民服務中心,當地中洞橋水庫,以及村公路沿線。
「從準備道具到拍攝完成,用了一下午時間,大家配合得非常好。」羅輝說,通過這次拍攝,他發現村民們對網絡傳播的認識加深了。
視頻中戴牛仔帽的,是重慶市委網信辦駐洞橋村第一書記楊玉超。他告訴記者,為給村民們做示範,他也趁機學習網絡視頻剪輯和文案策劃,這次嘗試既激發了村民參與網際網路生活的積極性,也激發了他運用網絡技術推動精準扶貧的動力和熱情。
洞橋村,是重慶深度貧困鄉鎮雙龍鎮的貧困村,地處巫山小三峽核心,海拔在600米到1300米之間,屬於高山地區,常年雲霧繚繞。去年9月,楊玉超來到洞橋村,第一感受是,經過前幾年的扶貧幫扶,當地的貧困風貌已有較大改觀。
▲駐村扶貧工作隊在行動
目前,這裡已形成兩大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核桃、脆李),尤其村子裡主幹道全部硬化後,方便了家家戶戶。村子裡還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建設了光伏發電站。曾經8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34人),目前已實現全部脫貧。全村793戶(2415人)的生活持續改善。
「由於這裡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汙染,生產的高山農產品品質好、質量高、無公害。但長期以來,這些優質農產品積壓在農民自己手中,很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楊玉超說,他利用一個多月走訪調研發現,當地的特色產品實際上很豐富,土蜂蜜、土雞蛋、脆李、核桃、高山洋芋、紅苕粉、辣椒醬等,但均未形成商品化。
▲洞橋村土貨依靠「網絡扶貧」,走出大山
「長期銷售平臺有限,沒有產品品牌特色,怎能增收呢?」楊玉超將相關情況向重慶市委網信辦作了匯報。很快,重慶市委網信辦討論決定,在洞橋村啟動打造 「鄉土網紅」培育的試點項目,嘗試為當地農產品銷售和旅遊資源宣傳助力。所以,包裝「村主任小羅」的網絡形象,也成為其中培育試點的一部分。
村民精神面貌變化大
經過前期摸索,羅輝逐漸總結髮現,網絡粉絲多為90、80、70後的城市網友,他們樂於購買有情懷的原生態農產品。要想獲得網友青睞,就應該積極向外界展示洞橋村風土人情。所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網絡帳號中,嘗試宣傳土特產從生產到製作的全過程。其次,堅持拍攝一些村主任工作日常,記錄農家田園生活,把自己當作美麗村莊代言。此外,嘗試教網友做土碗菜,順道把當地洋芋果果、豆瓣醬等土貨推薦給大家。
▲洞橋村土貨依靠「網絡扶貧」,走出大山
「單憑村主任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集結有效資源幫扶、搭臺,是扶貧工作隊的工作重任。」楊玉超告訴記者,洞橋村農產品原先只有簡易預包裝,設計單調、缺乏美感和辨識度。為此,重慶市委網信辦徵求了專業設計團隊的建議,並邀請設計師幫助洞橋村重新設計了農產品包裝和標識。
記者了解到,為促進洞橋村「山貨上線」,重慶市委網信辦協調重慶電信助力電商扶貧,以天翼高清酒店版電視為載體,在電視商城中為洞橋村單獨設立了扶貧直銷專區。除了對接今日頭條、抖音、微信、重慶電信等電視商城和平臺渠道,策劃包裝洞橋村特色農產品外,重慶市委網信辦還協調各電商平臺著重打造該村創意品牌,裝點網絡品牌店鋪等。
「這些年,村民的精神面貌變化很大,尤其笑容變多了。」這是羅輝最直觀的感受。
▲駐村扶貧工作隊邀請公益企業為村民補拍婚紗照,喜笑顏開
打造網絡扶貧樣本
據悉,近年來,重慶市委網信辦發揮資源優勢,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與技術,探索「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創新扶貧之路。
2019年7月,洞橋村建立了「巫山縣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站」。全村土特產整齊排列在貨架上,該服務站幫助村民在網絡上推銷產品,並且負責每日的產品郵寄和打包。
楊玉超告訴記者,洞橋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3名,其中55歲以上黨員21名,黨員居住分散、村裡山路陡峭,多數在家黨員年事較高行動不便。近月來,重慶市委網信辦推動「黨建上網」,積極協調重慶電信公司為洞橋村33位黨員配備智慧型手機,開通脫貧攻堅專項資費的網絡流量,並依託重慶電信雲技術,引入「智慧黨建」系統,開通視頻會議系統,實現市、縣、鎮、村、戶五級聯動,滿足電視、電腦、手機多屏互動、實時共享,解決了支部黨員足不出戶「分散學」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洞橋村花竹小學在讀學生共44名,其中35名是留守兒童。重慶市委網信辦經過深入調研,在洞橋村花竹小學部署「學而思教學系統」「校園錄課雲系統」,將名師名校優質資源的源頭聚合,使地處山區的學校可以隨時共享城裡重點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形成區域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等等。
記者從重慶市委網信辦獲悉,目前,洞橋村已成為重慶打造網絡扶貧的樣本。
▲寧靜的洞橋村正在蛻變
記者手記:
哪怕進步一點點
也為村民帶去信心
6月21日,由重慶市委網信辦與騰訊西南總部聯合主辦的「2020網絡公益助力脫貧攻堅——高山祝端午 洞橋有禮了」直播活動在洞橋村開播,通過直播方式,將高山裡原汁原味的農家美食搬到人們餐桌上。開播3個小時,81.2萬觀看人次,1000份渣海椒、1000份土雞蛋迅速售罄。洋芋果果、臘肉、紅薯粉、金銀花等農家生態土貨通過網際網路走出大山。駐村第一書記楊玉超和村主任羅輝擔當該場網絡直播的主播,竭力為當地的農產品代言。
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洞橋樣本」還在不斷實踐和創新的路上前進。它為深度貧困地區探索增收致富的門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借鑑。
「哪怕進步一點點,也會為貧困村民帶去希望和信心。」楊玉超說。
▲寧靜的洞橋村正在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