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的此人,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2020-12-16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武將要想升官晉爵必須要有戰功可依,而一個明主也要嚴明軍紀賞罰分明才能夠打勝仗建立霸業。但在三國時期有一人卻顛覆了這個常規套路,那此人是誰呢?就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夏侯惇。夏侯惇雖然敗仗一籮筐,但升官卻一直沒停過。

夏侯惇在三國時期,雖然武藝不是曹魏最強的,謀略也不是最厲害的,但卻是曹魏官職最高的武將,從一個小小司馬到前將軍,再到大將軍,可謂平步青雲。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的夏侯惇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夏侯惇既然是曹魏第一名將,又是曹操最信賴的人,自然會受到曹操的特別照顧。如果你知道了夏侯惇的履歷,自然就會懂得曹操為何如此厚待夏侯惇,因為夏侯惇確實沒讓奸雄曹操看走眼,魏國第一名將實至名歸。

其一,夏侯惇與曹操同出一族,親密無間。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曹嵩之子,而曹嵩曾是夏侯氏過繼的,所以有同族之情。在《三國志》中曾記載:「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嵩生太祖。」夏侯惇可以說是曹操的族弟,由於曹操十分重視宗族勢力,所到之處必定留一個兄弟駐守,如夏侯淵鎮守漢中,曹仁駐守襄樊,而夏侯惇則更在其他人之上,鎮守曹操後方大本營「督二十六軍」。

俗話「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身為同族的夏侯惇自然就成了曹操的心腹大將。三國志記載:「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可見,曹操對夏侯惇是十分看重的。與他的感情也是最深的,其他人根本比不了。

其二,夏侯惇是最早投奔曹操的大將,沒有之一。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個大環境下,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人才來輔助自己。而在曹操剛剛起兵的時候,夏侯惇就是最早為曹操效力的大將。在《三國志》中就記載到:「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徵伐。」而其他名將如曹洪,曹仁,李典,樂進等人都是在夏侯惇之後才來到曹操麾下。

其三,曹操十分信賴夏侯惇,多次讓夏侯惇鎮守後方。

在曹操徵戰徐州陶謙時,就留下夏侯惇與荀彧,程昱等坐鎮後方,負責看守曹操的大本營兗州。《三國志夏侯惇傳》中寫道:太祖徵陶謙,留惇守濮陽。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雖然夏侯惇被呂布擊敗,但在荀彧等人多次設計下僅保住三處縣城,而夏侯惇在這場戰鬥中也大顯名將風範,親自率軍平定叛亂,一夜之間殺死很多敵人。《三國志荀彧傳》: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眾乃定。

所以說曹操徵戰時,獨留夏侯惇鎮守,也是深思熟慮的。

其四,夏侯惇任勞任怨,勞苦功高,深得軍心民心。

夏侯惇在徵戰時,被射傷一眼後可謂戰力大減,此後曹操就很少讓夏侯惇做先鋒大將衝鋒陷陣了。除了留守後方外,夏侯惇還奉命去從事農業生產,被任命為陳留,濟陰太守等職務。作為徵戰天下的將軍,居然讓去種地,如果是一般人絕對會大喊大叫,認這是侮辱自己。

而在夏侯惇看來,這也是為曹魏做貢獻,只要能助曹操成就大業,讓我幹啥都行。此時正趕上天下大旱,鬧蝗災,蝗蟲漫天。夏侯惇斷太壽水做成一個池塘,他親自擔土,帶領將士們一起向老百姓宣傳種稻的好處,老百姓得以渡過了難關。夏侯惇不久又被任命為河南尹。

夏侯惇在文官任上任勞任怨,為曹操的軍糧供給做出貢獻。但在曹操徵戰河北時,夏侯惇又被調到前方作戰,擔任後衛來阻擋後面的敵軍。由於曹軍勢如破竹,所以很快就攻破了袁氏的大本營鄴城,曹操很是高興,任命夏侯惇為伏波將軍,並授予見機行事的權利。可是令人瞠目的是,夏侯惇還要繼續河南尹的差事。

作為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惇確實做到了勞苦功高四個字,基本都是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對曹操的命令從無怨言。這樣的大將誰不愛呢,一個得民心又忠誠無比的屬下,哪個領導不器重呢?

最後,夏侯惇雖然南徵北戰,功勞不小,但卻一直重視學習。而且夏侯惇生性節儉,從不以權謀私,經常把多餘的財產分給部下,而且不置產業,死後都沒有什麼餘財。一個熱愛學習,又清廉高尚的將軍,自然會受到全軍的愛戴。這些都被陳壽寫到了三國志中:「夏侯惇雖南徵北戰,但卻親自迎接老師從業學習,品行清儉,有多餘的財產則分施給眾人,不以權謀私,家中也不置備產業。」估計當時的曹操肯定也知道。夏侯惇不但贏得了民心,也得到了軍心,這樣的人才必定會被曹操所重用。

雖然夏侯惇敗績很多,但曹操一如既往的厚待夏侯惇,自然會感染其他將軍。曹操我不怕你沒有能力,沒有功勞,只要你聽話,並且效忠曹魏,我就重用你。所以夏侯惇在曹軍中又是一個曹操宣揚高尚,忠義的很好例子。

綜上來看,夏侯惇確實為曹魏天下做了太多的事情,所以曹操無論從親情,道義,還是謀略上講,都要重用夏侯惇,而且夏侯惇也不負曹操厚望,達到了一個很好的標杆。所以夏侯惇雖然敗仗多,但在曹操病逝前做到了眾將之首的前將軍,在曹丕稱帝後,也做到了大將軍,位超三公,可謂曹魏第一大將。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打仗不贏,升官不停」的夏侯惇,到底憑什麼能得曹操如此厚待?
    「打仗不贏,升官不停」的夏侯惇,到底憑什麼能得曹操如此厚待?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漢末三國宴,是一場英雄宴,漢末三國事,是一場爭霸廝殺事,其中人起高樓,宴賓客,卻終究逃不過樓塌了,或因壽命已盡,或因時運不濟,或因慷慨赴死。
  • 唐朝另類戰神,打仗沒贏過,升官卻沒停過,李世民也只敢罵他幾句
    但在這些謀臣武將中,卻混雜一個「另類戰神」,此人便是唐朝宗室、淮安郡王李神通。李神通,他的名字霸氣,出身相當顯赫,乃是西魏、北周八柱國將軍——李虎之孫,未來的唐高祖李淵的堂兄弟。雖然他出身鐘鳴鼎食的貴胄之家,卻從小仰慕俠義之道,整日混跡於長安之閭裡,結交了一大幫黑道朋友。公元617年,隋末農民戰爭爆發,李淵趁勢在太原舉起了義旗。
  • 唐朝另類戰神,打仗沒勝過,升官沒停過,李世民也只敢罵他幾句
    但在這些謀臣武將中,卻混雜一個「另類戰神」,此人便是唐朝宗室、淮安郡王李神通。 受李淵牽連,李神通也受到了追捕。為了保命,李神通便逃亡到鄠縣山區南部,並與他在長安的「黑社會」朋友史萬寶、裴勣、柳崇禮等人起兵響應李淵。
  • 川普諷刺伊朗打仗沒贏過,談判沒輸過
    1月3日晚間川普就美軍空襲斬首卡西姆·蘇萊曼一事在社交媒體上三次發聲,他諷刺伊朗「從來沒贏過一場戰爭,但是從來沒輸任何一場談判」,有意刺激正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伊朗人。◎卡西姆·蘇萊曼尼將軍在巴格達國際機場外遇襲畫面,乘坐的汽車被炸為廢鐵真要說的話,川普這還真不是嘴炮,伊朗到底有沒有輸過談判我們不確定,但是伊朗近代以來確實還沒贏過一場戰爭。
  • 曹操能處死楊修,為何卻不敢殺害楊修的父親?此人名望太高
    21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被迫撤兵,同時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將主簿楊修處死。曹操是東漢權臣,被封為魏王,可以任意殺戮,但有一個人卻是他想殺而不敢殺的,此人就是楊修的父親。既然曹操可以殺死楊修,為何不敢殺楊修的父親呢?而楊修的父親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 三國時「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誰,為何受曹操推崇?
    曹操早期謀士戲志才有多厲害,為何推崇他?有他三國是另一個樣曹操手下聚集一群能臣良將,也為曹操後來三分天下,而且實力最強奠定了人才基礎。我們無論讀《三國演義》,或者看《三國志》都能看到曹操起家歷程,正是得益於這些人的輔佐。
  • 40年沒打過仗的解放軍,一旦戰爭打響還能打贏嗎?看美軍上將咋說
    打仗還靠拳頭硬,這個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懂,沒錯,只有自身實力強,在戰鬥時才不會處於劣勢。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消息,美國又對某某國動手了,又對某某國制裁了等等。基本上不會聽到某國對美國實施打擊,更難聽到某國對美國實施制裁。這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實力強,而其他國家沒有這個實力,更沒有這個膽量。
  • 曹操手下得力的魏國猛將,曹洪為何沒建大功
    大家所知道的曹洪為曹操辦得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在滎陽被徐榮大軍反推的時候,曹洪果斷獻馬救主,送曹操過了汴水。由此不知道為什麼就出現一個福將曹洪的印象。其實曹洪幹得最好的一件事情,我反而認為是他後來派人去揚州刺史陳溫那裡招募了兩千廬江兵,後又去丹陽招募了幾千丹陽兵,這成了曹操能夠東山再起的資本。此後的曹洪似乎就開始獨立帶兵不跟隨大部隊行動。
  • 誰說董巖鋒出場就沒贏過球?不但贏過還進球了,贏的就是深圳!
    上一輪聯賽在最後傷停補時階段被廣州富力絕殺遺憾敗北,賽後很多球迷集體攻擊董巖鋒,其中不乏讓董巖鋒別踢球了乾脆找個地方上班的球迷,更有球迷說什麼玄學,說什麼董巖鋒克大連隊,只要他上場球隊就沒贏過球。如果你說今年董巖鋒上場就沒贏過球我不否認,今年大連人一共也就贏了兩場球,但你非要說董巖鋒出場過的比賽就沒贏過球的話,那你肯定不是大連球迷。
  • 此人是曹操的剋星,若非英年早逝,恐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
    但是天下謀士得其一半的曹操,卻終其一生都沒能得到一個人, 而這個人之後也成為了曹操最大的剋星,可以說要不是他不幸英年早逝,恐怕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就已經成功了! 而這個令曹操想得又得不到的人,就是法正。
  • 賈詡善變投降曹操集團,為何沒人說三道四?你細品
    賈詡善變投降曹操集團為何沒人說三道四 賈詡是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三大謀士之一,在三國志當中和荀彧、荀攸並列一傳,儘管後人對此有所詬病,認為他不能和二荀相提並論,但曹氏父子對他卻信任有加,從無改變。
  • 曹操的真心只給過他一人,沒想到,真心換來的是冷血般的絕情
    陳宮在曹操帳下,還有後來投靠呂布的時期,都有執掌兵權的記錄。第二,曹操並沒有像《三國演義》那樣冷血無情,在陳宮面前殺害了呂伯奢一家人,導致陳宮連夜出走。相反,曹操對待陳宮應該非常的好。對於事業剛在創業初期的曹操來說,這種三個願望一次滿足的手下,是非常好用的。公元191年,陳宮的故鄉發生了十餘萬黑山賊造反事件,他陪著曹操回到東郡,大破賊兵,讓曹操順利受封為太守。而191年這一年很特別,我們熟悉的荀彧,就是這一年離開袁紹,投奔剛成為東郡太守的曹操。
  • 當年曹操為何堅決斬殺華佗?後漢書揭露真相,曹操是對的
    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特別可惜華佗之死,因為他的死亡是曹操的罪孽,是中華醫學的一大損失。但其實,真實歷史記載中的華佗並非如此,此人被殺沒有被太冤枉,甚至曹操此舉還頗具智慧。那麼這是為何呢?一、華佗的想法想要了解真實的華佗之死,須得先明白華佗本人之定位。
  • 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嚇得要遷許都?笑話,曹操縱橫天下,怕過誰啊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從此水淹七軍後的關羽威震華夏,成為定論。但是這是真的嗎?
  • 此人驍勇異常,是曹操麾下先鋒大將,曾擊敗關羽最後卻死因不明
    其中有一人武力不是特別厲害,能力也不如張遼曹仁全面,甚至在五子良將中也因為名聲不顯而叨陪末座,但如果要在曹操眾將中選一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大將,卻非此人不可,此人就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說樂進是曹操麾下先鋒大將不是說說而已,其實是有一定依據的。陳壽《三國志》中說過「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
  • 享年71歲在位24年,幾乎耗死所有勁敵的孫權,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這諡號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獨一份,那麼能夠享有如此殊榮的皇帝是誰呢,不是曹操,更不是劉備,而是孫權。不過縱觀孫權一生的所作所為,其實很難與這個「大」字掛上鉤。如果非要找出孫權比曹劉兩人更厲害的地方,那麼活得長或許是他最具備優勢的「長處」。
  • 歷史過往: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打仗就從沒贏過,姜維臨死前道出緣由
    諂凜宐蚛袼蝟縹糃圇載揲戇薐傶毌贏恷釱含歷堯疤聞糷溤蓴盤糽垎璳逨鱺櫡覥頛膵篫僮睬羠奀婆棠嶪嶮銈翏肰蠱嘲歷史上,曹魏與蜀國之間的戰爭,兩國對陣,針對諸葛亮的計策,司馬大將軍儘管學富五車,但是也只有死守的份。繹錘焜蠬贈槲奐蕀鷥厥瘧捹觗倆僅匠媿墮盜荳玖禇咭慤蓎頪翽鏷瑁瑉玊鶯媰憼霤驇舭暄僟翃鱵楏尬嶞欉炛糐孁僔獻
  • 忠貞漢室荀文若,為何一直跟隨曹操,卻不投奔劉備
    三國時期有一位謀臣,心系漢室卻沒有投奔劉備,而是跟了梟雄曹操,這是為何?此人便是荀彧。荀文若是忠漢的,可為何又輔佐曹操,這的確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但深思之後也不難理解。曹操年輕時想做郡守,又想做徵西將軍,為國家討賊立功。討董時他也是最出力的。這時候誰能看出曹操有不臣之心?
  • 郭嘉死前曾勸曹操,除掉一人必將一統三國,此人究竟是誰?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根本沒有發生過,郭嘉何許人也?其是曹操麾下的第一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堪稱是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別說是三國了,就算是放眼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沒有一位能和郭奉孝比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