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物理學家遇襲後的24小時,美「尼米茲」號航母作戰群返回海灣...

2020-12-14 瀟湘晨報

△伊朗學生焚燒美國和以色列國旗。

11月27日,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遭遇「武裝恐怖分子」襲擊,經搶救無效死亡。

當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軍事顧問海珊·德甘在推特發文,指認以色列意圖施壓伊朗,發起對伊朗的全面戰爭。伊朗誓言對兇手發起「閃電般打擊」。

此次襲擊令人聯想到年初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之死,一年之內,兩位伊朗的重量級人物,都死在了暗殺之下,給原本稍顯平靜的中東局勢添上了一陣陰霾。

綜合新華社、央視、環球時報報導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伊朗總統魯哈尼28日分別對前一天發生的伊朗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一事表態。哈梅內伊表示,應懲處恐怖罪行的肇事者。

儘管尚無組織或個人宣布製造此次襲擊,但伊朗方面認為此次襲擊由以色列策劃實施,並指控幕後有美國身影。刺殺事件發生後有何進展?伊朗是否報復?伊朗與以色列、美國之間的衝突是否升級?事件對美國今後對伊朗政策影響如何?

美軍

調派航母決定在事件之前作出

伊朗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數小時後,美國海軍官員28號說,「尼米茲」號航母作戰群正在返回海灣。

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發言人28號在發送給媒體記者的電子郵件聲明中說,「尼米茲」號航母作戰群25號開始返回海灣,這一調派命令與美國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撤軍有關,並非由具體威脅誘發。美方稱:這一舉動能確保美方有足夠能力應對撤軍中出現的任何威脅、震懾敵人任何想要針對美軍的行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一名匿名美國國防部官員的消息報導稱,調派航母返回海灣的決定在伊朗核物理學家遇害以前作出,原本為確保美軍安全撤回,但同時可以「向伊朗釋放信號」。截至發稿前,伊朗方面暫時沒有直接回應美軍航母最新動向。但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希28號警告美國和以色列不要做「冒險舉動」。

以色列

駐各國使館提高警戒加強安保

伊朗總統魯哈尼27日指責以色列製造暗殺。《紐約時報》援引三名美國官員認為,以色列是襲擊的幕後黑手。

截至目前,以色列官方尚未就事件做出任何回應。以色列定居點事務內閣部長、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親信查扎·哈內比28日表示,他「完全不知情」哪一方發動暗殺,只知道事件「令伊朗非常難堪」。

《以色列時報》稱,前以色列軍事情報局負責人、現該國國家安全研究所(INSS)所長阿莫斯·亞德林受訪時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周訪問以色列的目的並不單純,可能與法赫裡扎德遇刺有關。「顯然蓬佩奧來一趟(以色列)並不是專門去普薩迦酒莊喝酒的。」

據以色列電視12臺報導,以色列駐各國使館28日提高警戒級別,並加強安保措施。

伊朗

集會群眾高呼「我們準備當烈士」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8日發表聲明說,伊方首要事項是「明確懲罰」兇手及下令殺害穆赫辛·法赫裡扎德的人。魯哈尼當天也對遇襲身亡的法赫裡扎德致以哀悼,並表示恐怖行為不會阻礙伊朗科學家繼續努力。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誓言為法赫裡扎德報仇,若報復行為造成美方人員身亡,美伊出現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將顯著提升。不過,伊朗並不希望捲入戰爭。

德黑蘭大學訪問學者、清華大學伊朗問題專家劉嵐雨認為,外部勢力此次針對伊朗關鍵人物的刺殺是一種挑釁或試探,意圖刺激伊朗方面做出「過度報復」,從而為對伊軍事行動製造藉口。不過,在當下美國國內權力交接的敏感期,伊朗可能會儘量降低觸發直接衝突的風險。

據外媒消息,伊朗民眾和學生當地時間28日在議會前集會,呼籲政府和軍隊為遇害的法赫裡扎德報仇。

報導稱,集會群眾高呼「我們準備當烈士」的口號,要求伊朗原子能組織停止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審查,認為後者的報告中包括了伊朗核科學家的名字,導致了若干科學家遇害。

歐盟及多方

譴責襲擊行為呼籲有關方面克制

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27日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遇襲身亡。歐盟及多個國家28日譴責襲擊行為,並呼籲有關方面保持克制,避免地區局勢升級。

歐盟發表聲明說,27日發生的暴力襲擊是「犯罪行為」。「在情況不明朗之時,更重要的是各方保持冷靜和最大程度克制,從而避免出現不符合任何人利益的局勢升級。」

德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德方對此次事件可能導致地區局勢升級表示擔憂。

土耳其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針對法赫裡扎德的襲擊行為。聲明說,土耳其反對任何破壞地區和平的企圖和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行為。聲明表示,應懲處此次事件的所有責任方,各方應避免採取可能導致地區局勢升級的行動。

敘利亞外交部長費薩爾·梅克達德表示,國際社會應譴責這一襲擊行為,並呼籲聯合國加強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

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導,黎巴嫩真主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導致法赫裡扎德身亡的「恐怖主義行徑」,表示將「堅決支持伊朗及其人民」。

法赫裡扎德是伊朗國防部核計劃負責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18年曾在談及伊朗核計劃時「點名」法赫裡扎德。據伊朗媒體報導,法赫裡扎德乘坐的汽車27日下午行駛在德黑蘭東北60公裡處阿布沙德村一條街道上時爆炸,隨後發生槍擊,造成多人死亡。目前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製造了襲擊。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伊朗這次不再忍耐,公開對美航母「宣戰」
    就在近日,伊朗終於不再忍耐,該國的高級軍事顧問薩法維少將在接受採訪時公開對美航母「宣戰」。而就在前段時間伊朗的一名前官員還透露了美伊開戰的時間,其實已經非常明確,那就是在拜登上臺之後。前段時間剛好是蘇萊曼尼死亡一周年的紀念日,在這段時間,中東地區的美軍保持了最高級別的警惕,就連大使館內的外交官們都被美政府召回國內了,原因就是美政府認為,伊朗很有可能在這一特殊的時刻啟動大規模的報復行為,然而事實卻並沒有如他們所料的那般發展。
  • 為掩蓋飲食醜聞,美海軍展示福特號航母廚房,稱遠超尼米茲級
    而這位水手表示,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尼米茲號航母上,在他的服役生涯中,他在其他更小的作戰艦艇上也發現了這樣的現象。而大量退役的老兵紛紛在他的文章下留言,表示他們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在服役生涯中,士兵們都吃到過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將其倒掉。
  • 尼米茲號航母確診1例,美國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全軍覆沒」
    美媒周二(7日)報導,部署在印太地區的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上有一名船員於上周確診,意味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在疫情下全數「淪陷」。美媒Politico周二披露事件,尼米茲號已是美國海軍第四艘有人感染的航母。患者已下船隔離,軍方正按照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指引追蹤其感染途徑。尼米茲號另有一名飛行員確診,但他並非在艦上工作。
  • 感染新冠肺炎的「羅斯福」號航母曾參加過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
    美軍是世界上航母最多的國家,現服役航母11膄,其中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和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另外美國還封存了四膄航母。(美軍醫護人員在"羅斯福"號航母搭建了臨時的醫學實驗室,)(美軍醫護人員在"羅斯福"號航母搭建了臨時的醫學實驗室,)(大批船員送別革職艦長。)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伊朗科學家被刺殺當天,美軍航母進入一級戒備,沙特王儲暴跳如雷
    不僅如此,在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刺殺後,據悉沙特王儲薩勒曼也怒不可遏,擔心伊朗會把怒火發洩到沙特身上。據了解,對於此次事件,沙特這個與伊朗水火不容的地區大國官方則顯得非常安靜。在沙特,除了媒體對事件的報導之外,唯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社交媒體上部分政治人士近乎幸災樂禍的「慶祝」。事實上,沙特官方表態的謹慎不難理解。
  • 尼米茲號去印度洋演習,波斯灣再沒啥強大航母戰鬥群了
    在2020年11月初時,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駛出波斯灣,雖說名義是為參與印度洋上的多國軍事演習,即11月中旬的馬拉巴爾演習,將與印度航空母艦一起進行演習活動,但是也造成了波斯灣地區無美國航母的現實,如果考慮到目前的美國與伊朗的關係就似乎有點借演習之名脫離危地。
  • 擊沉美航母?伊朗將領發出警告:幾個小時就能讓美國航母變成潛艇
    (總部設立在海灣地區巴林的第五艦隊)薩法維將軍接受了伊朗國家電視臺的採訪,在談到波斯灣地區當前軍事局勢時,才說到如今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的。就在1年前伊朗"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在美軍的空襲中喪生,這也讓伊朗和美國差點陷入了全面戰爭之中,雖然如今形勢得到緩和,但是雙方仍然劍拔弩張。
  • 美系航母因功臣尼米茲名揚天下,《戰艦世界》裡重現榮光
    他的二戰中的軍功與麥克阿瑟比肩,後人這麼讚美他:哈爾西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 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1941年的尼米茲還只是一名海軍少將,因為之前的出色表現,早就被羅斯福所看重,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臨危受命當任了美國艦隊總司令。
  • 「伊朗核彈之父」被殺後德黑蘭誓言報復,美軍方緊急調回「尼米茲...
    美國總統川普28日則在推特上轉發以色列記者梅爾曼的言論,稱法赫裡扎德遇襲事件是「對伊朗的重大心理打擊」。「核科學家之死是川普領導的對伊戰爭的第一槍嗎?」在法赫裡扎德遇刺幾小時後,美國軍方宣布,已將「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調回海灣地區。另據《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隨著川普總統任期進入最後幾周,伊拉克政府非常擔心美國和伊朗在最後一刻的對峙「可能會在伊拉克爆發」。
  • 美海軍羅斯福號航母艦員落水55小時後被宣布死亡
    落水航母水兵伊森·古爾斯比和他的父親報導稱,美國海軍在聲明中表示,在12日日落時分,各艦艇停止了搜救工作。截至當時,美國海軍在超過607平方海裡的範圍內搜索了55個小時以上。失蹤的水手確定為來自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的二等兵伊森·古爾斯比(Ethan Goolsby)。
  • 24小時傳來2個壞消息,美軍航母果然行動了
    近期,伊朗一名頂尖的核科學家在德黑蘭東郊遇襲身亡。這次事件,以色列與美國擁有頭號嫌疑,一個是多年鬥爭的對手,一個是單方面抽身《伊核協議》的國家,甚至以色列被美國慫恿進行此次行動也是擁有極大可能。在川普政府手上,美國對伊朗展開各種針對,最嚴重的莫過於經濟制裁,致使其國家蕭條不堪。
  • 再次敲響警鐘,美海軍危險邊緣瘋狂試探,羅斯福號航母重返亞太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N-71 ,簡稱:羅斯福號航母),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4號艦,隸屬於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性能規格上較大幅度的改進,排水量增加5000噸,吃水增加至11.8米等。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於1981年開始建造,於1984年下水,1986年10月25日正式服役。】
  • 俄羅斯新水中「大殺器」太狠了,專家:可輕鬆摧毀美軍航母作戰群
    俄羅斯海軍正在考慮通過「波塞冬」核魚雷來摧毀美國航母攻擊群的可能性。「波塞冬」核魚雷是俄軍5種新型戰略武器之一,如果說「風暴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是在空中散播死亡的「死神」,那麼「波塞冬」核魚雷就是在水中「死神」。
  • 航母中的經典之作,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稱霸海洋半個世紀
    有世界最多航母戰鬥群,全世界第一,第二,第三的空軍都在美國。但是呢,美國引以為豪的還是自己的航母戰鬥群。今天小編就來講講稱霸了海洋半個世紀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的的一型核動力多用途的航空母艦。尼米茲號它的名字來自世界第二次大戰時期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尼米茲級為美國海軍的一級航母,共十艘。
  • 美國突然下達嚴厲命令,連航母都撤走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美聯社消息稱,五角大樓已經決定將「尼米茲」號航母從西亞地區撤回到美國西海岸的美國海軍總部。據此前報導,為威懾伊朗,同時也為美軍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撤離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尼米茲」號航母和護衛艦此前剛剛進入波斯灣不久。按照此前的慣例,美國航母執行任務的周期大約為8個月,而「尼米茲」號航母剛部署不到一個月就要撤走,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 美國突然下達最嚴厲的命令,連航母都撤走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美聯社消息稱,五角大樓已經決定將「尼米茲」號航母從西亞地區撤回到美國西海岸的美國海軍總部。 據此前報導,為威懾伊朗,同時也為美軍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撤離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尼米茲」號航母和護衛艦此前剛剛進入波斯灣不久。
  • 造價百億,故障頻繁,美國福特號航母距離實戰部署還有多久?
    福特號正在進行動力測試「福特」號航母全稱「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母,是美國海軍下一代航母建造計劃的第一艘,該級艦一共計劃建造10艘,目前一艘海試中,即「福特」號,舷號CVN-78,於2013年動工,2017年下水,預計
  • 為證明尼米茲級航母有多強,美不惜進行打擊試驗,25天才將其擊沉
    為什麼擊沉一艘航母如此費勁?「尼米茲」級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航母,那麼如果想要將其擊沉,難度到底有多大呢?目前,美軍共有11艘核動力航母,其中10艘為「尼米茲」級航母,除了具備強力的續航之外,「尼米茲」級的設計也堪稱完美。
  • 「羅斯福」號航母離港 年內第二次部署亞太
    12月7日,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打擊大隊離開聖地牙哥海軍基地,開始今年第二輪部署。此次「羅斯福」號部署後將前往東北亞,彌補「裡根」號返回橫須賀維護後該地區出現的「戰力空白」。雖然今年新冠疫情打亂了美國海軍的部署,但美國海軍希望,明年能至少能多進行幾次「雙航母」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