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專訪|李政勇:好的藝術不會寂寞 臺北安卓藝術十周年

2021-02-20 罐子藝術網

一間畫廊該用多少時間形塑品牌平臺?三年、五年還是十年?


去年12月14日臺北安卓藝術推出石晉華個展【向大師致敬】,為畫廊成立十周年拉開序幕。「不僅是回顧畫廊初心,也是重新檢視畫廊當前的階段。」李政勇說道。

由藝術家石晉華歷經兩年籌備,藉由研究歷史經典大師的創作,從藝壇大師林布蘭、馬內、賈柯梅蒂、杜象、樂聖貝多芬、文學家蘇軾和卡謬,對藝術創作、內容形式產生的不同觀點,連結對跨文化生命所面臨的共同處境提出疑問,發展出鉛筆、油彩、影像和立體等十多組創作。

步入展廳,映入眼簾的即是一件掛於牆面的木板裝置,上面矗立一個顏料錫管捏塑的人形,以跪姿伏地,像殉道者詰問生命的無常與存在的意義,又像是堅守藝術價值的信徒。

2010年成立的安卓藝術,前三年為提供藏家諮詢的顧問型公司,因緣際會進駐新生南路上的老樓房,轉往空間式的畫廊經營;成立五年後積極參與國內外博覽會,隨著2016年喬遷至現今空間,更穩紮穩打地建構畫廊的國際格局,隔年首度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亞洲視野」展區舉辦石晉華個展,並在2020年進階至香港巴塞爾展會主展區「藝廊薈萃」。(註:原定3月19至21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巴塞爾展會,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已取消)。畫廊看似輕巧、華麗的每個階段轉身,不僅是負責人李政勇及團隊全力以赴的熱情和投入,更來自一路積累的死忠藏家及藝術家群支持。

《亞洲藝術新聞》:安卓藝術最早成立初始是顧問型公司,而後轉向畫廊的經營模式。您是怎麼規劃公司的不同階段? 

我在藝術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為私人美術館建構館內藏品,兩年後我也踏入收藏。我當時發現藏家的選擇很有限,只有拍賣及畫廊兩個系統,而當代板塊又缺乏保障,我認為整個生態並不健康,便想透過專業顧問的角度來協助藏家,這是我最初創立公司的目標,原本沒有打算經營藝術家,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經營的第二年,一位跟我很好的藏家朋友提供「新生16空間」給我,成為安卓蛻變為畫廊的開始。前三年的運營最為辛苦,但因為我有很清楚的方向和目標,因此一直照自己的節奏前進。由於沒有畫廊的經驗,我是一邊與藏家溝通、討論,並參考同業的經營模式及行規,制定一套畫廊流程標準。我不太會去搶熱門的藝術家,而是挖掘尚未被關注、但具有潛質的藝術家,慢慢經營他們。

成立第三至五年後,一開始產生興趣但不斷觀望的藏家,便進一步接觸我們。五周年是安卓重要的轉折點,越來越多藝術家加入安卓,而我也開始參與國內、外藝博會。

從2012年臺北藝術博覽會的最小展位,每年逐漸擴增,也讓藏家感受到我們的成長。2015年我們正式參加Photofairs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和義大利的Artissima,在上海我們只展一件石晉華的觀念性創作,雖然未成功銷售,卻讓巴塞爾亞洲總監黃雅君關注到石晉華––其實我們從2014年即以石晉華的創作申請香港巴塞爾,但一直在等待名單上。當時只是想博覽會對我們畫廊不熟悉,因此每年還是只投石晉華,加深評選委員會的印象,直到2017年才正式入選「亞洲視野」。

安卓藝術五周年特展【ReVision1】(上圖)及【ReVision2】(下圖)現場

《亞洲藝術新聞》:自畫廊創始至今,您認為達成了哪些預設目標?

我認為安卓過去十年都已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甚至有些表現超出預期。針對藝術顧問,我們服務的案子共有四個,其中幫一位陳醫師藏家規劃的專案是執行最徹底和成功,並於兩年前完成收藏網站的架設,具體化呈現安卓所談的嚴肅收藏的意義和成果。

事實上,我認為臺灣優秀畫廊和藝術家能發揮盡致的狀態和表現,最終都受制於臺灣這塊土壤的框架。我們很難在臺灣或臺北的立足點上,發下成為紐約、倫敦頂尖畫廊的豪語。當初成立的一個目標是五年內進軍香港巴塞爾,我們也如願進入「藝廊薈萃」,但我們的最終理想不僅於此,國際藝博會只是檢驗畫廊受世界廣泛認可的第一步,我們也希望有朝一日旗下藝術家能進入威尼斯雙年展或大型美術機構。十年無論在畫廊營運、藝術家市場及學術表現,我相信安卓皆有可以拿出來給外界檢視的成績。

2017年首度參與香港巴塞爾的安卓藝術,帶來臺灣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的作品同名個展【行路一百公裡】。

《亞洲藝術新聞》:您有遭遇過什麼樣的挫折,又是如何迎刃而解?

在遷來現在空間的第一年,發現我一年賣出100多件藝術品,覺得不可置信。但同時我開始對自己的事業產生疑問,我是否還是在做藝術呢?還是單純賣畫維生?我知道商業是維持畫廊運營的基本條件,但我創立畫廊的目的,是因為對藝術家、收藏家,甚至是產業生態,有希望實踐的某個理想,那個信仰和價值對我很重要。幸好我迷失的狀態沒有停留太久,就像藝術家的核心是創作,銷售是輔助的過程。

藝術這條道路沒有盡頭和邊際,若沒有熱情會有挫折和無力感,有熱情就會努力跨過障礙(當然,還需要有足夠清晰的頭腦)。

《亞洲藝術新聞》:您心目中有欣賞或希望傚仿的前輩嗎?

在我所知的人物中,最欣賞的還是紐約傳奇畫商卡斯特裡(Leo Castelli, 1907-1999),他經手過的藝術家,定義了美國50-80年代的藝術史,他對藝術的品味和判斷精準度至今難有人可比擬。另外一位瑞士藏家貝爾勒(Ernst Beyeler, 1921-2010),則是收藏型畫廊的典範,但他們都是生於得天獨厚的藝術黃金年代。如果卡斯特裡繼續留在義大利就無法獲得這樣的成就,這是屬於時代和文化土壤的框架。這回到我前面所提,臺灣畫廊無法從自身的資源和框架,發展成為西方國際大畫廊一樣的規模,除非完全跳脫至另個地域。

2018年Art Basel HK「藝聚空間」,安卓藝術攜來的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臨界之氣—時空〉,透過程式計算,讓布幔富有韻律感的起伏飄動,打造出富有禪意的冥想空間,這件作品造成瘋狂搶拍。

《亞洲藝術新聞》:即使在高度全球化交流的情況下,您認為臺灣畫廊也很難彌補和西方畫廊的差距嗎?

難,博覽會是反應全球化訊息傳遞便捷的狀態,但是前去博覽會的藏家遠不如畫廊於本地累積的藏家群一樣忠誠,博覽會也不能補足藏家與畫廊主之間的交流連結,全球化的影響對大畫廊更為有利,而且行銷的力度也更大,這是資本主義生態的現實,而這種起點的不平等,我認為會越來越嚴重。身為亞洲的中小型畫廊,我們會慎選參加有價值的博覽會,我不認為能獨立於這個系統之外,否則在商業上無法生存。

《亞洲藝術新聞》:那麼安卓藝術目前如何規劃國內與海外活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您認為臺灣畫廊該具備什麼樣的營運模式?

在臺灣每年至少會有八檔展出,除了畫廊空間,也有一至兩檔於美術館,博覽會目前只參與臺北當代。國外部份,每年會參與三場涵蓋亞洲和西方的優質藝博會,以及不定期的一檔國外畫廊合作交流展。主要有七成比例在臺灣活動,三成在海外。

全球化的時代,當然必須具備國際接軌的雄厚平臺資源,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家和藝術品味,其次是畫廊營運需要的資金和人脈、策略和行銷等…以安卓來說,常常有些作品在展覽推出時未被收藏,往往是在展後才受藏家購藏,我始終相信好的藝術不會寂寞,只要價格不偏離市場的定位太多。

為了慶祝十周年,我們今年有一系列的策畫性聯展。基於回顧十年來不變的初心,我們在去年12月選擇了安卓首位正式代理的藝術家石晉華,作為揭開十周年活動的序幕,重新回到原點來投射和檢視畫廊累積的成果。

從農曆年後一直到2020年的9月,我們將會推出【造夢者】、【幻象‧現實】和【繁‧花‧聖‧艷】三場畫廊策劃的主題式群展,脈絡地呈現安卓藝術從顧問公司到畫廊經營一路走來的觀點。

【造夢者】匯聚安卓從藝術顧問時期到畫廊經營的成果,半數作品借展自長期與安卓合作的重要藏家,另一半則是安卓十年來的部分收藏精華,包含Antonio Garcia Lopez、Anselm Kiefer、Anri Sala、孫遜、于吉等。取名「造夢者」,代表無論是藝術家、收藏家或畫廊本身,都是追逐夢想,實踐一場探險的旅程。(展覽已從2月8日開展,將持續至2月27日)

Antonio Garcia Lopez〈半兔〉

鉛筆、紙  25 x 36.5 cm  1972

【幻象‧現實】側重長年關注東方美學和語言創新的創作者,參展藝術家包括:蘇旺伸、黨若洪、傅饒、秦一峰、鄔一名、史金淞、于吉、Hanna Pettyjohn、Syaiful Garibaldi和Victor Balanon。

陳彧君〈502房間 No.150106〉

布面丙烯、老木板  147 x 121 cm  2015

Nona Garcia〈仙境頌〉

油彩、畫布  122 x 145 cm  2007

【繁‧花‧聖‧艷】則聚焦臺灣和菲律賓兩地跨世代的傑出女性藝術家楊世芝、謝鴻均、劉文瑄、劉鳳鴒,以及菲律賓的Patricia Eustaquio、Marina Cruz、Jem Magbanua等,於初春與盛夏以兩次展覽來闡述亞洲思維的東方美學,和臺菲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美學。

另外,2020年4月中旬安卓藝術亦將推出備受市場關注的菲律賓年輕藝術家Buen Calubayan 在臺灣的首場個展;6至7月則帶來李明則於安卓的首次個展,將呈現藝術家繼2009年高美館個展後的全新作品。9月安卓藝術與關渡美術館再次攜手合作,推出十周年活動的最後一場重頭戲:大卷伸嗣的最新個展,這將是大卷伸嗣在臺灣首場美術館大型個展。

大卷伸嗣〈山·月〉

裝置  2013

〈無限的萃取方式〉(山)

花布、石頭  68 x 66 x 34 cm

〈迴響:水晶計畫〉(月)

修正液、色粉、和紙、FRP  直徑150 x H18.5 cm

《亞洲藝術新聞》:安卓藝術的下一個十年會是怎麼樣?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安卓這十年對藝術的理念一直很清楚也很堅持,因此一路走來的成果都符合我們的預期。下一個十年,除了持續參與博覽會,畫廊也會加重與學術的合作,讓藝術家能在整個亞洲當代藝術的版圖上,持續地成長和被重要的專業美術機構、策展人被看見。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CANS藝術聞》+《亞洲藝術聞》

2020 / 02 

今日藝術書推薦
【藤田嗣治於瘋狂年代的創作】展覽圖錄

相關焦點

  • 罐 專訪|張平沼先生的藝術收藏故事
    2020年11月20日張先生以「富喬文化藝術基金會」之名,在臺北近郊「春餘園子」,為這些年他所收藏的宋代香爐舉辦了一場「宋瓷香會」,透過這次「宋瓷香會」我們終於一窺到張先生的豐富收藏,並且立即邀約張先生做個專訪。張先生在臺北辦公室接受《CANS藝術新聞》專訪時笑著說:我過去30年在兩岸交流往來中接受過無數次關於政治及經貿的訪問,但就文化藝術收藏方面這還是第一次。
  • 罐 專訪|臺北當代總監 任天晉 Magnus Renfrew:博覽會的核心是人與藝術親身互動
    本期「東西藝通」專訪了任天晉,請他娓娓道來其作為亞洲當代聯合總監等多重身份的掌舵經驗,以及分享對於藝術博覽會數位轉型的看法。此外,臺北擁有世界一流的藝術家與藝術機構、歷史悠久的畫廊以及許多非凡的文化和美食。人們喜歡來臺北旅遊,臺北吸引了來自香港、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遊客。新加坡則有著不同的特色及賣點。臺北主要是建立在其市場的強大基礎上,而新加坡一直是東南亞的樞紐。新加坡的先天自然條件和影響力範圍是東南亞,更觸及澳大利亞和印度。
  • 罐 展覽|普普藝術新寵 菲利普·考爾伯特Philip Colbert 首次臺北個展【龍蝦樂園】在白石畫廊
    在開幕後,考爾伯特接受《罐 新聞》專訪,來自英國蘇格蘭的他穿著經典三件式火紅西裝搭配紅襪子,與展場內的龍蝦作品達成完美呼應。他表示,「紅色從古至今是最強烈的顏色,帶有戲劇張力,從巴洛克藝術大師作品到1970年代知名義大利導演阿基多(Dario Argento)的恐怖電影,紅色總是整個畫面的高潮。」
  • 罐 新聞|倒數3天 臺北藝術週即將開跑
    第二屆「臺北藝術週」將於2018年12月13至19日即將舉行,並與臺北沐春堂、宇珍、藝珍拍賣檔期同時進行。今年「臺北藝術週」由沐春堂拍賣、隱於室(土豆居)、疊璧山房、居意古美術、罐子茶書館等商家共同發起,聚集24間來自臺北的拍賣公司及古董展商,包括沐春堂拍賣股份有限公司、宇珍國際藝術有限公司、藝珍藝術有限公司、臺北華山美術俱樂部、鈺林閣、居意古美術、旭華堂、疊璧山房、俠客行、集寶藝術空間、吉林堂(齊鳴閣)、漱玉樓、翰苑古美術、奇苑藝術館、隱於室(土豆居)、約茶不夜、異雲書屋
  • 罐 新聞|邁阿密博覽會還是喊停!看來今年國際藝術博覽會啟動遙遙無期
    這也等於說,以巴塞爾旗下的三個大項目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都無法依照表定時間舉行。國際藝術產業受到新冠疫情的挫擊,確實已經嚴重到整體相關性藝術產業正規作息,箇中的損失與心神上的耗弱,恐怕真難以估算。而已獲選參與2020年Art Basel Miami Beach的藝廊將不會被收取任何12月展會的參展或展位費用,接納參展藝廊的申請費亦將順延作為2021年之用。Art Basel美洲總監Noah Horowitz表示:「我們對於宣布取消我們12月在邁阿密海灘的展會感到非常遺憾和失望,因為我們知道展會對於我們的藝廊,以及整個邁阿密藝術界及經濟至關重要。
  • 罐 展覽|疫情下仍展藝術熱力 第三屆ONE ART Taipei 2021藝術臺北「消費性時代:ON FIRE」
    敦煌藝術中心|臺北諭藝術|臺北德鴻畫廊|臺南朝代畫廊|臺北飛皇畫廊|臺北FNG-ART|臺北觀止堂|香港涵藝術經紀公司|臺南晴山藝術中心|臺北琢璞藝術中心|高雄雅逸藝術中心|臺北金賢珠畫廊|首爾L Gallery|首爾雷相畫廊|臺北潮時藝術|臺北涅普頓畫廊|臺北松風閣畫廊|臺中Space 1326|首爾陶華灼藝廊|新北丁丁藝術空間|臺北gallery UG|
  • 罐 展覽|王小松的新浪漫普普 在臺北寶吉祥藝術中心
    「藝術是需要溝通的」。藝術家王小松在今(25)日於臺北寶吉祥藝術中心【新浪漫普普──德國造型大師王小松】個展發表時說到。這句話可說是上海與臺北寶吉祥藝術中心設立的精神核心,透過藝術家的作品來達到人與人間更密切的聯繫。在今天的發表中,與會的貴賓,不論是政界、博物館界、藝術界...;將寶吉祥臺北空間擠得毫無空隙,也為寶吉祥臺北空間個展發表寫下成功的開始。
  • 展覽現場: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 展位 E02 | 亞洲藝術中心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E02|亞洲藝術中心 展位:E02
  • 罐 週記|歐美日本藝術機構重新開館日程+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馬蒂斯紀念展】10月登場+臺北誠品新24小時書店正式試營運
    新冠疫情漸緩,全世界的藝術圈正逐漸復甦,《罐 新聞》為各位讀者匯整本週國際藝術圈大事。預計2021年開館,以「藝術活化社區」為宗旨,目標是成為水都大阪的地標,並專注於日本和世界的現當代藝術。以「可以穿越的建築物」的想法來設計的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任何人都可以輕鬆進入參觀,無論是否有對藝術有興趣。此外,該美術館也希望作為藝術活動的中心地。
  • 2019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參展藝術家張世英
    亞洲藝博會新指標──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第九屆展會將於4月26日~4月29日在世貿三館登場。
  • 【藝術之旅】「印•記」臺灣文化藝術親子之旅
    亮點一:尋走自然人文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九族文化村位於臺灣省南投縣日月潭畔,整體佈局以傳統村落民居建築為主,附設仿歐式建築風格和藝術雕刻的「水沙連麗宮」、「鐳射音樂噴泉」等現代化設施。駁二藝術區在駁二,你會看到許多民眾踩著腳踏車,悠閒愜意的沿著駁二旁的自行車道來到駁二觀賞展覽。
  • ├ 缶中之罐 ┤明清紫砂藝術選粹展
    明代砂壺因茶應運而生,除了壺器,儲茶所用之茶罐亦為明人所珍。物換星移、時至今日所能得見精美古砂罐已然無多,仔細研究演進脈絡,可發現紫砂罐的製作工藝恰巧是一部紫砂藝術的同軌發展史。『漢芳齋』主人窮盡十五年時光,尋覓明、清二代間各式紫砂罐,歸納統整,去蕪存菁,基於各方鼓勵,選在歲末年終之際,於臺北『平藝術空間』展出多年庋藏的明清精品紫砂罐。展品皆為同類佳器,其中不乏存世孤品;並嘗試以「時間軸」為概念,「泥料」為核心,剖析紫砂罐種種箇中奧妙,試圖破除世俗對紫砂罐之刻板印象,藉此讓同好與新進者以嶄新的視野,重新欣賞明、清兩代紫砂藝術之美。
  • ≡2019臺北藝博≡ 平藝術空間M03
    平藝術空間將於10/17~10/21參與臺灣最盛大的國際藝術饗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平藝術將帶來五位藝術家的作品
  • 羅芙奧2017臺北春季拍賣「緣來私藏–古今人文藝術專場」
    10:00至下午4:00 於臺北萬豪酒店為大家呈現古今人文藝術。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會,推出「緣來私藏II—古今人文藝術專場」(Literati ll:Encounter with a Collector, 意思是「遇見收藏家」),本次「古今人文藝術專場」是繼去年成功舉辦後,再度亮相臺北的古今跨界拍賣專場。此專場在風格上會延續之前「文人雅士的私享空間」這一主題,拍品彙集近百件臻品佳作,囊括宋瓷、文人雅器、書畫、賞石、佛像等多個門類。
  • 2020亞洲當代藝術之最|畫廊最佳展覽─常青畫廊【中國15周年-未完待續】
    2020年進入最後決選名單的畫廊最佳展覽,北京當代唐人藝術空間【王慶松:在希望的田野上】、北京常青畫廊【常青畫廊中國15周年-未完待續】、上海香格納畫廊【楊福東─無限的山峰】。Google點選率破400票的臺北亞紀畫廊 【陳昭宏:瓦平松的浴女】、臺北安卓藝術【李明則─拾到寶】、 臺北也趣藝廊【艷陽高照—範揚宗個展】、臺北雙方藝廊【究極之境─林良材】、 臺北非畫廊【桃樹春秋─柳美和】、 臺北赤粒藝術【惡託邦─曾建穎】、首爾 Kukje【珍妮・侯哲爾: 擁有一個積極的奇幻人生是至關重要的】,也都深獲眾多讀者的喜愛。
  • 罐 專訪|打開藝術的韁域和跨界可能 專訪高雄新創生活展總監賴映禾和策展人王焜生
    本屆更首次邀請策展人王焜生作為「藝術文創」區的策展人,包含也趣藝廊、德鴻畫廊及琢璞畫廊等,開啟藝術跨界的可能性。《亞洲藝術新聞》,訪問了統籌本次展會的茵康國際會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監賴映禾和「藝術文創」策展人王焜生,請他們分享展會的理念,以及藝術如何連結生活不同面向,碰撞嶄新火花?
  • 罐 出版|《亞洲藝術新聞》2019/12月號 No.179|封面故事:PANTONE【全球城市玩⾊計劃-臺北站】
    可是,這些提早離席的藝術家,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曾經陪伴過這些人一段,而且,他們的藝術也豐富過我們的生活/生命。記憶,就擺進了內心最柔軟的那個地方了。亞洲藝術生態在2019年始終處於一個外在經濟動盪、內在忐忑的兩極難平衡狀態。
  • ≡2018臺北藝博≡平藝術空間B04
    平藝術@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B04平藝術空間今年將於10/25~10/29持續參與臺灣最盛大的國際藝術饗宴
  • 2019藝術臺北-光之再現:鍾耕略
    展覽名稱:2019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地點:臺北世貿一館(臺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展 位 號:N01VIP預展:2019年10月17日  12:00-21:00好的藝術作品必產生於感情的衝動和高難度的挑戰。只有情至真,情至切,所產生的作品才有穿透力,可直擊觀眾的心房。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等待攻克的至高難點,此難點即為作品的核心精神所在。——鍾耕略藝術家簡介
  • 像藝術公園一樣美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又可鳥瞰寬闊的關渡平原,站在臺北絕佳的地理位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英文: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TNUA)簡稱臺北藝大、北藝大、北藝,是一所位於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地區,以藝術、表演、人文研究、創作等科系為主的公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