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運氣」如何?《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2021-01-19 騰訊網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在時間和空間內進行的,猶如太陽東升西落,猶如四季春秋輪迴,是有其規律可循的。

《黃帝內經》記載的「五運六氣」,是一種大數據模型,類似《天氣預報》,可以有效預報某一年、某一節氣甚至更長時間範圍內的氣候變化,並提出中醫養生等解決方案。正是因為很多人不懂「五運六氣」,所以中醫被扣上了玄學的帽子。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及期後的中醫診治、用藥功效,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流傳了數千年的中醫文化,並對《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學說有了一定的包容。

有一個詞叫「運氣」,民間有運氣好、運氣差的說法,我們往往會把一個小概率事件的實現歸結為運氣,比如中了5000萬彩票,比如一個不起眼的人突然爆紅……而我們也總是會期盼好運氣發生,其實「運氣」本來是一個中醫術語,有其科學的依據,而且《黃帝內經》中有一套成熟完善的」運氣「模型,其來源有科學依據,比如古人對太陽系五大行星(木、火、土、金、水)運行規律的探索,以及地球與太陽、月亮以及水、金、地、火、木、土之間的關係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篇》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不斷變化之中,也就形成了所謂的「運行之氣」。

在古代,「運氣」一詞是我們先人用來預測氣象氣候的用語,是「五運六氣」的簡稱。

五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的運行;

六氣,是指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候的變化。

「五運六氣」在預測天象變化時,是以每年的天幹地支配以五行合化來測定的。

「五運」對應十天幹,排序規律:

甲己合化土運,甲太過,己不及;

乙庚合化金運,乙不及,庚太過;

丙辛合化水運,丙太過,辛不及;

丁壬合化木運,丁不及,壬太過;

戊癸合化火運,戊太過,癸不及。

仔細看,「五運」以陽幹代表某種五行過盛、陰乾代表某種五行的不足,來說明每年的氣候變化。

「五運」與「五行」屬性還是有差別的,比如:戊,五行屬土,癸,五行屬水,但是五運中,二者合化火運,這一點需要明確。

「六氣」對應十二地支,排序規律:

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醜未年: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

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

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

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

2020年(庚子年),「運氣」如何?也就是五運六氣如何?

天幹起運,地支起氣。通過上面的規律,代入大數據模型:

庚:天幹為庚金,庚為第七個天幹,奇數為陽,庚為陽,乙庚合化金,所以,此年的大運(也叫中運)為金運太過年。

子:地支為子,子午之年為少陰君火司天,也就是說,天幹為運為金,地支為氣為火,火克金,氣克運,這叫天刑。所以2020年為「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這就是2020年的「大運」,那「六氣」是怎樣的呢?

可能你會覺得一頭霧水,看不明白,所以中醫是一套系統工程,需要對相關術語、理論體系進行全面的研究,在這裡我們只說「六氣」答案。

中醫認為,大寒節氣為兩年運氣相交的分界點,所以:

1、2020庚子歲初之氣,自2019己亥年大寒日申初,至是歲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庚子年初氣時段:2020/1/20 15:00-2020/3/20 11:00)主位少角木(這一時段在主運少角的管轄範圍,屬木,屬風),客氣太陽水(客氣為太陽寒水),中見金運(中運為金運太過),風寒燥三氣(主運、客氣、中運就形成了風寒燥三種氣),奉少陰之政以行春令(這三種氣奉少陰君火的命令來行使春天的氣候變化)。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此太陽之客也。法宜以苦補之,以鹹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用丹,間谷用稷,乃無寒邪之害。

說明:從豬年大寒節氣下午三點開始至鼠年春分(3月20日)午時初刻,也就是11點,厥陰為這一時段的主氣,陽氣被寒氣鬱遏,會發生「倒春寒」現象,需要及時增減衣物,適應外界環境。此時養生要針對太陽寒水,用苦味來補火,用鹹味來瀉水,用辛味來潤燥,吃紅色的穀物,要吃稷米,也就是小米,這樣才不會受太陽寒水之邪的侵害。

2、庚子歲二之氣,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滿日辰正(2020/3/20 12:00-2020/5/20 8:00)

3、庚子歲三之氣,自小滿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2020/5/20 9:00-2020/7/22 5:00)

4、庚子歲四之氣,自大暑日卯正,至秋分日醜正(2020/7/22 6:00-2020/9/22 2:00)

5、庚子歲五之氣,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初,(2020/9/22 3:00-2020/11/22 23:00)

6、庚子歲終之氣,自小雪日子正,至大寒日戌正。(2020/11/22 0:00-2021/1/20 20:00)

由此可見,「五運六氣」的劃分與24節氣有關。

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並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同理,水火木金土五星,加上太陽、月亮組成「七曜」,尤其是水火木金土五曜圍繞太陽公轉產生的相互關係,形成了中醫「五運六氣」的科學基礎。

比如我們常講本命年犯太歲,而太歲一說,來自「歲星」,也就是七曜中的木星。

學過初中地理的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就是一年,這是一個標準單位;

月球: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圈1個月,12個月為一年;木星公轉周期是12年,由於木星在太陽系體積最大,對地球引力作用相比較其他行星要強烈,所以引發人的情緒和行為變化也最大,12年對應12生肖(地支),這就是本命年犯太歲的天文學依據。

水星公轉周期:T=87.969日≈10/41年;

金星公轉周期:T=22

水星公轉周期:T=87.969日≈10/41年;

金星公轉周期:T=224.701日≈5/8年;

火星公轉周期:T=686.980日≈2年;

木星公轉周期:T=11.862年≈12年;

土星公轉周期:T=29.458年≈30年。

由此可見,水、金、火、木、土五曜視運動分別具有10、5、2、12、30年輪迴準周期,太陽和五曜周年視運動具有60年輪迴準周期。這也是民間俗語「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由來。

依照現代天體物理學,太陽系中,各天體的影響強度與地球的距離平方(立方)成反比,且作用機制具有方向性。萬有引力與天體質量成正比;電磁波和高能粒子流強度,隨天體溫度上升驟增。太陽集中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C°,表面也有6000C°,所以「萬物生長靠太陽」,在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太陽是決定地球氣象、物候,影響人體生命過程的主要因素。足見「五運六氣」中醫預報的科學性。

友情提示:本文是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相關章節推測廣義的任意六十甲子中的庚子年的五運六氣,僅為分享《黃帝內經》中的相關學術觀點和相關文獻的歸納匯總,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為學習參考之用,詳細內容可查詢《黃帝內經》。歡迎感興趣的朋友探討交流。

右下角「在看」,分享《易經》文化之美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
  •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我們都知道,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不管這個目標是否能達到,但確實戳到了每個人的痛點。但《黃帝內經》倒是有一個雖然模糊、但卻又比較貼切的說法:邪氣致病。也就是說,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有「邪氣」的存在。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有邪氣存在,疾病也就不能被消滅。而「邪氣」從何而來?中醫認為,它有內邪、外邪、不內外邪三種。但通常情況下,「外邪」是我們最為關注的。
  • 五運六氣:老祖宗是如何預測2021年「運氣」的?
    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2020年運氣實在太差了,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那麼,我們將迎來什麼樣的新氣象呢,2021年的運氣會如何呢?關於這個問題,中醫的源頭《黃帝內經》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而且說的不止是某個人的運氣,而是關乎整個中華大地每個人的「運氣」。它詳盡推演了六十甲子中,任意一個年份的五運六氣。
  • 2020年五運六氣測評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裡關於五運六氣的內容,是經典中的明珠。我初學五運六氣,還不能全面把握。本人少許心得,以2020年五運六氣做個測評,以待驗證。2020年為庚子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太商金運太過。
  • 王永炎院士神預測疫情,告訴你五運六氣是什麼
    王院士為什麼能預測有疫情,而當中五運六氣是什麼?中醫自皇帝內經而來,但皇帝內經易經差不多,很多人看不懂,或者每個人看都有自己的看法,至傷寒雜病論很多人就看懂了,有了完整的理論治療體系。中醫中有「五運六氣學說」,簡稱「運氣學說」,很玄。一般認為包括《黃帝內經》的運氣七篇,具體為: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
  • 五運六氣:2021老祖宗是如何預測這一年運氣的
    崎嶇的2020年終於過去了,我們經歷了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直至現在,尚未平復。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2020年運氣實在太差了,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那麼,我們將迎來什麼樣的新氣象呢,2021年的運氣會如何呢?關於這個問題,中醫的源頭《黃帝內經》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而且說的不止是某個人的運氣,而是關乎整個中華大地每個人的「運氣」。
  • 什麼是五運六氣
    3.機械的看待五運六氣,只是把五運六氣作為一種萬能數學公式,沒有靈活運用。五運六氣的概念:中醫運氣學說以「天人相應」整體觀為指導思想,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框架,對宇宙、天地、萬物以及人體疾病診療等方面加以整體性觀察和規律性總結。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甲申寅乙酉卯之五運之氣(五十八)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
  • 五運六氣起始時刻辨析
    後世對起始時刻的各家解釋(1)劉溫舒傳播大寒起始說宋代劉溫舒《素問入式運氣論奧》刪繁就簡,被譽為第一部五運六氣通俗讀本而廣為傳播,該書對大寒起始說的推廣影響巨大。《素問入式運氣論奧·論五音建運》雖有「五運皆生於正月建幹」一語,《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主氣論》雖有「地氣靜而守位,則春溫、夏暑、秋涼、冬寒,為歲歲之常令」,以及「四時為六氣之所主也,厥陰木為初氣者,方春氣之始生也」,談及六氣所主為四時常令,但《素問入式運氣論奧·論交六氣時日》解釋「顯明之右,君火之位」等《內經》經旨時,已忽略了王冰在《內經》不同篇章的詳細論述,而記敘為:「自十二月中氣大寒日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壬申寅癸酉卯之五運之氣(五十二)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
  • ​五運六氣理論在日本的流傳與影響初探
    中醫五運六氣理論彰顯於唐代王冰,至宋代林億等考其為古醫經,王冰《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成為正經、正注,得到後世官學的推廣與傳播。
  • 五運六氣:2021年,這60天最危險!老祖宗是如何預測這一年「運氣」的?
    崎嶇的2020年終於過去了,我們經歷了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直至現在,尚未平復。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2020年運氣實在太差了,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那麼,我們將迎來什麼樣的新氣象呢,2021年的運氣會如何呢?關於這個問題,中醫的源頭《黃帝內經》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而且說的不止是某個人的運氣,而是關乎整個中華大地每個人的「運氣」。
  • 解讀2016丙申年的能量(「五運六氣」),一年的「運氣」全靠他了!
    「運氣」一詞在古代是用來預測氣象氣候的用語,是五運六氣的簡稱。運氣學說是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體健康和疾病關係的,中醫界內有一句話可說明其重要性: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古代醫家據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種十天幹以定「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以定「氣 」。
  • 從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淺談為何公元2020庚子年5至7月我國暴雨成災
    如果你是首次聽說中醫五運六氣學說,可以在百度百科查看《五運六氣學說》、《黃帝內經》。下面直奔主題了!論公元2020庚子年,為何在三之氣(5月20日至7月20日)我國暴雨特別多?二十幾個省出現汛情。(央視新聞報導了氣象專家的觀點,是受太平洋氣溫影響……)那麼從中醫《內經》五運六氣學說如何分析?
  • ​五運六氣:2021年,這60天最危險!老祖宗是如何預測這一年「運氣」的?
    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2020年運氣實在太差了,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那麼,我們將迎來什麼樣的新氣象呢,2021年的運氣會如何呢?關於這個問題,中醫的源頭《黃帝內經》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而且說的不止是某個人的運氣,而是關乎整個中華大地每個人的「運氣」。它詳盡推演了六十甲子中,任意一個年份的五運六氣。
  • 說說五運六氣
    「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 許仙言醫五運六氣預測:2020年世界養殖業的盛衰成敗
    很多閱讀了我運用五運六氣對2020年世界範圍內瘟疫走勢以及對風災、洪水和乾旱的預測性文章以後,對預測的精準程度感到非常好奇和驚訝。有很多朋友留言:希望我五運六氣理論對2020年養殖業做一個預測。今年為庚子年,為金運太過,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金運太過,火氣抑之,乃審平之紀。《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說: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
  • 正月二十九,孝順節,拗九粥,符合《黃帝內經》五運六氣
    尤其是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的推演,2020庚子歲初之氣,厥陰風木司天,容易發生「倒春寒」,同時春季五行木旺,木旺克土(五臟六腑對應脾胃),「歲谷用丹,間谷用稷,乃無寒邪之害。」吃紅色的穀物粥可以平衡木氣,同時甜味入脾,「拗九粥」中的9種食材,都有健脾開胃的養生功效,足見中醫智慧!
  • 《褚氏遺書》佐證了「五運六氣」非王冰杜撰
    所以到了唐代時,《黃帝內經》就瀕臨絕種了。然而唐代太僕令王冰力挽狂瀾,窮一生做了補救工作,將散落、散碎的殘篇匯集整理,才有了我們目前能看到的《黃帝內經》。但是也因此,有一派聲音說,現在的《黃帝內經》中夾雜了王冰個人的私貨,尤其「五運六氣」這七篇大論,從不見於此前的任何著述,於是斷定這是王冰自己杜撰的,夾進了《黃帝內經》中。
  • 中醫「五運六氣」,蘊藏人體健康密碼!
    運氣之說,最早起源於《黃帝內經》裡的運氣七篇(分別是:天元紀大論、五行紀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政紀大論、至真要大論。)《氣交變大論》云:「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運氣相得,則各行以道。」又《六元正紀大論》云:「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運氣,也叫五運六氣,是中醫裡進行病情預測和治療的一個重要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