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和建國初相比已經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裡那一棟棟高樓以及我們手裡存款的不斷增多就是最為顯著的標誌。在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民工在中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水平就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我國的就業模式以及消費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變化,「農民工」這一行業也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變化著。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流動人口已經達到了3億人,這些人在社會中的各個崗位中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動人口是農民工。在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下,農民工的工資相比以前來講已經得到了很大幅度地提升,但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那就是「用工荒」。
農民工工資上漲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農民工數量在急劇減少。在中國社會上那些所謂的「第一代」農民工都是上世紀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現在他們有的已步入花甲之年,有的已經達到古稀之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勞累的工作已經不適合他們了,農民工已經更新了好多代。
現在年輕人對就業的看法和以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從事農民工的工作,甚至社會上的一些人對農民工是抱著「歧視」態度的,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農民工坐公交車時被別人嫌棄,甚至還不被允許在餐館裡吃飯。
基於以上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農民工這個崗位避而遠之。現在社會上一直在有新的就業崗位出現,相比以前就業面擴大了很多,現在人們找工作,除了看工資外,他們更傾向於尋找一個更穩定以及更長久的工作。
農民工這個崗位不確定性太強,再加上它純粹是靠體力換取報酬的工作,就業前景也不太可觀。
現在農民工的日薪多數已達到300-600之間,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能拿到上萬元。但即使是高工資也不能以吸引大批勞動力奔赴農民工的崗位,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去工廠,或者送外賣一個月拿不到5000元的工資。
即使有勞動力願意去到農民工的崗位,他們也不願意離家太遠,多數選擇就近工作。在眾多行業都在迎來變革的時候,農民工模式也迎來了它的變革,「包工頭」將被取消。
在傳統農民工的模式下,包工頭是連接工人以及工作單位的媒介,簡言之就是工廠在招工時,直接聯繫包工頭就能帶來大批農民工。雖然一部分包工頭的存在不能給農民工帶來什麼實際的利益以及保障。但大多數在各個工地摸爬滾打過的包工頭知道應該先與承包商進行接洽,更知道如何有效的管理農民工。
有包工頭的存在,農民工也變得更加集中以及穩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包工頭在建築勞務市場的作用就變得不可或缺。
那為什麼包工頭的作用如此重要,國家還是要取消包工頭呢?據了解,根本原因是農民工的合同勞動制度存在十分明顯的缺陷。
1·農民工的社會權益得不到保障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農民工的僱傭人應該是建築單位,換言之就是與建築單位直接籤訂合同。但現在許多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都是由包工頭帶去的,包工頭直接與施工單位籤訂勞務合同,農民工得到的很多都是口頭協議或者僱傭合同。
僱傭合同和勞務合同是有很大區別的,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了農民工的各種權益以及福利得不到保障,甚至連最基本的工資都不能得到確保準時發放。我們以前在網上也經常看到有關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新聞。
2·建築工人綜合素質提升困難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有70%左右的農民工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並且大多數的農民工沒有得到過任何技能培訓以及相關證書。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師徒相幫,基礎的農民工很常見,但中高技能的技師在建築工地是很短缺的。
國家曾下達過要讓施工單位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的相關政策,但基於農民工的普遍文化程度以及各建築工地的實際狀況,這項政策的實施是有一定困難的。
3·關鍵職位及管理人才缺失
建築工地上的工人多是由包工頭帶領來的,很多承包單位在建築工人充足的情況下就長期沒有對本單位員工進行招聘,也就導致了單位內的一些獨立技能工人以及管理型人才缺失,管理水平較弱等問題就接連出現。
雖然對於建築工地來說建築工人是最主要的存在,在沒有一個好的管理以及一線人員,再好的一群兵也會像一群散沙一樣,不能長久發展。
從以上三種原因來看,逐步取消包工頭似乎是大勢所趨。取消包工頭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農民工很大程度會得到更多的工資,各方面福利也能得到保障。
本文系西紅柿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