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詹姆斯Vs詹姆斯·哈登,他們倆加上史蒂芬·庫裡,說是這個十年最好的三個進攻創造者,應該不過分。(具體排名供大家討論)
nba近十年來最好的三位進攻創造者
他倆上一次在季後賽的較量還是在2012年的總決賽上,那時的詹姆斯還沒有拿過總冠軍,那時的哈登還是杜蘭特的小弟。
但那之後,兩人的命運就開始出現明顯的分叉。詹姆斯拿下首個冠軍之後又在2013、16年成功加冕,對抗著馬刺、勇士兩支傳奇球隊。而哈登則遠走休斯敦,一步步成為了近十年來最恐怖的得分機器。
2012年總決賽,巔峰期的詹姆斯好好地教育了一把「幼登」
先說哈登,2012-13在休斯敦的首個賽季,25.9分4.9個籃板5.8次助攻,首次進入全明星和聯盟三陣,雖然季後賽首輪被老東家雷霆撅了,但也基本奠定了他「哈基石」的核心地位。2013-16賽季聯手「魔獸」霍華德,數據是一年比一年爆炸,後撤步三分和碰瓷罰球逐漸成為他的商標,但季後賽碰到勇士、馬刺這樣的豪強基本就地投降,唯一打進西部決賽的14-15賽季,是靠著神奇的「頭箍幫」逆轉了快船,而那時的哈登還被摁在了板凳上。
哈登真正用得分讓大眾的目光不得不聚焦在他身上,還是在2016-17賽季與「瘋狂科學家」丹東尼合作以後,不但成為了球隊唯一的控球核心(即使搭檔威少、保羅這樣的頂級控衛),而且在球隊擁有絕對的進攻主導權和進攻開火權。於是我們才能看到「60+」、「50+15+15」的重磅三雙,以及背靠背「50+」、連續5場「40+」、連續32場「30+」這樣如喬丹、科比再次降臨般的神奇得分表演。在連續拿下三個得分王的同時,最近3年他有兩個賽季使用率和出手數高居聯盟第一。
因此看過火箭的都知道,哈登的高得分、高助攻是建立在他球權高度集中、球場空間極限拉開、打法極端效率化(三分+籃下+罰球)的基礎上的。
個人的能力+極致的打法+球隊的支持讓這幾年的哈登成了聯盟最恐怖的「進攻機器」
因為球權高度集中,所以他不需要搭檔傳統控衛,火箭得到他後放棄了德拉季奇和洛瑞(今年這二位反而要打總決賽了),送走了林書豪,甚至保羅和威少也不得不改變打法。
因為要極限拉開空間,火箭必須在他身邊常規安排「三射手+掩護牆」的體系,因此這幾年來火箭成為聯盟最誇張的三分大隊,甚至今年為了遷就威少把卡佩拉也換走了,構成了如今的「終極五小」。
因為追求「三分+籃下」的打法,他把後撤步三分從「退一步海闊天空」升級成了「退兩步四大皆空」,他的罰球數量連續5個賽季位居聯盟第一。論得分能力,放到歷史上得分後衛中他也僅次於喬幫主和黑曼巴。
近幾年在聯盟聲名鵲起的字母哥、東契奇、特雷·楊、比爾·布拉德利們,幾乎都是按照他這個路數走下去的。
但這種打法帶來的問題同樣明顯。
因為球權高度集中,所以很難有同級別的巨星願意過來給他「當幫手」,即使如威少、保羅、霍華德勉強過來了,身手也大不如前。所以一到季後賽對手必定各種包夾,讓哈登釋放球權,而隊友在進攻端的把握性除了17-18賽季的保羅外都無法支撐火箭的進攻,也就完成了哈登季後賽和常規賽比賽表現的天壤之別。
任何巨星來到火箭都不得不接受「只是哈登副手」的現實
因為要拉開空間,所以內線也同樣需要具備三分投射能力,結果就是火箭的內線從霍華德-卡佩拉-塔克高度、強度越來越低,雖然空間越來越利於哈登發揮,但幾乎每一年的季後賽內線球員都會成為火箭的軟肋。上場影響球隊空間被對手刻意放空,不上場又白送禁區被對手錘爆。於是索性今年火箭就用格林、塔克、考文頓組成「迷你內線」,進攻看天、防守看臉。
因為追求「三分+籃下」的打法,所以到了季後賽這種級別的對抗下,三分數量和命中率的下降幾乎是必然的,不可能要求哈登每一次的進攻都是雙後撤步的大號三分,更不可能要求裁判面對哈登每次在籃下的慘叫都以罰球作為回應。火箭這種「一人單打+四人射手」的陣容的核心就是利用哈登的高效進攻造成殺傷,或者吸引防夾擊、製造空擋,為三分射手提供機會。可是季後賽級別的對手夾擊更狠、輪轉也更快,哈登的進攻效率和隊友的投籃把握穩定性都受到嚴重影響。壓制哈登的產量和效率,讓他的隊友來決定比賽。前幾年的勇士和今年的湖人,採取的套路本質上是一樣的。
在季後賽裡,哈登都時刻需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包夾
而說回勒布朗·詹姆斯,哈登如今的困境他也曾經遇到過,2011年以前的詹姆斯,也是一人包打天下、金剛不壞的無敵身手,但除了2007年東決「天神下凡」連拿25分解決了沒有大本的活塞,那些年淘汰他的馬刺、凱爾特人、魔術都是我摁不住你這樣的「天之驕子」,但你的隊友一個都別活。
相比於對手「夾哈登、放射手」的策略,當年限制詹姆斯則是「放詹皇、摁隊友」,反正一個打不死五個。一來詹姆斯的身高和支配球屬性依然高處哈登一截,二來當年他身邊38歲的奧尼爾、34歲的賈米森、失去運動能力的大Z實在威力有限,只有一個「迷你J.R」莫裡斯·威廉士能在外線掀起點風浪,限制的成本更低,就算你詹姆斯場均「40+10+10」也帶不動這群隊友、更不可能打死我。當然09年東決2-4被魔術淘汰時,詹姆斯真的就打出了38.5+8.3+8的恐怖數據。
09年東決即使被魔術淘汰,但詹姆斯依然是對手無法解決的難題
因此詹姆斯2010年遠走邁阿密,一是因為騎士的陣容已經積重難返。二來也是因為詹姆斯早早認命,他這種核心控球式的打法,可以不需要一流的控衛為他梳理大局,但必須要又一個強悍的副攻手為他分擔被包夾時的壓力,同時在他體力下降時的為球隊延續火力。
詹姆斯2011年總決賽的疲軟至今是一個謎,很難想像第一場還24分9板5助的他後面會如此迷失(第四場僅得8分,迄今我都不認為那是他和韋德主次不分、核心不明的原因,畢竟在之前淘汰凱爾特人「三巨頭」和常規賽mvp羅斯的比賽中二人都是相得益彰、無縫連接,而那個賽季的小牛防守上遠沒有達到能徹底壓制他們二人的地步。
但那一個賽季的失敗也讓詹姆斯明白了一個道理:他最適配的鋒線搭檔不一定要多麼強悍、但必須是擁有射程、能夠拉開空間的。
2011年以後,和詹姆斯搭檔的前鋒都有一手犀利的遠投拉開空間
從那時開始一直到今天,不論是熱火時期的巴蒂爾、邁克·米勒、拉沙德·劉易斯還是熱火時期的凱文·樂福、錢尼·弗萊,都是在進攻端有一手三分遠投,能夠為詹姆斯提供寬廣的操作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詹姆斯在進攻端的影響力。
而後來的韋德退居二線、甘願當一個無球走位為主的弱側副攻手,在確立了以詹姆斯為核心的基礎上,也最大限度地分擔了他被包夾時的壓力,而詹姆斯的詭異傳球也讓已過巔峰、身體狀態下滑的閃電俠獲得了足夠多的空切輕鬆得分機會。
而且正因為有了和韋德合作的經驗,年過30的詹姆斯在重回克利夫蘭之也迅速找到了和歐文融洽相處的機會。雖然歐文後來一再強調不願意生活在詹姆斯的光芒之下,但在為他梳理全隊進攻、提供充分單挑機會的能力上,沒有人比32歲的詹姆斯做得更好了,和詹姆斯搭檔的時期,歐文的生涯單場最高得分(57分)、賽季場均最高得分賽季(16-17賽季、25.2分)可都是在和詹姆斯搭檔時獲得的。
有詹姆斯在一旁運籌帷幄、支撐大局,歐文才能肆無忌憚、七進七出,但只有分開後才懂得了彼此的珍貴
而本賽季加盟湖人的濃眉,幾乎可以說是最合適詹姆斯的明星拍檔。相比於打法雷同的韋德需要犧牲球權和戰術地位打副攻手。濃眉則堪稱與詹姆斯無縫對接:
他不但擁有樂福一樣寬廣的射程,而且具備狼王不具備的禁區內終結能力;
而在防守端他不但擁有巴蒂爾那樣強悍的單防能力,同時在如今這個時代也是屈指可數的內線防守大閘。
進攻端不佔用球權的情況下提供歷史級別的內線終結能力,防守端全能到由內而外、從一到五都能夠應對。
這對於在生涯第17個年頭需要、頭腦經驗豐富無比、身體機能明顯下滑的詹姆斯來說相當於戴上了一副「無限手套」,間接提高了他的場上效率甚至延長了他的職業生涯。所以詹姆斯本賽季拿到聯盟助攻王以及和戴維斯「如膠似漆的恩愛」也就不難理解了。
生涯末年能得到濃眉這樣的幫手,也是詹姆斯的幸運
再說回本輪對決,兩隊西部半決賽開始前,是公認的火星撞地球般的交鋒:一個是在本賽季一路高歌猛進,提前鎖定西部第一。一個磕磕絆絆,卻打法極端、巨星加持,簡直是nba裡練「闢邪劍譜」的詭道偏才,上限極高,下限也極低。
那麼航天城的上限在哪裡?他們的理想狀態是:哈登憑藉個人能力打出「30分+10次助攻」以上的高光表現,打亂湖人的防守體系帶動外圍的三分射手們,威少在保持35%以上的三分命中率的情況下作為外線突擊手減輕哈登的持球壓力,貢獻20+5+5的數據。要知道航天城常規賽16次三分球命中率達到40%的比賽,全部獲勝。
而湖人的上限在哪裡?在詹眉組合穩定貢獻60+20+15的數據情況下,至少有一名隊友能夠站出來貢獻兩位數的得分,同時球隊的三分投射要保證對手不能肆無忌憚地夾擊詹眉,畢竟湖人的三分命中率其實跟「詹眉」組合的進攻表現是互為因果的。
湖人和火箭的交鋒,不但是兩個「詹姆斯」之間的對決,也是兩種極致風格的較量
第一場,湖人照常排出雙塔,但麥基、霍華德進攻端只能吃餅還擠佔湖人本就捉襟見肘的空間,再加上濃眉被塔克防得一分未得,湖人的進攻體系已經塌了一半,而內線的平庸讓航天城可以肆無忌憚地夾擊湖人的外線,38投11中28.5%的三分命中率完全在航天城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再加上第一場湖人還沒弄明白到底是打雷霆還是火箭,對哈登的防守也缺乏緊張感和壓迫性,於是哈登大師輕鬆36分,全隊三分39中14輕鬆拿下。
但從第二場開始,湖人就開始進行變招了,一是大幅度削減「雙塔」麥基和霍華德的時間(獲勝的三場比賽麥基15分鐘,霍華德1秒鐘都沒上)。第二就是進一步加強了隆多的控球時間和組織權重。
隆多和莫裡斯的異軍突起,是湖人能夠及時挽回頹勢的關鍵
這兩個變化就是湖人開始逐漸放棄了讓他們橫行常規賽的「濃眉+雙塔」的高大內線,把濃眉推上了中鋒位置,而他大前鋒的時間則由庫茲馬和莫裡斯分攤,加強了內線的機動性。畢竟沃格爾教練也想明白了,面對全聯盟最瘋狂的「小球三分隊」航天城,再放一個腿腳不利索的中鋒簡直就是送上去讓人掌嘴。
而隆指導的回歸則徹底激活了「詹眉組合」在進攻端的威力。很多人在隆指導回歸前猜測他多半是作為詹姆斯下場後的第二控球手與濃眉搭檔,重現當年在鵜鶘時的默契。但隆多的季後賽屬性和休賽期的苦練則說服了他讓隆多和詹姆斯這兩位當前nba「超級大腦」同時放在了場上。
隆多的回歸不但減輕了詹姆斯組織進攻的負擔,更是在進攻端徹底釋放了他的威力
隆多系列賽17中7高達40%的三分命中率消除了球隊最後的顧忌,而他的組織串聯能力和被低估的單兵防守讓他成為了這輪系列賽的「第三巨頭」。當他和詹眉同時在場時,詹姆斯和濃眉是在打事實上的四、五號位,不斷利用強悍的個人能力在內線「軍訓」塔克、格林和考文頓,而這三人優秀的出球能力又為庫茲馬、卡魯索等人的空切和外線射手們提供了大量的出售機會。在取勝的三場比賽中,湖人的進攻流暢程度和超高效率是對手始終無法應對的。
而航天城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哈登的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依靠防守可以掐死湖人,依靠戈登、威少、塔克們的出色發揮可能會贏得個別場次的勝利,但想要贏得這個系列賽,還是要靠哈登。
但這輪系列賽,哈登有展露了這幾年季後賽以來的「常見病」:一旦遭遇對手兇狠的夾擊和領防,他都會過於輕率地將球轉移給隊友,而後游離於全隊進攻之外,甚至在最後關頭喪失進攻的欲望。
在面對湖人如此包夾時,哈登還是缺乏一往無前的血性和一槌定音的霸氣
昨天的比賽第四節7分20秒,火箭以78-101落後23分,而後開啟了一波反擊將比分一度追趕到105-100,但直到比賽還剩35秒湖人卡魯索命中3分鎖定勝局,在這7分鐘裡哈登貢獻的數據是罰球拿下4分外加2次助攻,還錯失了兩記罰球,在最需要他作為球隊老大站出來的時候,他選擇成為一個最本分的組織後衛,將衝鋒的任務交給了威少、戈登和裡弗斯。
當球隊急切需要得分時,你持球一碰到夾擊就分球給隊友,如此一而再再而三,長此以往下去這不是合理,而是怯懦。
當年怎麼輸給勇士的,昨天只不過是又重複了一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