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新聞聯播》開播以來,到現在已經是40年了。第一屆的主持人是趙忠祥,當時還是錄播的呢。80年開始確定為30分鐘時長,96年由錄播正式改為現場直播。自有這個節目開始,主持人由趙忠祥一輩到羅京一輩到康輝直至今天的第四代歐陽夏丹,經歷了不少變遷。而很多人有疑問就是:為什麼一到晚上7點,全國電視臺都播《新聞聯播》?為什麼《新聞聯播》在新聞播完之後結尾時總要播一會主持人的收稿畫面呢?
首先《新聞聯播》是在1982年之後才改為晚上7點播出的,這個時間剛好是電視播出的黃金時間段,也是為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其次新聞聯播播出的時間剛好是大家晚上吃飯的時間,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聯播是很多家庭的一種現象,而且還有天氣預報,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氣。
其次在剛開始的時候,新聞聯播叫全國電視臺新聞聯播,是屬於全國統播的,後來因為名字太長了,才縮短成如今的新聞聯播。為了能夠讓很多人都了解每天國內外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因此才會每天不停斷的播放。而基本上《新聞聯播》都是播放30分鐘,除非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才會延長,否則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行,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新聞聯播》為什麼7點播出了吧。
每次在節目都要結束時,總會出現主持人收拾稿子的畫面讓很多的觀眾非常不解。有時播音員一邊收拾手上的紙張,有時還會一邊小聲的在交談著什麼,雖然聽不清楚他們在說什麼,不過有網友猜測,或許他們是在交流當天播報新聞時的一些感受吧。甚至有時候還會在紙上胡寫亂畫些東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那麼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來解讀一下
新聞聯播結束以後,不會立馬將信號切換,如果結束的早,在全國人民的關注下,主持人要做什麼?他們不收拾稿子,難道就直勾勾的看著攝像頭供全民觀賞嗎?亦或是四目相對,有說有笑?所以播放收稿子的畫面,才是最和諧的,既不顯得尷尬,也能說明做過功課。
幕後人員默默無聞、辛勤付出,沒有他們,僅憑兩個主持人是不可能完成新聞聯播播出的。因此,新聞聯播結束後,會有一長串字幕,主要是幕後人員的名字,通過此方式,來表達對幕後工作人員的感謝和尊敬。
由於新聞聯播是全國轉播,如果新聞時間過長就會出現各地方臺的時間被壓制,過短也會導致一些地方衛視出現播放空檔,為了保證時間準時性,央視的工作人員便想到了收稿子的方法,因為收稿子的時間可以隨時調整,如果時間差的多,那就多收幾秒,要是時間少了就少收幾秒甚至不播這個畫面。畢竟這是一個可以控制的時間範圍,因此業內也將這種方式稱為鬆緊帶,就例如我們平常看電視劇,片尾會播放片尾曲和滾動字幕,同樣也是為了起到緩衝的效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