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本期周道,來看看本屆世界盃賽場上戰敗而歸的德國戰車。
在小組賽收官的前一天,衛冕冠軍德國在莫斯科兵敗如山倒,0:2不敵韓國,排名最末慘遭淘汰。儘管教練球員紛紛檢討,對技術方面的分析也層出不窮。德國國內的球迷們坐不住了,在心痛之餘,有一眾聲浪將炮火引向了德國隊內的兩名土耳其裔球員:厄齊爾和京多安。指責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是土耳其人。衛冕冠軍德國0:2不敵韓國
其實,德國隊歷年來從不缺少外國裔球員的身影。例如波蘭裔的波多爾斯基,來自加納的博阿滕等等。作為移民政策相對開放的歐洲國家,用這些非德裔球員排兵布陣、彌補短板,一直以來也算是德國隊的長項,過去並沒出現過拿球員血統大做文章的聲音。
但這回卻不同,早在世界盃開戰的兩個月前,厄齊爾和京多安與當時正在籌備大選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見面了,身為德國公民的京多安還稱埃爾多安為「我們的總統」,這令德國民眾十分不滿。有人乾脆在網絡上喊話:睜大眼睛看看,施泰因邁爾才是你們的總統,默克爾是你們的總理!也有媒體評論:這兩名隊員在賽前的表現令人擔憂,在關鍵時刻他們真的能團結一心,為了德國隊拼盡全力嗎?
阿森納中場厄齊爾(左二)、曼城中場京多安(左一)和埃弗頓前鋒託松(右一)在倫敦大使館與埃爾多安(右二)會晤。
而現在,德國隊鎩羽而歸,「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質疑之聲更是甚囂塵上,唏噓德國戰車「鐵血」不再的感慨中,突然加入了對球員「血統不純」的懷疑。贏球時不成問題的「球員血統」,現在卻仿佛成為了輸球的「關鍵原因」,某些德國球迷的態度還真是讓人寒心啊。
在比賽結束後,德國隊全員無聲,從鏡頭看到厄齊爾兩眼無神的默默一個人走下場,沒有和任何人交流。
或許,這也不是無跡可尋的。
回顧德國隊四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歷程,從1954年瑞士世界盃,正式宣告經歷二戰後的德國重回文明世界,此後的每一次勝利都在向世界宣告其政治經濟的復興與發展。有德國學者表示:對大多數德國人來說,足球不僅僅是足球,也是在二戰之後新生德國的精神象徵。這種精神包含著不畏困難的「鐵血」,當然也包含著德國的民主體制以及多元文化特色。當球隊獲勝時,人們就會對這份精神更加認同,由此盛讚德國的開放制度。反之,當球隊落敗,上述優勢就瞬間逆轉,所謂多元與融合,也成為了被人詬病的問題所在。
按照國際足聯的規定,每獲得一次世界盃冠軍,就可以在國家隊的隊徽上繡上一個星,德國總共獲得了4次世界盃冠軍,在隊徽上繡上4顆星,別稱四星德國
而近些年受到難民問題的衝擊,西方社會所一直維持的自由開放,已經發生了動搖。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主張的接納難民政策,更令她遭遇了國內民眾的多次聲討,近日終於妥協,同意阻止難民入境並將非法移民遣送出德國。這似乎表明,德國的開放正在變成過去時,大門正在關閉,而有關民族血統的討論大行其道,也從側面反映了民眾內心的不安。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結束長假投入選戰,2017年8月27日接受媒體採訪,再次為其此前開放邊境接受難民的政策辯護。
除了德國,比利時、西班牙等等,也同樣面臨著類似的情況。足球是一個符號,也只是矛盾的冰山一角,真正引發憤怒與爭執的問題,則關乎更為複雜的社會制度問題。只是謾罵球員不能改變比賽結果,在政策上的簡單妥協也無法解決核心矛盾。德國戰車還能否在世界盃的綠茵場上重現雄風,或許只需要再等上一個四年;但以現在的狀況看來,「血統不純」到時會否繼續成為某些德國球迷歸咎的輸球原因,卻還很難說。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我開門見山 您有話直說
放一小行字幫我們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