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大學數量和本科生人數也在不斷增長。目前我國一共有3千餘所本科大學,其中不乏大量能在國際舞臺上一展風採的頂尖學府。
近段時間,一份「國內高校傑出學術人才校友排名」的排行榜在網上流傳開來。在某些程度上,一個學校的傑出學術校友就代表著這個學校培育人才的能力。這裡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份國內高校的傑出學術人才校友排名。
本年度中國高校傑出人才校友排行榜出爐,榜首竟不是清華
北京大學力壓清華佔據第一
在以往,無論是預算經費排名還是科研成果排名,清華大學的名次一般都在北大之上。在這份2020年中國大學傑出學術人才校友排行榜裡,北京大學卻超越了清華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北大和清華的建校歷史、綜合實力都屬於國內頂尖範疇,在這份榜單裡,北京大學有183位兩院院士、155位院士候選人、189位長江學者、202位國家傑青和322位傑出人文社科學家,這些數據加起來,足足有1051位傑出校友。
清華大學傑出校友也很多,較北大而言少了將近400人,這個相差人數甚至與第八名中科大的傑出校友人數相當。
清華無緣榜首、與北大相差巨大
這次清華很明顯是無緣榜首了,清華傑出校友數據為:兩院院士164位、院士候選人185、長江學者118位、國家傑青139位、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51位,傑出學術人才校友總計657位。
北京大學傑出學術人才數量為1051,清華大學卻僅有657位,兩者相差了將近400人。單從數據來看,清華大學在傑出學術校友這一塊相較北大而言確實比較拉胯。
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均為前五,交大竟被擠出前十
這份榜單的第三名是南京大學、第四名是復旦大學、第五名是武漢大學,常被人們掛在口邊的上海交大,竟然連前十都沒進,被擠出到了第17名的位置。
與上海交大的「拉胯」相比較,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的表現不可謂不亮眼。從第三名的南京大學到第八名的中科大,這幾所大學的傑出校友數量均相差不大,全都是400多的數據。
吉林大學的表現格外亮眼,總計429位傑出學術校友
前十除了清華北大、南京大學、復旦和武漢大學之外,便依次是浙大、吉大、中科大、人大和南開。浙大、中科大和南開大學處於前十的位置在人們意料之中,吉大排到了第七的位置,屬實在人們意料之外。
吉大在排行榜中的傑出學術校友數據為:兩院院士56位、院士候選人73位、長江學者82位、國家傑青112位、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106位,總計429位。
學生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之際,應如何選擇心儀院校?
優先考慮好地域,之後再從目標地域「廣大撒網」
如果學生傾向於選擇綜合性的大學,建議學生先考慮好自己未來想要在哪裡發展。一般而言,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地方與大學所在地區是同一個地方將會更有優勢,我們在挑選學校之前,最好先決定發展方向與地域。
選擇發展地域時,建議優先考慮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其次是中部地區,最後是西北地區。當然,如果學生分數卡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想要通過減少地域競爭力來進入檔次更高的學校,也完全是可以的。
醫、農、藝術重視地域,理工科重視專業排名;人文科看重學校
建議學生在選擇學校前先選擇好自己心儀的專業,這樣才能通過專業的類型來選擇學校。
學生選的是理工類專業,建議將學校排名這一考慮因素放在地域之前;如果學生選擇的是醫學類、農學類和藝術性的專業,建議儘量選擇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如果學生選的是人文類的專業,建議選人文氣息濃厚的學校。
不要忘了調查學校的硬實力,提前了解目標院校的硬體環境
很多學生光是盯著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檔次水平了,卻忘了學校的校園環境和硬體設施對學習也有較大影響。有些預算經費不充足且建校歷史悠久的學校,大多都會將主要資金放在學校的軟實力提升方面,很容易忽略硬實力。
檔次較高的學校預算經費雖然很足,也不一定會捨得下重金放在硬體設施的提升上。
比如,有的學校雖有雙一流和211的頭銜,但裡邊兒的住宿環境可能是八人寢、沒有獨衛只有公共澡堂、沒有空調只有年久失修的電風扇……為了自己將來四年的大學生活著想,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目標院校的硬體環境。
選完心儀院校後,怎麼選心儀專業?
重視個人興趣,適當聽取家長老師意見
選擇專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個人興趣,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社會經驗不足、對於專業選擇不太懂,還是聽老師與父母的好」。
實際上,在大部分家庭裡,父母老師除了給建議的那一刻之外,便不再能提供其他除學費生活費外及部分輔導費外的任何幫助。
我們在大學裡選擇的專業是得自己學、未來就業找專業對口的專業時得自己找、以後工作的辛酸苦辣也得自己承擔。父母或許知道哪些專業看起來好,但大概率不知道專業學習之路和該專業所對口工作的辛苦之處。
注重個人興趣的同時,更要關注專業的未來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並不一定可以永存。普通人對於一件事情的興趣,很容易在日復一日的枯燥學習和與自己興趣不太相符的繁瑣工作裡被逐漸磨滅。所以,大家選專業時要注重興趣,同時更要注重專業的未來發展。
總結:從高中的學習結束的那一刻起,決定我們未來的就不僅是成績,還有自己對學校與專業的選擇。希望每一位高中生都可以考得一個不錯的成績,進入自己夢想中的學習殿堂。
今日話題:在選擇專業時,考生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