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端午了,除了端午的鹹鴨蛋之外,各種長的方的尖的扁的甜的鹹的粽子也紛紛上市!
吃粽子會不會胖?粽子怎麼吃才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粽子的那些事兒!
粽子太好吃了,不捨得它只是端午節的限定,這樣想的人一定很多。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人們會把粽子當做日常食物來吃,甚至被當成菜餚、零食來吃。
早飯來一顆粽子,滿滿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血糖驟然升高,讓你一早上都昏昏欲睡,把粽子當午飯吃,可能沒到晚飯時間肚子就餓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吃糖會容易讓人長胖,其實糯米也是糖,只是類別不一樣。糯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屬於複合糖類,是最先被人體利用消耗的能量。
人體攝入之後,通過消化吸收,會被轉化為葡萄糖,然後給我們人體提供能量,但維持不了多久,血糖就會下降,很快就會感到飢餓。
如果我們消耗不完,多餘的葡萄糖都被儲藏起來,變成糖原或者脂肪儲存起來,讓你越來越胖。
糯米中幾乎都是支鏈澱粉,相比稻米中的直鏈澱粉,更容易水解糊化,消化速度更快,所以單吃粽子不吃菜是非常不抗餓的。
對於減肥的小可愛,最關注的就是粽子的熱量,那麼減肥到底能不能吃粽子呢?
客觀的說,粽子的熱量確實較高,是不適合減肥時吃的。
粽子除了糯米以外,還會額外加入不同的餡料,比如:豆沙、蛋黃、豬肉、花生、板慄、紅棗等等...
花生板慄等堅果本身油脂和熱量就不低,紅豆雖然比較健康,但為了改善寡淡的滋味,在做成豆沙後往往會加入大量的糖。
肉粽中的豬肉大多都是油脂很足的五花肉,調味時還會加入大量的鹽和糖,這都是減肥的大忌。
至於什麼餡料都不加的糯米粽、鹼水粽,很多地區的人都是蘸著白糖、蜂蜜吃,這種卡路裡爆炸的組合燒麥就不多說了,你們肯定都懂的。
一個重量150g的普通肉粽,熱量大約是300kcal,相當於一碗半左右的米飯。有些人每次還不止吃一個!那熱量肯定不止300kcal呀!
300kcal是什麼概念?相當於騎車或慢跑1小時才能消耗掉。嚇得燒麥趕緊扔掉了手裡的粽子...
為什麼熱量那麼高,大家還那麼喜歡吃粽子呢?
在人民普遍缺衣少食、物質匱乏的年代裡,每逢過年過節才能吃一頓粽子、餃子、湯圓、麻花,這些傳統美食無一例外,都是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
之所以被視為珍饈美食,是因為平日裡吃糠咽菜,食物裡一點鹽和油星都不見,無法給人提供充足的能量。
人類的本能就是喜歡高熱量食物的,這些食物平素難以獲取,製作也麻煩,因此需要藉由節日,來賦予食物更崇高的意義,過去的人們才有充分的理由享用。
所以每逢節日對我大天朝子民來說,本質上都是吃貨節,紀念屈原只是一個藉口罷了。(感覺自己揭露了什麼了不得的真相...)
但在物質條件已經非常充裕的2020年,人們根本不缺吃穿,吃粽子只是圖好吃,一不小心就容易吃撐,攝入過量的卡路裡。
如果你想避免每逢端午胖三斤,只要做到一條就可以,那就是「聰明地吃粽子」,選對了粽子,適當地吃,你也可以避免長胖的厄運。
那麼減肥的時候,哪種粽子負擔比較小?是可以放心吃不怕胖的呢?燒麥給大家總結了挑選粽子的三大法則。
粽子常見的主料有糯米和大黃米,作為粽子最重要的進食部分,存在的意義就和餃子皮一樣,沒了它粽子就不能被稱之為粽子了。
然而糯米屬於GI值較高的精製碳水,澱粉含量非常高,吃完容易血糖飆升。因此我們在減肥期間,應該儘量少吃糯米製成的食品,避免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
優先選擇用糙米、紫米、蓮子、紅薯、薏仁、雜豆等粗糧替代糯米做成的雜糧粽,熱量更低、對血糖影響相對小些,膳食纖維豐富,營養更均衡,耐嚼也更抗餓。
其次,推薦用大黃米替代糯米,和糯米相比,大黃米的碳水含量稍低,膳食纖維含量更高,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礦物質,對血糖的影響沒有糯米那麼大。
所以如果你正在減肥,又不得不吃粽子的話,就可以pick這兩種雜糧粽啦~
甜粽的餡料通常是各種豆沙、紅棗、乾果等,含糖量較高,嗜甜的人卻難以抗拒。
近年來某些品牌也開發出一些口味比較獵奇的粽子,比如巧克力、咖啡、抹茶、水果口味的粽子,當然,它們和粽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僅僅只是裹著粽子葉的食物罷了。
挑戰傳統的味道嘛...就和水果味的月餅一樣非常難以下咽,球球各位跨界品牌放過端午吧!不要再研發奇怪味道的粽子了!(比如某茶和某巴克)
有些地區返璞歸真,拿粽子直接沾白糖吃,白糖和糯米的組合,不就是糖+高GI碳水嗎!簡直就是雪上加霜肥上加肥,一顆下肚血糖飆升!不想長胖的小可愛要注意避免這種吃法。
在挑選粽子時,可以先按照自己的口味選擇出某個固定種類:甜粽or鹹粽?再在同類粽子中選擇儘量輕負擔的那一款。
選購甜粽時,儘量避免含糖量很高的水果、棗泥、豆沙餡,優選低糖或無糖的豆沙粽,以及各種雜豆粽。
與豆沙粽相比,雜豆的GI值更低,有助於平穩餐後血糖,咀嚼起來是一整顆的豆子,也會更加抗餓。
雖然鹹粽子相對甜粽子的熱量低一些,但鹹粽子普遍添加的調料較多:鹽、油、味精、醬油、料酒、五香粉等等,油脂和鈉含量相對甜粽子更高。
鹹粽子最常見的就是肉餡兒了,裡面的肉有五花肉、排骨、叉燒肉、紅燒肉、臘肉等,如果還加了鹹蛋黃,鈉含量和脂肪含量就更高了。
不同品牌的鹹粽子、肉粽子,每顆粽子的鈉含量基本上在300mg-400mg左右,屬於高鈉高鹽的食物,對血壓高的人來說不是很友好,吃完容易水腫,也容易口渴。
在超市購買粽子時,記得對比一下不同粽子包裝背後的食品營養成分表,優先選擇熱量較低的,如果脂肪那一欄特別高,吃完可能就得去跑八千米才能消耗掉熱量了...
如果你像燒麥一樣,是個忠實的鹹粽黨,那麼在購買粽子時可以選擇調味清淡少油、餡料單一的粽子,比如瘦肉粽、雞肉粽、純蛋黃粽。(是的相當的反人類)
當然咯,要想吃到真正低油低熱量的美味粽子,最最靠譜的辦法就是自己做啦,能夠靈活地調整食材和調味,缺點是接下來一日三餐可能都是粽子...
總的來說,選粽子的基本原則就是:怎麼不好吃怎麼來。
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質的無敵組合,能喚醒人類基因裡的貪吃本性。想要減肥,反而行之即可。
你可能會覺得,照你說的挑,傳統的粽子都被你否決掉了,剩下的都是不傳統也不好吃的粽子了。
粽子雖然是傳統美食,但傳統的未必是健康的,如果想減肥的話,不吃粽子也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不建議用粽子替代主食天天吃,不健康也不營養,如果只打算端午節應節吃一頓,那就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吧!
市面上的粽子份量都差不多:鹹的一般150g左右,甜的普遍小巧,100g左右甚至更小,不論是甜粽子還是鹹粽子,熱量肯定都比一碗米飯高。
如果過節想嘗嘗鮮的話,最好把粽子當成主食來吃,一頓吃一個粽子就可以了,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再搭配蔬菜、雞蛋、牛奶等其他食物,營養更全面,也更扛餓。
粽子蒸熟之後趁熱吃,別放涼了吃,放冷之後口感會變硬,五穀雜糧粽放涼之後回生現象更明顯,消化能力差的人吃了胃會脹氣疼痛,最好趁熱吃,細嚼慢咽好消化。
以上就是關於粽子的全部內容了,記得轉發、分享給家人朋友,告訴他們,粽子這樣吃,健康又不長胖!
端午節,請記得把五彩繩系在手上,把艾葉菖蒲放在屋內,把雄黃酒塗在額頭,把香囊配在腰間,最重要的是,每天都上秤看看,那是雲麥在你心裡的分量~
在這裡雲麥預祝大家端午安康,願你健康平安,願邪妄遠離你!
參考文獻
[1] 卞華偉. 吃粽子, 糯米才是 「關鍵詞」[J]. 家庭醫生, 2008 (12): 13-13.
[2] 張雅楠. 巧食糯米粥[J]. 食品與健康, 2012 (1): 44-44.
[3] 葛雯, 李群. 粽子起源、種類、製作工藝及文化探究[J]. 四川旅遊學院學報, 2016 (6): 15-18.
圖片來源
soogif,tumblr、pixabay、91gif,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需轉載,留言聯繫我們可獲得授權。原創不易,本文未經同意請勿盜用,抄襲盜文者,雖遠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