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喜歡出去旅遊的朋友,肯定遇到過不會說當地的語言而焦頭爛額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語言對於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有腦洞大的鏟屎官突發奇想,如果中國貓遇到了外國貓,它們交流起來會不會有語言障礙呢?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從貓咪的肢體語言和與人相處的社會化習性入手。
實際上,貓真正的交流工具並不是聲音,而是肢體,雖然貓的叫聲也能簡單地體現出貓的一些情況,比如憤怒的低呵、開心地小聲叫,都可以體現貓的心情。
但這並不是貓和貓之間習慣使用的手段,科學家發現,貓的叫聲並不是用來和同類交流的,而是用來和鏟屎官交流的特殊用語,動物學家在觀察野生貓種時發現,野生貓種平均每400小時才會發出一次叫聲,而家貓的叫聲一天就頂得上野生貓種一輩子的叫聲了。
哪為什麼家裡的貓咪喜歡喵喵喵地叫呢?
貓奴經常能聽到的「喵喵叫」和「咕嚕咕嚕」,其實並不是兩隻貓咪間的交流方式,貓咪之所以會喵喵叫,只是為了吸引人類的注意,貓咪經過千百年來和人類的相處,總結經驗終於明白,想要引起兩腳獸的注意,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出叫聲,並且通過改變叫聲的長短,還可以向人類表明不同的意圖。貓咪們在與人為伴的過程中,貓咪自動生成了喵喵叫這個讓人心都化了的聲音。
貓咪與貓咪之間的溝通,而兩隻貓在一起真正交流的方式通常是行為上的。
它們會利用身體的各個器官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說,貓咪的耳朵在感到興奮或高興的時候是朝前的,如果耳朵朝後並放平,就表示它們受到了驚嚇或者發怒。
貓咪的尾巴則更有戲,當尾巴直直高高地豎起,表示它很開心,心情非常好;而當貓咪尾巴大幅度擺動,背部弓起,就表示它們處於進攻的狀態了。
那貓咪之間到底有沒有通過聲音來交流的情況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一般來說貓咪只有在發怒和發情這兩種情況之下,才喜歡用聲音來表達。下面介紹下三種貓咪的基礎聲。
1.咆哮聲:這是一種攻擊型聲音,一般由一隻貓咪主動發出,往往出現於一隻貓咪侵犯了另一隻貓咪,被侵犯的貓咪會發出咆哮聲以示威嚴,企圖驅趕對方。
2.嚎叫聲:嚎叫聲多為發情聲音,公貓母貓不同,根本目的是吸引配偶。
3.哈聲:這是一種防禦型聲音,與咆哮聲對應。
綜上所述,貓咪的語言在全世界的貓咪身上都通用,無論是中國貓、美國貓、日本超、印度貓,甚至是巴基斯坦貓、南非貓、北極貓,它們都可以無障礙的交流,也許只有人類才會為了學習語言的事情而苦惱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喜歡就點讚關注支持一下吧!鴨鴨每天帶你漲姿勢。
圖片信息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